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汉字辅导讲义05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52
二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拼音和音节1.1 复习声母、韵母和声调复习声母表和韵母表,巩固学生对声母、韵母的掌握。
复习声调的规则,强调声调的重要性。
1.2 拼音练习进行一些拼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连线题等,检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练习读音节,注意正确的发音和声调。
1.3 音节拼写规则复习音节拼写规则,如“字母表”和“音节拼写规则”。
进行一些音节拼写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音节的拼写。
第二章:复习汉字和词语2.1 复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复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如横、竖、撇、捺等。
进行一些汉字笔画和笔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汉字的书写。
2.2 汉字练习让学生练习书写一些常用的汉字,注意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进行一些汉字书写练习题,包括填空题、连线题和改错题等。
2.3 词语复习复习一些常用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进行一些词语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造句题等,让学生巩固词语的运用。
第三章:复习句子和语法3.1 句子结构复习复习简单句、复合句和复杂句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
进行一些句子结构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改错题和连线题等。
3.2 句子类型复习复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类型和用法。
进行一些句子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改写题等。
3.3 语法复习复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
进行一些语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改错题等。
第四章:复习课内文章和课外阅读4.1 课内文章复习复习课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进行一些关于课内文章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
4.2 课外阅读复习复习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进行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
4.3 阅读理解练习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综合复习和模拟测试5.1 综合复习综合复习本册的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和阅读等。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 (第11—20课)目录1、黄简讲书法:第11课衮笔势 (2)2、黄简讲书法:第12课竖笔势和奋笔势 (24)3、黄简讲书法:第13课奋笔势和竖笔势的运用 (44)4、黄简讲书法:第14课“五势”小结 (69)5、黄简讲书法:第15课合点 (92)6、黄简讲书法:第16课排点1 (112)7、黄简讲书法:第17课排点2 (141)8、黄简讲书法:第18课排点3 (166)9、黄简讲书法:第19课联点1 (186)10、黄简讲书法:第20课联点2 (208)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1——衮笔势五势中的钩裹势、勾努势都讲过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衮笔势是怎么回事。
"衮笔势"这个"衮"字等于加上三点的"滚"。
意思是左右滚动。
如果你要写成"滚笔势"也可以。
但古籍中没有出现过"滚笔势"。
我的原则是除非古籍有错字,通常不改动。
有关衮笔势,《玉堂禁经》是这样说的:"三曰衮笔势,须按锋,上下衄之。
'今'、'令'字下点用之。
"这段话第一行所举的笔势形状,只是一点。
这不是"永"字八法第一点"侧"吗?怎么又叫"衮笔势"了?所以这版本肯定有点问题。
宋代《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所举笔势形状不同,衮笔势是这样一个形状,近于"之"字。
看了这本书,我们知道《玉堂禁经》那个点,其实是"之"字头上一点,下面的笔画坏掉了。
木版书上的字,年代一长就会残损脱落。
我们现在可见的《玉堂禁经》,不要说唐代抄本,就是宋、元的刻本都看不见了,最早只有明代刻本。
从唐朝到明朝,期间翻刻带来错字这种情况是常见的。
所以要做一番整理,主要方法就是取几个来源做对比。
