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格式:docx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4
名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诉: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3月余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外耳道流液,开始为脓血性液体,听力未受影响;于当地医院拟“中耳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近期耳道流脓伴有异味,耳闷耳痛听力较对侧下降;为求进一步来院就诊,门诊查体后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收入我科,病程中无头部外伤史,无耳部手术史,无明显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无低热盗汗,无张口困难,无面部活动不对成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未去过疫区,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及少许干痂,鼓膜紧张部大穿孔,边界不清,粗听力稍下降。
左侧鼓膜无充血、肿胀、膨出、内陷、疤痕及钙质沉着等。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鼻前庭无红肿,鼻毛无脱落。
鼻腔未见新生物及粘脓性分泌物,下鼻甲稍肥大,鼻中隔轻度不规则偏曲。
咽喉部检查:咽部粘膜稍红;扁桃体无红肿,表面无分泌物。
咽后壁粘膜稍充血,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检查:见舌根淋巴组织增生,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两声带黏膜光滑,声带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本院听力检查:混合型听力损伤。
颞骨高分辨CT示:符合中耳炎表现。
诊断依据:1.中年患者,慢性病程,“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3月余”主诉入院。
2.专科查体: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及少许干痂,鼓膜紧张部大穿孔,边界不清,粗听力稍下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患者在急性中耳炎痊愈后,中耳炎持续存在6周或以上,伴有中耳腔内有脓液或黏液,听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中耳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并发症。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进行中耳腔清创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的了解、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手术相关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对患者术后伤口的观察,感染预防和处理,疼痛的缓解以及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的情况,注意是否有感染迹象的出现,如红肿、渗液等。
及时处理术后疼痛,保持术后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康复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复查、康复训练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三、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足、伤口护理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耐心的倾听,详细的解释手术相关事宜以及提供患者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对于伤口护理不当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伤口护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伤口清洁和换药方法,预防感染的出现。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类型,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耳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耳部分泌物。
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就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给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药物治疗是化脓性中耳炎的首要治疗方法。
患者在确诊后,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减轻炎症,帮助患者恢复。
同时,还可以结合利用消炎药物和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止痛片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包括鼓膜切开引流术、中耳镜下清创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中耳内的脓液,促进炎症的愈合,对于一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护理也是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手或棉签插入耳道,以免引起感染或损伤。
同时,保持耳部干燥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避免水进入耳道,尤其是在洗澡或游泳时要做好防护。
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暴露在噪音和烟尘环境中,以免加重炎症。
综上所述,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
同时,定期复诊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从而有效控制疾病,促进康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可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耳流脓,骨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病人既往是否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有无鼻咽部慢性疾患,机体抵抗力是否低下等情况。
2.身体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乳突X线片和颞骨CT扫描。
4.心理-社会状况部分病人因知识缺乏,不知其严重后果而不予重视。
部分病人因耳流脓、听力下降且伴有臭味,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因担心手术并发症,如面瘫等。
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应多关心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满足其对疾病的认知。
【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1.药物治疗单纯型中耳炎和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通常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剂,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液等。
1%呋麻滴鼻剂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2.1 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2.2 骨疡型中耳炎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须行乳突根治术。
