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情景中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①阳光下地面形成的“影子”②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③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④剧场表演的“皮影”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B. 阳光穿过树林C. 检查木板是否平直D. 对着镜子练习舞蹈3.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4.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 荷花在湖面的倒影B. 用放大镜看物体C. “海市蜃楼”D. 墙壁上的投影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到放大镜的原理的是()A. 甲:通过圆形金鱼缸观察金鱼B. 乙: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船C. 丙:通过体温计上的玻璃三菱柱观察示数D. 丁:通过露珠观察叶脉6.下列透镜,不能用作放大镜的是()A. B. C. D.7.今年的元宵节,北京故宫94年来第一次亮灯,紫禁城上元之夜被点亮,美不胜收,关于如下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笔直的光柱说明光线是真实存在的B. 乙图中的月亮是光源C. 丙图中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 不同角度的游客都能看的丙图中古建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是发生了镜面反射8.日晷仪是我国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时间,下列所述的光现象中与日晷仪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A. 拱桥倒影B. 幻灯机投影C. 小孔成像D. 毕业合影9.2017年2月26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在南半球震撼上演。
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防盗门上安装的猫眼相当于一个()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三棱镜3.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4.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C.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5.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时应该()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6.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7.下列光学仪器中,成虚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电影机8.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9.将万花筒的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对称图案,由此可以判断万花筒内放置的是()A.凸透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凹透镜10.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二、填空题11.疫情期间掌握病毒携带者行动的轨迹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2.放大镜也是_______。
观察时把它放在物体上的______(填上“上方”或“下方”),可以看到物体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如图3-2-1: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观察,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参考答案:
1.凸透镜放大
2.凸透镜上方放大
3.D。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一及详解课后练习(一)题一:放大镜实质上是个_______透镜,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应将邮票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__以内,这样才能看到______立的虚像。
题二: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为f,用它放映幻灯片时,要在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实像,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u应该是()A.u>2f B.u =2f C.2f>u>f D.u<f题三: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题四: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让凸透镜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当被观察的物体逐渐靠近放大镜时,这个像将,和被观察的物体相比较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题五:欲使幻灯机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A.将幻灯机向后移,将幻灯片移近镜头B.将幻灯机向后移,将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机向前移,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机向前移,将幻灯片远离镜头题六: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
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题七:幻灯机其实相当于一个没有反光镜的投影仪,要想使幻灯机投到屏幕上的像如图所示,则插在幻灯机上的投影片应是下图中的()题八:某同学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请解释此现象。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凸;一倍焦距;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之一是: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所以放大镜实质上是凸透镜,观察邮票的图案时,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成缩小的“倒影”,如图所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倒影”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投影仪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 关于如图所示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目镜和物镜作用相同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 它的物镜的直径做的大些,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A. 大于两倍焦距B. 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C. 等于两倍焦距D. 小于一倍焦距4. 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 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全身照,如果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像,则应()A.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B.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C.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D.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6. 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A.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B.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C.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D. 凸透镜,缩小的虚像7. 秋游时,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用甲拍摄的照片是()A. B. C.D.8. 物理课上,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年迈的长辈们自制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则他们需要用到的主要光学器件是()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凸面镜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日偏食时,树荫下的光斑是圆形的B. 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多面镜子发生了漫反射C.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离地球27万光年的星系,看到的模样是它现在的样子D. 在有雾的天气,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0. 人脸识别仪可以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此装置的镜头为______ 镜,这种镜头可以用来矫正______ 眼,若想使拍摄的图象变大,人脸应该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镜头.11. 如图是小东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cm,选择透镜的焦距应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12.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离镜头______ 的范围内,就能在银幕上得到一个______ 、______ 的实像.13. 近视眼佩戴的眼镜镜片相当于______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 透镜.14. 如所是许多同学用透镜所做的游戏,游戏可以出镜对光有______ 作用.用种性质透镜成眼镜可以用来正______视眼.15. 郑州市在创建安全交通城市的过程中,对各县市的公交车采取了一些措施.公交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它能有效监控该车辆是否超员,该装置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 ;公交公司为了调度及时,在公交车上装上了“车载无线电话”,它是通过______ 来传递信息的.16. 圆形鱼缸里养了条金鱼,从斜上方看和从侧面看大小、位置都不一样,它们都是鱼缸里的鱼反射的光折射形成的______ 像,与实际的鱼相比,从斜上方看到的鱼位置稍______ (填“高”或“低”),从侧面看到的鱼是______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17. 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1)要观测更加清晰,最好借助______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了整个过程.(2)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 原理来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3)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_____ 凌日现象.18. 2015年12月14-15日,世界把目光聚焦在了郑东新区CB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如期在这里举行.如图是位于CBD中央如意湖畔的会展宾馆,有“中原第一高楼”之称.华灯初放,在楼外小彩灯的装饰下如同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玉米棒”,被市民戏称为“大玉米”.为了让照片中的“玉米”变大,小敏在拍照时应该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大玉米”,细心的小敏还发现“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原因是______ .19. (1)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_ 立、等大的虚像.(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象,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_ 透镜矫正视力.(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如爷爷想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______ 报纸.(选填“靠近”或“远离”)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 夏天正午,烈日当空,小勇给庭院里的花草洒水,他认为这样可以保护花草,而爸爸却说这样做不妥.