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否认中粮“多元化”传闻——“中粮”致力打造全产业链食品企业
- 格式:pdf
- 大小:149.97 KB
- 文档页数:2
遇见大咖丨专访“国企放牛娃”宁高宁:“空降兵”打造“新中粮计划”,总资产大增4000亿元“心静了,才能听到,才能看到。
心阔了,才能容纳,才能思解……”24年前,宁高宁担任华润“一把手”时,写下了《你是谁》这篇文章,在那之后,他先后执掌华润、中粮、中化、中国化工四家央企,还主导了“两化”合并,每到一处,都奇迹般地将企业带到一个新高度。
宁高宁是《遇见大咖》六季节目采访过的第一位央企负责人,通过采访,我们不仅了解到宁高宁管理央企多年所取得的斐然成绩,更体会到在成绩背后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而作为节目中第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咖,我们也聆听了他在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感受到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各有不同的境界。
宁高宁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底色,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心态?在管理央企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克服困难和压力,带领团队创造出卓越的成绩?他又为何称自己为“中粮空降兵”和“国企放牛娃”?2月12日,周日22点20分,让我们在央视财经《遇见大咖》第六季第七期节目中,一起寻找答案。
从“背靠内陆”到“面向内陆”宁高宁带领团队一起再造华润1987年,宁高宁从美国学成归来,加入了华润。
到1999年,宁高宁仅用12年时间,便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成长为华润集团总经理。
当时,华润还仅停留在香港市场,营业额在几百亿左右,而大陆正在热火朝天地发展经济。
宁高宁看到了内陆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团队一起,将华润的战略由“立足香港,背靠内陆,走向世界”转为“立足香港,面向内陆,走向世界”。
同时,宁高宁还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要用3-5年时间,在内陆打造一个新华润。
”如此“迈大步”的举措让宁高宁备受质疑和舆论压力,但这些“噪音”并没有影响到他,反而成为他和团队前进的动力。
因为“守成”不是宁高宁的风格,更何况,时代的变化使得华润当时已“无成可守”。
宁高宁带领团队,一边对华润内部进行改革,一边在内陆市场开始大手笔并购企业和业务整合,推动华润从贸易向实业转型。
宁高宁:战略是一种思维方式宁高宁,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
从1999年开始,他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统领香港华润集团。
2004年,宁高宁空降中粮,任集团董事长,直至现在。
他连续4年被评为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
宁高宁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管理科班出生,但从他在华润和中粮的表现,都能看到这个留过洋接受过西方管理理论洗礼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本土企业里亦是如此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宁高宁既善于资本运作,又强调内部管理;既关注战略动态发展,又强调企业执行力。
这使得业务多元化和专业化、快速扩张和稳健管理在同一集团内实现了辩证地统一。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洞察了管理的本质,一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西方式企业制度,但同时又非常强调把人与制度、组织紧密地结合起来。
就像他建立起针对现实问题的培训制度,不仅是为了培训员工,更重要的是唤起了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的思考和认同。
员工、制度和企业在宁高宁这里实现了更高程度的统一。
战略是一种思维方式"战略"在前几年成为相当时髦的词汇,频繁出现在企业各种资料上。
但有统计说企业制定的战略有70%没有被真正执行过。
其中有的战略被装订成文本束之高阁,有的半路遇阻夭折,最惨的一种是战略被制定后,内外环境发生巨变,而企业却死守不放,使自己陷入困境。
宁高宁说,"我还没有听说哪家企业在一次战略制定后就一成不变去实施并取得成功的,要是那样,企业的事就太简单、容易了。
"他说,"战略在根本上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团队在商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战略过程是开启团队思考的过程。
"战略制定过程中写成的文本只是阶段性思考的结果,"更关键的是团队是否由此进入了不断系统地思考战略的状态。
"只有这样,战略才能与组织架构、与执行形成有机的整体。
宁高宁:一半企业家一半干部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6年第02期宁高宁的进阶是体制内的职业经理人生存的典型案例。
有太多职业经理人折戟国企的失败案例,宁高宁是个例外。
从商业才能上,他是个职业经理人,长期在国企非纯粹的市场竞争主体又要参与市场竞争的拧巴的二元体制内生存,又要像干部一样听从组织号召。
他甚至比其他央企“一把手”更像个好同志,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中化集团董事长刘德树63岁了,于是,沿袭了机关干部一样的退休标准。
中粮集团的董事长宁高宁将接替刘的位子。
这和2005年,宁高宁接替退休的中粮董事长周明臣的位子时一样。
当年,宁高宁治下的华润已成为央企在香港最风光的窗口企业。
但是,用体制内的话说,“荣誉属于历史,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未来任重道远。
”于是,宁高宁去了中粮,又将去中化。
国企的一个重要职能是经济的调节器。
央企“一把手”的任免与组织部门任免干部一样,国企老总基本来自于系统内的任命,目前100多家央企的“一把手”,有40多家由中组部任命,其余由国资委决定产生。
国企的老板一半是企业家,一半是官员。
更高的出路是仕途。
比如那些商而优则仕的“一把手”,东风汽车的陈清泰和苗圩、中海油的卫留成等。
当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央企“一把手”的任免,也要看资本运作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
这两点,恰恰是宁高宁的长项。
在所有的央企“一把手”里,宁高宁更具有职业经理人的素养,而央企的生存法则,不仅需要商业才能,还需要政治智慧。
宁高宁多年所做的不过是体制内的突围。
首先企业策略势必要和当下的政策合拍。
导向性正确才是风口,否则何谈发展。
