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生理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1
休眠与采后生长休眠与采后生长是部分果蔬在采收以后所发生的独特生理现象。
休眠主要是鳞茎和块茎蔬菜采收以后的特有现象,也会发生于板栗等干果中。
采后生长多出现于地下根茎类、结球类和少数果实类蔬菜的贮藏中。
1.1 休眠(1) 休眠的概念一些块茎、鳞茎类蔬菜在结束其田间的正常生长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流动减缓,新陈代谢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一切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加,这就是休眠(dormancy)。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逆境生存条件的特性,以度过寒冬、酷暑、干旱等不良条件而保存其生命力和繁殖力。
☐对果蔬贮藏而言,休眠是一种有利的生理现象。
(2)休眠期的类型与阶段根据休眠的生理生化特点,可将休眠分为三个阶段:a.休眠前期(休眠准备期)☐对块茎而言是指从采收后直到表面伤口愈合的时期,马铃薯常需要2-5周;对鳞茎而言是指从采收直到表面形成革质化鳞片的时期,洋葱常需1-4周。
☐此阶段是从生长向休眠的过渡阶段,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体内小分子物质向大分子转化,伤口逐渐愈合,表皮角质层加厚,使水分蒸发减少,从生理上为休眠做准备。
b.生理休眠期(真休眠、深休眠)☐是从块茎类产品表面伤口愈合、鳞茎类产品表面形成革质化鳞片开始直到产品具备发芽能力的时期。
☐此阶段产品新陈代谢下降至最低水平,生理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产品外层保护组织完全形成,水分蒸发进一步减少。
☐即使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产品也难以发芽,是贮藏安全期。
c.强迫休眠期(休眠苏醒期)☐是指度过生理休眠期后,产品已具备发芽的能力,但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低而导致发芽被抑制的时期。
☐此阶段是由休眠向生长过渡,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开始向小分子转化,产品体内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为发芽提供物质基础。
☐此阶段利用低温和气调可显著延长强迫休眠期。
(3)按休眠的生理状态,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休眠(自发性休眠):是植物体内在的因素引起的休眠,主要受基因的调控,休眠期间即使在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下也不发芽。
园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运学1、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根据采后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呼吸作用又可以分为呼吸跃变型和非呼吸跃变型两种类型。
3、呼吸跃变型:其特征是在果蔬产品采后初期,其呼吸强度逐渐下降,而后迅速上升,并出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
通常达到呼吸跃变高峰时果蔬产品的鲜食品性最佳,呼吸高峰过后,食用品质迅速下降。
呼吸跃变型果实包括:苹果、梨、猕猴桃、杏、李、桃、柿、鳄梨、荔枝、番木瓜、无花果、芒果等。
呼吸跃变型蔬菜有:番茄、甜瓜、西瓜等4、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组织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变化平缓,不形成呼吸高峰,这类园产品称为非呼吸跃变型园产品。
包括:柠檬、柑橘、菠萝、草莓、葡萄等。
非呼吸跃变型蔬菜有:黄瓜等。
5、呼吸强度:是用来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一个指标,又称呼吸速率,以单位数量植物组织、单位时间的O2消耗量或CO2释放量表示6、呼吸商(RQ):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CO2与消耗O2在容量上的比值,即CO2/O2,称为呼吸商呼吸商越小,消耗的氧量越大,因此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7、呼吸温度系数(Q10):指当环境温度提高10℃时,采后园产品反应所加速的呼吸强度,以Q10表示。
通常是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的Q10值大雨较高温度范围内的Q10。
