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能源》的导学案及编写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4
能源导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1.1 能源的概念1.2 能源的分类1.3 能源的计量单位2. 化石能源2.1 煤炭的特点与应用2.2 石油的特点与应用2.3 天然气的特点与应用3. 可再生能源3.1 太阳能的特点与应用3.2 风能的特点与应用3.3 水能的特点与应用3.4 生物质能的特点与应用4. 新能源4.1 核能的特点与应用4.2 地热能的特点与应用4.3 潮汐能的特点与应用4.4 氢能的特点与应用5. 节能与环保5.1 节能的意义与方法5.2 环保的重要性5.3 能源政策与法规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能源资料和案例。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安排实验室或实地考察场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能源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能源知识的理解。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能源的兴趣。
2. 讲解能源的基本概念:介绍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3. 分析化石能源:讲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特点和应用。
4. 探讨可再生能源:介绍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的特点和应用。
5. 探索新能源:讲解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的特点和应用。
6. 节能与环保:强调节能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8.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能源》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⒉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性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⒊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
4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教学重点: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性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思考
⒈认识教材第57页图中的物品?它们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⒉再问:我们家里使用的能量大多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量话题。
⒊家中的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都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的,因此被称为。
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
⒋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⒈阅读教材第58页的资料⒉谈谈感受
5.、学习利用可再生性能源,举例说明
二、示标导学
三、交流解疑:1----------5
四、记忆巩固
五、训练反馈:实验手册
六、课后延伸:
⒈设计一个利用风能工作的方法。
⒉收集有关能源的资料,关注能源问题。
能源导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2.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3.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4. 核能5. 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能源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2. 难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各种能源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能源案例,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新能源的开发。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能源导学教案示例2. 教学素材:各类能源图片、视频、案例等3. 讨论话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能源的定义与分类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能源?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 讲解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3. 讲解核能。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各类能源的实际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了解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能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第二课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新能源?新能源的特点。
2. 讲解新能源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新能源。
2. 分析新能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 分析新能源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能源的转换与传递2. 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3. 能源政策和国际能源合作4.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5. 学生的能源实践项目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源的转换与传递过程,能源效率的提高方法。
能源导学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区别3. 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4.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源的定义、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区别,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和利用,节约能源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运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能源的图片、资料和案例。
2. 准备能源实验器材,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
3. 设计好针对每个知识点的提问和讨论题目。
4. 准备好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能源危机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能源的利用和影响。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5.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制作,如太阳能小灯或风力发电模型。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家里或学校使用的能源种类,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可持续性。
2. 研究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原理和应用,准备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作业和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能源知识的理解。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2.1《能源》导学案一、能源的概念和分类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可以用于产生动力、提供热量和发电等。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类。
1.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不断产生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的特性,不会因为使用而耗尽,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较小。
2. 非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是指存在数量有限且不能通过自然界循环过程再生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铀等核能源。
这些能源使用后无法再生,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二、能源的利用与问题能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能源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下是一些与能源利用相关的问题:1. 能源缺乏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面临着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导致能源供应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
2. 能源浪费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存在大量浪费现象。
例如,许多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过高,同时一些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也存在能源损失较大的问题。
这种能源浪费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3. 能源污染许多传统能源的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例如,燃煤发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核能的利用也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风险。
三、能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人类正在积极探索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下是一些与能源替代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措施和技术:1.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来源。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不断提高其利用效率。
《能源概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能源的特点和应用。
3、理解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培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1、能源的分类及特点。
2、主要能源的利用方式和优缺点。
3、能源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学习难点1、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效率问题。
2、新能源开发的技术难题和推广应用的障碍。
四、知识梳理(一)能源的定义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能源的分类1、按来源分(1)来自太阳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太阳能是通过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发电、热水器等。
风能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动能,可用于风力发电。
水能是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
生物质能是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质,如木材、秸秆等,可通过燃烧或转化为生物燃料来利用。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如地热能、核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可用于供暖、发电等。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核电站是常见的核能利用方式。
(3)来自天体引力的能源:如潮汐能。
潮汐能是由于天体引力作用引起海水涨落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发电。
2、按能否再生分(1)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按使用类型分(1)常规能源:已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2)新能源: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三)常见能源1、煤炭煤炭是古代植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广泛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供暖等领域。
但煤炭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石油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液态可燃性矿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源》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案内容】科学下册《能源》【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的能源形式;2.了解能源的来源和作用;3.认识能源的重要性,探索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能源形式,了解能源的来源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教学准备】1.标志卡片制作;2.教学多媒体资源;3.教师自备建议:多媒体投影仪、计算器、黑板报笔、几何画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符号,让学生发表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2.探究:了解不同的能源形式,制作标志卡片展示。
3.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能源?能源的作用是什么?第二课时:1.引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能源。
2.探究:探究不同能源的来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习太阳能的利用。
3.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太阳能可以用来做什么?利用太阳能可以节约哪些能源?第三课时:1.引入:回顾上一课学习内容,设计晨练游戏,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关注。
2.探究:让学生探究节约能源的方法,制作海报或PPT资料,表现在家和学校可以采取什么方式节能减排。
3.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节约能源?我们能采取什么方式来节能减排?【课堂思考】1.你了解哪些能源?如何合理利用能源?2.我国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节约能源的作文;2.观察家庭能源消耗,制作家庭节能清单,试图在家庭生活中节约能源;3.通过阅读、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资源能源情况。
【板书设计】科学下册《能源》今日主题:认识不同的能源形式能源形式: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能源的作用:生产、生活、运输、通信……【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了解不同的能源形式,以及能源的来源和作用。
通过制作标志卡片、设计实验、制作海报或PPT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能源的使用、节约以及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合理利用能源》导学案
一、导入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但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能源资源的枯竭,我们必须认识到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本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了解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二、探究能源
1. 什么是能源?
