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3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的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重点】1、职业的涵义和职业的特点2、职业生涯的特点【教学难点】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第一节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入】案例故事90后焊工让国旗在国际赛场升起1.找一找裴先锋的人生节点。
⒉他为什么能“圆梦”?【授新课】一、职业与职业生涯(一)、职业的定义与内涵1、职业的涵义: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既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手段。
2、职业的内涵:(1)稳定的收入。
从事职业活动是有报酬的劳动,有稳定的收入是职业区别于其他劳动的主要特征。
(2)要承担相应责任。
(3)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进行自我完善的途径。
(4)是个人与社会相互连接的纽带。
(二)、职业生涯与人生--------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业准备阶段、从业阶段,从业回顾阶段。
2.从业准备阶段-------可以细分为职业认知、职业试探、职业选择、职前准备四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的阶段。
2.从业阶段--------是人生的主要阶段。
职业与人生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满足多种需要,其满足的程度反映出职业生涯发展的程度;(2)人的职业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
3、从业回顾阶段。
二、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一)、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即一个人一生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理想的实现过程。
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含义、特点,以及人生的三大阶段。
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内涵,掌握人生的三大阶段,理解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情感通过分析职业与人生,帮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的职业及职业生涯的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职业内涵、职业与人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互动式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
前期准备全班学生平均分成5组,各组抽签获得课前预习主题:1.采访一个还没有参加工作的人,请他谈谈对于“职业”和“人生”的看法。
2.采访一个已经工作的学长,请他谈谈对于“职业”和“人生”的看法。
3.采访一个已经退(离)休的老人,请他谈谈对于“职业”和“人生”的看法。
4.上网查一个我们专业的先进工作者或者你们所敬佩的名人的事迹。
(2组分别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故事:《执著的追求,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小陈为什么到职业学校学习?你为什么选择了职业学校?2.你认为小陈能当上项目经理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将来能够事业成功,成才吗?第一单元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一)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二)职业与职业生涯1.就业是民生之本(1)职业的含义二、讲授新课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职业?先看书上P4右下方的图表,然后谈谈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归纳职业的含义。
(2)职业的四个特征请同学在书上找到职业的四个特征,归纳一下。
然后在《执著的追求,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故事中,找找小陈的职业中的这四个特征都分别表现在哪儿?2.职业与人生(1)人生、生涯与职业讲授:人生即人生存、生活的整个过程,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历。
人的生存、生活离不开职业,职业是生涯发展的载体。
职业与人生的关系我们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来看一看。
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篇: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学时2通过本课时,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特点与重要性,明确中职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初步熟悉职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1、了解职业作用;2、举例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技能1、正确分析职业目标;2、分析自己学习专业的职业特点。
态度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2、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难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教学反思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必须通过有关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课堂环节,建立发散思维,从而让学生结合自身,有所体会与收获。
而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可以尝试运用辩论、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尽量用案例与有说服力的事实来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教。
导入新课教师分析同学们初中毕业后的去向,明确年满 16 周岁即可以进入我国的劳动关系。
在社会上选择各种职业,为自己获取收入,为家庭减轻负担。
选择何种职业,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必须和经常需要认真考虑与分析的问题。
学生活动——说说自己家人在从事哪些劳动,这些职业收入水平怎么样。
教师归纳:大约在中国宋朝就流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对职业大致的分类。
而目前我国劳动部门将职业分为八个大类,1838 个细类。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同学们刚才指出的那些职业之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的职业层出不穷。
(引入资料,通过课件展示)2007 年 11 月 22 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召开第十新职业信息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我国服务业领域近来产生的10 个新职业的信息。
这10 个新职业是:劳动关系协调员、安全评价师、玻璃分析检验员、乳品评鉴师、品酒师、坚果炒货工艺师、厨政管理师、色彩搭配师、电子音乐制作师、游泳救生员。
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1.在所发的白纸条上画一个长线段。
在起点上写上你的出生日期和年龄0岁,在终点上标注出你自己预测的死亡年龄。
2.在线段的适当位置上标注出你现在的年龄,并将这之前的得线段撕下来。
3.然后在剩下的线段下写出你认为今后的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
4.在线段的适当位置上标注上你想功成名就的年龄,然后经这以后的线段撕下来。
5.剩下的部分有多少?你手中拿的这段时间是什么,有多少?(我们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写一写1.相互交流并说出自己建立职业理想的依据是什么?2.结合每个人的特点讨论分析谁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更大?导入新课(25分钟)议一议大家刚才在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时是如何理解职业理想的含义的?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上述大家的职业理想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并且又符合每个人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的。
试一试通过大家的职业理想总结归纳职业理想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职业理想的特点是:1.社会性。
通过自己的职业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有的社会责任。
说一说分析下列职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抢答)教师、医生、售货员、司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警察、公务员、农业、运输业、会计、理财策划师、家政服务员等等。
2.时代性。
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它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想一想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哪些职业?学生积极发言。
老师总结: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产生了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计算机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游戏开发等等职业。
2004年8月份国家向社会发布了第一批9个新职业以后,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10个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