8、呼吸热:采后园产品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消耗呼吸底物,一部分用于合成能量供组织生命活动所用,另一部分则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部分的热量称为呼吸热。
9、呼吸高峰:呼吸跃变型园产品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在果实、蔬菜、花卉进入完熟期或衰老期时,其呼吸强度出现骤然升高,随后趋于下降,呈一明显的峰型变化,这个风即为呼吸高峰。
10、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种类和品种不同种类和品种园产品的呼吸强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遗传特性所决定的。
(2)发育阶段与成熟度生长发育过程的植物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很旺盛,呼吸代谢也很强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蔬菜和花卉的呼吸强度差异很大。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见表)二、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1、呼吸强度是衡量果蔬呼吸作用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关系到贮藏能力大小的主要生理因素。
1公斤新鲜果蔬在1小时内放出CO2的毫克数或吸入O2的毫克数。
单位(mgCO2/公斤.小时)2、呼吸系数(呼吸商)(呼吸率)RQ指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和吸入O2的容积比。
RQ=V CO2/V O2三、影响呼吸的因素(一)果蔬自身的状况1、果蔬种类和品种浆果类>核果类>柑桔类>仁果类叶菜类>果菜类>根茎菜类热带、亚热带果实Q值比温带果实大,遗传特性:晚熟品种>早熟品种2、成熟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龄时期呼吸强度最大,因为:处于生长最旺盛阶段,各种代谢过程都最活跃。
表层保护组织尚未发育或结构不完全,气体进入较多,Q大。
蜡质,角质发育完成后,Q下降。
3、不同部位不同部位Q值不同:果皮>果肉蒂端>果顶(例如柿子)果蒂、果梗>果实(例如茄子青椒)(二)外界因素1、贮藏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呼吸也加强。
温度升高,酶活性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呼吸也达到高峰。
当温度超过了限度,酶逐渐失活,而呼吸作用也随之下降,因此呼吸出现了“钟”型曲线。
2、气体成分(1)氧气(2)二氧化碳3、湿度(水分)四、呼吸跃变1、呼吸跃变:果实在定型之后的成熟过程中,呼吸强度突然上升达到成熟后趋于下降,呈一明显的峰型变化,这个峰叫呼吸高峰。
这种变化称为呼吸跃变。
2、呼吸跃变的特性:(1)经过跃变的果实,食用品质达到最佳。
(2)呼吸跃变是果实达到成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果实衰老的开始,经过跃变的果实,贮藏品质迅速下降。
(3)呼吸跃变的果实能够产生内源乙烯,对果实呼吸跃变最重要的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
3、呼吸跃变分类:A:呼吸跃变型果实(高峰型果实)苹果、油梨、桃、李。
B:非跃变型果实(非高峰型果实)樱桃、黄瓜、葡萄、柠檬、菠萝。
五、呼吸与贮藏的关系(一)有利:降低氧气的浓度,进行自然密闭缺氧储藏;促进后熟;保持活力.(二)不利1、呼吸消耗营养物质。
一、造成果蔬采后腐败变质的原因?答:1,大部分新鲜蔬菜,水果虽然糖类含量不高,蛋白质含量也很少,脂肪更低,但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无机盐及膳食纤维;2,果蔬产品具有独特特点:果蔬产品种类多样;果蔬产品具有不均一性;新鲜的果蔬产品鲜嫩易腐,易遭受微生物和害虫的侵染;果蔬产品一些用于直接消费,一些需经过再生产使用;3,从果蔬的生产来看,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2、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答:1,果蔬合理贮运,是减少果蔬采后损失,实现“丰产丰收”的关键;2,果蔬合理贮运,是实现果蔬周年供应,打破区域限制的途径;3,果蔬合理贮运,是跟国外竞争,适应市场国际化的需要3、果蔬采后在贮运、营销期间易发生腐败变质和失重、萎焉等现象,其原因概括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二是微生物侵害,三是机械损伤和病虫伤害引起的病菌侵染4、果蔬产品品质的评价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
感官指标主要指产品的色、香、味、形和质地等;理化指标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质和量。