果然,水珠蒸发以后,花草叶上出现了一个个焦黄的斑点,这是被高温灼伤的原因,为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D3. D4. A5. C6. C7. D8. A9. D10. 凸透;远视;靠近11. 凸;大于12.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倒立;放大13. 凹;凸14. 会聚;远15. 照相机;电磁波16. 虚;高;放大17. 望远镜;光的直线传播;不需要;水星18. 靠近;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19. 正;不变;凹;远离20. 答: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出现一个个焦黄的斑点.【解析】1.解: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D、“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适中.2.解: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故AB错误;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其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而不是虚像,故C错误;D、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做的大些,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故D正确.故选D.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特点.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3.解: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选D.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解: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正确、C错误;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D错误.故选A.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要注意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乘积.5.解: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此时要照半身像,就指像相对变大,所以要缩小物距,增大像距,故选C.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符合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6.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选C.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此入手解决此题.明确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7.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越大,则像越大;由图可知,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则所成的像逐渐变小;甲的像距最大,所成的像最大,选项D中的像是最大的,故D正确.故选: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像距越大,则像越大,据此分析和答题.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8.解:(1)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里面用到了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2)凹透镜和凸面镜成缩小的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放大镜是凸透镜应用的一种,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题通过指甲剪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理念,有意义!9.解:A、在发生日偏食时地上的光斑是通过小孔形成的太阳的倒像,像的形状与日食的形状是相同的,不是圆形的,故A错误;B、镜子的表面比较平,当光线照射到镜子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C、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离地球27万光年的星系,我们看到的光是27万年前的光,所以看到的星系是27万年前的星系,故C错误;D、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故选:D.(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小孔时就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3)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4)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本题主要考查了跟光有关的现象,从光的产生、传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属基础知识.10.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拍摄的图象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人脸应该靠近镜头.故答案为:凸透;远视;靠近.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来矫正.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作用,凸透镜的三种成像特点和应用.11.解: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凸透镜,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物距是10cm,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凸透镜的焦距要大于10cm.故答案为:凸;大于.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12.解: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中间时,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倒立;放大.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④u=f,不成像;⑤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13.解: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凹透镜做的眼镜,使光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凹;凸.(1)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2)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知道近视眼的成因、矫正及显微镜的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4.解:可见,该透镜对光起会聚用,因此是凸透;远视眼呈在视网的,使像呈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故案为:会聚;.凸镜对光线会聚作用,凹光线起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凹透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本要考学生对镜型判断以及视眼的矫正方法的了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15.解:“车载电视监控器”实际上是一个摄像头,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同照相机.“车载无线电话”工作时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照相机;电磁波.(1)根据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照相机,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能呈现在屏幕上,是实像.(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掌握无线通信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16.解: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从侧面看到的鱼,鱼的身体和玻璃缸之间的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虚;高;放大.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关键是要从题中得出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7.解:(1)显微镜有放大的作用,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望远镜,能够观测远处-太空中的星体情况;(2)“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光可在真空中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3)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故答案为:(1)望远镜(2)光的直线传播;不需要;(3)水星.(1)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望远镜,可观察到太空中的星体;(2)(3)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本题考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用途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应用及解释天文现象,体现以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18.解: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小敏在拍照时应该靠近“大玉米”;水中的倒影是岸上物体的光经反射所成的虚像,当光到达水面时,有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水中,所以“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故答案为:靠近;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1)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2)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9.解:(1)视力表的前方有平面镜,视力表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李华看到的视力表的像.看到是正立、等大的像;(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李华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与字母的像的距离将变小,他所看到自己的像将不变;李华将头悄悄向前伸,能看清图象,说明他是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推迟,从而成在视网膜上;(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但放大镜必须在小于焦距范围内移动.故答案为:(1)正;(2)不变;凹;(3)远离.(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是正立的虚像.李华看到镜中的视力表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带凹透镜,把光线发散一些,使像错后会聚在视网膜上;(3)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检测视力的房间比较小,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增大观察距离.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例如服装店利用平面镜增大视觉空间.20.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黄的斑点说明此处的温度较高,将其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即可得到答案.将小水滴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与此类似的有,不要在森林里乱丢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也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的透镜本节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要点内容。
中考时经常结合生活实质中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其成像特点,常考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中等。
一、照相机1、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被拍摄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汇聚在胶卷上(数码相机成像会汇聚在相机内部的电子感光器上),形成一个倒立减小的实像。
2、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照相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
