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05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闷、耳漏等症状。
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治疗急性中耳炎的最佳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急性中耳炎,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包括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吹风等。
此外,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耳痛的症状。
这些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急性中耳炎,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以及利用消炎药和止痛药来减轻症状。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耳部的清洁和引流,以帮助排除炎症和分泌物。
除了药物治疗外,局部热敷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热敷可以帮助缓解耳部的不适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
患者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轻轻敷在患耳周围,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鼓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在鼓膜上开一个小孔,可以帮助排除中耳内的分泌物,减轻炎症。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合并有化脓性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可能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急性中耳炎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耳部的卫生。
保持耳朵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或棉签揉搓耳朵,以免引起感染。
此外,避免接触过多的耳部水分,尤其是游泳时要使用耳塞,以防止水进入耳道引起感染。
总的来说,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而中度到重度的病情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耳部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的发生。
希望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患者能尽快康复,摆脱急性中耳炎带来的不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耳炎怎么治疗呢
导语: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急慢
中耳炎是耳部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它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果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先确定类型,然后对症下药。
1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一开始以用药和滴入的方法为主。
其中治疗主要选择可以消炎的药物;局部用药则选用生理盐水这样的外敷药;滴耳就是将液体的药物滴入患者的耳朵,经过鼓膜穿孔流向中耳。
如果化脓性中耳炎已经演变成乳突炎,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2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以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为目的,以控制局部感染为治疗方针。
可以使用医生开的药物,喷进鼻腔咽部,减轻局部水肿。
如果连续用药3个月还留有症状存在,就要进行穿刺抽液。
3、骨疡型中耳炎的治疗:
如果骨疡型中耳炎患者的耳脓流通顺畅,采用局部用药治疗方式即可;倘若流脓遭遇阻碍或不顺畅,那么就要进行手术治疗。
4、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仅仅是靠药物治疗是没有帮助的。
药物只能起到暂时性消除痛感的作用,无法完全根治。
想要治标又治本,就要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化脓性中耳炎门诊治疗病例分析探讨门诊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124位病例进行了门诊治疗。
治疗时对他们进行分组,1组使用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联合治疗,2组使用氯霉素滴耳液。
在1组中我们可以看到有60个患者能够在4个疗程里干耳的有50位男性32人,女性28人。
2组中可以看出4个疗程中有47人干耳男性23人女性24人男性和女性的干耳率在各年龄中的比例基本一致。
1组中的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治愈率普遍高于2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确实比2组中的效果好。
其治疗效果和性别没有太大区别,合理的方法很重要。
标签:门诊化脓性中耳炎【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24-0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门诊耳鼻喉科常见病,也是多发病。
它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肉芽型)以及胆脂瘤型。
除单纯型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余两种主要以手术治疗。
中耳炎常常是感冒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是听力减退、耳鸣、耳内疼痛。
耳痛及听力下降可首先被病人感受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而以夏季为多。
化脓性中耳炎为化脓性细菌入侵所致,分急、慢性两种。
前者为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由于急性上呼呼道感染、增殖体炎、变态反应和鼻咽部阻塞过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
常见症状为发热、耳痛、耳鸣,听力障碍。
本病多发于婴幼儿,幼儿的耳痛及全身症较成人严重。
后者为中耳粘膜,甚至鼓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如急性炎症消退2~3个月后仍继续流脓,则示病变已进入慢性。
为了更好的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我们于2010年至2013年收集了124例临床门诊病例,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们使用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的药效进行分析。
1 治疗方法首先我们使用双氧水洗患耳,用吸引器吸净耳道和鼓室内的脓液和脓痂,反复2~3次。
如果分必物仅为粘性液,可不用过氧化氢洗涤,单纯抽吸即可。
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2-09-18T06:54:11.9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罗倩[导读]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罗倩成都市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感染和免疫力下降等有关,很多患者在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后不知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担忧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差、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大,那么化脓性中耳炎到底该如何治疗?哪种方法最为适宜?以下就对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1、了解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多与细菌感染有关,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则与患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邻近器官病变等有关。
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致病菌可经由咽鼓管、血行感染以及外耳道-鼓膜等不同途径影响中耳。
临床中咽鼓管途径感染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外耳道-鼓膜感染以及血行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该类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且多数患者具有两种或多种细菌感染的情况。