根据病变范围,可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尽可能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保留或改善听力。
2.3 炎症控制,耳内完全干燥后,鼓膜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舒适受损:耳流脓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
2.感知紊乱:听力下降与鼓膜穿孔,鼓室肉芽或胆脂瘤破坏听小骨有关。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目的:探讨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防止聋哑症发生。
方法: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65例(65耳),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法。
结果:痊愈达96.9%。
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简便,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标签:中耳炎诊断治疗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菌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婴幼儿。
可经咽鼓管、外耳道、鼓膜途径或经血行感染,多有近期感冒史。
【诊断】(一)症状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甚至高热、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耳痛程度不一,重者可呈波动陛跳痛,夜不能寐,烦躁不安。
3.听力减退年龄稍大的患儿或成人可述听力下降、耳闷。
4.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血性、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耳痛随之缓解。
(二)体征1.轻者仅见松弛部充血,重者整个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隆。
正常标志消失。
鼓膜穿孔后,外耳道可见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穿孔较小时鼓膜紧张部可有搏动性闪光点。
2.伴乳突部炎症时,乳突部可有压痛或红肿。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可增加。
(四)鉴别诊断需与外耳道炎及疖肿、外耳道湿疹及感染鉴别。
【治疗】1.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
2.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
3.耳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以利消肿止痛。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膨隆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可行鼓膜切开术,以利于中耳脓液引流。
(2)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
流脓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特点为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属耳科常见病。
临床上将此病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本病属中医“耳疳”,“脓耳”,范畴。
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凤热邪毒侵袭,风热蕴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延络入耳,灼伤肌膜,腐烂而成脓.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
或胆经素有郁热,循径入耳,灼伤肌膜而腐烂成脓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循经上犯,停聚耳内,蒸灼耳膜化腐而致。
或思虑过度,暗伤脾胃,运化不健,水湿内停湿邪上犯,上围耳窍.或先天不足或房室过度,以致肾元亏损,精不养耳,以致耳窍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同时又因耳窍空虚,不能抗邪外出,致使邪毒内停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治疗方法不当,如用药量不足,治疗不彻底致使细菌产生耐药而转为慢性。
或因鼻咽部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病灶经咽骨管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的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本病病理变化分三型,单纯型表现为鼓室各处粘膜显著增厚,炎症常蔓延至鼓房处,鼓室内常发生纤维组织粘连,鼓膜中央性穿孔者,锤骨柄多腐烂消失,听骨亦常坏死;坏死型表现为炎症重,病变超出鼓室粘膜外,侵及骨壁或环骨部。
鼓室内常发生肉芽组织,口久可变为息肉;胆脂瘤型鼓膜表现上皮及外耳道皮肤上皮向穿孔处增长,上皮脱落,积集成团,破坏骨部,使成空腔。
穿孔周围之鼓膜增厚而打瘢痕。
治疗(一)普通xx 疗法常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保持外耳道通畅,避免耳内进水,注意预防感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
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
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胆郁热,利湿开窍。
[方药]xx 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柴胡7克,泽泻12 克,山栀子12 克,车前子12 克,生甘草12克,木通12 克,滑石25 克,淡竹叶12克,党参16克,白扁豆12克,白术12 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治疗彭燕2011年4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常合并慢性乳突炎。
临床特点为中耳长期持续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
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咽鼓管是连接喉咽和中耳的通道,当咽鼓管反复或是持续的阻塞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慢性的耳部感染。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取决于是否是感染的急性期、是否涉及到乳突和鼓膜是否穿孔。
疼痛和涨满感是中耳感染的典型症状,同时常常伴有发热。
严重的感染可以导致鼓膜穿孔,可以出现耳漏、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和疼痛,但是很少见有面部功能减弱。
任何影响到鼓膜或是听小骨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影响声音向内耳的传递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这样的听力损失可以归因为鼓膜穿孔、部分或是全部的听小骨受损或者是有瘢痕组织存在。
当中耳发生急性感染时,可以导致鼓膜穿孔,这个穿孔往往可以自愈,如果它不能愈合,听力损失就会出现,通常会伴有耳鸣和持续或是间接性的耳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常合并存在。
单纯型:最常见,病变局限于鼓室黏膜,间歇性流脓,听力损害轻。
骨疡型:病变超出鼓室黏膜组织破坏较广泛,深达骨质,可有听小骨坏死,鼓环、鼓室的骨壁及骨窦均可破坏,并常伴肉芽组织形成。
特点为持续性耳漏,浓液黏稠,或脓血性,有臭味,病人有较重的传音性聋,可发生各种耳源性并发症。
胆脂瘤型: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而形成。
次型无感染则不流脓,如感染,常持续性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有较重的传音性聋。
二、慢性中耳炎的病因中耳的感染开始于上呼吸道的感染例如感冒,它可以导致鼻窦和咽鼓管炎症,当咽鼓管水肿,中耳的分泌也滞留在鼓膜后的中耳腔内。
当滞留的液体被细菌感染后,一个中耳的感染就产生了。
