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婚庆案例研究2013年11月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4
国外创意婚礼盘点结婚就像冒险一样刺激盘点这些国外创意婚礼的时候,在感觉新鲜刺激的时候,也深深被新郎新娘的勇气所折服。
在我们中国,婚礼就一定要办得轰轰烈烈,让父母感觉有头有脸才行,如果把婚礼办得如同一场游戏一样,还会被扣上“不识大体”的帽子。
国与国之间,就是有区别吧。
不过怎样,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国外大胆创意的婚礼吧,因为绝对有意思。
国外创意婚礼之五分钟快闪婚礼。
英国一对新人近日在南安普敦附近的内特利修道院内,举行全英国首个“快闪婚礼”。
他们只花了5分钟便安排好临时教堂,并完成整个结婚程序。
获邀出席婚礼的嘉宾接到指示,在婚礼当天前往该个英国文物委员会属下的景点,假扮成游客,留意音乐提示,然后一起行动。
国外创意婚礼之零下30度的比基尼婚礼。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冬泳俱乐部成员谢尔盖·卡乌诺夫,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正亲吻他的新娘伊琳娜·库兹缅科,真是美妙“冻”人!当日,谢尔盖·卡乌诺夫和伊琳娜·库兹缅科在叶尼塞河冒着零下30的低温举行了一场冬泳婚礼。
新娘伊琳娜没有接受过冬泳训练,但在洗过一个桑拿浴之后毅然参加了婚礼。
国外创意婚礼之全世界第一场北极婚礼。
你是否也曾想拥有一场美妙的白色婚礼?还真有一对勇敢的新人这么做了。
2012年5月,49岁的探险家BorgeOusland不顾严寒,携娇妻Hege来到北极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
在场仅15人见证了甜蜜幸福的时刻,包括神父、伴郎、伴娘以及直升飞机的机组人员。
祝福他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对在北极宣誓“我愿意”的新人!。
国外创意婚礼之英国夫妇办超人婚礼。
在大多数普通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超级英雄梦”。
一对名叫莎伦·沃恩(Sharon Vaughan)和尼尔·沃恩(Neil Vaughan)的英国夫妻选择装扮成“神奇女侠”和“蝙蝠侠”的模样举行了自己的婚礼,而参加婚礼的宾客也被要求打扮成其他超级英雄的模样。
从差异走向融合的《我的盛大希腊婚礼》摘要:本文以Hofstede文化因素模型为理论框架,对影片《我的盛大希腊婚礼》从几个角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度和女性度)所反映的美国和希腊文化的巨大差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然差异虽巨大,影片结尾暗示了两种文化正在逐步走向融合。
关键词:Hofstede文化因素模型差异融合影片《我的盛大希腊婚礼》讲述了生长在芝加哥的一个希腊裔家庭中的女主人公图拉的故事。
图拉年届三十还待字闺中,父母和家族有着刻板的传统意识:女儿家只能嫁个希腊人,生一群希腊孩子。
而图拉有自己的追求,命运让她等到高大英俊的美国男子伊安闯进她的生活。
伊安不是希腊人。
于是剧情便围绕着家庭的传统专制和反传统的斗争展开。
其实无论从剧情没置上还是拍摄技法来看,该片都乏善可陈。
但成功的秘诀在于:电影人运用好莱坞电影模式攻陷了好莱坞市场本身。
具体说就是:高概念叙事+异域文化奇观!高概念叙事说得通俗点就一句话:用最火的明星演最俗套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处女巧遇真命天子的俗套故事,虽然主演阵容中没有明星,但是制片人兼出品人却是好莱坞天王汤姆•汉克斯,这使该片成为了高概念叙事的典型。
而所谓异域文化奇观,说白了就是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吓晕老外!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以它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令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人瞠目结舌。
但前提是影片必须要展现足够巨大的文化差异来吸引票房。
美国和希腊的巨大的文化差异正是影片着力要表现的。
因此,本文将该影片呈现的内容纳入到著名的Hofstede文化因索模型,从跨文化角度来重新剖析一下该片反映的文化差异和最终走向的融合。
一、Hofstede文化因素模型简介荷兰的著名文化人类学家GeertHofstede从1967年到1973年对IBM公司的近十万名来自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排名,他建立了Hofstede文化因索模型。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国公民王某与我国公民李某相识于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两人相恋并决定结婚。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涉外婚姻需符合以下条件:双方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自愿结婚;双方所在国均承认婚姻效力。
王某与李某均满足上述条件,于是在我国某城市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二、案例简介婚后,王某与李某生活幸福,育有一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分歧,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李某提出离婚,王某表示反对。
李某遂向我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三、争议焦点1. 王某与李某的婚姻是否有效?2. 双方是否存在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3. 子女抚养权归属及抚养费问题。
四、法院判决1. 关于婚姻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王某与李某的婚姻合法有效。
2. 关于夫妻感情破裂问题,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虽然双方曾尝试沟通,但效果有限。
