妊娠合并HIV
- 格式:ppt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37
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措施
HIV病毒是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病毒,对孕产妇的健康和胎儿发育具
有严重的风险。
因此,针对HIV感染孕产妇应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
确保她们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1.HIV感染筛查:在孕妇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应当对所有孕妇进行
HIV感染的筛查,采用HIV抗体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
及早发现HIV感染,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于已确诊的HIV感染孕妇,应积极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
而降低HIV传播的风险。
ARV处方应科学合理,全程坚持用药,并定期监
测病毒载量和免疫指标。
3.孕期病毒载量监测:孕期间,应密切监测HIV感染孕妇的病毒载量。
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孕妇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4.计划剖宫产:对于病毒载量高(如超过1000个拷贝/毫升)的孕妇,建议进行计划剖宫产。
剖宫产可以减少胎儿通过产道感染HIV的风险,进
一步保护胎儿的健康。
6.新生儿防治:出生后,新生儿应立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这可
以降低新生儿感染HIV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护和随访,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总之,针对HIV感染孕产妇的干预措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疗
团队的全面配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及时的筛查、积极的抗病毒治
疗、规范的分娩方式以及综合的支持和关怀,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HIV感染孕产妇及其胎儿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期妊娠合并HIV感染引产术的院感管理【关键词】 hiv感染引产;院感管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播性疾病。
aids传播的三大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精液、眼液、阴道分泌物、尿液、乳汁、脑脊液中,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我国艾滋病例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也逐年增多。
hiv感染孕妇在引产过程中,产科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羊水、体液等,职业感染hiv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现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5例孕妇hiv感染引产的院感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孕期18-25周,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均在常规产前检查时发现hiv阳性,在医生充分说明利弊的前提下,由孕妇及家属自愿选择终止妊娠而入院。
常规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结果其中4例胎膜、胎膜娩出完全、产后出血少、无产道损伤、无产后感染,1例因胎盘黏连滞留,采取钳夹+清宫术。
2 引产方法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等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第一天于孕妇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后,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mg,q12h×2次,第3天早上空腹服米索前列醇0.6mg,服药前后2h内禁食。
3 围引产期的院感防控措施3.1 术前准备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院感知识培训,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预案,合理安排操作熟练、经验丰富、操作沉稳的医生、护士参加手术,尽可能采用专医专护。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防护眼罩、防渗漏口罩、防护靴、鞋套、戴双层手套等。
备好羊膜腔穿刺针及清宫器械,全部使用一次性敷料和耗材,如一次性产包、备皮包、塑料薄膜中单等。
3.2 病房院感管理患者入院后住单间病房隔离,保持病室良好通风,温度、湿度适宜,门口放消毒液地垫,严格血液、体液隔离。
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护理常规一、概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妊娠合并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可能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期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患者有无与HIV感染者性接触史,有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使用不规范血及血制品史。
(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有无艾滋病临床症状及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1、HIV抗体筛查2、HIV - RNA定量3、血清学检测血常规、凝血检查(四项)、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及CD4检查。
(四)社会-心理状况妊娠合并HIV感染者的心理状况一般表现为恐惧、抑郁、孤独无助,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恐惧:与该病预后差、担心自身安危及胎儿健康有关。
2、知识缺乏:与患者对HIV感染相关知识、护理新生儿注意事项情况不了解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与机体免疫缺陷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消毒隔离进行血液、体液和保护性隔离,让孕妇住隔离病房或单人病房,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及治疗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并注意手套的完整性,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患者所用器械物品做好标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产妇所有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的分类,分装后集中进行处理。
(二)一般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治感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定期复查CD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给予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饮食。
(三)专科护理1、妊娠期的护理(1)注意休息,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营养,注意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C、K等,多食优质蛋白、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按医嘱规范服用抗病毒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向孕妇及家属讲解服药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女性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39-01前言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缺陷、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女性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等问题。
由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下一代艾滋儿,并反复传染;并且hiv感染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机会性感染较多,而此时的药物治疗又受到种种限制。
因此做好艾滋病合并妊娠的预防和护理极其重要,本文将对其艾滋病合并妊娠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相关知识1.1 艾滋病的现状据1990年8月who公布了妇女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之一,妇女处于高危环境中[2]。
在2004年第17个“世界aids 日”的前夕,who和unaids联合发布了《2004年aids最新流行报告》显示:成人中约有47%感染者是女性,在过去的两年中,全球各个地区的女性感染者迅速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国务院防治aids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中国aids专题组发布了《2004年中国aids防治联合评估报告》称:中国aids流行呈现六大特点,其中之一即为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据2003年《天府早报》报道:女性艾滋病感染在2000年为19.4%.2006年上升到27.8%,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4年前的9∶1变为3∶1,女性感染所占比例的猛增。
1.2 传播途径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传播主要通过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的途径有三条:①宫内感染,经胎盘或羊水由母体传给胎儿;②分娩期感染,在分娩时由宫颈阴道分泌物或血液感染新生儿;③母乳传播,由母亲乳汁传给新生儿。
