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地景]上海辰山植物园方案设计汇报
- 格式:pdf
- 大小:41.52 MB
- 文档页数:50
上海辰山植物园分析研究┊┊┊┊┊┊┊┊┊┊┊┊┊装┊┊┊┊┊订┊┊┊┊┊线┊┊┊┊┊┊┊┊┊┊┊┊┊绪言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植物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美的游憩境遇与自然环境,但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对人们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模式,趋向于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
而花境属于一种新型的绿化模式,将其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视觉感受,还能推动花境与城市的长足发展。
因其良好的观赏特点,花境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广泛应用。
1. 上海辰山植物园简介1.1公园介绍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2011年1月对外开放,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AAAA级综合性植物园。
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1.2公园概况辰山植物园山体东西长约680米,南北长约350米,相对高程约72米,坡度较缓。
辰山岩石主要为火山熔岩,地质构造简单。
西侧矿坑花园总面积约4.26公顷,由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和深潭。
其中,山体表面风化严重,无明显纹理、凸凹及裂纹,立面有矩形通风口;台地植被茂盛;平台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有水杉林;深潭面积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米,水面在地平面以下20多米,水深20多米。
辰山植物园北坡植被覆盖较好,人工混交林为朴树、樟树、刺槐、臭椿、枫杨、枫香、青桐、女贞等,中木有牡荆、枸骨、小蜡、三角枫等。
山顶有一水塔,高约12米,主要用于森林防火。
矿坑靠近岩壁留有洞库出入口6个。
2花境在公园各景观区中的应用现状2.1花境在岩石园与药用区的应用现状岩石园是指模拟自然界岩石及岩生植物的景观,附属于公园内或独立设置的专类公园。
特点:1、植物种类多。
2、以收集植物品种的目的性较为明显。
3、较多的松柏类植物和花灌木,宿根花卉较少。
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方案设计时间:2005年规模:202公顷曾获奖项:国际招投标一等奖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辰山为佘山九峰之一。
山高约71.4米,总面积202公顷。
该园作为上海的第二植物园与已建的上海植物园形成优势互补,被列为上海市的重点项目。
辰山植物园充分挖掘辰山地区城市空间环境资源,以植物为基底,构建辰山植物园山水特色框架,将植物园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关联。
通过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景点建设相结合,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特色,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总体框架中,分别有佘天昆公路东西向和辰山塘南北向穿越,形成了四大块区域特征。
在总体上,四大区块既相对独立又区块整合。
西北块以植物科研、学术交流为特点,规划为科研区、引种驯化区与木犀属植物收集区。
西南块以辰山为中心,结合中心湖面展开景观序列,形成植物展示、生态保育、公众参与、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互动景区,包括:原生植物保育区、园务区、特色专类园展示区、水生湿生植物区、植物科普区、主入口区、中心镜湖区、上海特色群落展示区等八大景区。
植物规划体现植物收集保护的科学性和植物区系的地带性,辰山植物园是以展示华东植物区系和上海地区地带性植物为主要特色,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利用辰山山体和两侧环抱地势形成的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以迁地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调控,收集、展示华东区系内的植物。
重点保护展示本体系内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级保护植物。
着重突出银杏科、竹亚科、木兰科等有华东品牌效应的植物,形成专类园,使其成为华东植物区系的景观标识。
海派文化善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追求卓越,在沉床花园设计中,将欧洲意大利台地园与中国西南部的山地水梯田巧妙地结合,构成花与水梯田,自然而有新意,形成颇具特色的沉床花园。
在生态温室的设计上,充分利用辰山的自然条件,依岩壁而建,体现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形成辰山植物园的独特景观。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解析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地点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规模Size: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图一. 瓦伦丁教授)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合作团队: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总述Context: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
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
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辰山植物园项目规划方案1. 引言辰山植物园项目是一项旨在创建一个具有丰富植物资源、提供学术研究和生态保护教育的场所的规划。
