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技术标准与台架试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89.00 KB
- 文档页数:16
避震器检测标准1、目的:为使避震器之零件,半成品及成品在检验上都能得到依据!并且确保出货质量;故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素材/零件/半成品及成品之检验与测试皆适用之。
3、检测分三大类如下:3-1 疲劳测试3-1-1 SRS 60 A等级以上之弹簧耐久测试3-1-1-1 测试次数: 5万次3-1-1-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1-3 测试频率:行程15~44mm/3Hz;45~64/2.2Hz;65~80/1.9Hz3-1-1-4 测试行程:85% (预压2~4mm)3-1-1-5 测试温度:常温3-1-1-6 测试结果:减衰长度不得大于预压长度;表面涂装层不可剥落且线圈不可断裂3-1-2 SWP/80C B等级以上之弹簧耐久测试3-1-2-1 测试次数: 5万次3-1-2-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2-3 测试频率:行程15~44mm/3Hz;45~64/2.2Hz;65~80/1.9Hz3-1-2-4 测试行程:85% (预压2~4mm)3-1-2-5 测试温度:常温3-1-2-6 测试结果:减衰长度不得大于预压长度;表面涂装层不可剥落且线圈不可断裂3-1-3 油压单元(Rear Shock)3-1-3-1 测试次数:30万次;3-1-3-7 测试标准:(1)测试30万次!不得漏气及油气混合;(2)由承座渗出之液压油不得超过约1公克(1C.C)(3)阻尼衰减力15%以下3-1-3-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3-3 测试频率:行程30~44mm/1.5Hz;45~59/1.1Hz;60~70/0.95Hz3-1-3-4 测试行程:实际行程80%,3-1-3-5 测试温度:40度以下(风扇冷却)3-1-3-6 测试方式:(1)耐久测试前需先量测重量;不含附加配件(取至小数点1位数)(2)耐久测试前需先测试阻尼;期间每10万次检测阻尼与重量!是否符合标准3-1-4 气压单元(Rear Shock)3-1-4-1 测试次数:20万次;3-1-4-2 测试范围: AIR SHOCK3-1-4-3 测试标准:(1)气室打入150psi!测试20万次;正向气压降低不得超过15%(2)Damper需正常3-1-4-4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4-5 测试频率:行程30~44mm/1.5Hz;45~59/1.1Hz;60~70/0.95Hz3-1-4-6 测试行程:实际行程65%,3-1-4-7 测试温度:45度以下(风扇冷却)3-1-4-8 测试方式:耐久测试前需先确认正向气室压力;期间约每5万次于控制面板上观察力量显示器之最高力量是否有衰减情形.3-1-5 缓冲块(MCU)3-1-5-1 测试次数:10万次3-1-5-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5-3 测试频率:1Hz3-1-5-4 测试行程:可压缩长度之50%,3-1-5-5 测试温度:常温3-1-5-6 测试结果:不可破裂3-2 阻尼测试3-2-1油压单元测试(新产品)。
避震器检测标准1、目的:为使避震器之零件,半成品及成品在检验上都能得到依据!并且确保出货质量;故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素材/零件/半成品及成品之检验与测试皆适用之。
3、检测分三大类如下:3-1 疲劳测试3-1-1 SRS 60 A等级以上之弹簧耐久测试3-1-1-1 测试次数: 5万次3-1-1-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1-3 测试频率:行程15~44mm/3Hz;45~64/2.2Hz;65~80/1.9Hz3-1-1-4 测试行程:85% (预压2~4mm)3-1-1-5 测试温度:常温3-1-1-6 测试结果:减衰长度不得大于预压长度;表面涂装层不可剥落且线圈不可断裂3-1-2 SWP/80C B等级以上之弹簧耐久测试3-1-2-1 测试次数: 5万次3-1-2-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2-3 测试频率:行程15~44mm/3Hz;45~64/2.2Hz;65~80/1.9Hz3-1-2-4 测试行程:85% (预压2~4mm)3-1-2-5 测试温度:常温3-1-2-6 测试结果:减衰长度不得大于预压长度;表面涂装层不可剥落且线圈不可断裂3-1-3 油压单元(Rear Shock)3-1-3-1 测试次数:30万次;3-1-3-7 测试标准:(1)测试30万次!不得漏气及油气混合;(2)由承座渗出之液压油不得超过约1公克(1C.C)(3)阻尼衰减力15%以下3-1-3-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3-3 测试频率:行程30~44mm/1.5Hz;45~59/1.1Hz;60~70/0.95Hz3-1-3-4 测试行程:实际行程80%,3-1-3-5 测试温度:40度以下(风扇冷却)3-1-3-6 测试方式:(1)耐久测试前需先量测重量;不含附加配件(取至小数点1位数)(2)耐久测试前需先测试阻尼;期间每10万次检测阻尼与重量!是否符合标准3-1-4 气压单元(Rear Shock)3-1-4-1 测试次数:20万次;3-1-4-2 测试范围: AIR SHOCK3-1-4-3 测试标准:(1)气室打入150psi!