[3]受感染的妊娠妇女对其胎儿的母、婴hiv传播的时期分为宫内、分娩期内和分娩后,这三期由于危险性的大小、实施预防措施的机会,危险因素性质的不同,其疾病发展预后存在差异,利用hiv培养、pcr试验、确定hivrna等诊断试验可准确判定感染的时间。
妊娠合并HIV感染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医院产科广西南宁530011)【中国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25-01 1 病例报道患者27岁,因停经8月余,反复阴道流血8周,加重1小时急诊入院。
孕期hiv初筛阳性,因反复无痛性少量阴道流血查b超提示边缘性前置胎盘,门诊对症治疗。
1小时前劳累后突发中等量无痛性阴道流血入院。
患有β地贫,人流一次,无输血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p95次/分 bp111/70mmhg,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水肿。
产科检查:宫高27cm,腹围90cm,fhr150次/分,rsa,未入盆,无宫缩,未破膜。
nst:反应型。
b超:边缘性前置胎盘,副胎盘。
hb68.4g/l,plt357×109/l ,mcv65fc,血型b型、rh(d)阳性,自身抗体阳性。
诊断:1.妊娠30+4周,孕2产0,rsa 2.臀位 3. 边缘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 4.中度贫血 5.副胎盘 6.先兆早产 7. β地贫。
给予硫酸镁抑制宫缩、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等期待治疗。
但入院2小时后仍有活动性阴道流血,血压下降,胎心监护示频发晚期减速。
因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
术前急配b型红细胞4单位,术中娩出新生儿体重1805g,转新生儿科治疗。
人工剥离胎盘,发现有4×4cm胎盘植入,将植入胎盘楔形切除后缝扎创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宫体注射,缝扎双侧子宫动脉,宫腔塞纱压迫止血无效。
心电监护bp72/33mmhg p105次/分,产妇口唇及睑结膜苍白,四肢湿冷。
急查hb31.2g/l, plt279×109/l,3p、d二聚体阴性,pt、aptt正常范围,测量围术期出血已达2600ml,产妇因急性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急需输血,但输血科报告因配血困难已交由中心血站配血,短时间内未能及时输血急救,病情危及产妇生命,经产妇及家属同意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妊娠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38例。
根据她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HIV病毒感染孕妇产的心理特征分析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她们会立即全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燥、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
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
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她们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衡、安祥、友善、沉默不语。
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她保密,要求得到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生个健康宝宝。
1.4 悲伤忧郁期她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担心家人的离去,亲属以及社会的歧视。
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2 HIV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心理护理2.1.1 及时消除隔阂,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主动去接近她们,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及情绪变化,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如进行适当目光接触,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对她们实行保护措施。
2.1.2 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关心及帮助患者,给予她们更多的体贴、支持和照顾,当她们的家属得知她们是由于不洁的性生活而被感染时,认为她们背叛了家庭及亲友,并表现出不谅解和痛恨,不愿意来探视及陪伴她们。
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处理发表时间:2012-09-07T14:51:55.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3期供稿作者:唐利华1 何克静2[导读] 我院在2010年~2011年共收治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现对其孕期及分娩处理过程作回顾性分析。
唐利华1 何克静2 (1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妇产科 611530;2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 310066)【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67-01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HIV妊娠妇女的监护、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我院在2010年~2011年共收治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现对其孕期及分娩处理过程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5例,年龄18岁~38岁,平均年龄26岁,1例为早孕8+5周,4例为37+1~38+4周;初产妇4例,经产妇1例。
均为计划内怀孕。
1.2 诊断标准5例HIV感染患者均按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产前检查时发现HIV抗体阳性,并经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均无症状HIV感染者。
CD4细胞计数250~500者3例,>500者2例。
感染途径:静脉吸毒者2例,性途径感染者1例,感染途径不详者2例。
1.3 孕期处理5例患者在确诊合并HIV感染后,医生都对其提供保密的咨询,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或性伴侣的知情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让其自愿选择妊娠结局。
1例患者选择人工流产术,4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AZT+3TC+EFV,直至分娩。
1.4分娩期及产后处理2例孕妇为无产兆入院,2例为临产入院。
妊娠合并艾滋病HIV妊娠合并艾滋病(HIV)的相关问题妊娠是一个女性生命中非常特殊的阶段,它意味着一个新生命正在母体内发展。
然而,当妊娠与艾滋病(HIV)这一严重的传染病相结合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会更加复杂和严峻。
本文将探讨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相关问题,包括艾滋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这一情况。
一、艾滋病对孕妇的影响1. 孕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孕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即在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递给胎儿或婴儿。
2. 孕妇免疫系统的变化:孕妇在妊娠期间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她们更易感染艾滋病,并增加艾滋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艾滋病还可能加重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如贫血和感染。
二、艾滋病对胎儿的影响1. 胎儿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胎儿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即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从母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而水平传播则是指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其他体液。
2. 胎儿艾滋病的后果:如果胎儿被感染艾滋病病毒,他们在出生后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免疫功能受损、发育迟缓、神经系统损伤等。
这些后果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长期的影响。
三、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管理和预防1. 必要的艾滋病治疗和监测:妊娠期合并艾滋病的孕妇需要接受艾滋病相关的治疗和监测。
这包括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并定期进行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检测来评估治疗效果。
2. 预防母婴传播: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需要接受艾滋病病毒筛查,并在孕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分娩时,通过剖腹产或其他措施来降低婴儿接触到感染病毒的风险。
此外,婴儿还需要在出生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并在哺乳期间避免母乳喂养。
3. 心理和社会支持:妊娠合并艾滋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身心都受到重大冲击的阶段。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至关重要,帮助孕妇积极面对挑战,并解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