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收集、园艺展示和相关活动,该项目旨在促进公众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关注,同时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辰山植物园项目的规划方案,包括项目目标、规划原则、设计要求、区域划分及功能规划、资源收集与植物种植、活动策划和保护措施等内容。
2. 项目目标- 创建一个具有丰富植物资源的园区,展示多样的植物种类和景观;- 提供学术研究和教育资源,鼓励公众对植物学和生态保护的了解;- 打造一个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享受和放松需求。
3. 规划原则- 生态保护:在规划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平衡,并采取措施保护植物的原始生态环境。
- 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 教育导向:通过展示、教育和研究项目,提高公众对植物生长和保护的认识,并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4. 设计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自然条件,实现景观与自然融合。
- 设计具有艺术感、生态友好、人文气息的园区建筑和景观元素。
- 提供各类设施和服务,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区、儿童乐园、步行和骑行道、休息区等。
- 考虑到不同年龄和需求的游客,提供多样性的活动和服务项目。
5. 区域划分及功能规划5.1 入口区该区域是游客进入植物园的主要门户,将设置停车场和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将提供植物园导览、植物科普信息、票务服务、休息区等。
5.2 乔木区该区域将种植各种乔木植物,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通过科学布局和景观设计,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
5.3 灌木区灌木区将种植各种不同类型的灌木植物,如花卉灌木、观赏灌木和果树等。
这个区域将提供一个花园式的环境,以吸引访客。
5.4 花坛区花坛区将设置各种花卉展示区,展示不同季节花卉的鲜艳色彩和美丽,给游客带来视觉享受。
上海辰山植物园空间组合方式辰山植物园是上海市内最大的植物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植物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展示植物的美丽和多样性,辰山植物园采用了多种空间组合方式,让游客在不同的区域中体验到不同的植物景观。
首先,辰山植物园采用了集中式组合方式。
在植物园的核心区域,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形成了一个集中展示的植物区。
这个区域以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划分,让游客可以集中地欣赏到各种植物的美丽。
在这个区域,植物的种植密度较高,植物间的空间较为紧凑,使得植物的美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其次,辰山植物园还采用了分散式组合方式。
在植物园的周边区域,园内种植了许多分散分布的植物,形成了分散展示的植物区。
这些植物区通过道路、小径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景观带。
在这个区域,植物的种植密度较低,植物间的空间较为宽敞,使得游客可以在漫步的过程中感受到植物的自然之美。
除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组合方式,辰山植物园还采用了组块式组合方式。
在园区的一些特定区域,园内种植了一块块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形成了一个个组块。
这些组块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颜色、形态等进行划分,使得游客可以有针对性地观赏到特定的植物景观。
在这个区域,植物的组合和植物间的空间布置非常精心,使得游客可以在园区中找到更多的亮点和惊喜。
除了以上的组合方式,辰山植物园还在园区的设计中加入了许多特色的景观元素,如水池、花坛、假山等。
这些景观元素与植物的组合相结合,形成了更为丰富和独特的景观效果。
游客可以在欣赏植物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景观元素,增加了游园的乐趣和观赏的层次。
总的来说,辰山植物园采用了多种空间组合方式来展示植物的美丽和多样性。
集中式组合方式让游客可以集中地欣赏到各种植物的美丽;分散式组合方式让游客可以在漫步的过程中感受到植物的自然之美;组块式组合方式让游客可以有针对性地观赏到特定的植物景观。
这些空间组合方式的运用,使得辰山植物园成为了一个充满惊喜和美丽的植物世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上海辰山植物园人工湖设计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人工湖设计旨在营造一个自然、美丽且生态友好的湖泊景观。
以下是该设计的介绍:
1. 生态系统:人工湖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
湖底覆盖了一层特殊的土壤,以促进水中的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
此外,湖中还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为湖泊提供自然生态环境。
2. 水质净化:设计中采用了多种生物净化系统,如湿地过滤和生物滤池等,来净化湖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这些系统能够降解有机废物、吸收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
3. 水循环系统:人工湖设计中引入了水循环系统,通过水泵和喷泉等设施将湖水循环起来,保持水体的流动和新鲜度。
这不仅有助于供氧和循环养分,还能有效降低静水湖面的氨气排放,提高水体的氧含量。
4. 自然景观:设计中注重打造一个自然景观,将湖岸线设计成曲线状,增加湖泊的变化和娱乐性。
湖边绿化带种植了多种湖畔植物,如芦苇、杨树、安排等,营造了一个自然生态的湖畔环境。
5. 小动物保护:在湖岸线和湖中设置了一些小岛,供鸟类和其他湖区动物栖息和繁衍。
