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议博弈论与诚信的关系李洁(中央党校组织部,北京市100091)[摘要]根据经济博弈理论,重复博弈是走出信用建设悖论的必由之路。
在现阶段,要重建社会信用,必须按“重复博弈”的要求对信用建设进行新的制度安排,使理性经济人行为长期化。
[关键词]诚信;博弈论;重复博弈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恩格斯曾说过:“任何观念的东西都来自于经济的物质的事实。
”诚信也不例外。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诚信是人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适度满足以后自然而然出现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
诚信带给人们的满足感会超过逐利带来的满足感,因为人们为了追求诚信,有时可能放弃一部分物质利益。
这一假说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近年来十分流行。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的实验证明:经济学家之所以无法解释实验室中出现的这种高信任率,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考虑到信任的神经学因素。
但是,经济学对此持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认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诚信也一样,它是人们在重复博弈、反复切磋过程中谋求长期的、稳定的物质利益的一种手段;诚信首先是基于利益需要而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而不是基于心理需要而作出的道德选择。
诚信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打破它却是非常的容易的。
比如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初期,留学生和制药企业的合作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因为双方对这一领域发展规律的不了解,但大家都归于诚信上,毕竟制药企业多数是以厂房、设备、现金等实物资产出资,损失是直接的、可见的,而留学生多数是以技术、思路或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出资,损失是间接的,而且留学生大部分回国创业的初期,给人不稳定不扎实的感觉。
所以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的深入与成熟,随着人们对生物技术产业认识的全面而理性,出现了制药企业对留学生由狂热追捧到敬而远之的尴尬局面,这一局面不但影响了以技术开发定位的技术开发公司将技术成果转换成产品的速度,也影响了制药企业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结构的速度,更阻碍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速度。
年第6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上市公司诚信与投资方的博弈□张瑜若摘要上市公司的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上市公司与投资方的诚信博弈模型,指出了上市公司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并对上市公司缺乏诚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诚信博弈产权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资金提供者,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但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虚假信息披露、欺骗投资方,这些行为都侵害了投资方利益,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内的“银广厦”和美国的“安然”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虚报信息而不择手段揽钱,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上市公司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在利益驱动下不考虑任何法律制度和社会责任,从而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上市公司的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信用恶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加大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和成本,阻碍了市场主体间的正常经济活动,压抑了资本的活跃性,也使证券市场的交易不能正常进行,并会致使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紧张,交易效率低下。
并进而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上市公司培育良好的诚信机制,使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更规范,本文将运用博弈论原理研究上市公司和投资方的行为,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博弈双方走向双赢的局面。
二、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行为首先运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的策略。
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投资方来说:选择不投资,支付为0,选择投资,则出现两种情况:若上市公司守信,投资方得到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则投资方可获得2个单位的收益;若公司不守信,采用虚假包装欺骗投资方,则投资者要损失4个单位的收益。
安阳师范学院商务谈判中的诚信问题与博弈论研究系别:专业:学号:姓名:摘要:商务谈判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经济交往活动。
这项活动能否高效率和有效地进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决于它所奠定的基础和必须遵循的准则。
诚信作为商务谈判的基础与命脉,作为谈判者应当信守的商业道德准则,贯穿于整个商务谈判活动始终,对于谈判活动至关重要。
而博弈论作为商务谈判中的重要理论,对促进更好的谈判效果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关键字:商务谈判、诚信、博弈论一、商务谈判中要坚守诚信原则由于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利益都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而商品交换却是有条件的,因此旨在确定交易条件的商务谈判活动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而为人们所重视。
而诚信作为商务谈判不可或缺的基本准则,是商务谈判的命脉,它像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商务谈判活动始终。
离开了诚信,商务谈判的效率会大为降低,谈判的结果将是两败俱伤,谈判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因此,商务谈判必须遵循诚信这一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
首先,要实现商务谈判的目的,谈判者必须要讲诚信。
商务谈判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以购销为中心而进行的磋商活动。
它通过等价交换、公平交易,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商务谈判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就要求交易双方在进行谈判时必须做到诚实守信。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市场活动中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以维系错综复杂的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
其次,商务谈判的对象也决定了谈判者必须讲诚信。
谈判面对的对象是人,谈判是与人打交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来实现物即商品的交易。
人们之间的交往必须以诚信作为基本信条,在谈判中既要讲“诚”、又要讲“信”。
就商务谈判而言,交易双方既有经济利益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更有彼此利益间的互补与合作。
在谈判中,无论是弥合分歧还是实现合作,谈判者都应该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一个“诚”字,即光明正大地、诚心诚意地和对手进行谈判,做到以诚服人。
上市公司诚信与投资方的博弈在当今的经济舞台上,上市公司与投资方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场复杂而持久的博弈。
上市公司作为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其诚信程度往往成为这场博弈的关键筹码;而投资方则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风险评估能力,在这场博弈中寻求最优的投资策略。
上市公司的诚信,是建立在如实披露信息、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对股东和社会的责任等基础之上的。
一个诚信的上市公司,能够为投资方提供准确、及时、透明的财务和经营信息,让投资方对公司的价值和前景有清晰的认知。
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方的风险,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坚守诚信原则。