测试20万次;正向气压降低不得超过15%(2)Damper需正常3-1-4-4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4-5 测试频率:行程30~44mm/1.5Hz;45~59/1.1Hz;60~70/0.95Hz3-1-4-6 测试行程:实际行程65%,3-1-4-7 测试温度:45度以下(风扇冷却)3-1-4-8 测试方式:耐久测试前需先确认正向气室压力;期间约每5万次于控制面板上观察力量显示器之最高力量是否有衰减情形.3-1-5 缓冲块(MCU)3-1-5-1 测试次数:10万次3-1-5-2 测试机器:疲劳测试机3-1-5-3 测试频率:1Hz3-1-5-4 测试行程:可压缩长度之50%,3-1-5-5 测试温度:常温3-1-5-6 测试结果:不可破裂3-2 阻尼测试3-2-1油压单元测试(新产品)3-2-1-1 测试方式:依避震器设定之功能全测每一刻度3-2-1-2 测试机器:Instron Schenck Testing Systems3-2-1-3 测试速度:0.01~1.2 m/s(视需求择选速度点)3-2-1-4 测试行程:(预压量以能避开轴心油回流孔为原则);测试行程为预压后行程之80%3-2-1-5 测试温度:常温3-2-1-6 测试结果:需符合新产品开发提案书之设定标准3-3 其它检测3-3-1 平行度检测3-3-1-1 检测说明:为测试Shock接头两端之端面直线度或平行度3-3-1-2 检测范围: X-FUSION SHOX / TOUGH SHOCK3-3-1-3 检测标准:X-FUSION SHOX TOUGH SHOCK(1)C-C 125~165(含)≦0.6mm (1)C-C 125~190(含)≦1.2mm(2)C-C 166~190(含)≦0.8mm(3)C-C 191~222(含)≦0.9mm(4)C-C 223~260(含)≦1mm3-3-1-4 检测冶具:长度平行滑抬/高度规或量表3-3-1-5 检测方式:需先使前后接头成平行状态!再定点位置(C-C)量测左右偏移量;偏移量=(Max-Min)/23-3-2 垂直度检测3-3-2-1 检测说明:为测试Shock接头两端之衬垫孔组装后是否与本体成垂直状态3-3-2-2 检测范围:X-FUSION SHOX / TOUGH SHOCK3-3-2-3 检测标准:(1)轴承孔需与轴心成90度≦+/-0.5度以内(2)穿入于接头轴承孔之ø14*50L(mm)圆棒!平均分配于两侧~利用高度规或量表量测末端高度;两端高/低不得超过0.22mm3-3-2-4 检测冶具:V形枕/高度规或量表3-3-2-5 检测方式:将V形枕槽立于桌面平抬!再将避震气器单元立于槽内~利用高度规或量表量测穿入于接头轴承孔之ø14*50L(mm)圆棒末端高度;两端高/低不得超过0.22mm3-3-3 长度检测3-3-3-1 检测说明:为测试Shock接头两端之衬垫孔中心距离(C-C)3-3-3-2 检测范围:X-FUSION SHOX / TOUGH SHOCK3-3-3-3 检测标准:依缩小图图面标示3-3-3-4 检测冶具:长度量测滑抬/ø8及ø6圆杆3-3-3-5 检测方式:将避震器置于长度量测滑抬上!利用ø8或ø6圆杆将两端接头C-C长度定位于长度量测滑座上~依滑座定位基准刻度上指示之表尺上刻度显视为C-C长度!3-3-4 行程检测(Air/Spring Shock)3-3-4-1 检测说明:为测试Shock实际之压缩行程3-3-4-2 检测范围:X-FUSION SHOX / TOUGH SHOCK3-3-4-3 检测标准:依缩小图图面标示3-3-4-4 检测冶具:卡尺/手压抬3-3-4-5 检测方式:(1)Spring Shock:卸下荷重弹簧!以卡尺内径量测刃口直接量测承座与连接钮端面之间的距离~Tough Shock需量测油管与弹簧固定盖之端面距离.(2)Air Shock : 将已打入高压气体之正向气室泄气!利用手压台将行程轻压到底~最后重新打入高压气体!依行程O环最后与刮尘封之间的距离+缓冲块2.5mm厚度则为实际行程.3-3-5强度测试3-3-5-1 检测说明:为测试Shock各主要接点之连接强度或其零件之强度所作之测试.3-3-5-2 检测范围:X-FUSION SHOX / TOUGH SHOCK3-3-5-3 检测标准:各零件连接点连结强度或本体强度需能耐拉力900 KG以上3-3-5-4 检测机具:万能拉力试验机3-3-5-5 检测方式:将后避震器前后(C-C)两端接点固定于万能拉力试验机上下固定接点处~依『WT-006 万能拉力试验机操作标准』设定系统后!按启动按钮~最后依断裂处及断裂数据来判定是否符合标准.。
QC/T ××××—××××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悬架用减振器及驾驶室悬置用减振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双筒式减振器无导向作用的、由工作缸和外筒组成的减振器。
2.2支柱式减振器由工作缸、外筒及其他部件,如弹簧盘、支架等组成的减振器,通常起悬架导向作用,承受侧向力,故活塞杆直径相应较大。
2.3示功特性(阻力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两端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随位移(S)的变化关系为阻力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2.4速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多种试验频率下,两端作相对简谐运动时,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
