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选择题1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情景中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①阳光下地面形成的“影子”②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③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④剧场表演的“皮影”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B. 阳光穿过树林C. 检查木板是否平直D. 对着镜子练习舞蹈3.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4.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 荷花在湖面的倒影B. 用放大镜看物体C. “海市蜃楼”D. 墙壁上的投影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到放大镜的原理的是()A. 甲:通过圆形金鱼缸观察金鱼B. 乙: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船C. 丙:通过体温计上的玻璃三菱柱观察示数D. 丁:通过露珠观察叶脉6.下列透镜,不能用作放大镜的是()A. B. C. D.7.今年的元宵节,北京故宫94年来第一次亮灯,紫禁城上元之夜被点亮,美不胜收,关于如下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笔直的光柱说明光线是真实存在的B. 乙图中的月亮是光源C. 丙图中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 不同角度的游客都能看的丙图中古建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是发生了镜面反射8.日晷仪是我国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时间,下列所述的光现象中与日晷仪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A. 拱桥倒影B. 幻灯机投影C. 小孔成像D. 毕业合影9.2017年2月26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在南半球震撼上演。
5.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幻灯机D. 投影仪2.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 小于放大镜的焦距B. 大于放大镜的焦距C. 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D. 等于放大镜的焦距3.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 水面“折”枝B.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C. 树荫下的光斑D. 拱桥倒影4.飞机在海上进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 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A.大于200 mmB.恰为100 mmC.小于100 mmD.略大于100 mm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所成的像的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 潜望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C.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6.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7.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B.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C.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D.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8.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9.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是以下光学元件中的()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玻璃片10.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数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 向前走几步B. 向后退几步C. 向地面蹲下D. 将相机向上举高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12.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13.20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许多城市大量投放,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第五单元课题2《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实像的是()A.B.C.D.2.下列各种成像中,成的是实像的一组是()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3.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判断是()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D.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4.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5.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B.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C.甲、乙两图中成的都是虚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7.投影仪能将物体的像投影到前方的屏幕上,并且放大“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有平面镜,投影仪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B.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只要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就可以了D.投影仪上的平面镜是用来成虚像的8.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通过光的学习,我们发现许多眼见为虚的例子.试举三个不同类型例子说明眼见为虚,并解释原因。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一、填空题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将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像的形状为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2、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3、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5、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是()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D、无法判断《生活中的透镜》习题一、填空题1、小明给妈妈拍全身照时,发现妈妈的脚没有进入镜头,他立刻进行调整,他应该___________调整。
2、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来,取一张印有图案的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可以在天花板上得到一个的图案,若想天花板上的图案再变大一些,应该(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投影片之间的距离。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题)1、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老花眼镜; D.近视眼镜.2、下图为某同学的头像幻灯片。
在放幻灯片时,将幻灯片倒着插在幻灯架上,屏幕上出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3、如图1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后,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显微镜。
4、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7、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平面镜8、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
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
在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9、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10、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1、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是________立、放大的________像。
(填正、倒、实、虚)12、(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13、(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14、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
