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2.53 KB
- 文档页数:14
5fu化疗方案5-FU化疗方案简介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它属于抗代谢类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和R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适应症5-FU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癌症的治疗:1. 结肠直肠癌:在结肠直肠癌的治疗中,5-FU常常与其他药物(如奥沙利铂)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2. 胃癌:5-FU在胃癌的辅助化疗中常被使用,通常与铂类药物(如顺铂)联合使用。
3. 乳腺癌:5-FU可以用于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通常与其他药物(如环磷酰胺、文法仙和替吉奥)联合使用。
4. 头颈部癌:5-FU常常与辅助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使用,用于头颈部癌的治疗。
使用方法给药途径1. 静脉给药:5-FU通常通过静脉输注给药,以保证药物能够迅速进入病患体内。
2. 皮下或肌肉注射:在某些情况下,5-FU也可以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给药周期5-FU的给药周期根据具体的癌症类型和患者情况而定,常见的给药周期有以下几种:1. 3周周期:每3周为一个给药周期,通常在第1天和第8天给药。
2. 4周周期:每4周为一个给药周期,在第1天给药。
剂量5-FU的剂量也需根据具体的癌症类型和患者情况而定,常见的剂量有以下几种:1. 标准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剂量,通常为每周给予一定剂量。
2. 维持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每4周给予一定剂量。
3. 高剂量:常用于晚期癌症患者,每周给予较大剂量。
不良反应5-FU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
可以通过使用抗恶心药物和适当的支持性治疗来缓解这些不良反应。
2. 骨髓抑制:5-FU可能会导致造血功能受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 毛发脱落:5-FU化疗可能会引起头发脱落,这一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全球权威的宫颈癌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策略。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该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治疗选择以及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通过解读这些指南,读者可以了解到宫颈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文还将探讨指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全面解读《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促进宫颈癌治疗的规范化、个性化和精准化。
二、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一份权威性的临床指南,旨在为全球的妇科肿瘤医生提供关于宫颈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
该指南基于当前最新的科学研究、临床试验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且实用的参考框架。
该指南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治疗原则。
它强调了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提倡通过HPV疫苗接种和定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指南详细介绍了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诊断的基础。
在治疗方面,指南详细阐述了宫颈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妇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
指南还关注了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和随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长期健康。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宫颈癌治疗和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2022甲状腺癌NCCN指南解读前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定期发布甲状腺癌的治疗指南。
本文档将详细解读2022年NCCN甲状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甲状腺癌的治疗。
指南概述甲状腺癌的分类根据细胞来源和生物学特性,甲状腺癌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C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本指南主要针对这四种类型进行讨论。
风险分层NCCN指南推荐根据疾病侵袭性、患者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风险分层。
风险分层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和监测策略。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NCCN指南建议对所有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切除肿瘤和评估颈部淋巴结状况。
手术治疗适用于所有年龄和风险分层的患者。
手术方式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甲状腺切除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袭性,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甲状腺切除术可以是单侧切除或双侧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是中央区清扫、侧颈清扫或双侧清扫。
手术并发症手术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如声音嘶哑、淋巴水肿和神经损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甲状腺癌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患者。
NCCN指南推荐对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患者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消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预防肿瘤复发。