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2.5温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2.6耐久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条件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2.7摩擦力(Fm)减振器以≤0.005m/s的速度,其力定义为摩擦力。
2.8充气力(Fc)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处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充气力。
2.9抗泡沫性减振器在规定的条件下,重复运动后,减振器内的油可能产生泡沫。
其示功特性抗泡沫影响的能力。
3 符号和缩略语额定阻力F (N)额定复原阻力Ff (N)额定压缩阻力Fy (N)行程S (mm)试验频率 f (Hz)活塞速度V (m/ s)摩擦力Fm (N)复原时摩擦力Fmf (N)压缩时摩擦力Fmy (N)温度特性试验时,试验前、后复原及压缩阻力的变化率εf , εy台架耐久性试验时,试验前、后复原及压缩阻力的变化率εnf ,εnyL1:最小压缩长度S:行程L1+S:最大拉伸长度D2:防尘罩外径D1:贮液缸外径M:螺纹连接尺寸HH:两端吊环型HG:上端吊环下端螺杆型GH: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GG:两端螺杆型4.2.3 减振器的工作行程及长度按照实际需要设定。
QC/T××××–20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送审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无液压阻尼器的减震器也可参照相关条款执行。
不适用于各种赛车和三轮摩托车减震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39.2 冷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GB/T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1379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减震器总成shock absorber assembly由减震弹簧、阻尼器及连接件等组成的总成,简称减震器。
3.2液压阻尼器 hydraulic damper以液压节流方式起阻尼作用的部件,简称阻尼器。
3.3示功特性 force — stroke characteristics阻尼器在规定行程和速度(最大速度)下,两端作相对简谐运动时,其阻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亦称示功图。
在示功图中,行程中点的阻力为规定速度下的阻力,压缩侧的阻力称压缩阻力(F y)、复原(伸长)侧的阻力称复原阻力(F f)。
3.4速度特性 force —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阻尼器在规定行程和多种速度下,两端作相对运动时,其阻力对多种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3.5温度特性force —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阻尼器在规定行程和速度及多种温度下,两端作相对运动时,其阻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减振器试验标准减振器试验标准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标准旨在评估减振器的性能,确定其在减震和减振方面的能力,并为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装置与设备1. 试验装置:试验台、载荷发生器、振动台、传感器等。
2. 试验设备:数字振动传感器、振动分析仪、数据采集仪等。
三、试验前准备1. 检查减振器的外观和结构,确保无明显变形或损坏。
2. 准备好试验装置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校准传感器和仪器,以确保精确度和可靠性。
四、试验步骤1. 安装减振器:按照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将减振器安装在试验台上,确保固定稳固。
2. 添加荷载:根据产品的额定负荷,通过载荷发生器施加相应的负荷到减振器上。
3. 正常工况试验:打开振动台和传感器,记录减振器在正常工况下的振动数据,包括振动幅值、频率等。
4. 频率特性试验:通过变化振动台的频率,记录减振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特性。
5. 荷载特性试验:根据产品的负荷要求,变化负荷的大小,记录减振器在不同负荷下的振动特性。
6. 温度试验:将减振器放置在恒定温度下,记录减振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振动特性。
7. 湿度试验:将减振器放置在恒定湿度下,记录减振器在不同湿度下的振动特性。
五、试验数据分析1.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评估其减震和减振能力。
2. 分析减振器在正常工况、不同频率、不同负荷、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振动特性。
