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格式:ppt
- 大小:758.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 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教师: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教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学内容:第4—9课。
教材简析: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演绎着王朝的兴衰更替。
西周的分封,扩大了统治范围,但随着周王室势力的下降,出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成为生产工具,牛耕逐渐普及,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革,使我国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先秦时期,勃兴的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有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情况。
3、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教材上的小字文字和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初步培养观察和分析历史文物图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插图和材料的分析,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知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努力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崇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是进步的,反之则是保守,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齐、晋争霸;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甲骨文、商朝历法、诗人屈原、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教学准备:地图册、多媒体。
课时安排:本单元拟用6课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特定社会阶段内,不同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不同手段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下面是整理的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知识点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知识点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知识点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
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