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组电影结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2
电影赏析的剧情分析与故事结构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表达形式,其剧情的构建和故事结构的设计对于整个电影的质量和观赏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电影赏析的剧情分析与故事结构展开讨论,探究电影中的剧情发展和故事形式的构建。
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娱乐形式,其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往往是观众选择观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好的剧情和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沉浸在电影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赏析的剧情分析和故事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二、剧情分析剧情是电影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描述了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发展和变化。
一个好的剧情需要有紧凑的结构和吸引人的情节,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在电影赏析中,剧情的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剧情的发展。
电影中的时间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不同的时间安排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看体验。
同时,电影中不同场景的设置也可以影响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
其次,剧情中的人物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电影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和冲突的产生。
观众往往对人物之间的关系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电影中。
另外,剧情中的冲突也是电影中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元素。
冲突可以是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通过合理设置冲突,电影可以给观众带来紧张和悬疑的体验。
三、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电影剧本的框架,它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提供了蓝本。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可以使电影更具有张力和吸引力。
在电影赏析中,故事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三幕结构,即分为起始、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主要引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发展阶段逐渐推进剧情的发展,高潮阶段则引发冲突和解决问题。
此外,非线性的故事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非线性的故事结构可以跳跃时间和空间,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观影体验。
通过巧妙地安排故事结构,电影可以在观众的期待和想象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电影的叙事艺术探究(上)一、叙事结构电影的叙事结构是电影策划和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元素:起始点、发展点和高潮。
起始点是电影所要展示的问题或主题的起点,也是电影故事情节的开始之处。
发展点是电影情节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各种困难、矛盾和挑战。
高潮是电影情节的高潮部分,在这一阶段,电影的情节随着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行动而进一步发展。
在叙事结构中,电影的情节是通过场景、动作和对话来表达的。
场景是电影叙事中的基本成分,它们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出发点。
动作表达了情节中人物的积极行动,加强了本质上已经存在的场景。
对话则是电影叙事的一种自然形式,通过对话人物交流观众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情节。
二、人物建构人物是电影情节主题的核心。
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故事的内在意义,必须通过人物来表达。
为了成功地建立电影人物,必须发掘其性格特征、态度和行为,并为他或她的决策和行为添加一些信仰系统和动机。
通过培养情感上的认同感和共鸣,人物可以变得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
电影人物的成功要求观众能够在人物事件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共同点。
如果在一个人物的行为和情感中,观众可以看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经历,这样做才能挑战观众,并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三、视觉表达视觉表达是时尚传媒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画面颜色、主题、角度和动作来表达情感。
电影的视觉表达是一种比较生动的手段,它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
画面颜色是电影传达其主题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某种颜色和其上下文的配合,可以发展出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您的情感和思想。
摄影师的角度在电影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表达情感。
低角度拍摄可以使某个人物显得更加有权威感和势利,而高角度拍摄则可以将某个人物的影响力减小。
电影中,人物交互的动作也是视觉表达的重要一环。
动作可以加强情节,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态度。
结论电影叙事是电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叙事结构、人物建构和视觉表达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影故事的本质,并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制作的细节。
浅析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艺术
郭燕飞;陈露
【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4)001
【摘要】纵观近年来的国产喜剧电影,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方言的大量使用.合理、有效地使用方言,既能给观众带来语言环境的陌生感,又能丰富喜剧电影的艺术表现.结合典型的国产喜剧电影文本,具体分析方言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剖析当前方言喜剧电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客观认识方言对喜剧电影的意义.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郭燕飞;陈露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 046011;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J], 焦欢