5、果蔬产品的品质主要决定于种属遗传因素,同时又随栽培环境、管理水平和贮藏加工条件而变化。
6、一般情况下,水果、园艺产品和粮食种子的绿色随着成熟度提高或贮藏时间的延长而由深变浅,最终完全消失而呈现不同颜色。
7、园艺产品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素和甜菜素四大类,以及酚类化合物。
8、叶绿素是叶绿酸(二羧酸)与叶绿醇及甲醇形成的二酯,其绿色来自叶绿酸残基。
9、高等植物中的叶绿色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
10、成熟果实的颜色转变以及秋天绿叶变黄的原因都在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存在。
1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色素,可溶解于脂溶性溶剂。
12、类黄酮素:一类水溶性植物色素,包括花青素类色素、花黄素类色素和儿茶素类色素三种类型。
13、花青素性质不稳定,非常容易变色,其性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答:1,花青素颜色常因PH的改变而改变,一般PH小于或等于7时显红色,PH等于8.5左右时显紫色,PH等于11时显蓝色或蓝紫色。
果蔬贮藏是当代园艺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近年来,人们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途经来探讨果蔬贮藏问题。
一些学者研究了果蔬采后生理生化作用和微生物作用过程,试图破译果蔬采后生命活动机制密码,为果蔬长期贮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一些学者从大量的贮藏果蔬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经济有效、简单实用的贮藏方法。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在果蔬贮藏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简要综述我国现行的采后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果蔬成熟进程中的生化作用在整个采后期间,水果保持其活体固有性质:与周围介质之间的代谢、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组织成分的常规更新。
此外,果蔬采后期间的物质代谢还具有许多特点,因为在发育阶段贮备的有机物质是唯一的营养源,从这种源内吸入保持水果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代谢产物和能量;而气体交换则是同周围介质交换的唯一形式。
成熟果蔬的特点是果实软化,它与果胶物质、半纤维素和细胞壁其他成分性质的重大变化有关。
在成熟期内不仅发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酸酶、B-半乳糖苷酶及其他分解细胞壁的各种酶的活化作用,而且发生这些酶的生物合成。
对于呼吸跃变型果蔬,呼吸跃变即为成熟的终止,此后开始后熟过程。
为了延迟成熟过程,应尽可能较长时间推迟呼吸跃变高峰的到来,延长跃变始期与高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拖延过熟过程的发生。
氧化酶的活力线粒体氧化活力在成熟期间发生重大变化。
⑴脂氧合酶LOX 首次报道于1932年,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专一催化顺,顺一1,4 —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物。
植物细胞膜的降解是组织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细胞内膜系统遭破坏,导致组织结构和细胞区隔化的丧失,最后致使细胞内部平衡失调和功能丧失。
LOX调节果实衰老的可能机理有①启动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促进胞内钙的积累,激活了磷酸脂酶的活性,加速了游离脂肪酸进一步从膜脂释放,加剧了细胞膜的降解;②膜脂过氧化产物和膜脂过氧化过程产生的游离基,进而毒害细胞膜系统、蛋白质和DNA导致了细胞膜的降解和功能丧失;LOX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可进一步生成茉莉酸和脱落酸等衰老调节因子,并参与了乙烯的生物合成,促使组织衰老[38][39]。