能源是指可以提供动力、光热等形式的物质或自然现象,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2. 能源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更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核能等。
3. 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能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供热、驱动机械等。
不同种类的能源适用于不同的利用方式。
三、合理利用能源
1. 如何合理应用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一种非可更生资源,因此在应用时应注意勤俭和减少浪费,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环境。
2. 如何合理利用可更生能源?
可更生能源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应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靠。
3. 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开发高效节能设备、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实践应用
1. 请同砚们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勤俭能源的经验和做法。
2. 以小组形式制定一个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案,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应该了解到能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以及合理利用能源的必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行动,共同珍爱地球故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合理利用能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并加以实践。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能源
【学习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2.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2.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2.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基本概况,
难点:做太阳能灶时将铝箔纸平整的贴在碗的内壁。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1)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2)能源分类
①
②
(3)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1)请阅读课本能源相关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
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三、活动: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能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主题:《能源》一、进修目标1. 了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精通各类能源的特点和应用;3. 探讨能源的开采、利用与环境保卫之间的干系;4. 培育对能源问题的沉思和解决能力。
二、进修内容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传统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自然气)、核能;3. 可更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4. 能源的利用和应用;5. 能源开采的方法和环境影响。
三、进修任务1. 探究并探讨各类能源的特点和应用;2. 就能源的开采、利用与环境保卫展开谈论;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卫方面的政策和实践;4. 沉思将来能源进步的方向和策略。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介绍能源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2. 拓展:小组谈论各类能源的特点和应用;3. 引导:指导同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能源开采与环境保卫的干系;4. 实践: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试验,了解能源开采的过程和影响;5. 总结:让同砚总结所学内容,展示效果,形成能源问题沉思的文集。
五、课外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参观当地能源开采设施或可更生能源项目;2. 专题探究:让同砚选择一个能源相关话题,进行深度探究并撰写论文;3. 辩论赛:组织同砚开展能源相关的辩论赛,激发思维碰撞。
六、进修评判1. 定期组织小测验,检验同砚对各类能源的精通水平;2. 结合项目或探究效果,进行同砚之间的展示和评比;3. 鼓舞同砚就能源问题进行沉思和表达,评判其综合能力。
七、资源支持1. 图书馆、网络:提供丰富的能源相关书籍和资料;2. 试验室、实地:提供实践机缘,加深同砚对能源的理解;3. 专家讲座、访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或访谈,拓宽同砚视野。
这个导学案旨在引导同砚深度进修和沉思能源问题,探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卫之间的干系,培育同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期望同砚通过这个进修过程,能够更加深刻地熟识到能源的重要性,为将来能源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范附小“博雅和乐”教育“121”课堂教学导学案学科科学设计人赵红梅审核人乔新民使用人
、
①是(),利用了()。
②是(),利用了()。
④是(
)。
⑥是(),利用了()。
⑧是(),利用了()。
利用了()。
⑩是(),利用了()。
我还知道工业生产中()利用了()
、美好的生活来源于能源的使用,我能把这些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二、合作探究
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利用可再生能源装置。
太阳能灶所需材料:
师范附小“博雅和乐”教育“121”课堂教学导学案六年级科学课程
《能源》导学案编写说明
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的课堂形式。
其中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案。
导学案的编写重点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和学的如何的问题,让导学案真正成为高校课堂推进的有效工具。
根据导学案编写时遵循的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分层设计和实用性的原则设计编写了本导学案。
本导学案共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究脚手架三部分。
一、学习目标部分。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主要参照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通过挖掘教材确定了本节课学生要通过了解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能够制作或设计:太阳能灶、小水轮、风能等模型装置,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树立保护能源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部分。
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脚手架三方面来说明。
自主学习部分。
主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设计一些基础知识问题,看学生是否构建起了本课的知识体系。
如:第一题分别写出是什么,利用了什么能源,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学生通过平时积累或者预习课本能够自主完成;第二题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部分,通过预习课本可对该知识点有初步认识,通过查阅资料能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部分。
主要是针对重难点的突破和提升来设计有关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利用可再生能源装置。
这里提供了三种装置,学生可以根据小组爱好自己选择,自主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
课上在组
长的带领下展示本小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展示归纳总结,梳理本课知识点。
探究脚手架部分。
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环节学习中的易错点,重难点给予提醒,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本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提纲,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路线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1个课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当堂达标。
本导学案由老师编写,在学习本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