宁高宁的“老虎论”和当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做大央企”的思路不谋而合。
他的“老虎论”是这样的: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
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
中粮集团品牌研究第一、中粮集团发展1.1中粮集团概况成立于1952年的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在地产、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也卓有成绩,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中粮集团(COFCO)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人类社会的繁荣。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 0506)、中粮控股(HK 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3家内地上市公司。
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
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中粮围绕于客户和社会需求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延伸至生物质能源发展、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全球客户在农产品原料、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乃至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并以此回报股东和所有权益相关者。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全产业链通过中粮近期推出的广告可以了解到,所谓的中粮“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全程控制“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为消费者奉献全程可追踪的、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最终在产业与市场上获得关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
在国际粮食领域,全产业链模式并非新生事物。
国际知名的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均采用全产业链模式,从种植-物流-贸易,几乎是全链条覆盖。
“这是一种比较成熟、也比较有效的商业模式,对中粮而言,可师夷之长。
”宁高宁这样评价。
为了尽快实现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战略,从2009年初,中粮开始摆脱过去的稳健做派,挥斥资本攻城略地,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兼并收购。
2009年2月,正式接管陷入破产的五谷道场,踏进方便面市场;2009年3月,投资177亿元建设生猪产业链;2009年4月,洽购陕西西凤,进军白酒业;2009年4月,投资40亿元在北方建粮油基地;2009年5月,借款5亿元整合丰原生化,踏进生物工程领域;2009年6月,推出自有品牌“悦活”果汁;2009年6月,出手20亿元助推新疆林果业,计划打造一个类似于徐福记一样的休闲糖果业务;2009年7月,联合厚朴基金收购蒙牛20%股权;2009年12月23日,出资1.94亿元收购外资在华合资企业万威客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
时下,从食用油到大米、白面、蜂蜜、酒类、糖果、饮料、方便面……中粮的摊子可谓是铺得满满当当,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渗入到食品产业甚至地产、金融的每个犄角旮旯。
然而,无论是中粮新近收购的五谷道场、力推的悦活系列,还是原来的自有品牌福临门、长城、金帝,中粮这个产值上千亿元的企业,貌似强大,但每个业务都与竞争对手差距很大。
连“一个中粮”都无法做到。
悦活收入不及广告费一半牵手开心网,在网上种果树榨果汁、与《三联生活周刊》联合出品《悦活》杂志……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网络、电视、广播、地面广告,悦活品牌似乎无处不在。
【高中生物】宁高宁调任中化中种集团能否因他成为国际种业巨头【高中生物】宁高宁调任中化中种集团能否因他成为国际种业巨头?在过去的两天里,许多消息人士都在传播中粮集团董事长将被调任给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担任董事长的消息。
中粮、中化等国企巨头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引起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
他们的重大人事变动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国企改革和国家战略的体现。
据悉,宁高宁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已11年。
作为一名并购大师,中粮正是因为他才成为了一名国际主要粮食交易商。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作为中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众”)能否因宁高宁的到来而成为国际种子巨头?公开资料显示,宁高宁,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以收购整合见长。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执掌华润,完成了多元化改造的战略构想;2021年12月起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执掌中粮,先后主导了超过50起以上的并购,其中,中粮收购荷兰尼德拉(nidera)51%股权和新加波来宝公司51%股权,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并购项目,也是并购项目的典型案例。
今年12月22日,中粮集团投资7.5亿美元,收购来宝农业剩余49%的股权,并全资控制来宝农业。
这进一步实现了宁高宁提出的“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了上游粮源、交易资产对接、下游加工配送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据悉,宁高宁是在2021年正是提出从上游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设想,被媒体称为是中国第一位提出农业产业链的企业家。