设计中还考虑到湖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保护,设置了鱼类栖息地和觅食区域,增加了湖泊的
生态多样性。
总体来说,上海辰山植物园人工湖的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在细节方面充分考虑了水质净化、水循环、自然景观和小动物保护等要素,为游客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湖泊环境。
文·图 ◎ 胡永红 黄卫昌 彭贵平 田 旗辰山植物园景观总体方案与植物设计辰山植物园已于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正式对外开放。
从选择设计方案到开园的全部时间不过5年。
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植物园来讲,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的成绩着实让世人叹为观止。
制约的因素比较多。
如设计,要找到真正能够领悟植物园设计,并能和上海本地地域条件完美结合的设计大师与专家是很难的。
在总体概念清晰与把握之后,需要的是能把一些好的设计理念反映到图纸上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设计水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植物园景观水平的高低。
如果是想建一个“一流”而非“一般”的植物园,则应考虑对几个关键的专类园区别对待,请高手设计,应该允许新方案对专类园原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提升。
同时,要考虑施工图的进度能否跟得上工程的进度,当然要保证图纸的质量。
又如植物,对科研引种植物的规格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科研过程,需要时间。
景观植物又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已经储备的大规格非常规苗木和植物园可以应用到辰山的植物;另一部分是需要引进的大批量品种。
这些,也将直接影响植物园的总体景观营造。
再如施工技术,从目前上海的绿化施工技术水准来看,也仅仅是一个中等的水平,加上如施工单位管理不严格或单纯是为追求利润、节省了大量改造介质的费用,那么,此将直接成为导致植物恢复缓慢的首要因素。
图片说明:1. 俯瞰辰山植物园克服上述因素,建设一流植物园,就需要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了。
在设计伊始,辰山植物园就以华东区系植物收集、保存与迁地保护为主,国内外其他植物收集为辅,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具有科学内涵和一流园容景观的综合性植物园为设计目标。
在综合分析了7家招投标单位的方案后,独独挑中了德国瓦伦丁公司,不单只是其卓越的构思、富有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其哲理和概念,符合科学发展观。
“绿环”的构思充分体现了“缓冲带”的思想,满足植物园生态恢复、保护的要求。
科研、展览、服务三部分也能够结合处理得好。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解析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地点 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规划(设计)时间 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规模 Size: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 Landscape Architects: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图一. 瓦伦丁教授)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合作团队: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甲方 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总述Context: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
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
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实习报告
1.植物园概况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一所综合性植物园。
全园占地面积约207公顷,由中心展
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
中心展示
区布置了26个植物专类园,分别是华东区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
园等。
我们这次主要是以矿坑花园为主进行了调研和观察
2.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面积约39000平方米,这里原来是辰山采石场的西矿坑。
根据原有生态地貌,将场地中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整合为一体,改造成了现在的镜湖区、台地区、望花区和深潭区四个区域。
这里可以看到具有优良观赏特征的乔木、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蔷薇科、石蒜科、忍冬科、锦葵科、马鞭草科、锦葵科、菊科等1000多种植物。
台地区是充分利用现存的矿场遗址,营造静谧的空间。
种植了秋季色叶乔灌木和秋季为主要观花期植物和花卉,如无患子、三角枫、马褂木、黄山栾树等。
台地区有条通往辰山山顶的步道,沿石阶而上,登高望远。
山顶修有观景平台,
望花区打造的是四季花海。
通过结合地形,利用空间,种植以现有水杉林为基础,作为该专类园与外部空间的分区屏障,种植大量的开花乔灌木和地被花卉,四季繁花似锦、色彩艳丽。
能欣赏到的植物种类有:樱花、玉兰、含笑、锦葵、荚蒾、琼花、山茶花、八仙花、杜鹃、山茱萸等。
这里是拍照留念的好地
方。
镜湖区以镜湖为中心,建有必要的游览路径,作为观景空间和游览空间,是组织、协调整个场址的核心。
镜湖中植有再力花、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沿岸配有紫薇、醉鱼草、蛇鞭菊、松果菊等观花植物。
20种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