故法院认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3. 关于子女抚养权问题,法院认为,李某在我国生活时间较长,对子女的成长环境较为熟悉。
同时,李某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子女的教育成长。
故法院判决子女由李某抚养。
4. 关于抚养费问题,法院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及子女的实际需要,判决王某支付李某子女抚养费。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问题,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涉外婚姻的合法性。
我国《婚姻法》规定,涉外婚姻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双方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自愿结婚、双方所在国均承认婚姻效力等。
本案中,王某与李某均满足上述条件,故法院认定双方婚姻合法有效。
2. 夫妻感情破裂的认定。
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需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感情状况、婚姻基础、婚后生活、子女抚养等因素。
本案中,法院认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主要基于双方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分歧。
3. 子女抚养权的归属。
法院在审理子女抚养权案件时,会优先考虑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案例国际婚姻家庭和继承的法律冲突法案例一:英国公民乔治与中国公民王芳在中国境内结婚案——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案情介绍】英国公民乔治生于1977年,于1995年他来中国,在北京某大学就读。
读书期间与本校中国籍学生王芳相识并产生恋情。
王芳于1976年出生。
1997年8月,王芳毕业后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同年9月,王芳与乔治决定结婚,于是一同到王芳住所地的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办事处工作人员认为:王芳与乔治的婚姻属于涉外婚姻,应到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乔治与王芳于是到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审查了乔治提供的证明材料后认为:乔治现年20岁,不符合中国《婚姻法》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而且没有按照民政部《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结婚登记的几项规定》提供有关证件和证明,系证件不全,决定不予以登记。
【法律问题】(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与中国公民结婚应适用什么法律?(2)中国民政部要求外国人在中国登记结婚应提供哪些证件?(3)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的做法是否正确?【法律分析】本案的当事人,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中国人,按照英国的法律,男满18周岁,女满18周岁,即达到婚龄的法定标准,可以结婚;而按照中国婚姻法的规定,男满22岁,女满20周岁,方达到婚龄的法定标准,才能结婚。
按英国法律规定,乔治与王芳可以结婚,而按照中国法律规定,乔治与王芳不能结婚。
那么,乔治与王芳能否结婚究竟应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作为准据法呢?乔治与王芳是在中国境内向中国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的规定,乔治与王芳在中国境内能否结婚应以我国的法律为准据法来判定。
我国法律对婚龄的要求是男满22岁,女满20岁,乔治未达到我国法律规定的婚龄,所以婚姻登记机关不能予以结婚登记。
但是,在结婚问题上,如果一律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会有失偏颇,特别是在目前有利于结婚的倾向下,不能仅因为一方的婚龄不符合婚姻举行地法而使整个婚姻无效或不能成立。
国外婚礼案例婚礼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很多新人都会把婚礼当作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在国外,有许多不同的婚礼方案,每个国家、文化、宗教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外婚礼案例,让大家了解不同国家的婚礼文化。
1. 印度婚礼印度婚礼通常持续三天,充满了各种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
在婚礼的第一天,新娘会进行一项称为梳头的仪式,由婚礼策划人员组织。
新娘会坐在地上,女性家人和朋友会在她周围跳舞,唱歌,并为她梳发。
第二天,新娘和新郎会进行环式婚礼仪式,这是印度婚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
第三天,新娘会穿上红色、绿色或金色的传统服装,婚礼结束后,新娘会被带回新家,这是一个象征她成为新家庭成员的仪式。
2. 意大利婚礼意大利婚礼以浪漫而闻名,许多人梦想能在意大利举行一场婚礼。
意大利婚礼通常会在教堂或城堡举行,这座城堡通常有花园和美丽的景色。
婚礼日当天,新郎和新娘会互换信物以表示彼此的爱意,之后,他们会在教堂里进行仪式。
在婚礼后,新人和客人会集体前往餐厅享用传统的意大利美食,例如薄饼、奶酪、烤肉、意大利葡萄酒和香槟。
意大利婚礼游戏和谢幕也是婚礼中不可少的部分。
3. 纳米比亚富兰克林婚礼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很多居民的生活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方式,包括婚礼。