一、造成果蔬采后腐败变质得原因?答:1,大部分新鲜蔬菜,水果虽然糖类含量不高,蛋白质含量也很少,脂肪更低,但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得无机盐及膳食纤维;2,果蔬产品具有独特特点:果蔬产品种类多样;果蔬产品具有不均一性;新鲜得果蔬产品鲜嫩易腐,易遭受微生物与害虫得侵染;果蔬产品一些用于直接消费,一些需经过再生产使用;3,从果蔬得生产来瞧,其具有明显得季节性与区域性特点2、果蔬贮藏保鲜得意义?答:1,果蔬合理贮运,就是减少果蔬采后损失,实现“丰产丰收”得关键;2,果蔬合理贮运,就是实现果蔬周年供应,打破区域限制得途径;3,果蔬合理贮运,就是跟国外竞争,适应市场国际化得需要3、果蔬采后在贮运、营销期间易发生腐败变质与失重、萎焉等现象,其原因概括有三个方面:一就是环境因素,二就是微生物侵害,三就是机械损伤与病虫伤害引起得病菌侵染4、果蔬产品品质得评价包括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两个方面。
感官指标主要指产品得色、香、味、形与质地等;理化指标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得质与量、5、果蔬产品得品质主要决定于种属遗传因素,同时又随栽培环境、管理水平与贮藏加工条件而变化。
6、一般情况下,水果、园艺产品与粮食种子得绿色随着成熟度提高或贮藏时间得延长而由深变浅,最终完全消失而呈现不同颜色。
7、园艺产品得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类黄酮素与甜菜素四大类,以及酚类化合物。
8、叶绿素就是叶绿酸(二羧酸)与叶绿醇及甲醇形成得二酯,其绿色来自叶绿酸残基。
9、高等植物中得叶绿色主要包括叶绿素a与叶绿素b两种、10、成熟果实得颜色转变以及秋天绿叶变黄得原因都在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得存在。
1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就是一类脂溶性色素,可溶解于脂溶性溶剂、12、类黄酮素:一类水溶性植物色素,包括花青素类色素、花黄素类色素与儿茶素类色素三种类型。
13、花青素性质不稳定,非常容易变色,其性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答:1,花青素颜色常因PH得改变而改变,一般PH小于或等于7时显红色,PH等于8。
绪论一果蔬采后生理学是研究果树和蔬菜可食用的根、茎、叶、花、果实及其变态器官采收后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其调控原理的一门科学。
采后的新鲜果蔬产品在贮藏、运输及销售系统中仍然是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同采前一样仍然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所以,果蔬组织中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有机体在生长时期所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继续。
但是,采后的果蔬在贮运期间所发生的代谢过程与生长发育期间又有许多不同的方面,采后果蔬不再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基本上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果蔬采后的生命活动是在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的成熟与衰老的生理生化过程。
“十五”以来,我国果蔬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41.7%和47.7%;果树面积占世界的20.2%,产量占14.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国果蔬产业异军突起。
其中,我国水果年产量已达1.5亿吨(含果用瓜),蔬菜产量5.5亿吨。
随着生产、市场、运输技术的改进,中国果蔬的贸易额尤其是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在上升,2006年我国蔬果及其制品出口创汇近100亿美元。
果蔬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集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身。
我国果蔬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商机无限。
从世界范围来说,长期以来人类一直面临食品短缺的问题,但是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果蔬食品,因其以鲜嫩品质为特征,含水量高,不易保存,采后腐烂变质损失一般高达25%,有些易腐果蔬产品采后损失超过30%以上,我国果蔬采后损失也极为普遍而且严重,1985年我国瓜果总产量为1651.8万吨(不包括蔬菜),损失达到370万吨,价值人民币18.5亿元。
据保守的估计,园艺作物的采后损失几乎可以满足两亿人的基本营养要求(ArLhur Kelmen,1984)。
由此可见,果蔬采后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NAS,1978)。
果蔬产品采后生理1. 引言采后生理是指果蔬产品采摘后发生的各种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呼吸、蒸散、转化和成熟等过程,会直接影响果蔬产品的质量、口感和营养价值。