放射性碘治疗指征放射性碘治疗的指征包括:- 残留甲状腺组织存在- 肿瘤具有侵袭性- 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下- 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放射性碘治疗禁忌症放射性碘治疗的禁忌症包括:- 甲状腺功能减退-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对放射性碘过敏的患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常需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引言:自2018年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2020年初在CSCO副秘书长、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郭晔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专家组共同基于最前沿的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在2019版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调整了不同方案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重磅推出《2 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1.兼顾国际前沿性和中国可行性本次指南首次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而2019版的指南只有Ⅰ级和Ⅱ级专家推荐。
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是基于不同的证据级别,比起Ⅰ级、Ⅱ级专家推荐,Ⅲ级专家推荐的内容证据级别较低,相当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ⅡB类推荐,其证据多是回顾性研究、个例报道的文献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在临床上可以选择,结合我国医疗、经济水平以及药物的可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对于二、三线医院及基层医生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2.进一步明确MDT多学科团队的构成和推荐“头颈部肿瘤诊疗总则”部分:由于头颈部肿瘤的诊疗需要兼顾肿瘤缓解、生存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新版指南继续强调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强调包括外科、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在内的三大学科以及放射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部门,并强调MDT的治疗原则应当贯穿始终。
研究表明,和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相比,MDT 有助于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和改善治疗预后,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治疗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1][2]。
因此,针对“MDT学科构成”我们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
我们在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口腔科和康复科的参与,心理科由Ⅱ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Ⅲ级专家推荐。
3.立足中国实际,诊断原则更具针对性“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部分:“影像诊断”部分的标题修改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其中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颈部B超;“病理学诊断”中主要增加了“EGFR免疫组化检测(针对鼻咽癌)”和“HPV DNA或RNA检测(针对口咽癌)”的Ⅱ级专家推荐;“根据组织形态学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对于“所有手术标本”都适用,是Ⅰ级专家推荐;原来Ⅱ级专家推荐中的“测量原发肿瘤侵袭深度(针对口腔癌)”调整为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的Ⅰ级专家推荐,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新增“原发灶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有无神经及脉管侵犯”、“切缘有无肿瘤、上皮中或重度异型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状态”为Ⅰ级专家推荐;2019版指南推荐口咽癌患者进行p16 的免疫组化检测作为替代指标以明确是否与HPV 感染相关,根据ASCO 和美国病理协会推荐采用≥70%作为阳性的界值[3] [4];2020版指南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更新为:当p16阳性细胞数≥70%、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且为中等至强阳性,并且组织学形态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时,应报告“HPV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
2023骨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骨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组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骨癌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1,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为骨癌的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对2023年NCCN骨癌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指南。
指南概述骨肉瘤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癌类型,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2023年NCCN指南对于骨肉瘤的治疗推荐如下: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骨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广泛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周围组织,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
2. 化疗:术前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术后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3. 放疗:放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尚有争议。
对于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可用于治疗对化疗耐药的骨肉瘤患者。