在富兰克林家族,婚礼仍然遵循着传统,卡库里(This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dance)和卡库里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
在卡库里舞中,有许多舞者围着新人跳着迪克舞,象征着幸福和庆祝。
在这个过程中,新人会接受长者的祝福,这是他们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
4. 德国婚礼德国婚礼通常会在教堂或市政厅举行,并需要通过一项称为Zivilehe、Konkordat oder Kirche的宗教或民事认证程序。
在德国,婚礼需要在关于婚姻和家庭法的政府机构处注册,并需进行一系列文化宗教节目。
除了官方婚礼仪式外,新娘通常会在婚礼前进行一个小型的单身派对,这是由新娘的闺蜜策划的。
经典涉外婚姻案例案情介绍:原告:张*谋,⼥,中国公民。
被告:游*安,男,美国公民。
美国公民游*安于1990年8⽉底来中国海南观光旅游,在此期间与原告中国公民张*谋相识并建⽴了恋爱关系。
游*安在海南观光两、三天后便返回了美国。
1991年7⽉17⽇,游*安再次从美国来到中国海南,与张*谋相处⼀个星期后,便于同⽉25⽇在海⼝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续。
由于双⽅婚前相处的时间短,彼此了解不够,且婚后张*谋拒绝与游*安同居,双⽅⽆法建⽴起夫妻感情,双⽅互相埋怨。
1991年8⽉2⽇,张*谋以双⽅婚前了解不够,感情基础差,婚后⽆法建⽴起感情,夫妻关系⽆法维持为理由,向海南省海⼝市振东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游*安离婚。
游*安在答辩中也认为双⽅夫妻关系确难以维持,表⽰同意离婚,但要求将婚后购置的放像机⼀部归其所有。
张*谋对此表⽰同意。
审判理由及结果:振东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双⽅当事⼈婚前缺乏了解,相处时间甚短,草率结婚,婚姻基础较差。
双⽅结婚仪7天,⼥⽅便提出离婚,男⽅也认为夫妻间毫⽆感情可⾔,表⽰同意离婚。
这种婚姻关系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予解除。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中华⼈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5条、《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5、86条之规定,经法院主持调解,双⽅当事⼈⾃愿达成如下协议:⼀、双⽅⾃愿离婚;⼆、婚后购置的放像机⼀部归游*安所可;三、诉讼费由游*安负担。
注:1.在中国,根据民政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办理婚姻登记的⼏项规定》第6条的规定,中国公民与外国⼈在华要求离婚的,不论是双⽅⾃愿离婚还是⼀⽅要求离婚,⼀律按诉讼程序办理,⽊适⽤⾏政程序办理,即此种离婚不能接向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的程序获得离婚的法律效果。
2.中国公民对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的⼈提起离婚之诉,属于有关⾝份关系的诉讼,依照《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该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民法院管辖。
纽约流行的“惊喜婚礼”什幺样当一场聚会的男女主人突然宣布他们现场举行婚礼,会不会很震惊?据美国媒体24日报道,这种在名人中间已经不奇怪的秘密婚礼方式已经在纽约普通人中间流行开来,省钱,省事,有惊喜,受到很多人欢迎。
穿运动服宣布举办结婚纽约布鲁克林绿点地区一个饯行聚会上,一群嘉宾身穿普通牛仔裤等衣服为他们的两个好朋友孔·藩和香农·贝利萨里奥送别。
这个聚会似乎没有什幺特别之处,除了这对要远行的人穿着稍微正式了点——贝利萨里奥身穿非常漂亮的紫色和蓝色裙子,而潘则身穿崭新的运动外套。
惊奇的是,他们各自的家人也来了这个聚会。
55位嘉宾吃了几片面包之后,32岁的潘和30岁的贝利萨里奥就邀请他们到附近的一个影像工作室喝下午茶。
不一会儿,潘和贝利萨里奥爬上咖啡桌致祝酒词。
“对我们来说,布鲁克林的朋友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潘说着举起手中的手机,“请大家拿起你的手机开始记录吧!因为我们要结婚了——就现在!”整个房间迸发出欢呼和泪光,潘和贝利萨里奥在欢呼声中很快换上他们的婚礼着装。
贝利萨里奥和潘两人已经订婚5年了,一开始他们打算举办传统的婚礼,然而在准备过程中却不断碰壁。
所以婚礼被一推再推。
当潘换了一个在洛杉矶的工作时,这对夫妇才想到他们不能没办婚礼就离开布鲁克林,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大多数好友。
所以他们开始准备,将饯行聚会变成“惊喜婚礼”。
他们为此临时找来牧师并通知双方家人。
找个办法把朋友都“骗”来这种高度保密的婚礼在名人中间并不鲜见,许多名人为了逃避新闻记者的追拍而不得而已为之。
如曾出演《橘子郡男孩》的男星亚当·布罗迪和《绯闻女孩》中女星“QueenB”扮演者莉顿·梅斯特最近被指在加州秘密举办婚礼。
而今,这种结婚势头在纽约普通人中间也流传开来,许多人接这种“惊喜婚礼”避开压力、节省费用和时间,缓解“婚礼综合症”,直接进入结婚状态。
在纽约,类似贝利萨里奥和潘的婚礼还有很多,而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这种低调的婚礼最关键是要找一个好的借口,把朋友都“引诱”过来。
海外婚礼之教堂婚礼习俗—悠悠奔途现今去海外办婚礼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的新人都喜欢办教堂婚礼,神圣庄严而且浪漫,那么下面悠悠奔途海外婚礼就与您分享一些教堂婚礼的习俗,看看您都知道哪些。
1、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青春和纯洁,很久以前,基督徒的新娘戴着白色面纱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
据说,当年玛纱.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蒙着白色围巾,掀起一时风尚,据说源于妮莉的未婚夫见她站在蕾丝窗帘后,美貌惊人,赞叹不已。
