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28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提问变体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步骤①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答题方式(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诗歌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古诗歌鉴赏之意象意象,可是古诗歌里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元素呢!就像是诗人藏在诗里的小密码,等着咱们去破解。
先来说说啥是意象吧。
意象简单来说就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想法的那些东西。
比如说月亮,在古诗里那可太常见啦。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月亮就不仅仅是天上挂着的一个大圆盘,它代表着李白的思乡之情。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不管你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就像故乡一直在你心里,不管你离家多远。
这时候月亮这个意象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思乡这个情感的大门。
再看看柳树。
古人送别朋友的时候常常会提到柳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柳树就和离别有关系。
为啥是柳树呢?因为“柳”和“留”读音相近呀,诗人就借柳树来表达希望朋友留下来的愿望。
就好像柳树在说:“朋友,别走啦,留下来呗。
”这多有意思啊。
还有大雁这个意象。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定时迁徙。
在诗里大雁常常被用来传递书信或者表示游子的漂泊。
比如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看到大雁,就想让大雁把自己的家书带回故乡洛阳。
大雁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没有定所,就像游子在外面四处漂泊,找不到归处一样。
那咱们怎么去鉴赏这些意象呢?首先得知道一些常见意象的基本含义,就像刚刚说的月亮代表思乡、柳树代表离别、大雁代表游子漂泊或者传书之类的。
然后呢,要结合整首诗的语境去理解。
比如说同样是月亮,如果在一首爱情诗里,那可能就和思念爱人有关系了。
再拿“梅花”这个意象来说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写的这首诗里的梅花,可不仅仅是在描写梅花长得好看、味道香。
梅花在寒冬里独自开放,不怕冷,这就代表着一种高洁、坚韧的品质。
诗人其实是通过梅花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就像梅花一样,不管环境多恶劣,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意象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在古诗歌的世界里跳来跳去。
它们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腻、深刻。
考点:高考诗词鉴赏之意象和意境汤云整理诗词典型意象及其含义:一、A自然意像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
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梧桐、萍、芭蕉。
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更多的是用冰雪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
如:“我无毫发瑕,苦心怀冰雪。
”(沈佺期《枉系二首》)“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高适《酬马八郊古见赠》)“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段克己《蝶恋花》)“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如: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4、六月飞霜指冤案。
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变。
6、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7、雨①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②愁苦、幻灭与绝望(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
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如: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如: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如: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如: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如: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古诗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作为学生你一定要知道!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 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全部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