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doc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成缩小的“倒影”,如图所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倒影”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 投影仪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 关于如图所示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目镜和物镜作用相同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 它的物镜的直径做的大些,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A. 大于两倍焦距B. 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C. 等于两倍焦距D. 小于一倍焦距4. 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 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全身照,如果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像,则应()A.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B.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C.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D. 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6. 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A.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B.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C.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D. 凸透镜,缩小的虚像7. 秋游时,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用甲拍摄的照片是()A. B. C.D.8. 物理课上,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年迈的长辈们自制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则他们需要用到的主要光学器件是()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凸面镜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日偏食时,树荫下的光斑是圆形的B. 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多面镜子发生了漫反射C.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离地球27万光年的星系,看到的模样是它现在的样子D. 在有雾的天气,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0. 人脸识别仪可以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此装置的镜头为______ 镜,这种镜头可以用来矫正______ 眼,若想使拍摄的图象变大,人脸应该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镜头.11. 如图是小东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cm,选择透镜的焦距应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12.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离镜头______ 的范围内,就能在银幕上得到一个______ 、______ 的实像.13. 近视眼佩戴的眼镜镜片相当于______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 透镜.14. 如所是许多同学用透镜所做的游戏,游戏可以出镜对光有______ 作用.用种性质透镜成眼镜可以用来正______视眼.15. 郑州市在创建安全交通城市的过程中,对各县市的公交车采取了一些措施.公交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它能有效监控该车辆是否超员,该装置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 ;公交公司为了调度及时,在公交车上装上了“车载无线电话”,它是通过______ 来传递信息的.16. 圆形鱼缸里养了条金鱼,从斜上方看和从侧面看大小、位置都不一样,它们都是鱼缸里的鱼反射的光折射形成的______ 像,与实际的鱼相比,从斜上方看到的鱼位置稍______ (填“高”或“低”),从侧面看到的鱼是______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17. 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1)要观测更加清晰,最好借助______ (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了整个过程.(2)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 原理来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3)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_____ 凌日现象.18. 2015年12月14-15日,世界把目光聚焦在了郑东新区CB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如期在这里举行.如图是位于CBD中央如意湖畔的会展宾馆,有“中原第一高楼”之称.华灯初放,在楼外小彩灯的装饰下如同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玉米棒”,被市民戏称为“大玉米”.为了让照片中的“玉米”变大,小敏在拍照时应该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大玉米”,细心的小敏还发现“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原因是______ .19. (1)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_ 立、等大的虚像.(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象,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_ 透镜矫正视力.(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如爷爷想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______ 报纸.(选填“靠近”或“远离”)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 夏天正午,烈日当空,小勇给庭院里的花草洒水,他认为这样可以保护花草,而爸爸却说这样做不妥.果然,水珠蒸发以后,花草叶上出现了一个个焦黄的斑点,这是被高温灼伤的原因,为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D3. D4. A5. C6. C7. D8. A9. D10. 凸透;远视;靠近11. 凸;大于12.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倒立;放大13. 凹;凸14. 会聚;远15. 照相机;电磁波16. 虚;高;放大17. 望远镜;光的直线传播;不需要;水星18. 靠近;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19. 正;不变;凹;远离20. 答: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出现一个个焦黄的斑点.【解析】1.解:A、王亚平在水球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倒影”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D、“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难易程度适中.2.解: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故AB错误;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其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而不是虚像,故C错误;D、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做的大些,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故D正确.故选D.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特点.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3.解: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选D.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解: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正确、C错误;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D错误.故选A.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要注意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乘积.5.解: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此时要照半身像,就指像相对变大,所以要缩小物距,增大像距,故选C.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符合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6.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选C.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此入手解决此题.明确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7.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越大,则像越大;由图可知,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则所成的像逐渐变小;甲的像距最大,所成的像最大,选项D中的像是最大的,故D正确.故选: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像距越大,则像越大,据此分析和答题.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8.解:(1)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里面用到了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2)凹透镜和凸面镜成缩小的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BCD不合题意.故选A.放大镜是凸透镜应用的一种,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本题通过指甲剪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理念,有意义!9.解:A、在发生日偏食时地上的光斑是通过小孔形成的太阳的倒像,像的形状与日食的形状是相同的,不是圆形的,故A错误;B、镜子的表面比较平,当光线照射到镜子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C、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离地球27万光年的星系,我们看到的光是27万年前的光,所以看到的星系是27万年前的星系,故C错误;D、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故选:D.