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色面纱的习俗的由来。
2、为什么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爱情。
在1850年到190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已远超过其他。
为什么在婚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可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不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敌情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带在左手的剑,英勇击退敌人。
3、为什么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支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于是. 左手无名指就成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4、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要送象征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
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心上人表示求婚,若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经答应求婚。
5、为什么新娘要抛花球? 新娘抛花球意味着谁接到谁就快要结婚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群欣喜若狂的年轻人等待着新娘手中抛出的花球。
6、新郎也要抛东西吗? 新郎抛袜圈同样寓意谁接到谁就快要成新郎了。
7、为什么在婚礼上要有结婚蛋糕? 古罗马时代一对新人多在婚礼举行时,把蛋糕放在新娘头上敲碎来享用象征把婚礼的气氛推向高潮,更祈愿道贺的亲友分享到新人的幸福和喜悦。
婚俗改革典型案例婚俗改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旨在推动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鼓励公平、平等、开放的婚姻关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了婚俗改革,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1. 瑞典的婚姻法修改瑞典是一个以平等和包容著称的国家,早在1987年,瑞典就通过了婚姻法的修改,将婚姻定义为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合法关系,无论性别。
这一修改实质上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享受同样的权益和法律保障。
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瑞典社会的进步,将平等和尊重作为婚姻基石,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2. 法国婚礼自由化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婚庆传统的国家,但过去的婚礼法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选择。
为了推动婚俗改革,法国在2013年通过了法律,取消了婚礼场地的限制,允许人们在几乎任何地方举办婚礼,包括公园、海滩、私人住宅等。
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婚礼场地的限制,将婚礼变得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让婚礼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喜好。
3. 古巴的婚前教育古巴是一个重视家庭和婚姻的社会,为了提高婚姻素质和促进家庭稳定,古巴政府实施了婚前教育项目。
这个项目为准备结婚的夫妻提供了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家庭生活的沟通技巧、互相尊重和支持的重要性等等。
通过婚前教育,夫妻可以更好地了解婚姻的责任和义务,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从而减少离婚率,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4. 巴西的婚姻多样化巴西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为了推动婚俗改革,巴西政府鼓励人们自由选择婚姻形式和婚礼仪式。
除了传统的教堂婚礼,人们可以选择在海滩、田园、船上等特殊场地举办婚礼。
此外,巴西还鼓励民众参加各种婚礼活动,如婚纱展览、婚礼博览会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婚礼选择。
这样的改革使得巴西的婚姻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让人们可以更好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婚礼。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推动婚俗改革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措施,共同推动了婚姻观念和婚礼方式的更新与发展。
这些改革的实施,不仅在法律层面为婚姻提供了更广泛的保护,也在社会层面推动了尊重、平等和多样性的价值观。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涉外婚姻也逐渐增多。
涉外婚姻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法律适用问题尤为关键。
本文将以一个涉外婚姻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
