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16
医院乳酸性酸中毒诊疗规范之答禄夫天创作
【病史收集】
1.糖尿病病人服用双胍尖九糖药特别是降糖灵史;
2.肾功不全的表示;
3.呼吸的改变;
4.酸中毒、缺氧的表示等。
【辅助检查】
1.尿糖及尿酮体:(-)~(+);
2.血渗透压正常;
3.血气与电解质:血PH明显降阴离子间隙明显扩大;
4.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超出5mmol/L(正常0.6~1.8mmol/L);
5.血惯例、肾功、肝功。
【诊断】
2月内没有特殊临床表示。
凡可疑病人,特别有慢性缺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和DBI应用史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血乳酸>5mmol/L,血碳酸氢钠〈2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血PH〈7.35,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糖尿症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尿毒症酸中毒:慢性肾病史,Bun、Cr升高;
3.其他原因酸中毒:原发病病症。
【治疗原则】
1.立即给碱性药,纠正酸中毒,一般用等渗碳酸氢钠,总量500~1500ml/4h,监测血钠、血钾、血PH;
2.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护下大量补生理盐水,需要时输适量的新鲜血或血浆;
3.吸氧;
4.可同时用二氯乙酸;
5.腹膜透析;
6.对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病人可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和碳酸氢钠同时静脉滴注。
乳酸性酸中毒的处理方法
一、乳酸性酸中毒的处理方法二、乳酸性酸中毒鉴别诊断三、预防乳酸性酸中毒方法
乳酸性酸中毒的处理方法1、乳酸性酸中毒处理方法之治疗原发病如心、肺功能障碍、血管阻塞、休克、贫血、窒息、CO中毒等。
对于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和胰岛素,以减少糖类的无氧酵解,利于血乳酸的消除。
2、乳酸性酸中毒处理方法之补液扩容补液扩容是治疗本症重要手段之一。
最好在CVP监护下,迅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也可用5%葡萄糖液或糖盐水,并间断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迅速改善心排血量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利尿排酸,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注意避免使用含乳酸的制剂而加重乳酸性酸中毒;选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休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强烈收缩血管的药物,以免造成组织灌注量的进一步减少,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纠正休克。
3、乳酸性酸中毒处理方法之补碱纠酸
轻者口服碳酸氢钠0.5~1.0g/次,3次/d,鼓励多饮水;中或重者多需静脉补液、补碱,可补充等渗碳酸氢钠溶液直至血pH值达7.2。
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加重缺氧及颅内酸中毒,多数人主张用小剂量碳酸氢钠。
也有人主张大量补碱给予1.3%NaHCO3100~150ml加入生理盐水内静滴,严重者可直接静脉注射,然后维持静滴,12h内总量500~1500ml,尽快使血pH值上升到7.2,当血pH值≥7.25时停止补碱,以避免反跳性碱中毒。
4、乳酸性酸中毒处理方法之补充胰岛素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即可诱至乳酸性酸中毒,从而。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以下是诊断乳酸酸中毒
的一般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2. 实验室检查,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关键在于血液乳酸水平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气分析会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
超过正常范围(通常>2 mmol/L)。
此外,血气分析也可能显示低血pH和低碳酸氢盐水平。
3. 病史,患者可能有2型糖尿病的确诊病史,或者患有其他疾
病或情况,如感染、休克、心衰、肝功能不全等,这些情况都可能
导致乳酸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酸中毒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酸
中毒,如乙醇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和病史,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乳酸酸中毒,建议立即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疾病名:乳酸酸中毒英文名:lactic acidosis缩写:LA别名:乳酸性酸中毒ICD号:E87.2分类:内分泌科概述: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常因应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苯乙双胍,即降糖灵)而诱发LA,近年来随着降糖灵的淘汰,临床LA已相对少见。
乳酸是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
葡萄糖的分解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指是体内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为乳酸,这虽然不是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在脂肪、肌肉、脑等组织内大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少部分在丙酮酸羧化酶(PC)的催化下经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原导生,在肝及肾再生成糖。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需丙酮酸脱氢酶(PDH)及辅酶(NAD)催化,当糖尿病和饥饿时PDH 受抑制,NAD也不足,则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增多加之ATP不足,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受限,故糖原异生也减少,则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致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