乳突气化不良也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很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存在乳突气化不良的情况较多。
化脓性中耳炎还有很多诱发因素,比如鼓膜穿孔后某些致病菌通过穿孔影响中耳。
患者接受鼓膜穿刺术,由于器械未能严格消毒或术中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引起中耳感染。
在不洁净的水池当中进行游泳,可能会使病原体进入鼻黏膜,在进行擤鼻等动作时,病原体进一步侵入鼓室进而诱发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国内外的研究又将其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
其主要症状为:1、患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
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
单纯型脓液一般较稀薄,无臭味,而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如单耳发病,易被忽视。
此种耳聋,多与病程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
一般为传导性聋。
3、耳鸣:部分病人可出现耳鸣。
4、其他: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提示患者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就诊,积极采取主动有效的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身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过强,是急性中耳炎迁延为慢性的主要原因。
鼻腔、鼻窦、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也为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向慢性发展的另一原因。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程一般超过6~8周,反复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并尽可能恢复听力。
耳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
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
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慢性中耳炎的耳镜检查: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
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1、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中耳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局部治疗:(1)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局部用药,通常采用双氧水洗耳后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滴耳。
(2)活动期则以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为主,尽力保留听力相关结构。
可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进行观察和手术治疗。
耳朵渗出的汁液有时可能会在耳内留存长达3个月,所以患儿仍然可能会有部分听力丧失。
中耳炎如何进行手术治疗前言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的炎症,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
对于一些慢性中耳炎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彻底治愈,这时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手术适应症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长期存在脓液引起的炎症,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中耳脓液排出、听力减退等。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经过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仍无明显好转、频繁转复发、听力明显下降。
2. 胆脂瘤胆脂瘤是中耳内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胆固醇和角化物组成。
胆脂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中耳脓液或黄色物质排出。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胆脂瘤病灶明显、听力明显下降、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
3. 中耳骨链破坏中耳骨链是连接鼓膜和内耳的重要结构,对于中耳骨链破坏导致的听力明显下降,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中耳骨链完全或部分缺失、听力明显下降。
4. 中耳肿瘤中耳肿瘤主要包括乳突黏液囊肿、乳突鳞状上皮癌、乳突腺瘤等。
对于中耳肿瘤病变较大、侵犯周围结构、无法完全切除的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5. 其他情况其他情况包括特发性前庭病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特指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手术方法1. 鼓膜切除术鼓膜切除术是指将患者的鼓膜完全或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肿瘤等情况。
手术时,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耳道将鼓膜剥离、切除,并清除中耳内积液和炎症组织,以达到治疗和排脓的目的。
2. 乳突手术乳突手术是指对乳突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包括乳突穿刺术、乳突探查术、乳突开窗术等。
乳突手术主要用于胆脂瘤、中耳肿瘤等情况。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鼻咽或耳道对乳突进行钻孔、开窗等操作,以清除病灶,并保持通气通道。
3. 骨链再建术骨链再建术是指通过手术修复中耳骨链的方法。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用什么药
首先,对于急性中耳炎,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减轻感染症状。
常用的抗生
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而止痛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耳痛不适,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中
耳炎的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说明
书正确用药。
对于慢性中耳炎,治疗的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
除了抗生素和
止痛药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类固醇药物。
类固醇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对于反复发
作的慢性中耳炎,局部抗生素滴耳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
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局部感染,加速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中耳炎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中耳腔内的炎症组织和分泌物,恢复听力功能。
一些慢性中耳炎并发症,如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等,也需
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一些顽
固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用药物是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等也是中耳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治疗方法作者:邓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87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42-01说起耳朵,很多人会感觉到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耳朵就长在自己的头部两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所以很熟悉;陌生是因为对于自己耳朵的构造了解甚少,只知道耳朵能够听到声音罢了。