了解果蔬产品的采后生理过程对于农民、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采后生理的影响因素、常见的采后生理变化以及如何延长果蔬产品的保鲜期。
2. 采后生理的影响因素果蔬产品的采后生理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温度温度是影响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低的温度可以减缓果蔬产品的新陈代谢和呼吸速率,延缓其衰老和腐烂过程。
因此,在采摘后尽快将果蔬产品放入合适的冷藏环境中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2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湿度可以降低果蔬产品的蒸散速率,减少水分的流失。
同时,适度的湿度还可以减缓果蔬产品的衰老速度。
因此,在保鲜过程中,要根据果蔬产品的特点调节湿度,以延长其保鲜期。
2.3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果蔬产品采后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较高的氧气浓度可以促进果蔬产品的呼吸和成熟过程,但过高的氧气浓度会导致果蔬产品的腐烂。
因此,在果蔬产品的采后处理中,需要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延缓果蔬产品的衰老速度。
3. 常见的采后生理变化果蔬产品采后会发生多种生理变化,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采后生理变化:3.1 呼吸果蔬产品采后仍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速率受温度、氧气浓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呼吸作用会导致果蔬产品的营养物质和味道的改变,同时也是果蔬产品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
3.2 色泽果蔬产品的色泽在采后会发生一些变化。
一些果蔬产品在成熟过程中会发生色素合成的变化,导致它们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
然而,一些果蔬产品在采后处理过程中会失去色泽,失去光泽。
3.3 组织结构果蔬产品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在采摘后,果实的细胞会继续分裂和伸长,但同时也会有细胞的老化和膨松现象。
第二章果蔬采后生理特性败坏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食品本身所含的酶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理化因素(温度、湿度、光、气体等)引起物理、化学和生化变化。
其二:微生物活动引起的腐败和病害。
食品保藏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藏无生命的食品,采用控制湿度、控制水分、防腐处理、密封控制一种或几种环境条件来达到保藏的目的。
一种是保鲜,维持生命活动在最低限度。
新鲜水果、蔬菜的贮藏中,植物体本身是活的,有生理机能的有机体。
新鲜果蔬贮藏原则为:1、保持果蔬的生命2、维持果蔬正常的生命活动3、维持果蔬缓慢正常的生命活动第一节呼吸生理一、概念:1、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组织在多酶体系的参与下,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类型:植物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吸收空气中游离态氧,将呼吸底物最终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这是植物的主要呼吸方式,但有的组织处于缺氧状态,气体交换困难,进行无氧呼吸。
C6H12O6+6O2→6CO2+6H2O+2817KJ(2)无氧呼吸:没有游离态氧的参与,消耗的氧从分子间获得,呼吸底物不能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也少,只有88KJ。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见表)二、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1、呼吸强度是衡量果蔬呼吸作用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关系到贮藏能力大小的主要生理因素。
1公斤新鲜果蔬在1小时内放出CO2的毫克数或吸入O2的毫克数。
单位(mgCO2/公斤.小时)2、呼吸系数(呼吸商)(呼吸率)RQ指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和吸入O2的容积比。
