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35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功能障碍和/或结构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脏组织损伤和/或肝脏炎症反应。
常见的药物性肝损伤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
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通常在药物停用后数天至数周内发生,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可发生在服用药物后数月至数年内。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是了解药物使用规范和潜在的肝脏风险因素。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药物。
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自行更改用药剂量或使用时间。
2.了解药物剂量和剂型。
一些药物会因剂量过高或长期使用而造成肝脏损伤,因此在使用药物前应了解药物的剂量和剂型,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量。
3.避免饮酒。
饮酒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与药物性肝损伤相互影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酒。
4.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果正在服用潜在有肝损伤风险的药物,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脏异常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则是立即停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之后,肝功能往往会在数周内逐渐恢复,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会持续多个月甚至数年。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例如给予支持性治疗、肝脏营养支持、甚至是肝移植等手段。
治疗前,应了解使用的药物,了解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理、代谢途径、潜在风险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肝脏组织损伤和/或肝脏炎症反应,甚至会威胁生命。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是遵从医生的建议,严格避免滥用药物,同时做好肝功能检查。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立即停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对于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治疗。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解读试题一、选择题1.基于发病机制的DILI分型:()[多选题]*A.固有型√B.特异质型√C.间接型√2.DILI危险因素包括()[多选题]*A.药物先关因素√B.非遗传因素√C.遗传因素√3.诊断急性DILI时,肝脏生物化学阈值需达到下列3个标准之一:()[多选题]*A.ALT≥5×ULN√B.ALP≥2×ULN(尤其是伴随GGT升高且排除骨骼疾病引起的ALP水平升高)√C.ALT≥3×ULN同时TBil≥2×ULN√4.下述哪些情况应怀疑DILI的可能:()[多选题]*A.用药后出现ALT、AST、ALP、TBil显著升高√B.基线肝酶异常者,用药后出现肝酶较可获得的基线平均水平升高超过1倍而无法用基础肝病解释者√C.用药后出现明显非特异性肝病相关症状者√D.不明原因肝损伤或肝病,尤其是已排除了其他常见病因者√5.下述哪些情况建议肝活组织检查:()[多选题]*A.其他竞争性病因无法排除,尤其是AIH仍无法排除√B.停用可疑药物后,肝酶仍持续升高者√C.或肝细胞损伤型患者的ALT峰值在发病后的30~60d,胆汁淤积型患者的ALP峰值在180d内,未下降>50%者√D.持续肝酶升高超过180d,怀疑存在慢性肝病和慢性DILI者√E.疑似慢性肝病基础上的DILI,病因无法甄别者√F.肝移植、骨髓移植等器官移植后出现的肝损伤√6.DILI基本治疗原则:()[多选题]*A.及时停用可疑药物√B.合理的药物治疗选择√C.DI-ALF/ACLF的肝移植治疗。
√7.FDA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停药原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停用可疑药物:()[多选题]*A.血清ALT或AST>8×ULN√B.ALT或AST>5×ULN,持续2周√C.ALT或AST>3×ULN,且TBil>2×ULN或INR>1.5√D.ALT或AST>3×ULN,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8.DILI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多选题]*A.N-乙酰半胱氨酸√B.激素√C.双环醇√D.异甘草酸镁√E.其他肝损伤治疗药物√9、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包括()[多选题]*A、TCM/HDS√B、抗结核药物√C、抗肿瘤药物√D、免疫调节剂√10、根据发病机制,DILI分为()[多选题]*A、固有型√B、特异质型√C、间接型√11、诊断急性DILI时肝脏生物化学阈值需达到()[多选题]*A、ALT≥5×ULN;√B、ALP≥2×ULN√C、ALT≥3×ULN√12、急性DILI诊断建立后,需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按以下国际DILI专家工作组标准轻度为:()[单选题]*A、ALT≥5×ULN或ALP≥2×ULN且TBil<2×ULN;√B、ALT≥8×ULN或ALP≥2×ULN且TBil<2×ULN;2ALT≥5×ULN或ALP≥2×ULN 且TBil≥2×ULN,或有症状性肝炎;C、ALT≥10×ULN或ALP≥2×ULN且TBil<2×ULN;13、急性DILI诊断建立后,需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可按以下国际DILI专家工作组标准中度为:()[单选题]*A、ALT≥5×ULN或ALP≥2×ULN且TBil≥2×ULN,或有症状性肝炎√B、ALT≥8×ULN或ALP≥2×ULN且TBil≥2×ULN,或有症状性肝炎C、ALT≥10×ULN或ALP≥2×ULN且TBil≥2×ULN,或有症状性肝炎14、根据肝损伤的临床类型或表型,优先排查表现为相同肝损伤类型的其他常见肝病,DIL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流程见图1。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方法药物性肝损伤(DI1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导致D111发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
一、DI1I的诊断DI1I诊断是排除性诊断,全面、细致地追溯可疑用药史和除外其他肝损伤的病因对诊断至关重要。
RUCAM量表可用于评估药物诱发的肝损伤的因果关系,指导对疑似D111患者进行系统和客观评估。
据RUCAM量表评分结果将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分为5级:>8分为极可能,6、8分为很可能,3~5分为可能,广2分为不太可能,≤0分可排除。
DI1I诊断的基本条件:(1)有药物暴露史Q(2)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肝功能损伤。
(3)可能有危险因素和药物说明书含有肝毒性信息。
(4)肝脏损伤在相应的潜伏期,通常「4周。
(5)停药后,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
(6)偶尔再次给药,迅速激发肝损伤。
其中(1)(2)是诊断D111的必要条件,(3)、(6)是非必要条件。
目前国际上通常将急性D111的严重程度分为广5级,中华医学会参与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将DI11分为0~5级。
O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1T)和/或碱性磷酸酶(A1P)水平呈可恢复性升高,总胆红素(TBi1)<2.5倍正常值上限(U1N)(2.5mg∕d1或多数患者可适应。
可有或无42.75μmo1∕1),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o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2级(中度肝损伤):血清A1T和/或A1P水平升高,TBi1≥2.5倍U1N,或虽无TBi1升高但INR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