尤文肉瘤尤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骨癌类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2023年NCCN指南对于尤文肉瘤的治疗推荐如下:1. 化疗:化疗是尤文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多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切除肿瘤和受侵犯的周围组织,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
3. 放疗:放疗在尤文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尚有争议。
对于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如博来霉素可用于治疗对化疗耐药的尤文肉瘤患者。
骨纤维肉瘤骨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骨癌类型,好发于成人。
2023年NCCN指南对于骨纤维肉瘤的治疗推荐如下: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骨纤维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广泛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周围组织,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
2. 化疗:化疗在骨纤维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3. 放疗:放疗在骨纤维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尚有争议。
对于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摘要:2010 版头颈部肿瘤 NCCN 指南较2009 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
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NCCN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10 )07-0511-05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
NCCN 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 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
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文对NCCN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6 版的T2a (肿瘤侵犯口咽和/ 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7 版的T1 ,而T2b (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7 版的T2(T2 不分a 、b)。
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N1 增加了单侧和/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6cm 。
口咽:T3 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下咽:T3 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 原为T4a) 。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
2010 版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
1 按AJCC 分期第7 版对TNM 分期进行了更新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T4a 、T4b 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1.3 喉部TNM 分期声门上: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声门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 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6 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
声门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T4a 为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为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但侵犯的具体结构变化不大。
1.1 唇癌和口腔癌TNM 分期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唇) 肿瘤侵犯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 如颏或鼻) 。
( 口腔)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如穿透骨皮质(下颌骨或上颌窦)进入舌的深部(外部)肌肉(颏舌肌、舌骨舌肌、舌腭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
N 分期未见变化。
1.4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TNM 分期T4a 增加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2 咽部(包括舌底、软腭、悬雍垂)TNM 分期系统收稿日期:2010-07-05 肿瘤学杂志2010 年第16 卷第7 期1.5 鼻腔、鼻窦TNM 分期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Journal of Oncology,2010,Vol.16,No.7 1.6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TNM 分期为新增加病种的分期方法。
60Gy”更改为“44~64Gy (1.6~2.0Gy/ 次)”。
黏膜黑色素瘤、涎腺肿瘤及一些特殊照射方法的照射剂量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要求。
调强放疗(IMRT )在T3:黏膜疾病。
T4a: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深部软组织,软骨、骨或覆盖皮肤。
2010 版的指南中得到进一步的推荐,对于口咽癌、上颌窦或鼻窦肿瘤及鼻咽癌患者中明确推荐进行T4b :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脑、硬脑膜、颅底、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 、咀嚼肌间隙、颈动脉、椎前间隙或纵隔结构。
IMRT 治疗,以便将一些重要组织结构的照射剂量减少至最低并在降低远期毒性方面起到作用[2~6]。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价。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4 化疗及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中的推荐应用明显增加诱导化疗后给予化/ 放疗(3 类)被列入鼻咽癌分2 各种肿瘤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2010 版NCCN 不仅对肿瘤的排列顺序进行调期为T1 ,N1~3 ;T2~T4 ,任何N 期患者,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方案加入指南中,诱导化疗也被列为需要做全喉切除T3 、N0 及不需要全喉切除T1~2 、N+ 和选择性的T3 、N1 患者的治疗选择方案。