比较早期的有宋代《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和《翰林传授隐朮》。
语言文字运用第三讲) 压缩语段(对应学生用书7~9页)1. 复习归纳压缩语段的常见类型,掌握常见解题方法。
2. 进一步学会审清题目的隐性要求、答题指向、限制条件等。
●重点字音如法炮.制(páo)翻箱倒箧.(qiè)横剖.面(pōu)栉.风沐雨(zhì)弱不禁.风(jīn)蠕.动(rú)唾.手可得(tuò)虚与委蛇..(wēi yí)嗜.好(shì)涸.泽而渔(hé)博闻强识.(zhì)粗犷.(guǎng)苦心孤诣.(yì)一语中的.(dì)箴.言(zhēn)羽扇纶.巾(guān)暴虎冯.河(píng)宽宥.(yòu)心广体胖.(pán)拾.级而上(shè)咋.舌(zé)孤注一掷.(zhì)缄.默无言(jiān)抹.黑(mǒ)怙恶不悛.(quān)暴殄.天物(tiǎn)阻塞.(sè)●近义词辨析(三)1. “引见”与“引荐”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
引荐:推荐。
2. “窜改”与“篡改”两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3. “淡泊”与“淡薄”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如“淡泊明志”。
淡薄:①(云雾等)密度小,如“浓雾渐渐地淡薄了”;②(味道)不浓,如“酒味淡薄”;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如“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淡薄”;④ (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4. “法制”与“法治”法制:指统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的法律制度,名词,如“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二级字表(3000字)乂yì(会意。
从丿从乂相交。
又作“刈”。
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同本义。
乂,芟草也。
——《说文》治理;安定。
保国乂民。
——《汉书·武五子传》。
又如:乂安(太平无事) 。
乜miē眼睛眯成一条缝。
良材在烟榻上坐了,乜着眼又说道。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又如:乜斜(也作“乜邪”。
眼睛眯成一条缝斜视);乜嬉(眼略眯斜视) 。
眯着眼斜视着。
鬼祟醉眼乜斜。
——关汉卿《望江亭》。
[方言]∶抿着。
细娇乜着嘴儿,轻轻地摇头。
——陈残云《香飘四季》。
[方言]∶什么。
偷偷摸摸不知做乜鬼——陈残云《香飘四季》。
又如:乜嘢(什么事)。
痴呆。
如:乜乜些些(形容痴痴呆呆的样子);乜乜斜斜(形容朦朦胧胧神志不清的样子);乜呆(痴呆貌).niè姓兀wù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
“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
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
兀的(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傲 wù’ào ∶倔强不随俗。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陶潜《饮酒》。
兀立 wùlì笔直挺立。
兀然 wùrán ∶突兀的样子。
兀突 wùtū出于意料之外。
兀兀 wùwù∶不动的样子;勤奋刻苦的样子;昏沉的样子。
弋yì用带绳子的箭射鸟:弋获。
弋人何篡(“篡”,取,鸿雁飞得很高,射鸟的人无所施其技)。
姓。
弋阳腔 yìyángqiāng 发源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一种古老戏曲声腔,亦称“弋腔”。
由一人独唱,众人和腔,用打击乐器伴奏。
它至今广泛留存在许多剧种中孑jié单独,孤单:孑然一身。
茕茕孑立。
孑遗生物(活化石)。
〔孑孓〕蚊的幼虫。
通称“跟头虫”。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孑孓 jiéjué蚊子的幼虫,通称跟头虫。
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复习资料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复资料简介本文档为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以下是具体的复内容。
听力技巧练1. 听力材料模拟练:通过模拟真实考试的听力材料,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格式和题型,提高听力技巧和应试能力。
2. 听写练:提供一些句子或短文进行听写练,帮助考生提高听力理解和准确性。
词汇积累1. 常用汉字:总结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中常用的汉字,包括生活用语、学校用语等。
2. 常见词汇:整理一些常见的词汇,帮助考生扩充词汇量。
阅读理解训练1. 阅读理解练: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帮助考生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和主旨。