3. 制作试验报告,记录试验步骤、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结论。
六、试验结果评估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减振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评估准则包括但不限于减振效果、稳定性、可靠性等。
七、试验注意事项1. 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试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操作人员需熟悉试验装置和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3.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防止误差和不准确性。
4. 试验结果应真实可靠,符合试验要求和产品设计要求。
八、试验报告与保存完成试验后,制作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步骤、结果和评估结论。
QC T 545-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45—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代替JB 3901—85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台架试验。
1示功试验1.1目的:测取试件的示功图和速度图。
1.2设备: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减振器试验台。
1.3条件:1. 3. 1 试件温度:20士2C。
1. 3. 2 试件试验行程S:(100士1)mm。
1. 3. 3 试件频率n:(100士2)c、p、m。
1. 3。
4速度V:按照1.3.2和13.3并由下式决定的减振器活塞速度。
厂二託?…耗“亠乙二。
.血............................. (13在减振器行程较小,不宜选用100mm的试验行程时由制造厂与用户商定试验速度值。
1.3. 5方向,铅垂方向。
1.3. 6位置: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
1. 4试验方法1. 4. 1定期按本标准附录B的试验台标定方法取得测力元件标定常数1(N/mm)。
1. 4. 2按1.3加振,在试件往复3〜5次内记录示功图。
1. 4. 3在不装试件时,画出基准线。
1. 5阻力运算:参见图1勺£屮I Pt ——复嵐阻力.、巴一似力—一舟別为祐功髓fete 謀上小相S 竝㈱<y> i 戏;fc 轨闻的mini!—试验台测力元骨前标定常歎・2速度特性试验2. 1目的:检测减振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的阻力,取得试件的速度 特性。
2. 2设备:按标准附录A 规定的减振器示功试验台,配以相应的电 测量装置。
2. 3条件:l CM CO COc\i c\i试件温度:20± 2C试件试验行程S : 20~ 100mm2. 3. 3 速度:.VV « - - - X 10....2. 3. 4 方向:铅垂方向。
2. 3. 5 位置: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2. 4试验方法:制造厂或研制单位可按照具体情形选用下述方法之一2. 4. 1直截了当记录法:在标准附录A 规定的试验台上,采纳相应的电测量装置,利用传 感元件取 : 得减振器活塞速度和相应的阻力信号;将该 而直截了当获'得减振器的速度特性。
减振器试验标准减振器试验标准摘要:减振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中,用于减少振动和噪声。
为了保证减振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制造和使用前需进行试验。
本文针对减振器试验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和试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1. 引言减振器是一种能够减少机械设备振动,改善工作环境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装置。
减振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减振器的质量,需要进行试验来验证其性能。
2. 试验方法2.1 静态试验静态试验是减振器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
试验过程中,将减振器安装在特定的测试台架上,并施加特定的静载荷。
通过测量减振器的变形量、变形速度和变形力等参数,来评定减振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动态试验动态试验是减振器试验的另一种基本方法。
试验过程中,将减振器安装在振动台架上,并施加特定的动载荷。
通过测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能力、共振频率和动载荷传递效率等参数,来评定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3. 试验设备3.1 试验台架试验台架是进行减振器试验的基础设备之一。
试验台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试验时的载荷,并且具备调整试验角度和高度的能力。