RQ=V CO2/V O2三、影响呼吸的因素(一)果蔬自身的状况1、果蔬种类和品种浆果类>核果类>柑桔类>仁果类叶菜类>果菜类>根茎菜类热带、亚热带果实Q值比温带果实大,遗传特性:晚熟品种>早熟品种2、成熟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龄时期呼吸强度最大,因为:处于生长最旺盛阶段,各种代谢过程都最活跃。
表层保护组织尚未发育或结构不完全,气体进入较多,Q大。
蜡质,角质发育完成后,Q下降。
3、不同部位不同部位Q值不同:果皮>果肉蒂端>果顶(例如柿子)果蒂、果梗>果实(例如茄子青椒)(二)外界因素1、贮藏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呼吸也加强。
温度升高,酶活性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呼吸也达到高峰。
当温度超过了限度,酶逐渐失活,而呼吸作用也随之下降,因此呼吸出现了“钟”型曲线。
2、气体成分(1)氧气(2)二氧化碳3、湿度(水分)四、呼吸跃变1、呼吸跃变:果实在定型之后的成熟过程中,呼吸强度突然上升达到成熟后趋于下降,呈一明显的峰型变化,这个峰叫呼吸高峰。
这种变化称为呼吸跃变。
2、呼吸跃变的特性:(1)经过跃变的果实,食用品质达到最佳。
(2)呼吸跃变是果实达到成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果实衰老的开始,经过跃变的果实,贮藏品质迅速下降。
(3)呼吸跃变的果实能够产生内源乙烯,对果实呼吸跃变最重要的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
3、呼吸跃变分类:A:呼吸跃变型果实(高峰型果实)苹果、油梨、桃、李。
B:非跃变型果实(非高峰型果实)樱桃、黄瓜、葡萄、柠檬、菠萝。
五、呼吸与贮藏的关系(一)有利:降低氧气的浓度,进行自然密闭缺氧储藏;促进后熟;保持活力.(二)不利1、呼吸消耗营养物质。
2、呼吸产生的呼吸热,使果蔬的贮藏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了呼吸速度。
3、呼吸产生水分,增加果蔬和贮藏环境的湿度使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加,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
4、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乙醛等有毒物质,积累后产生毒害作用。
第二节蒸散生理一、概念1、蒸腾作用生长期间,叶面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气孔散发到环境中,根系从地下吸水,根同蒸发表面之间形成不间断的蒸腾流,产生蒸腾压力,这种作用称为蒸腾作用。
2、蒸发作用是纯水不受任何阻碍的散失。
3、蒸散作用水分以气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4、萎蔫采收后的果蔬在贮运过程中,体内水分逐渐散失,本身重量减轻,使果蔬表面产生皱缩,光泽消褪的现象。
果蔬水分散失5%,就会失去光泽和鲜度。
二、蒸散作用与贮藏的关系(一)失重和失鲜果蔬在贮藏中由于不断的蒸发脱水引起最明显的现象是失重和失鲜。
失重即“自然损耗”包括水分和干物质两方面的损失,主要是失水,这是果蔬在贮藏中数量上的损失。
失鲜是质量上的损失,不同的蔬菜表现不同。
萝卜糠心、韭菜发材,总的说来,失鲜表现为形态、结构、色彩、光泽、质地、风味等方面的变化。
综合地影响到食用品质和商用品质。
(二)破坏正常代谢过程蒸散现象包括水分子从蒸发表面进入周围大气,水从产品的内部组织移向表面组织,以及水从细胞向细胞间隙移动的三个过程。
所以蒸散作用直接影响到细胞脱水。
1、优点:冰点降低,提高抗寒能力。
脱水后,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冰点降低,这也是盐水在冬天不结冰的原因。
细胞脱水后使膨压稍下降,组织柔软。
有利于减少运输和贮藏处理时的机械伤害。
冬贮白菜入窖前进行适时晾晒,可防止脱帮。
2、缺点:有毒物质积累:细胞脱水严重,细胞叶浓度增高,其中有些物质和离子,如氢离子、氨根离子等,当这些物质浓度积累到有害的程度,引起细胞中毒。
细胞的脱水还能引起水解酶的活性加强,加速干物质的水解过程。
甜菜块根脱水程度越重,组织中的蔗糖酶的合成活性越低,水解活性越高。
风干的甘薯变甜就是脱水引起淀粉水解为糖。
水解积累的糖,又作为呼吸底物进一步刺激呼吸作用。
(三)降低耐藏性和抗病性蒸散萎蔫引起正常的代谢作用被破坏,水解过程加强,以及由于细胞膨压降低而造成机械结构特性改变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果蔬的耐藏性及抗病性。
组织萎蔫脱水的程度越大,抗病性下降的越剧烈,腐烂越严重用灰霉病菌接种在不同萎蔫程度的甜菜块根上,结果处理间腐烂率有很大差异。
三、影响蒸散作用的因素(一)内因1、不同果蔬间蒸腾特性的差异A型:随温度的降低,蒸发量大幅度下降。
如苹果、橘子、柿子、梨、西瓜、葡萄B型:随温度下降蒸发量下降。
如:白桃、李子、无花果。
C型:与温度无关,蒸发非常强。
如:樱桃、杨梅、美国种葡萄。
2、成熟度成熟度不同蒸腾情况不同,成熟的蒸发速度小于未成熟的。
由于未成熟的果实表皮蜡质层尚未充分形成,水分蒸发快,成熟的果实表皮蜡质层充分形成,皮孔也被木栓质堵塞,阻碍水分蒸发。
