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房地产项目滨水商业案例分析研究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8
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共5篇)第一篇: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巴尔的摩港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中,西部最便捷的港口,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用地12.8公顷,环绕内港港地。
概况:目标与定位:空间组织:功能设置:旅游+文化+商务+地产+商业兴建一个由公寓、旅馆、办公楼环绕的,吸引购物者与旅游者的商业磁力中心,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旅游观光:凯悦酒店,23层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11层内港中心及地铁站,港口广场,水滨步行道文化教育:科学博物馆及水族馆商务会展:会议中心、旅馆、十多幢办公楼房地产业:300幢公寓商业服务:建成40万m2的零售店,食品店、专卖店、画廊和咖啡店突出以水为主题的设计概念,以环绕水面的宽大游步道为纽带,连接内港的各项活动场所。
滨水高层建筑群构成骨架,水成为活跃区域的血液,游步道成为串联衔接的脉搏。
开发模式:巴尔的摩内港采用了以游憩、旅游为导向的开发策略。
成立了一家由市政府所有的私营公司---查尔斯中心-内港管理有限公司,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开发。
运作模式:开发管理多采用“联席会议”的方式:即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办公室,由规划部门牵头,包括交通、公用设施、房地产等各行业的代表。
第二篇:滨水景观规划任务书滨水广场景观设计任务书一、基地位置:澴河与槐荫大道之间二、设计要求:1、景观设计与澴河周边环境和谐,并具有现代城市文化气息;2、场地以市民休闲、健身、游憩为主,要求尊重地形高差,有滨水多样化处理,入口设计应以方便市民和周边居民的使用为原则;3、以水景及景观小品设计为主,有层次变化。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整体感强;4、注意结合水的特点,同时考虑各空间组织的合理性;5、图面表现能力强,设计图种类齐全,线条流畅,清洁美观,图例符合规范;6、综合考虑周边已有设施、空间形式,做到既有特色,又不重复。
三、图纸要求:1、图纸内容:现状分析总平面图(表明建筑、道路、小品、水体、植物的布局)立面图分析图:包括功能分区、绿化景观分析、景观视线分析透视图设计说明植物配置表2、图纸尺寸:750*5003、表现方法:手绘注:不准用硫酸纸绘图四、设计时间:2014年4月14日——2014年5月19日第三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摘要: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的“人工化”。
4.3开发模式研究1)国外滨水开发模式西方国家的滨水地区开发更多的属于城市更新中的“复兴”行动,是针对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退造成的滨水地区衰落现象,利用其良好的区位重新改造成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等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商业推动型——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从一座原本了无生趣的城市,通过改造城区的港湾,成功创造出该市特有的功能性,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港湾城市。
持续吸引着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巴尔的摩内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开发商将一个关闭失修的电厂进行综合开发应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极强娱乐和个性的商业地产经典项目。
旅游推动型——美国圣安东尼奥河畔圣安东尼奥的河畔步行街建于20世纪30年代,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旅游热点。
圣安东尼奥拥有大量西班牙人留下的历史建筑,步行街串连着石砌住宅,河岸不满了餐厅、旅馆、咖啡馆以及剧院、博物馆等建筑。
在设计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是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历史资源带动型——纽约南街巷滨水区域对于工业革命之后或更早期保存下来的老建筑,灯塔、桥梁、码头、船坞进行精心的保护和修缮。
或进行桥如其分的适应性再利用;对当地原有的传统观习俗、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特色商店和餐厅等的开发予以鼓励与支持;对有特色的滨水街区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谨慎的分析与研究并予以保留,这是滨水历史街区保护的重点所在。
综合利用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格兰威尔岛与温哥华仅有一水之隔,利用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格兰威尔岛与周边的社区发展相联系,建设成为拥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园。
工业、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国内滨水开发模式我国现阶段很多滨水开发改造行为时处于城市形象改善、景观整治或是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考虑,滨水产业对城市仍具重要作用。
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以重庆为例樊赛连摘要:分析滨水区特质及开发模式,解释成开发热点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借鉴欧美及国内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结合重庆主城区典型的城市发展现状,针对重庆当地典型案例进行城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关键词:滨水区特质;开发模式;风貌保护;发展策略在欧美国家滨水区开发建设始于1960年代末的北美。
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经历一场严重逆工业化进程,一度兴盛的内港区迅速衰落。
1967年,城市内港滨水区的衰落引起各方关注。
1980年代,滨水区再开发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掀起世界性再开发热潮。
1990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关注滨水区的重要性并进行开发实践,借助滨水区的成功开发或再开发实现城市复兴的目的。
一、滨水区特质1 多重价值性社会转型的契机使滨水区日益成为新的土地投资热点。
对政府或投资者来说,滨水区开发或再开发,蕴涵巨大的经济价值。
滨水区人类活动参与丰富,且自然环境风光优良,是理想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