2. 阅读策略指导:介绍一些阅读策略,如速读、扫读、定位等,帮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阅读和理解文章。
口语练1. 对话练:提供一些常见的对话情境,帮助考生进行口语练,提高口语表达和应对能力。
2. 口语话题讨论:给出一些话题,引导考生进行口语讨论,锻炼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技巧指导1. 写作结构指导:介绍一些写作的基本结构,如开头、主体和结尾,帮助考生写出有条理和连贯的作文。
2. 写作素材积累:分享一些写作素材,如常见的句型、词汇和句子模板,帮助考生丰富作文内容。
笔试模拟题1. 语文知识综合练:提供一些语文知识的综合练题,涵盖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的考试范围。
2. 试卷模拟:提供一份模拟试卷,模拟考试的形式和题型,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和提前感受考试氛围。
以上为全国语文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复资料的概要内容。
希望通过这些复资料的使用,考生能够提高语文听力技能和应试能力,顺利通过考试。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
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
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二级汉字辅导讲义 【第5讲】 3901.咂zā 25112525 舌头与腭接触发声,表示赞叹或羡慕:~嘴。 吸,小口儿喝:~一口酒。 仔细辨别:~摸(‚摸‛读轻声)。~滋味。
3902.呸pēi 25113241 叹词,表示鄙弃、唾弃 。如:呸!真不讲理;呸呸(急走时脚步声);呸抢(嘲弄,讥讽)
3903.昕xÿn25113312 (形声。从日,斤声。本义:黎明) 昕,旦明日将出也。——《说文》 又如:昕旦(黎明);昕夕(朝暮) 〈形〉明亮 昕,明也。——《小尔雅》 又如:昕昕(明亮的样子) 3904.昀yún25113541 日光 昀,日光也。——《玉篇》
3905.旻mín25114134 本义:秋天 又如:旻宇(秋天);旻序(秋为旻天,故称秋季为‚旻序‛);旻云(秋天的云) 天空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陶渊明《自祭文》 又如:天旻;旻天(泛指天);旻穹(苍天);旻苍(苍天,上苍)
3906.昉fǎng25114153 日初明 昉,明也。——《说文新附》 〈动〉起始 呼黑为青,莫究所昉。——清· 谭嗣同《学篇》
3907.炅jiǒng25114334 炅 [Guì] 〈名〉 姓 炅 [jiǒng] 〈名〉 光;明亮 。如:炅炅(明亮的样子);炅然(明亮的样子) 热 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素问》
3908.咔kü25121124 咔 [kü] 〈象〉 撞击发出的声音。如:咔的一声关上抽屉 咔 [kǎ] ——译音用字 咔嚓 kü chü 见喀嚓 咔嗒 kü dü∶轻脆尖锐的响声(如扣手枪扳机或锁门发出的响声) 咔叽 kǎ jÿ 一种厚实的斜纹棉织品,主要用来做制服,也叫卡其。
3909.畀bì 25121132 字从田从丌(读作jÿ,义为‚基‛),丌亦声。‚田‛本义指农田。‚丌‛意为‚基础‛、‚支架‛。‚田‛与‚丌‛联合起来表示‚把田地支起来‛。我们知道田地是支不起来的,因此这只是形容准备把这块田地分给人们,本义:准备把田地分给人们。 给与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诗·鄘风·干旄》 又如:畀赋(赋予;给) ·畀予 bì yǔ 给,给予 畀予豺虎
3910.虮jǐ 25121435 虮子,即虱卵,虱的卵 牛马之气蒸,生虮虱。——《淮南子·虮虱》 又如:虮子(虱的卵。常比喻微细的事物);虮虱(虱及其卵。比喻卑贱或微小);虮肝(比喻微小或珍贵的食物) 酒面上的浮沫 浮虮星沸,飞华萍接。——《晋书》
3911.咀jǔ
(形声。从口,且声。本义:品味,细嚼) 咀,含味也。――《说文》 咀,嚼也。――《通俗文》 咀jǔ 品味,细嚼:~觉。~嚼。 含英咀华 (hán yÿng jǔ huá)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咀嚼英华 (jǔ juã yÿng huá)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反复体会。英华:此指精华。比喻细细体会文章中的精华。 咀zuǐ(同‚嘴‛) ⒈口:含在~里。 ⒉说话:不要光动~不做事。 ⒊形状或作用像~的:山~。壶~子。烟~儿。
3912.呷xiü25125112 呷 [gü] 鸭叫声。如:呷呷 笑声 采樵人鼓掌呷呷笑。——元· 关汉卿《鲁斋郎》 呷 [xiü] 〈动〉 (形声。从口,甲声。本义:小口饮) 〈方〉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自也吃了些鱼,呷了几口汤汁。——《水浒传》
3913.黾mǐn25125115 黾 [mǐn] 〔~勉〕努力,勉力。 mǐn miǎn 黾勉同心。--《诗.邶风.谷风 黾 [miǎn] 古同‚渑1‛。 黾 [mþng] 古书上说的一种蚌。 黾穴鸲巢[mþng xuã qú cháo] 【解释】:蚌洞鸟窝。比喻贫民的居处。
3914.呱guü25133544 呱 [guü]〈象〉 呱!呱!一只白脖子的乌鸦,从竹林中飞向天空。——陈登科《移山记》 呱 [guǎ] ——‚拉呱儿‛( lüguǎr):方言。谈闲话,聊天 呱 [gū]〈名〉婴儿的啼哭声。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诗·大雅·生民》。诞,语助词,表示赞美的语气 又如: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呱啼;呱泣(婴儿啼哭)