儿童的咽鼓管较小,而且与成人相比更短更窄,这就使炎症时更容易完全阻塞咽鼓管,同时中耳分泌液滞留于中耳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若属单纯型,主要是局部药物治疗:若为胆脂瘤型或肉芽型,则需手术治疗。
需手术治疗者,病员应积极配合。
2、耳道流脓时,应每日3次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擦净后再滴用消炎杀菌的药水。
3、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4、注意防止不洁之水入耳,夏天不宜游泳。
5.出现发热、耳痛、流脓增多时应及早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急性中耳炎的后果。
咽鼓管功能不良、鼻腔感染、中耳粘膜上皮化生、中耳乳突通气不良等是形成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因素。
主要症状是耳内长期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多在鼓膜紧张部中央区,若鼓膜穿孔发生在后上边缘区,鳞形上皮化可匍行迁入上鼓室,形成听骨坏死、肉芽增生及乳突骨质吸收破坏·称为胆脂瘤型中耳炎。
一般慢性中耳炎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如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则应作手术治疗。
说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吧
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 /王振晓
跟大家聊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吧”,拿着我浅薄的知识加上课
本的强大力量,我想还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的。
(仅供参考,如
有错误,还请指正!wangzhenxiaoent@)
很多人对“中耳炎”不了解,认为耳朵有点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都没什么大事儿,能忍就忍,忍不住了也忍,等实在忍不住了,就来医院了,结果晚了,到了必须手术的地步。
多可惜,本来
早期是药物可以控制住的(当然“胆脂瘤”还是建议早期手术的),
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拖到医院来了。
很多因为流脓、流水来院的病人,我们会酌情让病人应用抗生素,并用双氧水和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滴耳治疗,有些病人感觉用
了两天,耳朵不流脓、流水了,没事儿了,于是来找大夫,说耳朵
没事儿了,能不能不用手术了。
那肯定是不行的,举个通俗的
例子吧,农田里有杂草,我们拔了,但是根还留在地里,不出两天,草还是会长出来的,只有把根完全拔除了,草才能绝迹,不会出来了。
靠着强大的医学资源,我们可以知道如下的知识: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内有三块骨头,分别是锤、砧、镫,一方面起着支撑鼓膜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传音
作用。
中耳炎当然就是指发生在中耳的炎性病变,发生在三块听小骨
的家里。
炎症来了,来的越来越凶,他们就把听小骨的家给霸占了,不仅霸占了它们的家,他们还会把听小骨打伤或者打残了,受伤的
听小骨不能去上班了,传导声音的工作没人干了,于是人们听不清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止侵犯中耳黏膜,包括骨膜或者骨质,都
可以破坏到。
而病变也不仅位于鼓室,还常侵犯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侵犯了天盖的骨质,脑膜炎、脑脓肿出来了;侵犯了面神经的
骨管,面瘫出来了;侵犯了鼓索神经,舌头味觉差了;侵犯了迷路壁,头晕、恶心、呕吐出来了;侵犯了耳蜗,耳鸣、耳聋全出来了,等到全聋了,就只能请做人工耳蜗来帮忙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恰当而彻底的治疗,病程迁延长达
8周以上;或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质者。
(很多病人一
拖再拖,大家如果像患眼科疾病一样,眼疼了,看不见了马上来医院,很多中耳炎在保守治疗下还是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哒。
)
2、鼻、咽部存在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疾病,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反复的炎症刺激,可
以沿着咽鼓管到达耳朵,到达中耳炎的发生。
咽鼓管是一根连通着
鼻子和中耳腔的管,所以鼻子生病了,他的邻居耳朵也会不舒服)
3、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糖尿病等。
(控制好全身的基础病,对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很有帮助。
)
4、其他: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患急性中耳炎时较易演变为慢性。
(婴幼儿的咽鼓管具有特殊性,和成年人还是不一样的,具有短、宽、直的特点,炎症来袭了,不知道把门“关上”,反而“敞开”迎
接炎症到来,所以婴幼儿在严重感冒时易引发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切记。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很多的临床表现,有的病人因为耳流脓、
流水来的,也有因为听力下降的,还有耳痛、耳闷、耳鸣、眩晕原
因来的,当然也有什么症状没有,只是检查发现问题的。
中耳
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如下:
1、耳溢液:可为间断性或长期持续,当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感染时,耳溢液发作或增多。
分泌物为粘液脓,有肉芽或息肉者,分泌物中偶可混有血液。
分泌物量多少不等。
(如果是胆脂瘤
的话,脓伴有臭味,胆脂瘤现在已经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里独立出
来了,这里就暂时先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吧。
)
2、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程度不等,轻者可不自觉,待听力损失严重时方觉听力下降。
轻的可能是传导性聋,如果是重的,可能混
合性聋就出来了。
混合聋出来了,期待通过单纯的听骨链重建
术改善听力的患者,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可能术后达不到您预期
的挺高听力的目标,毕竟再好的烤瓷牙也不如自己长得牙吃饭香。
3、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了,所以脓、水都从中耳流出来了,多位于鼓膜紧张部,可大可小,根据破坏程度不同。
来院后我们都会
给病人清理耳朵,负压吸引器、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派上用场了。
当然我们希望病人来院时是干耳状态,但是不干耳的病人
在炎症控制住后,术后的效果还是挺理想的。
4、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呈持续性或间断性。
这个就不好说了,毕竟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除外其他器官病变,单耳
朵的:单纯鼓膜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内耳病变、精神心理因素都会导致耳鸣的发生。
甚至有些病人因为常年累月的
耳鸣,已经导致耳鸣“中枢化”,即使去除了引起耳鸣的因素,病人
自己还是会感到耳鸣。
不好解决。
5、眩晕,有些中耳炎的病人,主诉会是眩晕,中耳炎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病人头晕。
有些病人觉得晕的受不了了天旋地转,还伴有恶心、吐,在除外神经内科的疾病后,及时行颞骨CT检查,发现半规管的壁可能已经遭到了病变的破坏。
以上的临床表现只是一部分,也是主要的一些表现,当然还有很多我没见过的,希望日后可以补充。
对于大家关心的手术,根据病变的程度不同,采取的术式也会不同,结合患者病史、听力学、颞骨CT检查,大夫肯定会制定出一个适合患者的方案。
注意:术后需坚持换药一段时间,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不要半途而废,得不偿失。
(备注:特别感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