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良应用补肺祛风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与特色田理1贾德蓉1变应性鼻病(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以频繁发作的喷嚏、过量的鼻分泌物、和显著鼻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中“鼻鼽”范畴,在古文献中还有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别称。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该病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据北京协和医院调查,发病率为6.7%〔1〕且有明显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3〕还有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即“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从而使该病更受重视。
对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目前西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免疫学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三种方法。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组胺药、膜保护剂、皮质激素类、减充血剂。
上述药物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控制药物副反应和预防复发等方面均仍有不足。
而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时间长,患者难以坚持,不能用于急性发作期,而且变应原的标准化问题以及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对鼻甲粘膜进行激光、射频及化学药物烧灼或其他手术治疗,有局部创伤,且远期疗效不够满意。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历史悠久,其疗效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及广大患者的肯定。
其治疗特色与优势表现为:一、更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鼻虽为局部器官,但属整体的一部分。
过敏性鼻炎虽症状表现在鼻,但此表现是全身脏腑功能紊乱在鼻部的反映。
其治疗应从整体入手,这是中医治病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目前,中医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鼻鼽发病之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其治疗大多从此三脏入手,以调整恢复其各自的生理功能,使机体达到协调统一的平衡状态,有足够的抗病能力以抵御外邪入侵,并完成自身损伤的修复,从而缓解或消除鼻部症状。
二、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总结出了自己的用药特点。
橘核、荔枝核是临床常用临床疗效满意。
喉科疾病,临床疗效满意,现简要总结如下:1…橘核、荔枝核的性味、主治及应用橘核味苦,性平,具有行气、散结、止痛的功效;荔枝核味辛、微苦,性温,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
这两种药物都是传统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睾丸肿痛、痛经、疝气疼痛以及乳房结块等,用于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不多。
但李老师认为这两味药并不是中下焦专用药,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用其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记载。
如《本草纲目》记载橘核能够“治酒渣鼻风、鼻赤”[1],《本草从新》中记载荔枝核治疗“喉痹肿痛,煮汁含咽”等[2];现代研究还表明橘核中的柠檬苦素等物质[3]和荔枝核中的黄酮类物质[4]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因此,李老师将橘核、荔枝核作为对药应用于治疗耳鼻喉部由于气滞痰凝所产生肥大、肿胀、增生、肥厚等具有增生表现的疾病,不仅可以有效消除肿胀、减少增生、改善症状,还能够对鼻咽癌、喉癌等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橘核、荔枝核在耳鼻喉科的应用2.1…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我们通常所说的扁桃体一般是指腭扁桃体,儿童期因多次急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使它们增生、肥大,导致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由于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肿大多见于儿童,且两者常常同时为病,故一并论之。
李老师认为此二症皆因邪气郁结日久,缠绵难去,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气交阻而成,所以局部常表现为慢性充血、增生、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疗法治疗,很多家属不易接受。
李老师认为橘核、荔枝核具有很好的行气、散结、消肿功效,可使局部肿大的组织缩小,因此临床上以此二药为主药治疗,其中腺样体肥大者配伍白芷、辛夷等通窍药,扁桃体肿大者尤其是长期慢性肿大者常配伍土贝母、半夏、桔梗等化痰消肿药,疗效非常满意。
2.2…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都是声带局部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古代中医并无此类疾病的专门论述,但由于二者均有声音嘶哑的表现,因此,可按照中医“慢喉喑”来诊治。
“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吴雪梅白桦李树斌来源:《世界中医药》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观察“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临床基础。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风热犯鼻证患者76例,脱落剔除病例4例,其余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观察组以“麻杏石甘合辛夷汤方”为治疗药物,1剂/d。
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开瑞坦口服或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1次/d。
治疗周期2周。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鼻症状、体征、鼻内镜积分评估。
结果:2组治疗后,鼻症状、体征均较前有一定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风热犯鼻;肺鼻同治;祛风化痰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with wind heat and nasal syndrome through clinical experiment to lay a clinical foundation fo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Methods: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s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nos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South Area of Guang′anmen Hospital,and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by randomized controlled method (35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vs 37 cases in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xing Shigan Decoction with Xinyi Decoction 1 dose per da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celitan orally or nasal spray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once a day.