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梗塞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6
脑血管病解剖与外科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外科东潇博沈少平吕彦恩分段篇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A1:水平段A5:终段A2:上行段A3:膝段A4:胼周段M1 :水平段M2:回转段M3:侧裂段M4:分叉段M5:终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V1段(骨外段)V2段(椎间孔段)V3段(脊椎外段)V4段(硬膜内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眶额动脉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前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楔前动脉胼氏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脉丘脑后穿支脉络膜后内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后胼周动脉皮质支小脑支脉络膜支延髓支脊髓前动脉蚓支半球支内侧组外侧组迷路动脉亦称内听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脑膜支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桥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缘支颞下前动脉颞下后动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分支篇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半球血液供应分布颈动脉窦穿入硬脑膜进入海绵窦,穿出硬脑膜行于蛛网膜下腔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眼动脉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破裂孔段,海绵窦段,床突段,交通段分支颈动脉窦左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颈内动脉夹层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颈内动脉重要分支•(1)眼动脉:为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的第一支较大分支。
经视神经管入眼眶。
眼动脉有眼复合动脉、泪腺动脉、眶上动脉、筛前后动脉、镰前动脉、鼻背动脉等许多分支。
最新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脑血管解剖与脑梗塞影像学表现引言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其中脑梗塞是最常见的一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解剖脑血管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
脑血管主要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组成,它们在大脑内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即血管树。
颈内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其分支供应大脑前循环的血液。
而颈外动脉则供应大脑后循环的血液。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的主要供血动脉,负责向脑干和小脑供应血液。
脑梗塞影像学表现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内的血液凝块或阻塞造成的局部缺血性损伤。
根据影像学表现,脑梗塞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栓塞性卒中等。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血,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灶。
出血性卒中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直接流入脑组织,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灶。
栓塞性卒中则是由于血管内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血管阻塞,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灶。
诊断方法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DSA等。
CT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脑出血,但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效果稍逊于MRI。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DSA则可以直接观察血管的狭窄和阻塞情况,对了解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法针对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或防止血栓扩大,如溶栓药和抗凝药。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治疗,如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对狭窄或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或置入支架,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结论脑血管解剖和脑梗塞影像学表现是了解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