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投影仪,下列关于投影仪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 透明胶片相当于光屏,C 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的符号(或图案)的虚像,D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这时()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B 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C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3、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相,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C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下列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 摄影———光的反射,C 电影——凸透镜成像,D 倒影———平面镜成像,5、⑴使用照相机,是利用()A 光的反射现象,B 光的折射现象,C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 光的色散现象,⑵小明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的结构是发现它们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做的,它是利用凸透镜()A 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 对光线的发散作用,C 能成放大与缩小的像,D 以上都不是,⑶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虚像,C 正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照相机的光圈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快门用来控制曝光的时间,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使胶卷上曝光适度应控制曝光量,则()A 只需调节光圈就行,B 只需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就行,C 需要同时调节光圈和快门控制曝光量,D 以上做法都行,6、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相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B 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成在光屏上,C 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 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⑵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不用光屏用眼也能看到,B 虚像不是光线会聚点,C 没有光线进入眼睛,就既看不到实像,也看不到虚像,D 虚像也有倒立的,例如水中的倒影,⑶下列情况中看到实像的是()A 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B 看幻灯片,C 用放大镜看字,D 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⑷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 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 人们既能够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C 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D 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7、九(1)班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 不会出现苍蝇,但会有一个大黑点,C 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2.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3.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对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手机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5.如图所示,太原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在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完成开闸进站,为了兼顾疫情防控需要,使用了更加强大的“刷脸”功能,即便戴着口罩也能快速识别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凹透镜B.“刷脸”原理与幻灯机原理相同C.乘客通过摄像头所成的是虚像D.人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大6.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拍摄到更大的像应该将镜头远离景物B.景物在镜头前任何位置都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像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7.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用放火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C.看水中的石头 D.湖边人树在水中的倒影8.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过关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单选题1.生物学家经常用放大镜观看植物的经络,如图所示,他看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小明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3.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下列有关画面上的“小虫”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虫”可能头朝下B.“小虫”变小了的C.“小虫”是清晰的D.“小虫”是实像4.如图为广州航拍照片——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我国最大和设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一,在航空摄影时,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5.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眼看到的“大、小硬币”均为硬币所成的虚像D.人眼看到“大硬币”的原理类似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山在水中的“倒影”B.月食C.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7.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看到B.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既不可以用光屏承接,眼睛也无法看到C.实像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虚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使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汽车后视镜9.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大于20cmB.等于10cmC.小于10cmD.在10cm与20cm之间10.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平面镜11.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5.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选填像的性质)。
【答案】凸,大于,倒立,缩小,实。
【详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A .投影仪B .照相机C .电影放映机D .放大镜【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AC .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B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相同,故B 符合题意;D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如图所示,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1)应该选用 (填“凸”或“凹”)透镜作镜头,选用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来承接像。
(2)观察时,小明应将 端(填“A ”或“B ”)对着要观察的物体,并选择 (填“亮”或“暗”)的物体作观察对象。
【答案】(1)凸,半透明;(2)B ,亮。
【详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故应选用凸透镜作镜头。
透明的膜让光完全透过,看不清影像;不透明的物体将光完全挡住,人看不到像。
故选用半透明膜,既能在上面成像,还能让光通过一部分,使人看到像。
(2)在使用时,应该将镜头对准物体。
物体越亮,通过透镜成的像越明亮越清晰。
故应选择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二、投影仪4.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虚”或“实”)。
【答案】倒,放大,实。
【详解】投影仪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片。
5.2生活中的透镜一、单选题1.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2.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4.学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都配置了全自动红外线摄像测温系统。
如图所示。
当同学们通过测温道道时,该系统就能自动、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并对检测出发烧的同学发出报警。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同学们必须位于镜头焦距以内B.当某同学体温为36.5℃时,系统会报警C.红外线肉眼看不见,不是光D.人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5.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错误的说法是A.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所成的像会逐渐放大C.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D.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6.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7.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F点为一倍焦距处,H点为二倍焦距处。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选择题1
例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 处沿主轴向焦点移动过程中,那么〔 〕
A .一直成正立的像
B .所成的像由缩小变成放大
C .像距不断变大
D .所成像始终是放大的
解析:cm u cm f 30,10==,当物体向焦点移动过程中,通过f cm u 220==那个转折点,所成的实像也从缩小到放大,因此D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f u >成倒立实像,当物体从30cm 处不断向焦点10cm 靠近过程中,物距u 不断减少,像距v 不断增大,因此C 项也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B 、C .
点拨: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注意两个关键位置,也是两个转折点.f u 2=,这是成放大依旧缩小实像的转折点;f u =,这是成实像依旧虚像的转折点,另外还要注意,物、像的位置关系,放大、缩小均与原物相比较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