流行病学:糖尿病病人因体内乳酸堆积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者称之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LA),本病病死率常在50%以上,尤其血乳酸>25mmol/L,病死率高达80%。
病因:LA大部分是获得性,由于遗传缺陷(PDH、三羧酸循环或呼吸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LA”甚为罕见。
以下主要讨论获得性LA。
常见的获得性LA的原因可分为以下2类:组织缺氧(A型)和非组织缺氧(B型),但临床上,多数LA是A型和B型的混合,涉及到乳酸和质子的产生与清除两方面问题。
1.A型 ①组织低灌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张力异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输出血量降低;低血压休克;②动脉氧含量降低:窒息;低氧血症(PaO 2<35 mmHg);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
2.B型 ①常见疾病:糖尿病、败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癌症、疟疾和霍乱等;②药物或毒素:双胍类、乙醇、甲醇、氰化物、硝普盐、烟酸、儿茶酚胺、解热镇痛药、萘啶酸、异烟肼、链佐新、山梨醇、肠外营养、乳糖、茶碱、可卡因、雌激素缺乏等;③遗传性疾病:G-6磷酸脱氢酶缺乏,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丙酮酸羧化酶缺乏,丙酮酸脱氢酶缺乏及氧化磷酸化缺陷;④其他情况:强化肌肉运动和癫痫大发作。
这种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就是出现阴离子间隙偏高或者是出现氢离子升高,这些都是属于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
在这期间应该通过血生化或者是出现血气分析才最关键,如果血气分析出现酸中毒说明就是乳酸酸中毒所导致,在这期间最主要的就是查明病因,及时的纠正酸中毒才最关键,而且在这期间他应该注意健康饮食。
如果出现了酸中毒,最主要的就是积极的输液治疗,补充一些液体,或者是使用纠酸的药物进行处理。
这个期间应该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如果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更应该到医院复查血糖,而且在这期间还应该积极的监测血生化或者是血气分析。
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通常由于组织缺氧或氧供不足导致乳酸生成过多而引起。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可导致意识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乳酸酸中毒。
二、实验室检查。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动脉血气分析和乳酸浓度测定。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而乳酸浓度测定则可以明确乳酸酸中毒的程度。
根据临床指南,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7.3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范围,而乳酸浓度超过正常值(通常>2mmol/L)时,可诊断为乳酸酸中毒。
三、病因诊断。
乳酸酸中毒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缺氧性疾病、感染、休克、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在诊断乳酸酸中毒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明确病因。
此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明确病因。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内容,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旦诊断为乳酸酸中毒,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改善氧供、纠正酸中毒、积极治疗病因等。
五、结语。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酸中毒,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诊断乳酸酸中毒,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21脓毒症性乳酸酸中毒(全文)乳酸的产生正常状态下人体每天高效的产生乳酸将近1.5mol;因此,乳酸不仅仅是无氧代谢的废物。
相反,乳酸“穿梭”理论强调了乳酸做为氧化分布及糖异生底物的作用,同样在细胞信号传导中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一个部位产生的乳酸可为多个远处组织线粒体呼吸提供预处理燃料,也可以做为肝脏糖异生的底物。
正常状态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皮肤、大脑、肠道、红细胞。
在无组织缺氧状态下,急性肺损伤时,肺部也可产生乳酸;白细胞在吞噬作用下或被脓毒症激活同样也可产生乳酸。
在氧输送受限的病理状态下,其它组织也可生成乳酸。
如图1所示乳酸来源于葡萄糖代谢。
通过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作用下,葡萄糖通过Embden-Meyerh途径转变为丙酮酸。
丙酮酸的进一步代谢可进入两种不同的途径:第一种途径,在有氧状态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通过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请注意,硫胺素二磷酸是参与双碳转移的几种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辅酶,包括丙酮酸脱氢酶在内。
一旦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CoA逐步代谢与电子在高能量状态到低能量状态的转移同时发生,并伴随ATP的产生。
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氧气提供一个低能量电子冷阱,1分子葡萄糖经过此途径可产生38分子ATP。
第二个途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生成乳酸或者从乳酸转化而来。
该途径通过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双向反应,导致正常乳酸与丙酮酸比例接近10:1。
当氧气提供不充足,三羧酸循环不能代谢丙酮酸,乳酸生成(图1A)。
这就是组织缺氧。
然而乳酸产生也可以不依赖于组织缺氧。
丙酮酸通过丙酮酸脱氢酶催化进入三羧酸循环,当焦磷酸(维生素B1)缺乏该反应可被抑制,导致丙酮酸生成乳酸(图1B)。