(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小孔时就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3)光的传播也需要时间;(4)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本题主要考查了跟光有关的现象,从光的产生、传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属基础知识.10.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拍摄的图象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人脸应该靠近镜头.故答案为:凸透;远视;靠近.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来矫正.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作用,凸透镜的三种成像特点和应用.11.解: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凸透镜,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物距是10cm,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凸透镜的焦距要大于10cm.故答案为:凸;大于.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12.解: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中间时,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倒立;放大.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④u=f,不成像;⑤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13.解: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凹透镜做的眼镜,使光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凹;凸.(1)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2)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知道近视眼的成因、矫正及显微镜的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4.解:可见,该透镜对光起会聚用,因此是凸透;远视眼呈在视网的,使像呈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故案为:会聚;.凸镜对光线会聚作用,凹光线起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凹透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本要考学生对镜型判断以及视眼的矫正方法的了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15.解:“车载电视监控器”实际上是一个摄像头,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同照相机.“车载无线电话”工作时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照相机;电磁波.(1)根据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照相机,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能呈现在屏幕上,是实像.(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掌握无线通信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16.解: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从侧面看到的鱼,鱼的身体和玻璃缸之间的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虚;高;放大.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关键是要从题中得出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7.解:(1)显微镜有放大的作用,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望远镜,能够观测远处-太空中的星体情况;(2)“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光可在真空中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3)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故答案为:(1)望远镜(2)光的直线传播;不需要;(3)水星.(1)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望远镜,可观察到太空中的星体;(2)(3)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本题考查“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用途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应用及解释天文现象,体现以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18.解: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小敏在拍照时应该靠近“大玉米”;水中的倒影是岸上物体的光经反射所成的虚像,当光到达水面时,有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水中,所以“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比岸上的实物暗一些.故答案为:靠近;有部分光发生了折射进入水中.(1)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2)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9.解:(1)视力表的前方有平面镜,视力表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李华看到的视力表的像.看到是正立、等大的像;(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李华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与字母的像的距离将变小,他所看到自己的像将不变;李华将头悄悄向前伸,能看清图象,说明他是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推迟,从而成在视网膜上;(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但放大镜必须在小于焦距范围内移动.故答案为:(1)正;(2)不变;凹;(3)远离.(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是正立的虚像.李华看到镜中的视力表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带凹透镜,把光线发散一些,使像错后会聚在视网膜上;(3)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检测视力的房间比较小,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增大观察距离.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例如服装店利用平面镜增大视觉空间.20.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黄的斑点说明此处的温度较高,将其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即可得到答案.将小水滴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与此类似的有,不要在森林里乱丢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也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的透镜》习题一、填空题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将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像的形状为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2、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3、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5、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是()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D、无法判断三、简答题1、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应该怎么移动?2、如何将投影仪成的像变大?。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1.选择题: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2.填空题: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答案:选择题(1)C (2)D (3)A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探究活动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活动目的: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活动指导: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成果形式: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探究活动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活动目的: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材料:硬纸板、凸透镜(焦距5-10cm)、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制作方法:⑴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能够套入另一个.⑵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⑶将蒙有半透明纸的纸筒插入嵌透镜的筒中,即可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操作方法: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半透明纸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了.。
[第六章三、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1.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2.用镜头焦距为50 cm的照相机给人照相时,人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应该()A.等于50 cmB.在50 cm到100 cm之间C.等于100 cmD.大于100 cm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
如图图所示,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4.“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安装有“电子眼”。