有些公司可能会为了短期的利益,如抬高股价、完成业绩承诺等,进行财务造假、隐瞒重大风险或误导性陈述。
这种行为一旦被揭露,不仅会给投资方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公司自身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
对于投资方来说,他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诚信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评估。
这包括对公司的历史业绩、治理结构、管理层的信誉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投资方也会借助专业的研究机构、分析师的报告以及各种公开信息来辅助判断。
但即便如此,要完全准确地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诚信度仍然具有很大的难度。
在这场博弈中,投资方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例如,在投资合同中设置严格的条款,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或者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对单个上市公司的依赖,从而减少因某一家公司的诚信问题而带来的损失。
另外,市场机制和监管环境也在这场博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应该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监管执法和有效的惩戒机制,对不诚信的上市公司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良好的市场声誉机制也能够激励上市公司保持诚信,因为一旦失去诚信,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甚至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诚信经营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规范财务核算、增加信息披露的工作量等,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的资金支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探究——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的角度的开题报告摘要:对于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关注已经逐渐升温,但对于其根源的探究与分析却依旧不足。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的角度出发,寻找中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本文将介绍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现状。
其次,将结合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企业在多方博弈中的行为与策略,探究企业诚信缺失的根源。
最后,结合信息经济的理论,提出针对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治理方案,包括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执法执行、建设诚信社会等。
本文旨在为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中国企业;诚信缺失;博弈论;信息经济;治理方案Abstract:The concern about the integrity problem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heated up, but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root causes is still lacking.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deep-rooted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integr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Firstly,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ity problem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idea of game theory, the behavior and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in multi-party games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root of the lack of integrity will be explor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a governance plan for the integrity problem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ill be proposed, including improvi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and building a credit society.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solution of integrity problems of Chinese enterprises.Key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of integrity; game theory; information economics; governance plan。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信息披露是指公司及时发布有关经营管理的各种信息,以方便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等。
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自从2014年开始,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地披露信息。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的公司为了达到诱人的盈利目标,过度夸大业绩,隐瞒负面消息,甚至造假.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市场的不公平和低效运行。
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决策行为的理论,可应用于该领域。
信息披露的失真行为可以视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研究博弈行为在信息披露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公司恶意披露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协调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信息披露的失真风险。
二、研究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什么因素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3. 如何运用博弈论模型探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行为?4.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来协调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信息披露的失真风险?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案例分析和博弈论调研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1. 对信息披露失真的现状进行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
2. 从政策法规、公司制度、监管机制、市场环境等角度,剖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挖掘信息披露失真的具体情况和表现。
4. 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信息披露中的决策行为和策略选择。
5. 提出合理的协调机制和措施,降低信息披露失真的风险,保障投资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和高效运作。
四、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可以通过博弈论模型,探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和风险。
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用郝旭光1黄人杰2刘延锋3[内容摘要]上市公司诚信是目前倍受观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通过构建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研究框架,然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上市公司诚信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并求解一个简单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微观层次上探讨了上市公司欺骗行为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得出以下结论:在现有制度约束和社会诚信水平约束下,上市公司选择诚实,投资者继续投资,不是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其结果严重甚至会使证券市场消失。