二、案例背景甲国公民李某与我国公民张某于2010年在我国某地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共同生活在我国。
2016年,李某因工作原因返回甲国,与张某分居。
2018年,李某向甲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张某离婚。
张某得知此事后,也向我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此时,李某和张某的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成为焦点。
三、法律适用问题1.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原则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包括国际私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在我国,涉外婚姻法律适用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尊重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得干涉他国内政。
(2)平等互利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
(3)意思自治原则。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
2. 案例中法律适用分析(1)婚姻成立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涉外婚姻成立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婚姻成立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均为甲国国籍,故应适用甲国法律判断婚姻是否成立。
(2)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涉外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婚姻效力适用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李某和张某均为甲国国籍,故应适用甲国法律判断婚姻效力。
(3)离婚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涉外离婚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顺序:①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的离婚适用的法律;②当事人双方均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国籍国的法律;③当事人双方均不具有国籍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法律。
国际私法婚姻家庭案例篇一:国际私法案例1、韩国某汽车公司、日本某汽车公司、德国某汽车公司与中国某汽车公司四方在日本签订协议,共同在中国上海设立合资企业生产轿车。
协议书中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适用被告方国家法律。
其后中方与外方在协议履行中发生纠纷,中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法院以其他三方为被告提起诉讼。
问:本案中法院应如何确定准据法?为什么?此案系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1)中国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
此案系因在中国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引起的纠纷,故应由我国法院管辖。
(2)本案中国法院应以我国相关法律为其准据法。
我国合同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此种规定系强制规则,涉外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不得违背此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应据此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为准据法。
2.2007年10月,中国建筑承包商A公司在甲国首都举办的某工程博览会上与该国B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书,并于此后在中国上海市签订合同,由A公司承建位于甲国乙地的某工程,后在合同执行中由于B公司多次拖欠工程款,双方发生纠纷,中国A公司遂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甲国B公司。
(1)本案中我国法院应如何适用法律?为什么?(2)此案如应适用某外国的法律,该外国法律内容应由谁负责查明或提供?此案系涉外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我国法律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1)此案中当事人如在法庭一审辩论终结前协议选择了合同纠纷所适用的法律,人民法院应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
(2)此案中当事人如未选择法律,则由人民法院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王某,女,中国公民,现居住于美国纽约市。
被告李某,男,中国公民,现居住于中国北京市。
双方于2010年在美国相识,并迅速陷入热恋。
2011年,双方在美国登记结婚。
婚后,王某随李某回到中国生活。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双方感情逐渐出现裂痕。
2019年,王某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由,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离婚案件的管辖权;2. 双方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3. 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问题。