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门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新的投资,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矛盾复杂性产业转型、工业衰退使滨水区成为城市中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各类矛盾复杂集中。
1)、土地稀缺与开发需求旺盛的矛盾:滨水区土地容量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置换部分土地,满足不了城市的开发需求。
2)、休闲需求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滨水区是旅游休闲、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和其他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但交通不便、公共空间等设施缺乏,降低休闲积极性。
3)、城市开发与生态敏感之间的矛盾:滨水区不可持续开发建设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城市原始的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4)、不可持续的开发建设行为与城市历史文化肌理之间的矛盾:滨水区的城市开发建设逐步蚕食历史传统街区、特色码头和工业遗址,破坏滨水区历史文化肌理。
二、滨水区开发模式世界上众多滨水开发项目,其建设初衷和最终目标都是城市滨水地带乃至整个城市的复兴。
2意外的收获。
随着市民休闲时间的普遍增加,著名的贝西公园和雪铁龙公园等大型公共设施都是沿河而建。
再次,强调休闲、发展旅游。
水上巴士已成为塞纳河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参与性和休闲型的各种活动使旅游多样化。
塞纳河水上旅游年接待旅客达500万人次,约占巴黎接待旅客总量的11%。
(二)伦敦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的科沃尔德山,18世纪以前,泰晤士河风景如画、水产丰富。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9世纪,泰晤士河因工业的急剧发展和人口大幅度增加而受到严重污染,第一次水质恶化发生于19世纪初,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人口膨胀、生活废弃物污染河水,恶劣条件使鱼虾基本绝迹,水生物所剩无几。
1878年“爱丽丝”号客轮在泰晤士河沉没,640名落水乘客因污水中毒死亡。
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水质恶化发生在1900年至1950年间,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水处理厂排放大量污水、雨水增加污染负荷、电厂废水热污染。
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政府耗资几十亿美元,历经150年的不懈治理,第一次从1850~1949年,主要是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河坝筑堤;第二次从1950年至现在,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染被清理后,河流很快恢复了它的天然状态。
1983年8月31日,伦敦垂钓者拉塞尔·多伊格在河中钓到一条鲑鱼,获得泰晤士河水务局一支银杯和一张190英磅支票的奖励,绝迹150年的鲑鱼又重返泰晤士河家园。
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伦敦市政府也积极考虑泰晤士河的转型,在原来单纯的水利、交通运输功能的基础上,更考虑了城市形象改善、自然生态保护、特别是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在整理的过程中,保护原有历史建筑,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如今的泰晤士河周边的著名建筑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塔、大英博物馆、格林威治,以及风格各异的大桥和气势宏伟的大本钟议会大厦等。
此外,举办剑桥牛津划艇比赛,泰晤士河节,文化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多元文化融合,参与性强、狂欢气氛浓,真正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虹口区北外滩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滨水地区案例研究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中心区,尤其是滨水地区的改造,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对这些案例从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综合交通、公共空间、景观形态等方面分析研究,将对北外滩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帮助本次规划地块充分挖掘城市潜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地区竞争力.1.汉堡港口新城(HafenCityHamburg)1.1总体概况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工业中心、航运枢纽。
在汉堡,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是决定城市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使汉堡更能体现出城市建设与水、船运和港口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阿尔斯特湖南岸,华丽的住宅、商务楼、购物中心、博物馆和酒店建筑,组成了汉堡的市中心;而距此不远的易北河畔的港口新城(HafenCity)正在原来的码头和仓库区的基地上蓬勃兴起。
港口新城距市政厅800米,距主火车站1100米,区位相当优越.现在,随着港口新城的建设,汉堡的市中心面积将扩大40%,市中心又回到了汉堡的摇篮——易北河边。
港口新城总面积15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00公顷。
除去水域面积、道路交通用地和公共绿地,港口新城可供建筑的土地面积为60公顷,总建筑面积(GFS):180—200万平方米。
1.2面对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一个城市来说,其中心区对居民、就业人员和来访的游客是否具有吸引力,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港口新城将成为一个把居住、休闲、旅游、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具有水上特色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区。
汉堡已经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的企业落户,每年还有几百万旅游者来到汉堡,而在不久的将来,港口新城将给汉堡增添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1.3历史沿革19世纪初叶,易北河畔的格拉斯布鲁克地区就有汉堡市煤气厂和其他工业企业进驻.在当时的港建主任达尔曼(Dalamann)的倡议下,沙门、格拉斯布鲁克和巴肯港区开始建设水位随潮汐涨落的港池.直达港区的铁路及先进的装卸设备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码头作业方式,货物吞吐量在短时期内就得到成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