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摄影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镜头的距离越大;伴着离物体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离镜头的距离也越小。
二、投影仪1、原理: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2、构造:反光镜、聚光镜、凸透镜、平面镜。
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流传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成像特点: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是能够调治的,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小一些,向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平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人们用它来观察较小的、肉眼不易辨清的物体。
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使用:将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合适调整距离,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到物体的细微之处。
当物体越凑近焦点时,成像越远,像越大。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选择题1、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选项是()题图2、一束光经过凸面镜后( )A必定是平行光B必定汇聚于一点C必定是发散光芒D必定较入射光芒汇聚一些3、以下光学仪器,对光芒起汇聚作用的是()A.凹面镜B.平面镜C.凸面镜 D.凸面镜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丈量凸面镜的焦距,方法以下图。
他注意到让凸面镜正对阳光,但没有认真调理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其实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面镜的实质焦距()A.必定小于L B.必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5、假如把一个玻璃球切割成五块,其截面以下图,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芒发散的是()A.a B.b C.d D.都不可以5题图4题图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面镜折射后,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必定是平行光束;B.必定是汇聚光束;C.必定是发散光束;D.必定比本来光束发散.7、以下对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凸面镜是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B.凹面镜能够将平行光发散;C.凸面镜能够将平行光汇聚于一点;D.凸面镜摔成两半,此中任何一块都会失掉会聚作用.二、填空题8、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作用。
(填“汇聚”或“发散”)9、在丛林中旅行时,请不要任意抛弃饮料瓶.由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简单引生气灾.10、小华让凸面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挪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面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面镜对光芒有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面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获得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状况,则凸面镜的焦距是cm.13、对于凸面镜的三条特别光芒是,经过光心的光芒流传方向___。
平行主光轴的光芒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经过焦点的光芒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以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面镜的焦距是cm.14题图题图15、要想利用凸面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芒变为平行光,应当把小灯泡放在凸面镜的____上.三、作图题16、依据图中所给的入射光芒,画出折射光芒.题图17、(1)达成图甲中的光路图.(2)依据入射光芒和出射光芒,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合的透镜.甲乙17题图《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一、填空题1、一般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一架一般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时,底片上会获得一个倒立、减小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1.(2014·梅州)以下光学器件中,可以不用凸透镜的是()A.潜望镜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2.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3.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圆形玻璃缸中的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4.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5.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7.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8.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应用的是凸透镜B.近视眼镜片应用的是凸透镜C.老花眼镜应用的是凹透镜D.照相机镜头应用的是凹透镜9.如图1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图1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0.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二、填空题1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离镜头较远的位置。
第四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一、填空题1.望远镜是将_______的物体拉近成像,多应用于天文学研究领域;显微镜是将_______的物体放大成像,多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2.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3.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分别称为目镜和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_______像,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4.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_______,目镜焦距_______.5.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折射后成一个_______、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再次放大,使人看清楚细微的物体,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6.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被观察物体先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像,再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像.7.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8.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_______(“放大”、“缩小”)的_______(“实”、“虚”)像,而目镜的作用相当是一个_______镜.9.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以内的位置(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像.10.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成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____、______的_____像.11.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要使成在屏幕上的图象清晰变大些,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凸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同时将投影仪_______屏幕.12.取一个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的手“变大”了.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手被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二、选择题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组仪器成像原理类似()A.投影仪、照相机 B.照相机、放大镜 C.投影仪、放大镜 D.放大镜、投影仪2.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B.用显微镜现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3.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4.关于如图所示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的物镜的直径做的大些,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5.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第四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答案一、填空题1.远处近处 2.放大镜 3.实虚 4.凸透镜凹面镜小大5.凸透镜倒立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6.投影仪放大镜实虚7.照相机加大 8.缩小实放大 9.倒立缩小一倍焦距放大的虚10.放大正立放大虚倒立缩小实11.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下远离 12.凸透镜虚像二、选择题1.C 2.B 3.A 4.D 5.C 6.B 7.B。
物理第三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达标题A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成像特点是(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2、投影仪上的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像;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3、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玻璃泡是尖的,灯光相当明亮,集中,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4、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喝水时,观察自己握杯子的手指。
看
到;原因
是。
参考答案:
1、凸透镜、倒立缩小、实
2、倒立、放大、实
3、凸透镜
4、看到:会看到手指被放大了,原因是:装满水的玻璃杯基本是圆柱形,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第1页共1页。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
一、填空题
1、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的像。
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二、选择题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3、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5、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下图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三、简答题
1、平凸或凹凸凸透镜能否用来制作放大镜?水滴能否作放大镜用?
2、照相机为什么会有暗箱?
3、空白投影片为什么是透明的?放投影片时,用一条白纸将习题的答案部分遮住,为什么在屏幕上就看不到答案?
4、有些商品是有使用期限的,酒厂把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的背面,贴在酒
瓶上,虽然字很小,但透过瓶中的白酒仍能清晰的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