如图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控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6.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平面镜7.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如图图所示的一面旗,则幻灯片上的旗子是中的()8.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现象,架设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1. 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B. 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D. 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2. 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 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m 3. 如图使用投影仪时,胶片在屏幕上的投影太小了,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晰,要想屏幕上的投影变大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B. 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C. 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些D. 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些4.如图所示,物理教材放到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我们透过玻璃杯看到书侧面的字比实际的要大,这是光的______ 现象形成的;说明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起了______ 镜的作用.5.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内窥镜检查时常采用从口腔插入的方法,这会引起病人强烈的恶心和呕吐,因此现在开始采用从鼻腔插入的方法内窥镜经口腔或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_____这一器官直接相连.检查时,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__ 患处选填“接近”或“远离”目前大量手术都是采用内窥镜与激光“刀”等配合使用的微创术,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这说明激光“刀”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______ .物体与照相机的距离应______ 一些,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应______ 一些选填“远”或“近”7.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如图甲所示.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 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 .使凸透镜成为______ 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 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__ 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__ 选填“虚”或“实” 像 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__ 选填“大”或“小” 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 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__ 选填“顺”或“逆” 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 选填“上”或“下” 移动.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解:A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故A 正确;B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故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错误.C 、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C 正确;D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D 正确.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近视眼的矫正,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2.【答案】B【解析】解:镜头应该是凸透镜,而且所成的像应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即,解得,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相当于照相机,利用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一般都是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样有利于捕捉目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不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同学们应重点掌握.3.【答案】B【解析】解: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可采用的方法是使屏幕远离投影仪,同时将镜头向下调移近胶片一些.故选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根据这个规律判断投影仪和光屏、镜头和胶片的距离.投影仪上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例如成像原理、银幕为什么是白色的并且粗糙的等,都要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4.【答案】折射;凸透4.【解析】解: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物理教材放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理教材反射的光线经空气斜射入水,经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故答案为:折射;凸透;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透明物质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水、玻璃、水晶、冰等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相同,成像性质相同.5.【答案】咽;接近;内能5.【解析】解:口腔、咽、胃都是直接连在一起的;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相当于增大像,需要减小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靠近病患处;利用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即激光会产生热量,会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咽;接近;内能.根据人的身体结构分析;减小观察范围,相当于增大像,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根据激光灼烫即可使出血点迅速凝固止血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的身体结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能量的转化,是一道基础题.6.【答案】远离;靠近【解析】解:要想使物体的像小一些,则应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增大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故答案为:远离;靠近.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凸透镜,当成像时,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处,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7.【答案】凸透;物;实;厚;~;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远视【解析】解: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由于把小水滴作为物镜,故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即:凸透镜的焦距为:;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镜放置的位置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所以要代替凸透镜,应用远视眼镜.故答案是:凸透;物;实;厚;~;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远视.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像.要 使 观 众 看 到 正 立 的 像, 立 的;如 果 将 其 放 在 距 课 本15cm 左 右 观 察 时,我 们 会 发 现 书 上 的 字 是3.显微镜和 望 远 镜 都 是 由 两 组 透 镜 组 成 的,其 中4.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 ,它能成 、 像,要 使 物 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生活中的透镜1.知道幻灯机和投影仪工作的原理.2.知道照相机工作的原理.3.会调节幻灯机和照相机.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
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是, 这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的幻灯片要插在幻灯机里.2.用照相机拍摄近处景物时,镜 头 应 向 伸,离 胶 片 一 些,拍 摄 远 处 景 物 时,镜头应向 缩,离胶片 一些.的作用都相当于镜,而的作用不同,分别和、的原理相同. 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再变大些,应物体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5.在放映幻灯片时,想在银幕上出 现“P 108”的 放 大 的 像,幻 灯 片 正 确 摆 法 是 下 列 摆 法中的().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 同 照 相 机 对 小 强 同 学 拍 照,洗 出 的 底 片 分 别 为 图 中 的 甲 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等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到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7.有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要 用 它 仔 细 观察 昆 虫 的 脚,则 应 用 的 原 理,但 如果用这个透镜去观察窗外的景物,发现景物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并且 是并且是立的.7光的传播方向; 是 ,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 .的作用,形成了 像.八年级物理(下)8.下列四组答案中,左边是光学仪器,右边是成像性质,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照相机 正立、缩小实像B.幻灯机正立、放大实像 C.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D.平面镜正立、放大实像 9.用焦距是8cm 的 凸 透 镜 看 地 图,为 了 看 到 放 大 的 地 图 的 像,凸 透 镜 与 地 图 的 距 离 应 (). A.大于8cm B.小于8cmC.大于16cmD.在8cm 到16cm 之间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3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象变成图乙?()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2.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 一个放大镜B. 投影仪镜头C. 照相机镜头D. 