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02 KB
- 文档页数:3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情感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语气披露男性的情感,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衰亡的前唐的怀念;即即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心里。
(二)在抒情手腕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托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能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情感。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
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心里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
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提纲】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
⑵(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语气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括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衰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
这种情感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心里,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
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种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腕,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
⑸(一)韦庄的一部份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菩萨蛮,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1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原文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
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赏析/鉴赏此篇写春暮时节闺人怀远的孤寂情景。
上片借物托比,化用王彦乱等人诗句,写其孤独寂寞,无聊无绪。
下片折转,先写分别时的情景,再转到写此时此际。
低徊婉曲,结处含悠然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朝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一作:愁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温庭筠《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译文及鉴赏《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是由温庭筠所创作的,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唐代:温庭筠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译文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
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
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当午:指月亮悬于正中天。
⑶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⑷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
麝烟红烛透虾须。
”烟,雪本作“香”。
⑸卧时:雪本作“梦魂”。
薄妆:淡妆。
薄妆者与秾妆相对,谓秾妆既卸,犹稍留梳裹,脂粉匀面。
古代妇女秾妆高髻,梳裹不易,睡时稍留薄妆,支枕以睡,使髻发不致散乱。
⑹“花露”句:谓拂晓前残月尚明,花露正浓。
⑺锦衾:锦制的被子。
《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赏析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
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
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
此为卧床之人所见,亦为卧床之人所感。
看“无人语”三字,正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下阕首句中“无言匀睡脸”的“无言”相同,旨在表达这位女子并非不欲言,而是无人与之言的意思。
古诗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翻译赏析《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前言】《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此词上片,一写环境清冷,表现主人公的凄凉寂寞,以环境映心境;二写环境华丽,妆扮浓艳,表现主人公的富贵,以环境衬托人的身份。
下片写怨情,先用西施居吴思越的典故,略露寓意,已见主人公的愁和怨;再从主人公内心对环境的感受,将春恨之情写得幽怨不已。
全词用丽辞渲染衬托怨情,情味深长,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写主人公的凄凉心境、怨恨之声、不满之情,将“春恨”表现得幽怨不尽。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除:台阶。
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
⑷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隐:隐没。
又作凭依。
《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
”秾妆:即浓妆。
⑸绿檀:指檀枕。
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⑹蛾:眉,犹言蛾眉。
⑺吴宫:吴地的宫阙。
此处暗用西施入吴的典故,西施在吴国而思念越国,事见《吴越春秋》等。
⑻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
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翻译】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
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
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赏析】此词写春愁春恨。
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
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
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的意思“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其古诗全文如下: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除:台阶。
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
⑷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隐:隐没。
又作凭依。
《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
”秾妆:即浓妆。
⑸绿檀:指檀枕。
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⑹蛾:眉,犹言蛾眉。
⑺吴宫:吴地的宫阙。
此处暗用西施入吴的典故,西施在吴国而思念越国,事见《吴越春秋》等。
⑻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
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翻译】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
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
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赏析】此词写春愁春恨。
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
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
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
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
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ORg,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
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唐代诗人、词人。
她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一起去阅读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吧!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的意思“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其古诗全文如下: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除:台阶。
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
⑷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隐:隐没。
又作凭依。
《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
”秾妆:即浓妆。
⑸绿檀:指檀枕。
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⑹蛾:眉,犹言蛾眉。
⑺吴宫:吴地的宫阙。
此处暗用西施入吴的典故,西施在吴国而思念越国,事见《吴越春秋》等。
⑻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
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翻译】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
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
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赏析】此词写春愁春恨。
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
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
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
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
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
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
皓月当空的经典诗句
皓月当空的经典诗句如下:
1、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出自:《五绝·小满》欧阳修〔宋代〕
翻译: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2、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出自:《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温庭筠〔唐代〕
翻译: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3、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出自:《倾杯乐·皓月初圆》柳永〔宋代〕
翻译:银白色的月亮刚刚变圆,暮云飘散开来,夜色明亮如晴朗的白天,渐渐消尽。
4、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出自:《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姜夔〔宋代〕
翻译: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
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5、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出自:《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王国维〔近现代〕
翻译:试着登上高峰窥视皎洁的明月,偶然得以天眼来审视世俗红尘。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译文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
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
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
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窗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注释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芜:丛生之草。
3.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4.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5.玉钩:喻新月。
6.宝甓(zhòu):华美的井、池。
甓:井壁。
7.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
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赏析:赏析《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
”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
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
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
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古诗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翻译赏析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前言】《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中的一首。
此词写思妇长夜难眠的情态,通过由室外而室内、由环境而人情、由往昔回忆而眼前现实的布景转换,写透了思妇心境,刻画了思妇的无限哀怨。
全词情皆有景而起,景皆为情而设,蕴藉含蓄,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秾艳的风格。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当午:指月亮悬于正中天。
⑶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⑷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
麝烟红烛透虾须。
”烟,雪本作“香”。
⑸卧时:雪本作“梦魂”。
薄妆:淡妆。
薄妆者与秾妆相对,谓秾妆既卸,犹稍留梳裹,脂粉匀面。
古代妇女秾妆高髻,梳裹不易,睡时稍留薄妆,支枕以睡,使髻发不致散乱。
⑹“花露”句:谓拂晓前残月尚明,花露正浓。
⑺锦衾:锦制的被子。
《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翻译】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
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
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
【赏析】此词写女子
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
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
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
此为卧床之人所见,亦为卧床之人所感。
看“无人语”三字,正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下阕首句中“无言匀睡脸”的“无言”相同,旨在表达这位女子并非不欲言,而是无人与之言的意思。
由此可知,她在夜深人静、众人皆睡的时候却独独孤枕难眠。
三句写“麝烟长”,一来可见闺阁内静的连一丝风也没有,原本应该袅娜弥漫的烟霭如今都凝成了一条笔直的烟缕;二来,烟缕也是思绪的象征,长长不绝的烟缕正如绵绵不绝的愁绪。
“卧时留薄妆”一句“卧时”一语颇可玩味:“卧时”所讲的是过去时,可能想暗示这位女子已经躺下“睡觉”很久了。
此句“留”字,也透出女子无心卸妆的情态。
古代女子晨起梳妆,临寝卸妆,只因心绪不宁,才迟迟卸妆,卸时又漫不经心,故仍留有薄妆。
转入下阕,时间跳转到月沉星移的拂晓前。
过片逐渐透过氛围的描写,接触到女主人公的内心感情。
月到中天,夜深人静,独处深闺,耿耿难寐。
这位女子辗转反侧一整夜,所思便是“当年还自惜”的种种过往。
其中当有不少烦恼,不少辛酸苦辣,想到这些,她不敢再想下去,因为越想越感到痛苦,于是发出“往事那堪忆”的叹息。
其实更加不堪的而是现在。
由此可见她如今境遇之糟了。
末句明写晓寒,暗写心寒,不仅是对如今凄凉境遇的渲染,也是其内心的写照。
这个结尾较为绮丽,然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承上意脉,有有余不尽之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