关于诱导化疗的疗程数,以往的指南中对不同的肿瘤有2 个及3 个疗程的指导,但在最新的指南中对所有的诱导化疗均不作疗程数的指定,但指出在临床试验中,诱导化疗的疗效评估在治疗2 个或3 个周期后进行。
而且在指南中对诱导化疗的机构进行了推荐,诱导化疗只有在三级医疗机构中才能实施。
在全身治疗原则中对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作了较大更新。
⑴对头颈部鳞癌(包括唇、口腔、口咽、下咽、声门型喉癌、声门上型喉癌、筛窦、上颌窦、原发灶不明癌):①全身治疗+同步放疗中,单药顺铂推荐由“2A 类”更新为“1 类”[7~9],西妥昔单抗由“2A 类”更新为“1 类”[10],其循证医学的依据是基于“Bonner ”的Ⅲ期随机试验,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424 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213 例,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211 例,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9.0 个月,单纯放疗组为29.3 个月,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的5 年总生存率为45.6% ,单纯放疗组为36.4% 。
卡铂/ 紫杉醇作为新的选择方案(2B 类)被加入指南中[11],仍然保留了原来指南中的5-Fu/ 羟基脲,顺铂/ 紫杉醇,顺铂/5-Fu 灌注,卡铂/5-Fu 灌注的化疗方案[12~14]。
②术后化放疗中,单药顺铂,对于高危患者为“1 类”推荐[15~17]。
③诱导/ 后续化疗中,强调如果选作诱导化疗,多西他赛/顺铂/5-Fu 作为“1 类”推荐[18~20],其循证医学的依据主要是基于 2 个临床研究结果(TAX323Ⅲ期临床研究和TAX324Ⅲ期临床研究)。
肿瘤学杂志2010 年第16 卷第7 期整,而且增加了完全新的3 个章节“黏膜黑色素瘤”、“随访建议”、“手术治疗原则”,并对“涎腺肿瘤”、“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章节的内容作了重大的更新。
3 对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作了全面的调整3.1 根治性放疗原发灶以及受侵淋巴结:①常规分割放疗由“≥66Gy”(口咽癌由“70Gy”、鼻咽癌由“≥70Gy”)均更新为“66~74Gy ”。
②非常规分割放疗剂量由“6 次/ 周加速放疗;肉眼可见病变照射剂量为70Gy ,亚临床病变照射剂量≥50Gy ”更新为“肉眼可见病变照射剂量为66~74Gy ,亚临床病变照射剂量44~64Gy ”。
对所有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常规分割放疗的“≥50Gy (2.0Gy/d )”更新为“44~64Gy (1.6~2.0Gy/ 次)”[1]。
3.2 术后放疗原发灶及受侵淋巴结区域:“≥60Gy ”更新为“60~66Gy ”,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50Gy (2.0Gy/ d)”更新为“44~64Gy (1.6~2.0Gy/ 次)”。
3.3 同步化放疗常规分割放疗原发灶以及受侵淋巴结仍为≥70Gy (2.0Gy/d ),颈部及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44~ 512并对诱导化疗后的同步化疗药物作了推荐:在同步化放疗中应用的药物通常包括每周1 次的铂类药物,每周1 次的紫杉类药物或者西妥昔单抗。
⑵在[21] 原发灶放疗或全身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⑶原发灶不明的黑色素瘤治疗:Ⅴ区、枕部淋巴结行侧后方淋巴结清扫,其他所有淋巴结部位行颈清扫,并可考虑行淋巴结瘤床放疗及辅助全身治疗[26]。
⑷对黏膜黑色素瘤术后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鼻窦区为原发部位及2~3cm 的边缘或解剖区域;口腔、口咽、下咽区为原发部位及2~3cm 的边缘或解剖区域,同时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颈部进行放疗,对局部术后复发的原发部位强烈推荐放疗。
放疗的剂量和分割模式为:原发灶和高危颈部区域(包括≥2 个淋巴结转移、单个淋巴结≥3cm 、淋巴结包膜外受侵、单个淋巴结切除,未作深入的淋巴结区域清扫、术后淋巴结区域复发)60~66Gy (2.0Gy/ 次),低危、颈部未进行淋巴结清扫或未受侵区域50~60Gy (2.0Gy/ 次) 。
鼻咽癌中,放疗/ 顺铂序贯顺铂/5-Fu 由“2A ”类更改为“1 类”[22]。
⑶对复发的、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无法治愈的)病变:“顺铂或卡铂+5-Fu±西妥昔单抗”更新为“顺铂或卡铂+5-Fu +西妥昔单抗(1 类)”,其循证医学的依据是基于“Extreme”Ⅲ期随机试验[23],西妥昔单抗在复发和/或转移的头颈部鳞癌(SCCHN )的治疗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442 例复发和/ 或转移的SCCHN 随机分为220 例接受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5-Fu 治疗,222 例接受在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5-Fu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果联合西妥昔单抗显著提高了肿瘤缓解率(20% vs 36% )和中位生存期(7.4 个月vs 10.1 个月),且进展风险降低了46%。
并且三药方案的毒性可以耐受。
顺铂+5-Fu 被加入指南作为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案[24,25]。
6 随访建议既往的NCCN 各个疾病均有随访的内容,最新5 黏膜黑色素瘤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虽然其病因学并不清楚,的NCCN 将随访内容统一归为单独的一章“随访建议”。
指南中为头颈部肿瘤所有病变部位的患者提供随访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不同时间及不同内容的随诊频次进行规定。
②对肿瘤的随诊项目进行了要求:包括原发灶、可能转移的部位及可以作为监测的指标。
③治疗后正常组织及器官功能的评价和康复建议。
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并且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该指南为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检查、治疗、随访以及放疗的建议。
指南中对黏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强调活检取得病理并进行适当的免疫组化(HMB-45、S-100、Melan-A )以明确诊断,要求进行仔细完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肿瘤的局部侵犯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
对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根据发生的解剖学部位不同,指南进行不同的推荐:⑴对发生于鼻窦或鼻腔的黏膜黑色素瘤:Ⅲ期行原发肿瘤广泛手术切除并强烈考虑对原发部位进行术后放疗;T4a 、N0 行广泛手术切除,对原发部位进行术后放疗;T3~4a 、N1 行广泛手术切除+ 阳性颈部症状者行颈清扫,对原发部位和颈部进行术后放疗;Ⅳb 、Ⅳc 期推荐临床试验,或者进行原发灶放疗,生物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