3.2 振动台架振动台架是进行减振器动态试验的基础设备之一。
振动台架应具备能够产生特定频率和幅值的振动能力,并且具有频率可调和振幅可控的功能。
3.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进行减振器试验的必备工具之一。
测量仪器应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并能够测量减振器的关键参数,如变形量、变形速度和变形力等。
4. 试验要求4.1 减振效果减振效果是评价减振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验要求减振器能够在特定的载荷下,将振动衰减到一定程度,并且能够抑制共振现象的发生。
4.2 可靠性可靠性是评价减振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试验要求减振器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额定载荷下的振动和冲击。
4.3 质量和外观试验要求减振器在制造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且应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表面处理。
试验时间要求:试验工程师:1 小时:72试验员:2 小时:134车辆/台架使用小时:5601、应用标准该标准的目的在于定义试验步骤,使用的设备以及使用块疲劳程序完全悬挂(前或后)批准的目标(继续)变更日期说明—95.12 第一版—新一拟定符合技术备忘录—97.12 第二版—更新了内容并增加了H1—99.12 第三版—在“应用标准”下增加了注释,修改了表A和表B中的值—01.04 第四版—修订了试验的时间要求P2 应用标准(继续)注:该规定的试验有降低有效性(~80%)相当于“高速之字形路线车辆上”或“之字形路线台架模拟”注重悬挂的释放与其他试验相比,试验时间更短(—10天替代60天)它采用的是:注重具体零件/设计用试验说明对比的初始项目开发阶段。
2.参考7-G0030 试验内容的有效性(PGE)0.00101 带有规定力矩螺纹紧固器的上紧(PME)0.00101 悬挂总成标准(PME)7-F5250 车辆悬挂的衬套和衬垫(PME)7-F6050 麦弗逊悬挂减振器—反应检查和台架试验(PME)7-F6150 悬挂的一般减振器(非结构减振器)(PME)7-F6250 阻尼块(PME)7-F6550 螺旋弹簧(PME)7-F5550 钢板弹簧(PME)7-F5150 球连接的特性(PME)7-F6200 上端减振器安装/连接衬垫3.试验设备●三轴疲劳试验台,MTS型完全用控制电器●T-RACMTS型控制信号管理的编程器●专用的486计算机●车辆底盘模型,模拟悬挂连接或者(如果是严格目的)车身的部分●6频道记录仪注:可以用相同的设备替代,但其特性必须等于或超过所替设备的性能P4 5 试验零件的重要性/有效性评价试验有效性的零件的权及特性零件类型有效性%(A) 权影响试验有效性零件主要特性最小制制造等级有效0.09 横架,底盘子材料、尺寸 C有效0.09材料、尺寸 C有效0.05 完全支柱材料、尺寸 C有效0.05 减振器材料、性能 C有效0.09 阻尼块材料、性能 C有效0.09 衬套材料、性能 C有效0.09 稳定杆材料、性能 C有效0.05 球连接材料、性能 C有效0.05 衬垫材料、性能 C有效0.09 支柱,转向横拉杆材料、性能 C有效0.09 减振器连接衬垫材料、性能 C有效0.08 螺旋弹簧、钢板弹簧材料、性能 C有效0.09 螺纹紧固器材料 C试验零件的有效位(%)=∑(A×B)=注:对于每一个零件,标准7-G0030中指明了评价三个不同等级的有效性%P5 6 基本操作6.1 得到设计技术文件(轴上重量、最大轨迹、悬挂移动、图纸或螺纹连接的标准上紧力矩)最新的总成图,并在试验内容名称中输入这些数据。
汽车副车架台架试验的试验大纲1.试验目的定义汽车副车架台架试验的试验项目、设备要求及试验过程。
..2.试验产品2.1副车架2.2减震元件(减震器等)2.3缓冲元件(螺旋弹簧等)2.4导向元件(掌控臂、上摆臂、袖口臂等)2.5其他元件(转向节、轮毂轴承、驱动轴轴头、转向器、稳定杆、各标准件等)3.试验项目3.1横向功率静刚度试验3.2侧向功率静刚度试验3.3横向功率静刚度试验3.4拎转向器的耐热试验4.5动力动力系统提振耐热试验3.6横向功率耐热试验3.7侧向功率耐热试验3.7横向功率耐热试验4.试验设备要求4.1横向功率静刚度试验shenck液压控制器控制器shenck液压伺服激振器,位移500mm,力传感器20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后副车架固定夹具/支撑4.2侧向功率静刚度试验henck液压控制器控制器shenck液压伺服激振器,位移500mm,力传感器30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带联接头的模拟车轮工装前后副车架固定夹具/支撑4.3横向功率静刚度试验shenck液压控制器控制器shenck液压伺服激振器,位移500mm,力传感器40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后副车架固定夹具/支撑4.4带转向器的耐久试验shenck液压控制器控制器,三套shenck线性液压伺服激振器,两套,位移500mm,力传感器30knshenck旋转伺服油缸,一套,旋转角度0~360度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副车架固定夹具/支撑4.5动力动力系统提振耐热试验shenck液压控制器控制器shenck液压伺服激振器,位移200mm,力传感器2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后副车架固定夹具/支撑4.6垂直负载耐久试验shenck液压伺服控制器shenck液压控制器激振器,加速度500mm,力传感器5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后副车架紧固夹具/提振4.7侧向负载耐久试验shenck液压伺服控制器shenck液压控制器激振器,加速度150mm,力传感器5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拎联结头的演示车轮工装前后副车架紧固夹具/提振4.8纵向负载耐久试验shenck液压伺服控制器shenck液压控制器激振器,加速度150mm,力传感器50kn整个系统控制精度1%以内前后副车架紧固夹具/提振注:可以用同类型的仪器,但性能必须与指定设备相当或更高。