人的耳朵是很脆弱的,需要保护和经常护理,否则就会很容易感染疾病,中耳炎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耳朵疾病。
本文就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化脓性中耳炎概述在了解化脓性中耳炎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己耳朵的大概构造。
人的耳朵其实分为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就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众所周知,人体接受外界声音的第一步是要经过自己耳廓对声音的采集,那么耳廓就相当于是外耳,然后传递到中耳,最后再传递给内耳,经过内耳的有关信号之间的转换,人体才可以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当中,显而易见,中耳就相当于是一个交通枢纽,可见其重要性。
中耳炎,顾名思义,人体中耳的炎症,中耳炎有化脓性的和未化脓性的,毋容置疑,化脓性的中耳炎的病情肯定会更加严重,但是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因为凭借如今的医疗技术,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遵从医生的嘱咐,化脓性的中耳炎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便是化脓性中耳炎,而且发病人群大多都是小儿群体,这也是小儿听力失常的主要原因。
因为小儿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时候,他并不能倾诉,所以很容易被大人忽视,造成病情的加重,为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家长应该时刻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如果有经常性的抓耳朵或者是哭闹、恶心、不断摇头的动作时,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是不是耳朵不服输,要提早检查治疗。
除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外,还有慢性的中耳炎,症状相比较于急性的来说不是太明显,但是也不能忽视,要尽早就诊治疗。
二、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1.耳朵疼痛。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类型,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耳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耳部分泌物。
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就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给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药物治疗是化脓性中耳炎的首要治疗方法。
患者在确诊后,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减轻炎症,帮助患者恢复。
同时,还可以结合利用消炎药物和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止痛片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包括鼓膜切开引流术、中耳镜下清创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中耳内的脓液,促进炎症的愈合,对于一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护理也是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手或棉签插入耳道,以免引起感染或损伤。
同时,保持耳部干燥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避免水进入耳道,尤其是在洗澡或游泳时要做好防护。
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暴露在噪音和烟尘环境中,以免加重炎症。
综上所述,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
同时,定期复诊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从而有效控制疾病,促进康复。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目的:探讨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防止聋哑症发生。
方法: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65例(65耳),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法。
结果:痊愈达96.9%。
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简便,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标签:中耳炎诊断治疗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菌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婴幼儿。
可经咽鼓管、外耳道、鼓膜途径或经血行感染,多有近期感冒史。
【诊断】(一)症状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甚至高热、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耳痛程度不一,重者可呈波动陛跳痛,夜不能寐,烦躁不安。
3.听力减退年龄稍大的患儿或成人可述听力下降、耳闷。
4.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血性、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耳痛随之缓解。
(二)体征1.轻者仅见松弛部充血,重者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隆。
正常标志消失。
鼓膜穿孔后,外耳道可见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穿孔较小时鼓膜紧张部可有搏动性闪光点。
2.伴乳突部炎症时,乳突部可有压痛或红肿。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可增加。
(四)鉴别诊断需与外耳道炎及疖肿、外耳道湿疹及感染鉴别。
【治疗】1.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
2.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
3.耳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以利消肿止痛。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隆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可行鼓膜切开术,以利于中耳脓液引流。
(2)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
流脓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特点为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
1、一般治疗(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后用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
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头孢类抗生素中可用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
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调整用药。
(2)应用减充血剂喷鼻,如1%麻黄碱等,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恢复咽鼓管功能。
(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症状重者予支持治疗。
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1)苯酚甘油滴耳剂滴耳,可消炎止痛。
鼓膜穿孔时禁用,以免腐蚀鼓膜及鼓室粘膜。
2)鼓膜切开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作鼓膜切开术: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鼓膜虽已穿孔,但穿孔太小,分泌物引流不畅;怀疑有并发症可能,但尚无需立即行乳突开放术者。
(2)鼓膜穿孔后1)可先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拭干。
2)滴入滴耳剂,如0.3%氧氟沙星滴耳剂复方利福平液等,注意滴耳剂应为无耳毒性药物。
可以将清洁棉球塞入外耳道以防止脓液污染面部及颈部的皮肤。
3)当脓液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乙醇等。
4)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自行愈合。
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和耳漏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
