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3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本节分为海水“晒盐”、溶解度和粗盐提纯三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天地”、一个“实验探究”和三个“多识一点”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到定量,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第2课时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理解“结晶”的概念。
知道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使用曲线图,会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2)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立自强的信心。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设备:多媒体仪器药品、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一、导入新课海水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我们学习了用蒸馏法获得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那么海水中盐类物质,你最想知道哪种物质的提取呢?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激烈抢答回顾复习)出示一系列题目,学生分为红蓝两个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加十分。
1.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吗?3.要确定某物质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请说出三种方法,把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第二节 海水“晒盐”知识梳理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盐田法提取食盐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最后食盐结晶析出,得到的晶体叫粗盐。
因为粗盐中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因此易潮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改变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1)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对溶质和溶剂都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溶解限量是用______________来定量表示的。
影响溶解限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本身的性质。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条件:______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_____克水中,③状态:______________,④单位______________。
3.一般将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于______________ g 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g 至______________ g 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 g 至______________ g 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______________ g 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