三、法院判决(一)离婚案件的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本案中,被告李某在中国有经常居住地,因此,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二)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本案中,双方婚后共同财产主要包括:1. 房产一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价值人民币800万元;2. 股票若干,市值人民币100万元;3. 汽车一辆,价值人民币5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婚后共同财产应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分割。
鉴于王某在美国生活多年,对国内的生活环境、法律规定等相对陌生,且王某作为母亲,承担着抚养子女的重要责任,故法院判决:1. 房产归被告李某所有,李某向王某支付人民币300万元作为补偿;2. 股票归王某所有;3. 汽车归王某所有。
(三)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问题本案中,双方育有一子,现年8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非洲结婚南非涉外结婚的法律问题。
南非涉外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
结婚是男女双方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而涉外结婚是具有不同国籍或法域的男女双方之间、本国公民在外国、或外国公民在本国缔结婚姻的行为。
结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由于各国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千差万别,在涉外结婚方面常常出现到底应适用哪一国家的法律,来判断一项婚姻是否已合法成立。
许多国家将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分开,分别确定它们应适用的法律。
南非国际私中有关涉外结婚的法律适用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对涉外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分别确立或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结婚的形式要件,是指一项合法、有效的婚姻必须履行的形式,如民事登记方式或宗教方式。
对于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根据国际私法中“场所支配行为”的原则,世界上许多国家主张适用婚姻举行地法(lexlocicelebrationis)。
按照这一法律适用规则,结婚形式只要符合婚姻举行地法的规定,就是有效的。
南非国际私法中也采用了该法律适用规则,如果一项婚姻是根据婚姻举行地法缔结的,它在形式上就是有效的,只要双方当事人不是为规避南非的有关法律规定而缔结这项婚姻的。
结婚形式要件由婚姻举行地法支配这一法律适用规则在南非存在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即使在国外缔结的一项婚姻没有符合婚姻举行地法所要求的形式,但它在南非法中却可能是有效的。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领事婚姻中,即在驻在国不反对的前提下,一国授权其驻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员为本国侨民依据本国法律规定的结婚方式办理结婚手续,成立婚姻的制度。
例如,侨居在甲国的一对乙国男女,可以到乙国驻甲国的使领馆,由乙国使领馆人员根据乙国法律规定的结婚方式为他们举行婚姻。
但是,根据国际法,驻在国没有义务允许派遣国大使或领事为其侨民举行婚姻,在驻在国办理一切人的婚姻属于驻在国的主权事项,因此,派遣国必须征得驻在国的同意,才能为其侨民举行婚姻。
【一】在英国就读的一位22岁的中国留学生和年仅18岁的英国姑娘在伦敦登记结婚。
婚后一年,二人回到中国定居并发生离婚诉讼,那么他们的婚姻关系是否已合法成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就婚龄而言,依据中国婚姻法或依据英国婚姻法就会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1) 适用中国法,中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男女双方都未达到法定婚龄,他们的婚姻得宣告无效;(2) 适用英国法,英国规定的法定婚龄男女都是18岁,王某夫妇结婚时男女双方均已达到法定婚龄,他们的婚姻已有效成立。
【二】原告是在美国注册的一家电影公司,拥有电影作品《独闯龙潭》和《虎胆龙威2》在美国的著作权。
1994年原告律师在被告处购得深圳市激光节目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发行的激光视盘《独闯龙潭》和《虎胆龙威2》。
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其著作权。
本案应适用什么法律,被告是否承担责任?本案应适用的法律包括我国国内法和我国所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主要是相关的国内法。
由于中美两国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和中国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原告福克斯公司对电影作品《独闯龙潭》、《虎胆龙威2》在美国取得的著作权,也应当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
同时,按照中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告音像大世界的销售行为构成对福克斯公司著作权的侵犯。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法律责任。