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2 weeks.Nasal symptoms,signs and nasal endoscopy score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nas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Allergic rhinitis; Wind-heat Invading Nose; Combined treatment of lung and nose; Dispelling wind and resolving phlegm中圖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12.017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之一,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导致由IgE介导的炎性反应递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典型症状[1]。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马春; 李淑玲; 郝如彬; 杨丽华【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4页(P1473-1476)【关键词】中医药; 变应性鼻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作者】马春; 李淑玲; 郝如彬; 杨丽华【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00;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清涕、鼻痒及黏膜苍白水肿为特点[1-2],属于中医“变应性鼻炎”“鼻鼽”“鼽嚏”与“鼽鼻”等范畴。
随着公共环境变化,AR在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保守估计在5亿以上[3]。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避免接触变应原、环境刺激物、药物治疗、免疫疗法、手术疗法等,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易反复且不能根治[4-5]。
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抗炎、抗过敏及平喘等作用,在治疗AR 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6-7]。
近年来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气道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8]。
但目前有关TLRs介导的AR发病机制、中医药对此受体及其信号通路调控的作用方面报道甚少。
故笔者拟对AR发病后TLRs及其信号通路的变化,综述中医药对其具体调节机制,为中医药单体及复方干预AR提供治疗思路。
1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AR为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特异性个体与抗原接触后,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趋化作用下,由IgE介导引发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9]。
有研究表明[10],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等变化,使Th1和Th2之间细胞/免疫反应失调。
Th2细胞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后产生IgE,IgE与抗原结合后预先合成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从胞质内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11]。
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李赛琴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1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按中医理论分为痰饮蕴肺型50例、脾肾亏虚型42例、风寒滞肺型17例、气滞血瘀型11例,进行辩证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痰饮蕴肺型、脾肾亏虚型、风寒滞肺型、气滞血瘀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92.9%(39/42)、88.2%(15/17)及90.9%(10/11)。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3996-3997)
【作者】李赛琴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深圳5181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5
【相关文献】
1.小儿顽固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J], 冯贵民;仲怀中
2.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J], 李赛琴
3.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研究 [J], 孙志会
4.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和哮喘 [J], 陈蓓华
5.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研究 [J], 孙志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脾肺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给予益气温阳方治疗的效果范文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鼻鼽”范畴,为鼻黏膜组织间隙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一系列病理表现,每日数次阵发性发作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
其病变部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
病因与脏腑失调、感受风寒相关。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盐酸西替利嗪,但是本病对受外界刺激较敏感,常反复发作,长期的西药治疗容易带来副作用。
因此,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对于脾肺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给予益气温阳方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 3 月—2013 年 3 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 1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明确诊断。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92 例和对照组 90 例。
治疗组男 52 例,女 40 例; 年龄 21 ~56 岁,平均(38. 8 ±4. 6)岁; 病程 1 ~ 12 年,平均(3. 5 ± 2. 3) 年; 对照组男 48例,女 42 例; 年龄 23 ~59 岁,平均(39. 2±6. 3) 岁; 病程 1. 5 ~ 15 年,平均(3. 6 ± 2. 9) 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确定。
具有鼻塞、鼻痒、鼻分泌物和喷嚏中的三项,有症状的时候每日累计>0. 5 ~1 h。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苍白或肿胀、充血征。
发作期患者鼻分泌物涂片、结膜刮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阳性。
变应原皮试阳性(粉尘螨、动物毛、屋尘螨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液,德国默克集团公司阿罗格点刺液) ,至少一种为(+ + ) 或(+ + ) 以上。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关于鼻鼽的诊断、疗效制定,证属肺脾虚寒型。
李淑良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李蕾*…刘静(摘要:…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部辨证与整体辨证为主要途径,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鼽;李淑良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