一个平面镜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5.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分别相当于()A. 凸透镜凸透镜B. 凸透镜凹透镜C. 凹透镜凹透镜D. 凹透镜凸透镜6.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幻灯机7.如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二、多选题8.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 会聚更多的光B. 成像更明亮C. 增大视角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 目镜成放大的实像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三、填空题10.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11.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 .12.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13.显微镜载物台上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为一个________(“放大”、“缩小”)像.四、解答题14.小萍想利用录音盒、一支滴管、清水及普通放大镜来制作一个显微镜,她组成了如图所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凸透镜有何要求?(2)观察时要注意什么?15.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最早发现望远镜的人不是伽利略,而是一位叫利波塞的荷兰眼镜商人,这个人在制造镜片的时候,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伽利略对这个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进行了计算,研究用什么样的镜片,怎样组合在一起效果最好,最后,伽利略做了两根管子,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凸透镜,另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凹透镜,其中一根稍细一点,正好可以套在另一根管子里面,自由滑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来回调节,选择合适的距离.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1)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2)伽利略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与教材上所画的天文望远镜有什么不同?五、实验探究题16.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
现有一边长为2cm的正方形二维码,若用u表示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v表示所生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f表示镜头的焦距,S表示这张二维码的面积,S像表示所生成的像的面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成的是正立的实像B.,,C.手机内的识别软件能直接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度不同的光D.摄像镜头靠近二维码时,以摄像镜头为参照物二维码是静止的2 . 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成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C.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3 . 小明家安装了家庭影院,在放映时,发现屏幕中央的画面只占屏幕的一小部分,为了更好地观看,小明该如何调整()A.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B.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C.将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D.将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4 . 放映幻灯时,银幕上形成的是幻灯片的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 . 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6 . 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A.B.C.D.7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8 .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9 . 将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该透镜、蜡烛、光屏按如图所示位置放置,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调节光屏位置,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0 . 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11 .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2倍焦距以内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望远镜的物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2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五四学制)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当用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后,光屏上的像变暗了,但仍是完整的像13 . 上生物课时,我们常常用到显微镜,下列对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六章三、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1.2017·哈尔滨下列光学元件中,成像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图12.用焦距为50 cm的照相机给人照相时,人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应该()A.等于50 cmB.在50 cm到100 cm之间C.等于100 cmD.大于100 cm3.图2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图24.2018·广西如图3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图3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5.放映幻灯片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采取的措施是链接例1方法指导()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6.2017·乌鲁木齐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7.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4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链接例2方法指导图4A.增大物距B.增大像距C.增大人像的大小D.减小取景范围8.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2017·武汉如图5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图5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6.3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1.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2.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4.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C.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5.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6.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花的叶子上浇水时,水滴会使阳光会聚,常会把叶子烧焦B.小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C.做光学实验时,如果环境暗一些,研究的物体亮一些,那么物体的像会更清晰些D.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看不见了是因为毛玻璃是不透光的7.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二倍焦距以外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C.显微镜的物镜用的是凹透镜,目镜用的是凸透镜D.望远镜的物镜用的是凸透镜,目镜用的是凹透镜8.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
1.选择题:
⑴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⑵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⑶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填空题:
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 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答案:
选择题(1)C (2)D (3)A
填空题(1)是使字距离凸透镜太远,在2倍焦距之外
(2)倒立缩小实像、小于10cm
探究活动
课题:学看照相机说明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看照相机说明书,学会在理解仪器工作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的操作仪器.
活动指导:
⑴记录说明书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并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简单操作.
⑵说明书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涉及的是产品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它并不妨碍我们正确的使用仪器.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张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在全班进行展出.
探究活动
课题: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目的:
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物距、
像距、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硬纸板、凸透镜(焦距5-10cm)、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
制作方法:
⑴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能够套入另一个.
⑵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
⑶将蒙有半透明纸的纸筒插入嵌透镜的筒中,即可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
操作方法: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半透明纸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