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字重读?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尽”重读体现一种思乡之切之深,“望乡”轻读,体现故乡的一种遥 远内心的惆怅,遥不可及。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描写荒凉的边塞,月光如霜的夜晚,幽怨的芦笛声, 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艺术特色
• 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 笛声更触发了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构成幽邃的艺术境界。 • 虚实结合。 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 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解析】《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 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 的无尽思念之情。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
课堂检测
(2)这两首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不同。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 无尽思念之情; 《春夜闻笛》表达的是诗人作为“迁客”不能归乡的忧愁之情。
课堂检测
3.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课堂检测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 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 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春夜闻笛》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春夜闻笛》第一句写“寒山”,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