减振器台架试验及评定方法 主题和范围:本方法规定了PLD 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台架试验和试验件评定方法。
本方法包含筒式减振器的示功试验、速度特性试验、温度特性试验、耐久性试验。
1 示功试验1.1 目的:测取试件的示功图和速度图。
1.2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1.3 条件:1.3.1 试件温度:20士2℃。
1.3.2 试件试验行程S :(100±1)mm 。
1.3.3 试件频率n :(100±2) c 、p 、m 。
1.3.4 速度ν根据1.3.2和1.3.3并由下式决定的减振器活塞速度。
(m /s )5201064.n S π=⨯∙∙=-ν 1.3.5 方向:铅垂方向。
1.3.6 位置:将减振器拉伸至最大行程并测定其行程中间位置A m ,并纪录。
1.4 试验方法1.4.1 按1.3加振,待f P 、y P 微机显示值稳定后,停止试验并记录相应得数值。
f P …………复原阻力,N ; y P …………压缩阻力,N ;1.5 评定1.5.1 示功图应丰满、圆滑,不得有空程、畸形等。
1.5.2 减振器在示功试验中,不得有漏油和明显的噪声等异常现象。
1.5.3 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应符合附录A 要求,复原阻力和压缩阻力的允差值应符合下式规定: 复原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f P +40)N ,f P —额定复原阻力;压缩阻力的允许差值为±(14%y P +40)N ,y P —额定压缩阻力;2 速度特性试验2.1 目的:检测减振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的阻力,取得试件的速度特性。
2.2 设备:PLD 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汽车减振器试验台。
2.3 温度条件:试件温度:20±2℃试件试验行程S :20~100 mm ,速度)/(.s m 520=ν;最高速度须高于1.5 m /s 。
方向:铅垂方向。
位置:A m 。
试验方法:本方法采用多工况合成法测试速度特性P 一v 曲线每个测点工况皆按本标准1.4实施;最后如图4所示取得试验速度特性:2.4评定具体要求:符合图纸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摩托车减震器试验方法QC T 63—93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试验项目、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减震器总成(以下简称减震器)、缓冲弹簧和液压减震器的台架试 验。
引用标准GB1239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QC/T 62 摩托车减震器技术条件试验项目缓冲弹簧性能试验静特性试验疲劳试验液压减震器示功试验液压减震器温度特性试验耐久性试验。
试验设备试验台采用机械式曲柄滑块或电液伺服式加振器。
加振器行程应满足减震器行程的要求;加振频率可调节;加振最高速度不小于1m/s。
试验台配有机械测量机构或电测系统,也可配备具有给制示功图和速度特性的计算机系统。
试验台力的标准采用五等标准砝码,或采用三等标准测力计。
测力系统综合误差不大于满刻度值的 3%。
力的标定值在测量范围内不得少于五点,其最大值应大于试件的最大阻力值,然后求得测力系统标定常 数。
试验台位移标定用精度不低于0.05mm 的量具测量。
测位移系统综合误差不大于滿刻度值的1%。
试验最高速度的极限偏差为±3%。
测试测量仪表的最小读数不低于 0.5℃。
缓冲弹簧性能试验静特性试验测量弹簧力,变形量,求得弹簧特性。
试验方法按 GB1239 规定。
疲劳试验考核弹簧疲劳寿命和测量永久变形量。
试验方法按 GB1239 规定。
液压减震器示试验试验条件用第 4 章规定的试验设备试验温度 20±5℃试验行程为 50mm或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
试验最高速度在型式检验时为0.3m/s(适用于在城市行驶的摩托车)或 0.5m/s(适用于兼在乡间行驶或 越野摩托车),其它试验根据技术文件要求确定。
试验频率 f由下式决定:f=1000V/πS式中:f—试验频率(Hz)S—试验行程(mm)V—试验最高速度(m/s)安装时,使液压减震器行程约二分之一的状态为中间位置。
前液压减震器还应在缓冲器工作的安装条件 下试验。
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标准概述汽车减振器是车辆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着关键作用。