同时,还进一步讨论了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应用中的几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上市公司;诚信[中图分类号]F224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3)05-0050-04作者简介:郝旭光,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100013黄人杰,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北京100013刘延锋,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一、序言近年来,由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上市公司造假丑闻,出现世界级大企业的财务丑闻和破产倒闭事件,造成股市剧烈震荡,使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造假、虚假陈述、内部人控制、滥用内幕信息、民事侵权等。
在美国,近年来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已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甚至延缓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由来已久,曾发生过琼民源、大庆联谊、红光实业、综艺股份、蓝田股份、东方锅炉、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给我国股市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最近,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整顿的若干措施,其中特别将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诚信问题作为一项制度问题提出来了。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还颁布了对民事侵权责任的司法解释,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侵权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用郝旭光1黄人杰2刘延锋3[内容摘要]上市公司诚信是目前倍受观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通过构建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研究框架,然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上市公司诚信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并求解一个简单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微观层次上探讨了上市公司欺骗行为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得出以下结论:在现有制度约束和社会诚信水平约束下,上市公司选择诚实,投资者继续投资,不是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其结果严重甚至会使证券市场消失。
同时,还进一步讨论了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应用中的几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上市公司;诚信[中图分类号]F224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3)05-0050-04作者简介:郝旭光,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100013黄人杰,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北京100013刘延锋,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一、序言近年来,由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上市公司造假丑闻,出现世界级大企业的财务丑闻和破产倒闭事件,造成股市剧烈震荡,使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造假、虚假陈述、内部人控制、滥用内幕信息、民事侵权等。
在美国,近年来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已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甚至延缓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由来已久,曾发生过琼民源、大庆联谊、红光实业、综艺股份、蓝田股份、东方锅炉、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给我国股市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最近,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整顿的若干措施,其中特别将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诚信问题作为一项制度问题提出来了。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还颁布了对民事侵权责任的司法解释,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侵权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建立诚信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国内,目前可以发现人们已从不同方面开始重视对上市公司诚信制度问题的研究,但在已出版发表的有关成果中,还只是从法学和经济学中的“授信义务”、“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进行阐述,基本上还停留在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层面上。
本文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诚信制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建立上市公司诚信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二、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概述(一)上市公司诚信问题基本理论■■现代企业是一种委托———代理型企业,决定了企业不同组成主体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合约结构。
而企业诚信合约是社会制度基础的函数,社会制度演化的结果又是行为人博弈的结果。
社会制度的变迁方式包括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但两者的演进思想都是效率导向的,即效率是制度变迁的决定力量。
诚信合约的选择是人们在给定局限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因此,诚信合约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利益驱动和制度驱动双重路径依赖上。
依据上述研究思路,上市公司诚信机制的基本理论应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去探索。
从现实情况来看,需要从机制和制度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从机制的演化博弈和社会的制度基础揭示诚信问题的内在规律,必须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加深对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理解,力求从经济学方面研究诚信机制问题,从法学方面研究诚信制度问题,为适应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对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要求后者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使上市公司诚信制度呈现自身特点。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诚信制度问题,首先要研究建立上市公司诚信制度的基本理论;其次,研究上市公司所承担的诚信义务;再次,研究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最后,研究上市公司诚信制度的行政管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诚实信用义务或曰诚信义务,是指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上市公司资产的义务。
它是规范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行为的基本原则,是确立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与股东或股权所有人关系的基础。
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诚信制度还很不完善,这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信赖义务的欠缺方面,给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实践造成严重后果。
这里涉及到一个信赖因素与法律义务的互动过程。
一般而言,与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能力的信赖相比,对其品格的信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其信赖程度与法律施加的义务有关。