2.浅析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艺术 [J], 郭燕飞;陈露
3.从电影艺术特征浅析国产喜剧电影类型化发展趋势——以“开心麻花”系列电影为例 [J], 曹潇丹;
4.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文本特质浅析 [J], 李简瑷
5.浅析国产喜剧电影成功的因素 [J], 王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元对立视角下电影《菊豆》与《北京遇上西雅图》结构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8T09:51:45.03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丁云凤杨婷宇[导读] 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在他看来,一个系统中的概念化分类是理解的关键,而理解过程的核心就是“二元对立”的结构。
本文选取了两部属于不同时代的同一题材(婚恋题材)的电影《菊豆》(1990年)和《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年),利用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下男性女性形象差异,进而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和价值观念。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12)摘要: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在他看来,一个系统中的概念化分类是理解的关键,而理解过程的核心就是“二元对立”的结构。
本文选取了两部属于不同时代的同一题材(婚恋题材)的电影《菊豆》(1990年)和《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年),利用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下男性女性形象差异,进而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二元对立电影结构婚恋题材电影一、《菊豆》二元对立结构分析(一)人物性格二元对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二元对立是一种由两类相互关联的分类所组成的系统,它以最纯粹的形式构成宇宙。
在该影片中,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发现二元对立的存在。
菊豆是传统妇女和强烈野心欲望之间的对立,初到杨家作坊任劳任怨,受欺负也默不作声,但后来因杨金山无生育能力,菊豆对侄子大胆偷情;杨天青是传统封建道德和强烈生理欲望间的对立,40多岁无妻,偷看婶子洗澡,并和婶子私情,软弱使他和儿子以兄弟相称;杨金山是专制蛮横和软弱无能间的对立:为传宗接代百般折磨年轻老婆;为利益搜刮侄子钱财;后瘫痪抓住菊豆和天青私情,只对祖宗抱怨;杨天白则是老实木讷和阴险严酷间的对立:一直少言少语,目光呆滞,但他在杨金山掉下染缸时大笑、想杀死街头说菊豆偷情的人,最后也杀死自己的亲爹。
儿童电影中的表达手法分析作者:窦玥声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17期儿童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由纪录片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大象纪录和腾讯影业联合出品。
影片先后摘得2018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奖,并获得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第四节德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荣誉。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讲述的是两个维吾尔族儿童,在经历了一次次猝不及防的离别中成长的故事。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艾萨的妈妈因为生病而失去语言功能又常常离家出走,让家里不乐观的情况雪上加霜,因此艾萨和哥哥从小就学会照顾妈妈和家里的农活。
艾萨的好朋友凯丽和他无话不谈,他们一起养育了一头小羊羔。
艾萨在经历与被送到疗养院的母亲离别、与上大学的哥哥离别之后,在与搬走的好朋友凯丽离别的同一天,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和好友共同养育的小羊羔。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镜头中光与影的配合相得益彰,使得影片中人物朴实而细腻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画面中采用了大量的经典而有序的构图以及大篇幅运用了饱和度很高的绿色、黄色、红色,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动态以及新疆浓郁的地域风貌特征、维吾尔族真实而独特的人文风情。
镜头下人物虽被生活的重担磨得粗糙,却也是真实、温暖而饱满的。
正是因为这些艺术元素的化学作用,使得本部影片虽弥漫着生活艰难的真实感和离别的忧愁感,整部影片的画面却满是温情流畅,一如我们记忆里故乡味道。
这得益于导演对电影表达手法的独特理解,是这部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镜头语言镜头语言和人们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虽有明显不同,但又殊途同归:最终要达到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目的。
[1]与其他类型电影相比,儿童电影更侧重于叙事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呈现。
有别于成人视角的复杂,通过儿童视角表达的故事,无论主题还是内容都比较明朗,简单却深刻是大多数儿童视角影片最终所呈现的叙事效果。
[2]导演王丽娜认为:“我不再只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去观看彼岸。
第12卷第21期 Vol.12 No.21 2021年11月 November 2021电影构图是对画面元素的组织安排,通过调配人物、物体的位置,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发挥推动叙事、暗喻状态、表达主题等作用。
拍摄者除了利用被摄对象的色彩、尺寸外,还利用屏幕自然力进行构图设计,组合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与深层次内涵。
公路电影指的是呈现主人公迁徙状态的影片,一般而言,采用“从A点到B点”的线性叙事,并在过程中穿插些许重要的空间节点安排事件,总体为“点—线—点”的节奏模式。
公路电影重在通过呈现人与路的关系、人物境遇、人物心理状态,进而探讨更广泛、更深刻的人生命题,乃至反映社会的文化母题。
影片《落叶归根》讲述农民工老赵千里运送工友遗体回乡,成功展现了人与路的关系、人物境遇与人物心理状态,是一部较为工整的公路电影。
文章以该片为例,分析创作者为推动叙事、传情达意在构图上的设计,以了解该类电影构图的经典手法。
一、通过物体本身的视觉属性构建画面[1]电影画面中出现的一切物体,包括人物穿着、随身物等,皆有大小、颜色、质感等视觉信息,创作者运用色彩能量差异,物体尺寸、质地的对比等,可以突出画面张力,也发挥了叙事、表达主题的作用。
(一)多层次的色彩对比表明人物状态[2]由于公路电影的背景常有许多景物,自然形成一个舞台,而创作者善于在低能量色彩背景中安排高能量色彩的闯入,提示视觉重心。
这种操作使电影构图具有动态性,而不是“小区域高能量色彩稳定置于大区域低能量色彩中”的静态格局。
《落叶归根》中有这样一幅画面:老赵手拉木车和牛车并行,后方身穿红衣的年轻人快速赶上。
在此画面中,我们可以把远山景物看作低能量色彩背景,而身着红衣的年轻人这一视觉要素凭借其高色彩能量成为视觉重心,此为第一层对比。
当年轻人接近老赵时,对比发生在了两人身上。
色彩具有表述功能,红色具有机动性,充满活力,也暗喻了青春;而老赵身上的灰蓝色则表述了中庸、稳定,也暗喻了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