【三】1998年5月12日,安徽陆红乘坐美联航班机,飞机在日本起飞后,飞机左翼引擎发生故障起火,陆红受伤。
双方对赔偿一事交涉未果,陆红2000年4月27日向上海市静安区法院起诉。
要求按照《华沙公约》等公约赔偿7.5万美元。
此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适用的法律和赔偿标准。
法院认为,赔偿应以当事人以合同形式所作的特别规定为依据。
依据机票上载明的“责任范围国际旅客须知”,“华沙公约”的规定可适用于该旅程。
而该公约对此类赔偿限定在7.5万美元之内。
法院遂据此对陆红损失的合理部分予以了支持。
最后法庭作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海牙议定书》的相关条款,判决被告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赔偿原告陆红人民币46万余元。
涉外婚姻典型案例案例1“外国来的白云”想嫁意大利“老马”这是两个人名,不过“老马”是个意大利人,而“外国来的白云”是个中国人。
两人虽然还未结婚,但都在憧憬结婚的幸福生活。
简,上海某公司职员,26岁,她的意大利男友名叫maurizio,简总是称他“老马”。
在中国呆了3年多,老马渐渐能听懂一些中文,当简和朋友煲电话粥聊起他时,他常常露出最无辜的表情:哈,我知道,你们在说我。
反过来,老马翻了很长时间的中国字典,终于把简的中文名字硬译成了“外国来的白云”,让她哭笑不得。
有了个意大利男友,简觉得生活充满了奇妙。
老马对简很温柔,从不花心,也尊重她。
不过,老马很少会迁就她,一件事只要老马认为自己有理,任凭简如何闹小脾气,老马也决不让步,反过来,只要是老马做错了,他也会毫不迟疑地道歉,不会抱着大男人的面子不撒手。
老马的生活态度很乐观,也连带改变了简。
过去,简是个内向的女孩子,现在也变得很有勇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简觉得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饮食习惯不同。
老马基本不吃中餐,简爱吃的菜汤、鸭脖子、鸡爪子之类的东西,老马一点也吃不下去,意大利面虽说好吃,可每天吃简同样也不习惯。
于是有一段时间,老马和简各做各的饭,时间长了,两人都觉得太麻烦了,于是简开始吃意大利食品,而老马也吃起了简做的土豆、生菜、番茄做的大杂烩。
案例2小扬:在奶奶挑的日子里结婚今年6月6日,小扬如愿以偿地成为了adams太太,两人去婚姻登记处领证结婚。
这个日子是小扬的奶奶挑的,老人希望这个吉利的数字能给孙女的跨国婚姻带来祝福。
adams是个从美国来中国的年轻人,在北京学习语言。
经朋友介绍,小扬和adams相识了,谈了两年恋爱,两人觉得已经足够了解对方,于是决定结婚。
毕业于北大的小扬对跨国恋情并不陌生,在她身边,就有不少和她一样经历的朋友。
小扬说,也许我是个比较西化的年轻人吧,在生活中,两人互相都很适应。
两人一周一半时间吃中餐,一半时间吃西餐,比较公平。
婚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重要庆典活动,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婚庆案例。
本文将介绍几个2024年发生的国外典型婚庆案例,以展示不同文化下的婚庆风情。
第一个案例是英国皇室成员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
2024年4月,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这场婚礼吸引了全球超过两亿观众的关注。
整个婚礼充满了英国皇室独特的传统和格调,从皇室成员的参与到仪式的细节都展示了英国皇室的尊贵和庄重。
此外,威尔士王子凯特王妃的婚纱也成为了时尚界的焦点,婚礼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旅游收益。
第二个案例是印度婚礼。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婚礼习俗各异。
2024年11月,印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印度教婚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场婚礼历时一周,涵盖了各种仪式和庆典。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娘和新郎的盛装和装饰,他们身穿华丽的传统印度服饰,并戴着精美的珠宝。
整个婚礼充满了色彩鲜艳的装饰和舞蹈表演,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三个案例是美国同性婚礼。
2024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非法,引发了全国范围的争议和抗议。
然而,这一裁决也为同性恋者争取婚姻权利的斗争提供了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各地举行了大量的同性婚礼。
这些婚礼以庆祝和争取平等权利为主题,许多政界和娱乐界的知名人士也参与其中。
这些婚礼展示了美国社会逐渐接受和尊重同性恋者的改变,并成为了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婚庆风情,每个案例都代表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无论是皇室婚礼、印度婚礼还是同性婚礼,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幸福和爱情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和平等的重视。
这些婚庆案例不仅仅是一场庆典活动,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婚庆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提高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型(讲解型)案例案例1 佩多莱齐婚姻案[案情摘要]本案男方当事人是意大利公民,其住所设在意大利,于1953年与一名意大利女子结婚。
1958年,他在墨西哥法院获得离婚判决,当时他的住所在委内瑞拉。
1964年,他与一名丹麦女子在英国结婚,当时他的住所在意大利,该丹麦女子的住所在丹麦。
后来,他请求英国法院宣告他在1964年与那名丹麦女子缔结的婚姻无效,提出的理由是,1953年他与那名意大利女子缔结的婚姻仍然有效,虽然他在墨西哥法院获得的离婚判决依他当时的住所地法 (即委内瑞拉法律)是有效的,但依意大利法律不被承认有效,因而他不具备再婚能力。