一、病因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细菌感染: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中以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最为常见。
2.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腔。
3.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细菌,从而引发化脓性中耳炎。
二、病理生理机制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耳腔内压力失衡:由于耳咽管的阻塞,导致中耳腔内的气体吸收过多,压力增加,从而引起中耳腔内的渗液和分泌物。
2.炎性反应: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炎症过程中,炎性细胞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中耳黏膜和组织造成损伤。
3.组织破坏:炎症反应导致中耳黏膜和听小骨的破坏,造成听力下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临床观察通过对一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年龄分布: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至5岁之间,儿童是易感人群,其中男孩多于女孩。
2.症状表现: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周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耳漏等。
3.病程及复发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多为数天至数周,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特别是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
四、治疗方案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炎症缓解后,可使用鼓室置管等手术来避免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鼓室切开引流、乳突切除术等。
3.预防与康复: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中耳炎诊断治疗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致病菌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婴幼儿。
可经咽鼓管、外耳道、鼓膜途径或经血行感染,多有近期感冒史。
【诊断】
(一)症状
1.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甚至高热、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耳痛程度不一,重者可呈波动陛跳痛,夜不能寐,烦躁不安。
3. 听力减退年龄稍大的患儿或成人可述听力下降、耳闷。
4. 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血性、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耳痛随之
缓解。
(二)体征
1. 轻者仅见松弛部充血,重者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隆。
正常标志消失。
鼓膜穿孔后,外耳道可见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穿孔较小时鼓膜紧张部可有搏动性闪光点。
2. 伴乳突部炎症时,乳突部可有压痛或红肿。
(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可增加。
(四)鉴别诊断
需与外耳道炎及疖肿、外耳道湿疹及感染鉴别。
【治疗】
1.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
2.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
3. 耳部治疗
(1) 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以利消肿止痛。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隆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可行鼓膜切开术,以利于中耳脓液引流。
(2) 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
流脓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
症,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特点为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分型】
①单纯型;②骨疡型;③胆脂瘤型。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
(1) 定义: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类型,多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变位于鼓室黏膜层。
(2) 病因: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
(3) 临床特点: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
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可增多。
(4) 专科检查: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一般有残余鼓膜。
鼓室黏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
(5) 听力学检查:耳聋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多为轻中度。
(6) 辅助检查:颞骨CT常为气化型或板障型,无骨质缺损破坏迹象。
(7) 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鼻咽部疾病,保持外耳道清洁。
②3%±氧化氢溶液洗耳后,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或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滴耳。
③干耳3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
补术。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
(1) 定义: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
(2) 病因: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组织破坏较广泛,
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3) 临床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问有血丝,常有臭味。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
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
(4) 听力学检查:传导性听力损失,可达中重度。
(5) 辅助检查:颞骨CT扫描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6) 治疗原则:①需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②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③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形术以改善听力。
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
(1) 定义:实为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内充满脱落上皮和角化物,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之为胆脂瘤。
(2) 病因: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胆脂瘤的直接
压迫或者其释放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可以破坏周围骨质,使炎症扩散,
能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3) 临床特点: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
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
(4) 听力学检查: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5) 辅助检查:颞骨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腔内密度增高,听小骨可部分或完全破坏。
(6) 治疗原则:尽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以获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