属中医“鼻鼽”范畴,鼻鼽是指以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病[2],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2016年Wang等[3]报告国内18个城市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升高至18%,表明中国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状况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该病的研究和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的健康问题[4]。
笔者老师李淑良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
1…准确定位脏腑李老在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首先强调准确定位脏腑。
本病以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最为多见,尤以肺气虚为主[5]。
肺脾肾三脏通过脏腑经络与鼻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肺开窍于鼻,脾不及九窍不通,肾为欠为嚏。
肺脾肾三脏之间也互相影响,在五行生克中,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
因此,在辨证中要以整体观念,准确的定位脏腑。
变应性鼻炎病机多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复加风寒异气侵袭而致。
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当机体卫外功能下降,正气不能抵御外邪,卫阳失固,若外邪乘虚而入,则导致鼻鼽。
而鼻鼽发作时,可常年性、持续性发病,亦可季节性、阵发性加重。
在持续发作或缓解期时,往往以虚证为主,在季节性或阵发性加重时,通常有营卫不和或外邪侵袭之实证。
因此,针对病机,准确定位脏腑,辨清虚实,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本原则。
2…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结合李老针对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提出了在四诊有不同的全身症状。
因此在诊断中,要重视其局部体征,如鼻腔黏膜、鼻甲形态等。
李老重视局部视诊,强调充分借助适当的现代化检查方法,做到更全面的视诊,这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病机,以对症下药,这也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优势。
外受风邪侵
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
李主任认为本病病机以肺气虚损、风邪侵袭者居多,常采用补肺祛风法治疗,常用方剂是自拟的玉蝉卫肺汤。
笔者有幸师从李主任学习,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请同道指正。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简称变应性鼻炎,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痒、频繁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等,鼻腔检查可见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2],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鼻鼽。
中医学认为鼻为肺系,肺主气、司呼吸,有顾护肌表、调畅呼吸、推动水液输布和代谢的功能。
李主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内因是由于肺气的不足,导致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水液代谢不畅;外因是风邪侵袭,由于风为阳邪,易侵袭人体头面部,尤其是鼻窍,影响肺的司呼吸和通调水道功能,且风邪的致病容易出现瘙痒,所以当肺气不足、鼻窍受到风邪侵袭时就会出现鼻痒、鼻塞、喷嚏、流大量鼻涕等症状;同时由于影响了肺的固护肌表的作用,所以这类患者通常还有畏风的症状,感受外风以后会使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进一步加重。
2…治疗方法与常用方药
李主任常应用补肺祛风法治疗本病,即通过补益肺气以扶正,同时祛风以除邪,使肺气实、风邪祛、肺的司呼吸和通调水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作用,并可使卫气强、肌表固,减少本病的复发。
李主任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自拟玉蝉卫肺汤予以治疗,方由黄芪30~50g、白术15g、防风10g、蝉蜕10g、蒺藜10g、白芷10g、辛夷10g、甘草6g组成,共具补肺祛风、通窍止涕之效。
李主任认为方中黄芪具有补肺固表、益气健脾、祛风、利水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补益肺气以治本,另一方面也有祛风以治标的功效。
如《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大风”,《本草汇言》记载:“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可见黄芪具有补肺祛风、标本兼顾的功效,并且能够利水消肿,不但可以通过补肺的作用恢复肺的通调水道功能而使水液运行恢复正常,还可以通过其利水消肿的作用,使水肿的黏膜和鼻甲缩小,起到缓解鼻痒、喷嚏、鼻塞、流鼻涕等多种效果,所以重用为君药。
白术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名医别录》中记载:“主大风在身面”,可见本品也同时具备了补气、祛风、利水的功效,也是标本兼顾的药物,并且因为五行中土能生金,脾气健旺能够使肺气充实,即“培土生金”,所以用白术含有“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思路。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风邪
侵袭的要药,同时又能够止痒、利水湿,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并且本药与黄芪、白术同用,组成了具有益气固表功效的经典方剂玉屏风散,可使表固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致伤正,故白术、防风为臣药。
蝉蜕具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痒的功效,并且能够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本药不但能够祛除外风,还能治疗由于风湿浸淫肌肤、黏膜、血脉导致的皮肤黏膜瘙痒,所以配入方中治疗变应性鼻炎引起的鼻痒,甚至眼睛痒、咽痒等症状;蒺藜具有祛风明目、止痒的作用,是临床祛风明目的要药,并且《医学入门》记载本品有“治鼻久塞”的功效,所以本方加入蒺藜,不但可以通过祛风治疗鼻痒,还可以通鼻窍、明目而缓解鼻塞、流涕、眼睛痒、多泪等症状;白芷具有祛风解表、除湿通窍、消肿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够“治鼻渊鼻衄”;辛夷具有祛风通窍的作用,《名医别录》记载本品能够“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本草纲目》记载其可治疗“鼻渊,鼻鼽,鼻窒,鼻疮”。
四药合用,具有很强的祛风、通窍、止痒、止涕的作用,并可使肿大的鼻甲变小,所以共为佐药。
甘草一方面补益肺气,另一方面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上所述,本方八味药物组合,具有较好的补肺祛风、通窍止痒、止涕消肿的功效,
能够恢复肺气的宣降功能,使肺窍通利、水道通调,缓解鼻塞、流涕症状;能够祛风止痒,缓解鼻痒、喷嚏;能够使肺气充实、实卫固表,从而减少复发。
3…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7岁,于2016年3月21日初诊。
因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反复发作6年,加重1周来诊,患者自诉6年前春季,无明显诱因感鼻痒、喷嚏、流大量清鼻涕,伴鼻塞,遇冷风加重,无明显头晕、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自服“感冒药”无明显效果,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花粉症”,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缓解。
但上述症状每年春季均有发作,持续2~3个月,需服用抗过敏药物及鼻喷激素治疗。
此次1周前开始感鼻痒、喷嚏、流清涕,伴鼻塞,纳食可,二便可。
查体:双侧下《医学入门》记载其可治疗“头痛鼻涕不止”,《得配本草》认为本品能够“治鼻瘜肉”,可见本品能够发散风寒、通窍止涕,二药配入方中,增强了温补肺脏、消肿通窍、止痒、止涕的作用。
但由于细辛、苍耳子有毒,不宜长期应用,故三诊时将其去掉,改用桂枝温肺散寒、助阳化气、利水消肿。
后期症状明显改善后,将汤药改为丸药继续治疗,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顾之燕, 韩德民. 变应性鼻炎——一个曾经被低估了的疾病[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3):161-162.
[2]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8-225.
(收稿日期:2016-10-21)编辑:喻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