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贫血
- 格式:pdf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8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
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
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
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健康问题处理原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利用障碍或者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人体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发生的一种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6岁儿童Hb值应不小于110g/L。
贫血的分度(按Hb值分):轻度90~109g/L,中度60~89g/L,重度<60g/L。
一、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食物转换期未及时补足强化铁的食物或铁剂。
(3)铁的吸收障碍:急、慢性感染,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4)生长发育过快,需求量增加。
(5)长期慢性失血,导致丢失过多。
二、治疗
铁剂治疗与去除病因相结合。
三、管理
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应立即建立专案管理,进行追踪随访。
定期进行监测,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2~4
周复查Hb值,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
四、转诊
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一个月后无改善或者进行性加重,应及时转诊。
治疗满疗程后Hb 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五、预防
加强母亲孕期营养保健,合理喂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早给予铁剂预防,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儿童贫血吃什么好?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
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
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
儿童贫血吃什么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
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
那儿童贫血吃什么好呢?儿童贫血吃什么好之蔬菜篇:1.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2.菠菜:这是最常见的蔬菜。
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3.金针菜: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4.萝卜干: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
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儿童贫血吃什么好之汤药篇:1、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黄芪10g当归10g赤芍10g黄精10g生阿胶10g扁豆10g山药10g(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100ml)还可以取当归10g黄芪10g山楂10g神曲10g麦芽10g陈皮10g鸡血藤10g红花5g鸡内金10g 生地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人参10g白术10g山药10g大枣20枚蜂蜜50g(上药水煎3次,去渣浓缩至200ml,加入蜂蜜调匀。
日服3次,每次10—20ml。
此方法,简便易行,患儿极易接受,疗效可靠。
)2、儿童贫血吃什么好之食疗篇:可以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花生、莲子、黑芝麻、赤小豆、龙眼肉、蜂蜜等制成营养食谱:1、糯米300g,薏仁米50g,大枣20枚,莲子20g,山药30g,白扁豆30g,煮烂粥服食。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作者:郑杰吴润晖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7期贫血是儿科医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它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0.5~6岁者为110 g/L,6~14岁为120g/L。
海拔每升高1 000 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
根据病因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主要就营养性贫血做简单介绍。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多发于0.5~2岁的婴幼儿。
根据红细胞的大小,可分为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2种。
缺铁性盆血缺铁性贫血(IDA),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缺铁原因(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最多。
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为250~300 mg(平均60~70 mg/kg)。
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婴儿造血之需。
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
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
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 ml血或35 mg铁。
铁的入量不足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日需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成熟儿自生后4个月~3岁每天约需铁l mg/kg;早产儿需铁较多,约为2 mg/kg;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总量≤15 mg为宜。
小孩贫血怎么办,儿童贫血吃什么好贫血是小儿一种常见病症,多数是因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
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儿童贫血一般是属于营养性贫血,多数表现为缺铁性贫血,食补是防治儿童贫血的好方法。
那么,幼儿贫血吃什么食物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幼儿贫血的一般表现贫血的症状与其病因、发生急缓和程度轻重有关。
一般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患儿可出现心跳过快、呼吸加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可出现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
血液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等可帮且诊断。
小孩贫血关键在补铁贫血患儿除少数先天性体质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和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不少孩子喜欢一睡醒后就喝酸奶、吃巧克力,有的孩子一早起来空腹喝冰冻牛奶、吃水果,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孩子也因此常常不吃早餐,与父母一起晚睡早起的孩子每天没有时间好好吃早餐,长此以往也会患上贫血症,因此儿童贫血首先要纠正饮食习惯。
患有贫血的孩子食欲一般都受到影响,常会出现挑食厌食,贫血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此时可以给孩子补充小儿补铁剂-体恒健铁之缘片,有助于补铁微量元素均衡营养吸收,改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避免和牛奶、茶水同服,增加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高铁质的吸收。
防治贫血除了适当的药物治疗外,营养饮食非常重要。
瘦牛肉、瘦猪肉、奶、蛋黄、动物肝脏、动物血,以及绿叶蔬菜、水果、粗粮中,含有丰富的铁及维生素,其中以猪肝、蛋黄、海带、黑芝麻等补血效果最好。
但食补时应注意滋补而不油腻,且每餐不宜过多。
幼儿贫血的常见原因1、造血不良引起的贫血,如缺乏性造血所需的叶酸、维生素B12、铁等物质,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常规一、纳入标准:年龄在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g/L(11g/dk)(6个月~7岁)。
贫血程度分类:(1)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9~11g/di)。
(2)中度:血红蛋白60~g/L(6~g/dk)(3)重度:血红蛋白30~g/L(3~g/dk)(4)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3g/dk)二、管理方法:1、诊断中度以上贫血的儿童,由门诊医生筛查出,并在儿童保健本上贴上绿色标签,并记录于“贫血儿童专案管理登记本”,便于重点管理,并填写体弱儿专案管理记录。
2、每月查一次血红蛋白,连续2次正常者可以结案。
贫血治疗一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者,继续给药4~6周可结案。
一般情况下应3个月内结案。
经治疗三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者,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3、对于结案儿童则将记录放在贫血儿童专案管理登记册的文件盒内。
4、结合小儿生长发育,在7~12月及18~24月龄时,各查1次Hb,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
三、指导意见:1、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
6个月后逐步按时添加辅食,保证铁的摄入,开始添加强化铁米粉、蛋黄、肝泥、瘦肉、鱼泥、动物血等含铁丰富的辅食,每日1~2次。
矫正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内容力求多样化,包括适量的含铁、蛋白质多的食物。
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绿色蔬菜泥、菜末、水果泥等。
2、选用铁剂治疗。
剂量按元素铁1~2mg/kg/d。
补铁同时服用维生素C。
一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药4~6周,补充储备铁。
3、合并锌缺乏症的小儿,先补铁纠正贫血,之后再补锌纠正锌缺乏症。
四、诊断1.有明确缺铁的病史(1)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
(2)早产儿或双胎儿。
(3)生长发育速度快(超过正常标准数值)。
(4)营养中铁摄入量不足。
(5)有慢性感染。
2.临床表现(1)面色、眼结合膜、口唇及甲床苍白。
(2)长期食欲不振。
(3)精神萎靡或易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