过熟以后,水分蒸发反而会增加,这是由于不溶性的原果胶转化为可溶性的果胶物质,使果实软化,促进蒸发作用。
3、外形结构、化学成分植物器官水分蒸发有两个途径。
一是通过表皮层;一是通过自然孔道(气孔、皮孔等)。
气孔蒸腾的速度要比表皮层蒸腾大得多,成长的叶片以气孔蒸腾占绝对优势,达总蒸腾量的90%以上。
叶菜类极易脱水萎蔫,原因之一就是蒸腾占优势。
随着器官的成熟,角质层发育加厚,结构变得更完整:有的蔬菜表面还有蜡层、蜡粉或油。
这些都有利于保持水分、减轻蒸散作用。
另外,原生质含有较多的亲水性胶体,可溶性物质含量高,可以使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因此有利于细胞保水,阻止水分向外渗透到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4、表面积比表面积比指物体单位重量(或体积)所占表面积的比率(单位cm2/g)。
植物水分的蒸发是在表面上进行的,果蔬的表面积比越大,蒸散作用越强,叶的表面积比最大,超过其他器官很多倍,所以叶菜类在贮运中最易脱水萎蔫。
同一条件下,同等重量的果,小个头产品容易蒸发水分。
(二)环境因素1、湿度绝对湿度:在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饱和湿度:同体积、同温度的空气达到饱和时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称为该空气的饱和湿度。
饱和差=饱和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X100%饱和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饱和湿度增加,饱和差也随之增加,相对湿度降低。
由于相对湿度不能单独表明饱和差的大小,还要看温度的高低,所以测定空气相对湿度应同时测定空气温度,才能正确地估计出蔬菜在这种环境中的蒸散强度。
果蔬贮藏的环境的相对湿度相应提高一些,对贮藏有利。
2、温度温度高,呼吸加强,蒸发加快。
温度低,呼吸减弱,蒸发减慢。
贮藏温度波动大,也会促进水分蒸发。
温度高,饱和差增加,空气中容纳水蒸气的量增大,果蔬蒸发加快3、光照4、风速四、出汗现象(结露)1、结露:未饱和的空气,当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过多水蒸气从空气中析出,而在物体表面或包装物内侧凝结成水珠,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结露或出汗。
2、结露的危害附着在或滴落到蔬菜表面的液态水十分有利于微生物孢子的传播、萌发和侵入。
所以凝水必然导致增加腐烂损失,应尽量避免结露现象发生。
3、防止出汗的方法最基本的原理是缩小温差。
(1)果蔬贮藏前经冷却处理,减小果蔬温度与库内温度的差值。
(2)贮藏时的库温不能出现波动太大。
五、控制蒸散和萎蔫的手段1、加强预处理,尽量减少果温和库温的温差。
2、控制好库的Rh,保证各种果蔬相宜的Rh。
3、控制好空气流通的速度。
4、蒸发抑制剂的涂被5、包装材料(果蔬用薄膜包裹,减少蒸发)第三节休眠生理一、休眠1、概念: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学特性。
植物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定时期内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
2、分类:按生理状态可分为(1)生理休眠:(自发休眠)休眠的种子或植物体收获后,停止生长而休眠,即使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休眠状态。
这种休眠称为生理休眠。
(2)强迫休眠:由于外界环境恶劣而被迫休眠,当不良环境结束,给予适宜的生长条件停止休眠,开始发芽。
这种休眠称强迫休眠。
3、休眠过程:块茎、鳞茎的休眠一般要经过休眠前期(休眠诱导期)、生理休眠和休眠后期(强制休眠期)三个阶段。
二、休眠的控制:1、低温贮藏:为了延长果蔬贮藏期。
对具有休眠特性的品种进行休眠控制,防止它发芽。
最有效方法是低温贮藏。
在低温下,可抑制果蔬整个生理活动。
洋葱0℃贮藏时可延长发芽4-6个月利用这种原理发展的冷冻贮藏。
2、氧气和二氧化碳适当的低O2和高CO2的气体成分并在低温下果蔬休眠期更长。
3、辐射马铃薯、洋葱等用γ射线辐射而延长休眠期,辐射后的品种,可在常温下贮藏(山东烤蒜)4、化学药剂用化学药剂也可抑制马铃薯、洋葱的发芽,在收获前,在叶片上喷洒青鲜素(MH),常温下存放也不发芽。
第四节物质转变和成熟衰老一、物质转变1、同类物质间合成――分解(1)淀粉水解成糖(2)糖合成淀粉和纤维素(3)糖和淀粉相互转变(4)果胶物质转化2、物质在组织器官间转移和再分配向生长点转移,如菜豆的豆荚纤维化,豆子变大(种子饱满);叶片向心部营养转移(结球甘兰采收时留下叶片,利于存放);黄瓜采收后顶端逐渐变细,而花端变粗并且种子长大。
3、物质在数量上消失或合成色素物质的变化(绿色消失,黄色显现);营养成分的变化(代谢消耗)。
二、成熟与衰老1、采收成熟度(初熟)果蔬在这个时期,生长和物质的积累基本上已经停止,食用部分的体积、重量、长度等不再增加,即达到采收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