英国法院是否宣告男方当事人与丹麦女子缔结的婚姻无效,取决于该法院是否认为男方当事人与意大利女子的婚姻关系在他与丹麦女子结婚前已经有效解除。
前一个问题是本案的主要问题,后一个问题是其先决问题。
对该先决问题的解决,依当时英国有关的冲突规则,法院应当适用本案男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由于该当事人的住所在其取得墨西哥法院离婚判决时是在委内瑞拉,而在他与丹麦女子结婚时是在意大利,因而,英国法院需要确定适用何时的住所地法。
[法律问题]1.本案的先决问题是什么?2.英国法院如何确定适用何时的原告住所地法?[参考结论]英国法院适用了当事人与丹麦女子结婚时的住所地法——意大利法律。
按照意大利法律,当事人不得离婚,因此,1953年他与意大利女子缔结的婚姻未有效解除,从而不具有再婚能力。
于是,英国法院宣告男方当事人与丹麦女子缔结的婚姻无效。
[法理、法律精解]本案中,主要问题是诉讼当事人的英国婚姻的效力问题,而先决问题是原告的结婚能力问题。
英国法院根据结婚能力,依当事人的住所地法的传统冲突规范来选择解决先决问题的法律,但在本案中却碰到了“时间问题”,即究竟依原告在墨西哥取得离婚判决时的住所地法,还是他在英国与丹麦女子结婚时的住所地法?英国法院是按照后来结婚时的住所地法来确定当事人的结婚能力的。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婚姻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在跨国婚姻中,由于文化差异、法律差异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婚姻双方可能会面临诸多法律困境。
本文将结合一个典型的跨国婚姻案例,分析跨国婚姻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维权之道。
二、案例背景(一)当事人简介本案当事人为张某(男)和李某(女),张某为我国某市居民,李某为某外国公民。
两人相识于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决定结婚。
(二)婚姻登记及法律问题1. 婚姻登记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内地居民与外国人结婚,应当在我国境内办理结婚登记。
因此,张某和李某在相识一段时间后,回到张某的户籍所在地办理了结婚登记。
2. 法律问题(1)法律适用问题由于张某和李某分别属于不同国家,两国法律在婚姻制度、财产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可能会产生法律纠纷。
(2)子女抚养问题张某和李某婚后育有一子,由于李某所在国家与我国在子女抚养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在子女抚养问题上产生分歧。
(3)离婚问题在跨国婚姻中,离婚是一个敏感话题。
由于两国法律在离婚条件、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离婚过程中可能产生纠纷。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适用问题1. 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张某和李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我国法律。
2. 在财产分割方面,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张某和李某的财产分割,应遵循我国《婚姻法》的规定。
(二)子女抚养问题1. 我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张某和李某在子女抚养问题上,应遵循我国《婚姻法》的规定。
2. 由于李某所在国家与我国在子女抚养方面存在差异,张某和李某在子女抚养问题上,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涉外婚姻案案例概述:在本案中,我们将讨论一桩涉及涉外婚姻的法律案例。
该案例涉及中国籍男子李明和美国籍女子琳达之间的婚姻关系,时间跨度为2005年至2010年。
1.事件背景2005年,李明和琳达在美国相识,并于同年5月举行婚礼。
婚后,他们定居在中国,并在国内生活了几年。
在此期间,他们育有一子,名叫迈克。
2.婚姻破裂2008年,李明和琳达的婚姻关系出现了破裂。
家庭矛盾导致了琳达对婚姻的不满,最终引发了离婚的念头。
3.诉讼程序2009年初,琳达在中国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
法院根据中国婚姻法的规定,正式立案受理,并开始进行离婚诉讼程序。
4.李明的回应李明对离婚申请提出异议,并表示愿意重新检讨婚姻,同时希望维持家庭关系。
他认为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表示愿意参加夫妻关系重建课程。
5.离婚审理2010年初,在离婚诉讼庭审期间,法院聆听了双方的陈述,并进行了证人证言的审查。
法院还要求双方提交了一系列证据,证明彼此在婚姻中的行为和责任分配。
6.婚姻关系的评估法庭聘请了一名专家,在对双方的婚姻关系进行评估后提出了评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沟通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氛围等情况。
7.法院裁决根据评估报告以及庭审期间收集的证据,法院最终做出了裁决。
法院认为双方的婚姻关系已经无法挽回,并判决离婚,并责令李明支付赡养费以及对儿子的抚养权问题做出了裁决。
律师点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外婚姻案例。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通常会结合双方的国籍以及适用的法律进行综合考虑。
在本案中,法院首先根据中国的婚姻法进行了立案受理,并在此基础上审理了案件。
当涉及到跨国婚姻时,法院会仔细考虑双方在婚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裁决。
在本案中,法庭根据评估报告以及双方提交的证据作出了裁决,最终判决双方离婚。
在这类案件中,法庭也会考虑到儿童的权益问题。
法院在本案中判决李明支付赡养费以及对儿子的抚养权,并确保儿童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