QC/T ××××—××××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减振器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悬架用减振器及驾驶室悬置用减振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双筒式减振器无导向作用的、由工作缸和外筒组成的减振器。
2.2支柱式减振器由工作缸、外筒及其他部件,如弹簧盘、支架等组成的减振器,通常起悬架导向作用,承受侧向力,故活塞杆直径相应较大。
2.3示功特性(阻力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试验频率下,两端作相对简谐运动,其阻力(F)随位移(S)的变化关系为阻力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S)称示功图。
2.4速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行程和多种试验频率下,两端作相对简谐运动时,其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为速度特性。
在多种速度下所构成的曲线(F-V)称速度特性图。
2.5温度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速度下,并在多种温度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阻力(F)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温度特性,其所构成的曲线(F-t)称温度特性图。
2.6耐久特性减振器在规定的工况条件下,在规定的运转次数后,其特性的变化称为耐久特性。
2.7摩擦力(Fm)减振器以≤0.005m/s的速度,其力定义为摩擦力。
2.8充气力(Fc)对于充气减振器,活塞处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时,气体作用于活塞杆上的力为充气力。
2.9抗泡沫性减振器在规定的条件下,重复运动后,减振器内的油可能产生泡沫。
其示功特性抗泡沫影响的能力。
3 符号和缩略语额定阻力F (N)额定复原阻力Ff (N)额定压缩阻力Fy (N)行程S (mm)试验频率 f (Hz)活塞速度V (m/ s)摩擦力Fm (N)复原时摩擦力Fmf (N)压缩时摩擦力Fmy (N)温度特性试验时,试验前、后复原及压缩阻力的变化率εf , εy台架耐久性试验时,试验前、后复原及压缩阻力的变化率εnf ,εnyL1:最小压缩长度S:行程L1+S:最大拉伸长度D2:防尘罩外径D1:贮液缸外径M:螺纹连接尺寸HH:两端吊环型HG:上端吊环下端螺杆型GH: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GG:两端螺杆型4.2.3 减振器的工作行程及长度按照实际需要设定。
鉴于减振器工作时要承受侧向力,并需散热,减振器的设计尺寸不宜过短。
4.3 减振器额定阻力的范围减振器做示功试验时,额定阻力系指活塞速度为0.52m/ s 时的阻力。
一般定义为行程100mm 和试验频率为1.67Hz 下的速度,如减振器行程小于100mm,可以选用行程为50mm 和试验频率为3.33Hz下的速度。
必要时,制造厂可与用户协商确定实验条件。
最大额定复原阻力与最大额定压缩阻力与阀系设计有关,表4, 表5 所列数据可作为参考。
5 性能及测试方法5.1 检测设备减振器示功试验台可采用机械式或液压式。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需满足以下条件:5.1.1 单动:一端固定,另一端实现谐波(正弦)运动。
5.1.2 行程可调,至少为100mm,测量精度高于1%。
5.1.3 有级或无级变速。
最大试验频率至少为5 Hz。
5.1.3 功率足够大。
在速度为1.0m/ s 时,检测减振器速度误差小于1%。
5.1.4 力传感器,其精度高于1%。
5.1.5 减振器示功试验台的3 次检测误差要小于3%或40N。
测量过程自动记录、保存、处理及输出。
5.2 阻力特性5.2.1 阻力测量条件5.2.1.1 试件温度为20±3℃。
测试前,需将减振器在20±3℃的温度下至少存放6 个小时。
5.2.1.2 运动方向:如没有特别说明,垂直方向。
5.2.1.3 减振器活塞位置:减振器行程的中间区域。
5.2.2 测量过程5.2.2.1 做5 个排气过程。
行程100mm 和试验频率1.67Hz(V=0.524m/ s)或0.83Hz(V=0.262m/ s)。
如减振器行程不够,建议采用行程50mm 和试验频率3.33Hz 。
5.2.2.2 测摩擦力。
5.2.2.2.1 测试条件与方法a)试验行程:为减振器示功行程。
b)侧向力加载位置:在导向器中间位置处,并与减振器轴线垂直。
c)测试速度:≤0.005m/s5.2.2.2.2 摩擦力(Fm)的计算。
在行程中点测摩擦力Fm,(行程中点±5%范围内读取)。
Fm = (Fmf – Fmy) / 2式中:Fmf -复原时的摩擦力,NFmy -压缩时的摩擦力,N5.2.2.3 Fc 充气力的计算对于充气式减振器,在测摩擦力时,也可以计算出充气力(Fc)Fc = (Fmf + F my) / 25.2.2.4 阻力的测量在测量阻力时,为了保证测试的正确性,阻力值在行程中点±5%范围内读取。
5.2.2.4.1 测试条件:见表9如减振器行程不够,可将行程改为75,50 或25mm,并相应地调整测试条件,以达到所需的测量速度。
或按照客户指定的测试条件调整。
5.2.2.4.2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时,除了打印出阻力、摩擦力和充气力以外,还需绘制示功图,见图2。