呱嗒板儿 guü dü bǎn ãr∶演唱快板儿等打拍子用的器具,由两块大竹板或若干块小竹板用绳连接而成 呱呱叫 guü guü jiào 指上等的,优良的。既指人的本领,也指货物的质量 好小伙子,呱呱叫!--《反割头税的斗争》 呱唧 guü jÿ--象声词,鼓掌时所发出的声音,也指鼓掌 3915.呤lìng25134454 〔嘌~〕见‚嘌‛。嘌呤是有机化合物
3916.咚dōng25135444 象声词,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击鼓的声音。
3917.咆páo25135515 本义:野兽吼叫) 咆,嗥也。——《说文》 虎豹斗兮熊罴咆。——《文选·刘安招隐士》。注:‚吼也。‛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咆号(吼叫);咆跃(吼叫跳跃) 咆哮 páo xiào∶(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大海在咆哮
3918.咛níng 25144512 叮~〕见‚叮‛。叮咛:反复地嘱咐。
3919.呶náo25153154 呶 [náo]〈名〉(形声。从口,奴声。本义:喧哗) 如:呶拏(喧闹);呶嚷(吵闹);喧呶 〈叹〉表示所放的处所等 。如:呶,信在这里,你看嘛! 呶 [nǔ]〈动〉凸出;突出 。如:呶嘴儿(突出嘴唇示意) 挪动,移动 邢夫人等忙叫 宝玉搀着,命人呶椅子与他坐。——《红楼梦》 呶呶 náo náo 指人没完没了的讲话,惹人讨厌 呶呶唧唧 náo náo jÿ jÿ吞吞吐吐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 【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自】: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3920.呣
1.【叹词】表示疑问。~,什么? 2.[m](读四声) 表示应诺。~,我知道了。
3921.呦yōu 25155453 表示惊诧声 。如:呦,怎么他又走了? 叹词,表示惊异:~,书怎么脏了? 象声词,鹿叫声,亦形容哭声。 语气词,相当于‚啊‛:‚你也是个没性气的东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小雅·鹿鸣》
3922.咝sÿ25155551 形容尖细的长声 。如:木炭咝咝地叫起来;他咝咝地吸着水烟;把衣襟咝的一声撕下来;咝溜 咝咝声 sÿ sÿ shýng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3923.岢Kþ25212512 ‚岢岚‛( Kþlán):县名,在山西省。
3924.岿kuÿ25223511 (形声。从山,归声。本义:小山丛列) 山小而众,岿。——《尔雅·释山》 高峻独立的 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岿然独存(坚固独存而屹立不摇的样子);岿然不动;岿崎(山势险峻的样子); 岿巍 kuÿ wýi形容高大矗立的样子 山峰岿巍 3925.岬jiǎ 25225112 两山之间:山~。 突入海中的陆地:~角(突入海中陆地的尖端)。 身体的突起部分 骶骨的腹侧角连接脊椎骨的地方。如:骶岬 耳的鼓室内壁上凸起。如:鼓室岬 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 彷徨于山岬之旁。——《水经注》引《淮南子》
3926.岫xiù25225121 (形声。从山,由声。本义:山穴) 岫,山穴也。——《说文》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又如:岫居(居于山穴);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 峰峦,山或山脉的峰顶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嵇康《忧愤诗》 又如:岫壑(山谷)
3927.帙zhì 25231134 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 整理书籍:‚书乱谁能~,杯干自可添‛。——杜甫《晚晴》 量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
3928.岣gǒu 25235251 〔~嵝(lǒu)〕山名,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亦用以代指衡山。
3929.峁mǎo 25235352 〈方〉∶小山包 ,中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如:下了一道坡,又上了一道峁。
3930.刿 guì guì (形声。从刀,岁声。本义:刺伤,划伤) 。如:刿目(刺眼,触目) 割开,切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 (通‚会‛(huì)。聚合,汇合 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太玄·玄告》 刿目怵心[guì mù chù xÿn] 【解释】: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出自】: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刿心刳腹[guì xÿn kū 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