丙酮酸转化为乳酸需要NADH 及H+参与。
在一些导致细胞环境减少(NADH/NAD+升高)的情况下,例如摄入酒精及酮症酸中毒,可以促进乳酸产生,而不依赖于组织供氧(图1c)。
重要的是,在脓毒症患者中,糖酵解通量的增加导致丙酮酸生成增加,进而乳酸产生,正常乳酸与丙酮酸比例随之增加(图1D)。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
背景:乳酸酸中毒是一种由脑、心肌、肝脏或肾脏坏死引起的急性代谢酸中毒,被视为有重大影响的常见代谢紊乱之一,它的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血液乳酸水平升高得多,出现神经表现等症状。
诊断标准: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一般都涉及血液乳酸的测定和临床表现:
1、血液乳酸的测定:血液乳酸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经乳酸蓝色素缓冲耐受度
试验可确定诊断。
当乳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围5mol/L时,就可以定义为乳酸酸中毒。
2、临床表现:乳酸酸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出现神经表现如头痛、头晕、
乏力、疲乏等,另外腹痛、呕吐、腹泻、皮疹、低血糖、肌肉无力等也会出现。
3、中橘红色蛋白检测:当乳酸血症发生时,血液中会同时存在中橘红色蛋白
水平升高的情况,且该指标较血液乳酸水平更为非常重要。
在血液乳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中橘红色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会是乳酸酸中毒确诊的重要参考结果。
最终确诊:根据以上诊断标准,乳酸酸中毒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最终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结论:以上就是乳酸酸中毒的内容及其诊断标准,通过血液乳酸的测定、临床表现和中橘红色蛋白检测,最终可以确诊乳酸酸中毒,但要对乳酸酸中毒的有效治疗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专业的医疗机构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通常由于组织缺氧或灾难性休克引起。
乳酸酸中毒诊断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乳酸水平升高。
本文将对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乳酸酸中毒患者。
一、临床表现。
乳酸酸中毒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其中,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感到气促,呼吸急促。
心悸是由于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所致,患者常常感到心悸、心跳加快。
乏力是由于乳酸酸中毒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使得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无力。
恶心、呕吐、腹痛则是由于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以上临床表现是乳酸酸中毒的常见症状,临床医生在诊断乳酸酸中毒时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其中乳酸水平的升高是诊断乳酸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乳酸的浓度在1-2mmol/L,当乳酸浓度超过2mmol/L时,即可被诊断为乳酸酸中毒。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动脉血气分析、血清乳酸浓度测定等。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直接测定血液中乳酸的浓度,是诊断乳酸酸中毒的金标准。
血清乳酸浓度测定则是通过化验检测血清中乳酸的浓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临床医生应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乳酸酸中毒。
三、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临床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乳酸酸中毒。
例如,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功能不全;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这些辅助检查虽然不能直接用于诊断乳酸酸中毒,但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四、诊断标准的意义。
准确诊断乳酸酸中毒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乳酸性酸中毒诊断标准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重症,其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深快、呼吸困难、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还会出现神志改变、昏迷、休克等症状。
此外,患者的皮肤可能呈现苍白、发绀或发绀等特征。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乳酸浓度的测定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关键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乳酸浓度应当在1-2mmol/L。
当血乳酸浓度超过2mmol/L时,即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此外,实验室检查还应当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等方面的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情况以及血乳酸浓度等指标。
在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中,动脉血气分析通常显示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包括低pH、低碳酸氢盐和高乳酸浓度等指标异常。
因此,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为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诊断乳酸性酸中毒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乳酸性酸中毒,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