减振器的速度特征可通过速度特性图来表达,见图3。
5.3 抗泡沫性5.3.1 测试方法测试前,需将减振器在20±3℃的温度下至少存放6 个小时。
此外,为了控制温度,必须在贮液缸外径导向器的高度的位置上,安置一个温度探头,并与外部隔绝。
在100mm 的行程下,用正弦传动装置(如:曲柄连杆传动)进行测试;也可根据不同的减振器,选用较小的行程测试。
5.3.2 测试过程5.3.2.1 排气过程,同5.2.2.15.3.2.2 99 个预行程在f=3.33 Hz,Vmax = 1.04m/ s 时,测量一个循环。
注意:温度不能超过110℃。
5.3.2.3 结果分析分析时,需绘制一张力-位移(F-S)曲线图;在第100 个行程,波动不能超过测试行程的25%。
将实际曲线上折返点与切入点之间的距离与理想曲线上的比较,即可确认曲线的波动幅度,如图4所示。
5.4 温度特性5.4.1 设备按本标准5.1 所规定的减振器示功试验台,再配置电冰箱、恒温箱等升温、降温装置。
5.4.2 试验条件5.4.2.1 试验温度:20℃,-30℃, -15℃,0℃,40℃,80℃,20℃,温差为±3℃。
在达到所规定温度后,试件保温6 小时。
5.4.2.2 运动方向:铅垂方向。
5.4.2.3 活塞位置:减振器行程的中间区域。
5.4.2.4 速度:0.52m/ s,行程为100mm。
试验频率为1.67 Hz。
如减振器工作行程低于100mm,采用50mm 行程,试验频率为3.33 Hz。
5.4.3 测量过程测量采用本标准5.2.2 类似方法进行。
但在-30℃测试时,无排气行程,做2 个速度为0.52m/ s的预行程。
5.4.4.3 温度特性要求值当速度为0.52m/s,在– 30oC 时,其衰减率不小于-200%;在+80oC 时,其衰减率不大于20%。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测量(+20℃)所得的阻尼力差值,应小于100N 或7%。
5.5 动态低温密封性(建议与整车厂的试验共同进行)动态低温密封性试验,用冬季行车试验代替。
具体条件为在室外晚上最低温度为-40oC 以下,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0oC,行车试验至少3 天。
每天至少启动汽车一次,每次连续行驶里程超过100 公里。
减振器工作正常,无泄漏。
6 耐久特性试验6.1 耐久特性试验设备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可采用机械式或液压式。
无论采用何种型式,均需满足以下条件:6.1.1 叠加运动;下端(筒身端)进行上下的高频运动,上端(活塞杆端)进行上下的低频运动;或上端固定,下端进行上下的叠加运动。
6.1.2 机器要装有计数器,自动记录循环次数。
6.1.3 机器要装温度测量仪,并当温度超过特定数值时,有自动关闭机构。
6.1.4 机器要装有强制冷却装置,一般为水冷,对试件进行冷却。
6.2 耐久特性试验准备尽可能地去除连接件(如防尘罩),以增大冷却面积。
6.2.1 按本标准5.2.2.4 测量方法,测量试件的阻力特性,并称重量。
作为耐久特性试验前的数据保存。
6.2.2 试件的活塞位置位于减振器工作行程的中间区域。
上下位置应对中良好,垂直方向安装。
并安装强制冷却装置及温度仪。
6.3 耐久性测试方法6.3.1 测试时温度控制为了控制温度,必须在贮液缸外径导向器的高度,安置一个温度探头,并与外部隔绝。
必须以强制冷却方式控制温度在650C~800C 的范围内。
当阻尼值较高时,温度超过800C 时有时必须设定一个持续冷却的停顿时间。
在油被快速混合和冷却时,活塞运动可在低速状态下进行;此类循环次数。
不记入耐久性试验循环次数。
如减振器温度未达到650C,按自然状态进行耐久特性试验。
6.3.2 试验条件6.3.2.1 按照下述条件进行叠加运动。
低频为f 1Hz 1 = ,行程S 80mm 1 = ,高频为f 12Hz 2 = ,行程S 20mm 2 = 。
工作循环次数为低频5x 105 次。
或低频为 f 1.67Hz 1 = ,行程S 100mm 1 = ,高频为f 10.33Hz 2 = ,行程S 16mm 2 = 。
工作循环次数为低频5x 105 次。
6.3.2.2 加载侧向力如减振器在工作时,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则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在耐久特性试验时,加载侧向力,大小由双方协商。
6.4 6.4 测试结果评判6.4.1 耐久特性试验前后的阻尼力变化。
阻尼力变化不得超过20%F+ 50N6.4.2 示功图V≤0.524m/ s 时,波动不得超过20%;V=1.048m/ s 时,波动不得超过40%。
6.4.3 油耗无可视的泄漏,油雾化不超过加油量的15%。
油耗通过测量减振器在台架试验前后的重量获得。
6.4.4 目测检查在台架耐久特性试验后,拆开试件,作目测检验。
各零件不能出现影响减振器功能的损坏。
注:特殊情况: 如减振器行程小于100mm,则低频行程及高频行程为原值(S1,S2)的二分之一;如减振器行程小于50mm,则低频行程及高频行程为原值(S1,S2) 的四分之一。
7 验收规则7.1 在新产品试制或产品设计和工艺有重大变动,明显影响到减振器性能时,产品应按本标准的第5、6 章节的描述,进行全部的台架试验。
各台架试验的试件数量为3~4 件。
7.2 如产品设计或工艺仅作部分修改而对减振器性能影响不大。
制造厂可同用户协商,简化验收程序。
制造厂在生产减振器时,应每件都测量额定阻力。
用户抽查减振器,基数不少于33 件,抽样件为3~6 件。
如抽查不合格,可取双倍数量减振器复查,仍不合格,则验收不合格。
8 标志、包装及保管8.1 标志每个减振器上应有制造厂商的商标、制造日期及减振器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