中粮集团由最初的食品贸易、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至种植养殖、物流储运、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
然而,农业生产领域最上游的生产资料是种子、农药和化肥,尤其是种子,它们位于农业生产的最上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些农业上游产业链,中化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业发展”)和中粮集团近年来都参与其中。
宁高宁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男,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1年6月他接替牛根生职务,掌管蒙牛。
2012年3月,不再担任中国粮油董事会主席,但继续担任公司非执董。
1987年进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2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2004年12月28日,宁高宁代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大悦城是中粮集团商业地产板块战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市综合体”。
2011年0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同时委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董事会新主席。
2012年3月28日,不再担任中国粮油控股董事会主席,但继续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
2012年3月30日,不再担任中国食品董事会主席,三天内卸任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
2012年6月18日,当选中共十八大党代表。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12中国经济奖获得者。
插队知青1958年11月,宁高宁出生在山东的小城滨州。
双亲都是本地医院的医生。
在滨州,宁高宁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
高中就读于山东省北镇中学。
1975年,刚读完高中的宁高宁,响应毛主席的呼唤,到原滨州市辖区内的博兴县插队当知青。
炮兵连新兵凭据本来的想法,宁高宁以为会不断这样在农村生活上去。
1976年底,中国历史上那段特别的时段终究结束了,宁高宁忽然发觉生活还可以有另外的挑选。
宁高宁否认中粮“多元化”传闻作者:侯隽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17期40亿打造粮油综合基地、洽购西风进军白酒业、被传介入收购汇源……中粮集团最近的动向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舆论认为,中粮的一系列动作是其试水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整合。
“中粮不走多元化道路,而是专业化全面发展,我们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以后的发展,中粮的道路将是越来越专业化!”4月27日,针对近日来中粮密谋走多元化道路的传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以肯定的语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粮没有进行盲目收购”“即使没有今天的金融危机,我相信2009年仍然会有一些企业出问题。
”宁高宁认为,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产价格相对合理,可能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海外。
不过,过去部分投资海外的企业也经历了投资亏损,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企业的股权投资损失惨重。
宁高宁认为,由于各国市场的情况不同,企业“走出去”不应操之过急,要做好准备和调查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考虑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性。
“经济大环境好固然重要,可是危机也可能会改变许多企业的增长方式,而且企业中有些层面是不应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比如说成本、技术、品牌、团队等。
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向客户提供好的产品。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在去年底的水平低位盘整,1、3月份小幅上升,2月份有所回落,3月份水平略高于去年12月,粮食现货、期货平均价格比2008年12月分别上升了4%、3.5%,但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对此,宁高宁认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世界粮食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价平均上升了一倍多,食品危机成了国际性的担忧。
“尽管世界粮食的生产和加工每年有过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可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并没有让人激动的价值创造产生。
世界粮食和食品危机不会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快,我们应该用专业化的思维和角度经营。
宁高宁:“并购狂人”的中粮11年
侯隽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6(0)3
【摘要】自我定位:不是“红色摩根”,而是“央企放牛娃” “外媒都说您是‘红色摩根’,您对这个称呼如何看?”这是2011年记者采访宁高宁时的提问。
“那都是媒体的称呼,中粮是坚持走全产业链的,希望打通从田园到餐桌。
”宁高宁如是回答。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侯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宁高宁:中粮全产业链让农民与市场“无缝对接”
2.宁高宁否认中粮"多元化"传闻——"中粮"致力打造全产业链食品企业
3.宁高宁管理中粮的十大基本法则
4.重组华粮,中粮成中国最大粮商宁高宁:中粮“追”华粮好几年了
5.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之后,宁高宁的第三座“览秀”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