确立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信赖义务,确定他们的被信任者地位或受托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使用信托经济关系和信托法律关系制约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行为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诚信制度。
为全面准确地把握上市公司的信赖义务,必须以不同方式解释上市公司的被信任者地位,并从主体、对象、期限、客体、免责、分类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信赖义务进行结构性描述,从而为上市公司诚信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上市公司诚信制度基本理论应当注重探索在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与股权持有人之间存在着的信赖关系,并由此为上市公司的诚信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信赖关系仍然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没有固定边界的概念。
无论如何,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基于事实的被信任者,按照传统的信任标准,其一般原则是,如果一方被施加信赖,而这种信赖却被滥用,无论是否存在受托财产,法律将对另一方给予救济。
与信任标准相对应的是承诺标准,即被信任者是承诺代表他人利益而行事的人。
这样一种信托构造使得上市公司与其股东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还存在着信托关系。
信赖关系存在理论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法律约束力,赋予了上市公司诚信制度新的内容。
(二)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研究框架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问题研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
人们重视诚信问题是由于在现代公司两权分裂和现代市场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诚信问题不可避免。
上市公司的披露义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二是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是上市公司履行诚信义务的最低标准。
当上市公司在这两方面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行业惯例,从而侵害股东财产权益时,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应负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法的披露义务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责任。
若存在虚假陈述,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应负过失侵权责任或欺诈责任。
这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根据侵权行为法寻求救济,并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披露义务问题的研究重点应放在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义务上。
2 上市公司注意与勤勉义务问题研究注意与勤勉义务是对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称职”要求。
注意义务应采纳“谨慎人规则”,即要求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盈利能力、分散风险的能力、保证投资合理安全的能力。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将这些共同规律上升为强制性法律规范将有助于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注意与勤勉义务的明确化、具体化。
3 上市公司忠实义务问题研究忠实义务是对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道德”要求,包括“冲突禁止规则”和“图利禁止规则”。
其根本目的就是禁止或消除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与股东或股权持有人之间现实的或潜在的一切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管制,即选择一种恰当的、有效率的、易于操作的管制模式。
其法律管制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应采取某种混合形式,运用多种法律手段进行综合整治,即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多种管制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综合管理体制。
4 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问题研究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对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信赖义务发挥制约作用:第一,股东大会决议。
这是一种事前防范机制,并依赖全体股权持有人的集体行动。
第二,股权持有人诉讼。
这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是不依赖其他股权持有人的个人行为。
第三,独立董事的作用。
这是一种无利益相关受托人的协调机制,是代表全体股权持有人利益的第三方监督行为。
在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中,与股权持有人和独立董事的事前监督相比,更重要的应是赋予股权持有人明确的、独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这种事后的求偿机制往往更具有威慑力。
5 上市公司外部制约机制问题研究由于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不足以保护股权持有人利益,对于外部制约机制,特别是对于证券监管部门行政管制的强化成为上市公司诚信义务规制的必然选择。
行政管制的机制设计是行政管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应着重处理好下述三种关系:其一,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看得见的手”只能作为“看不见的手”的补充或辅助手段而存在,行政机制应建立在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其二,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罚的关系。
行政管制的根本价值取向应是威慑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事后处罚手段,更是一种事前预防机制;其三,行政手段与其他手段,特别是民事手段的关系。
行政管制可以以不同方式为私人诉讼提供援助,从而共同实现法的抑制功能。
上市公司诚信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和信托法。
民事补救有利于多重监督,有助于使真正的受害者得到补偿。
三、博弈论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上市公司诚信问题主要涉及到上市公司(代表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证券市场广大中小投资者(即中小股东),中介机构(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以及监管部门(代表政府)四方主体,而分析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工具首先应属博弈论,因此,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研究应充分利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博弈模型,即: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等来分析各方主体的行为,并通过求解相应的均衡解,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来解释、评价和分析现实案例。
通过建立并求解最优化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外生参数来改变博弈的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解的位置,实现社会的帕雷托改进。
当前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作假严重,其制度、体制原因究竟何在?因为做假必然是做假者在既定外生参数以及其他条件约束下的最优选择,因此分析清楚这些外生条件是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改变博弈均衡解的位置也肯定是要通过改变外生制度参数来实现。
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模型和优化求解来解释为什么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会“乐于此道”,要在分析当前均衡解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所在,即如何改变这些外生参数才能使博弈的均衡解从当前的困境走向帕雷托最优。
(一)上市公司欺骗行为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上市公司造假对证券市场,甚至是整个社会经济都有严重危害,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下面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模型,我们也将会看到博弈论在解释类似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