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古诗词中意象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诗词意象赏析肖丽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摘 要:诗词创作是物化于心后的语言表达。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诗词在文化内涵和情感传递上都有其独到的特点。
在中国古诗词创作和赏析中,对意象的应用与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古诗词中所使用的意象语言具有特征性和功能性,同时也为古诗词的情趣和想象力增添了色彩。
在古诗词赏析和研究中,意象类语言在意境渲染、情感传递上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分类、语言特征和功能与情趣方面分析古诗词意象赏析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更多人对中国古诗词的意象有深入理解。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意象情感;诗词情趣作者简介:肖丽(1988-),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67-02含蓄凝练是中国古诗词创作的重要特点。
在古诗词创作中,很多诗人并不喜欢直抒胸臆,而热衷于采用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手法进行情感的抒发和渲染。
在中国古诗词中,所写之景色,所咏之事物,都是古诗词意象中的“象”,而对这些景物所融合及赋予的情感,就是意象中的“意”。
古诗词中的“意象”实际上是对创作者主观内心情感和客观观察形象和事物的总结与融合。
在中国古诗词创作中,那些壮怀激烈的情感与婉约含蓄的情绪,经常通过这些意象传递给赏析者。
对古诗词意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的创作情感和意图,能够将诗人创作心境通过意象传递给读者。
一、中国古诗词意象分类在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应用中,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人像、景象、物象。
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
(一)古诗词中的人像所谓“人像”,就是古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悠然归隐、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通过分析古诗词中这些人物形象外貌、动作、神态或者语言性格的描写,能够掌握诗词创作者的情感态度。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导语】⾼考语⽂古诗词鉴赏意象古诗词中⼏个常见意象赏析。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是什么呢?来看看下⽂也许你就知道了。
(⼀)树⽊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雪的典范,⾃然是众⼈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洁的品质。
李⽩《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向谄媚权贵,李⽩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个正直的⼈。
2.⽵⼦ ⽵⼦具有“性直”“⼼空”“节贞”等特点,⽤以⽐拟君⼦的品德修养。
王维《⽵⾥馆》:“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留”,常作留客之意,⼜因柳丝柔长,风吹⽽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常折柳送别。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客⼉。
”即取此意。
将别情⽤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等意象,把⾃⼰与情⼈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枕⽆颜⾊,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由和幸福的少⼥,在凄凉寂寞的深宫⾥,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徐再思《双调·⽔仙⼦·夜⾬》:“⼀声梧叶⼀声秋,⼀点芭蕉⼀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有丝⽵乐《⾬打芭蕉》,表凄凉之⾳。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植物类)一、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
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诗讲究含蓄,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景、物——客观之“象”;情、志——主观的“意”。
(意象分类详见《常见意象集锦大全》)三、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植物类(一)、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招隐士》萋萋,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三)、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离情别绪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
亡国之恨何时了?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
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如何分析意象或意境作用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和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
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
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解析:第一问从“花飞欲尽春”可以看出;第二问重在转述,“花飞”应转成一个名词性的意象——“飞花”。
答案:暮春。
飞花。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1)研读诗歌,确定赏析意象。
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
要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①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
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
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②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