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___《晒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宽___院子里,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满地都
是书,整整齐齐排列着,只留下窄窄的过道。
风吹过来,书页翻动着,阳光照在上面,形成波浪般的光影。
这些书都是我在回老家时留下的,母亲主动承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即便家里生活拮据,母亲也总是尽力满足我的买书需求,绝不会派活给我打扰研究。
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她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是我的坚强后盾。
多年后的一个初夏,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闲聊着,翻阅着我喜欢的书。
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每本书,我们母子俩在书本间漫无目的地聊天。
这个时节,栀子花开得正盛,气味芬芳。
母亲用手背擦了擦额前的头发,露出了探出发间的白发,让我心生感慨。
多年以后,每当我回老家看到母亲晒着书,我总会想起我们一起读“小记”的情景。
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母亲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她对阅读的重视。
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感恩他们的付出。
同时,这篇文章也传递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和美好。
母亲和书参考答案:(含评分标准)1、溶(2分);融(2分)2、反感(抵触);接受(好感);感动(感激);怀念(思念或愧疚或感恩)(每空3分)3、体现“我”对继母的反感(2分),也包含着对生母的思念(3分)。
4、六(1分);继母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
(3分)5、比喻(2分);小船(3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家中洋溢着母爱的温馨(2分)以及安全之感(2分)。
6、语言(2分);为女儿出嫁到外地的担忧、悲伤(苦闷等)(3分)但害怕“我”看到其对女儿的关爱不理解(3分);妈妈不认为这样好(1分),总说“好”是为了安抚那流血的心。
(3分)7、真诚赞美(1分)、感激(1分)、怀念(1分);首尾呼应(2分),使主旨鲜明、结构完整(1分);“我”对母亲的理解(2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2分)。
8、(1)为女儿远嫁而伤心(3分);(2)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自己而欣慰(3分)。
9、凡六件事意到即可,略。
(注意的是80字左右,不能超过太多,每件事2分)10、为母亲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为以前的无知而愧疚。
(每点3分,含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1、如:母亲是儿女一生的支柱,有了母亲,儿女在外不管多劳累,多辛苦,受了多少委屈,回到家里,看到母亲的笑脸,一切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听了母亲宽慰的话语,任何风浪就会踩在脚下,如果说人的一生,有一根坚强的柱子让你不倒,那就是母亲。
(比喻贴切3分、语言组织3分,合理即可)12、参考要点:(感点1分、联系实际1分及表述合理完整2分)(1)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勤劳、善良、无私、包容等优良品质,3分);(2)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天下的母亲绝大多数是值得歌颂的,我们要学习母亲的优良品质,努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4分,划线处提到可得3分)。
散文阅读练习仰望母亲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
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太阳很好。
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
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
要不,树葬也行。
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
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
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
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
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
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
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
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
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母亲和书阅读理解及答案导读:母亲和书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
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母亲的书》是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描写母亲的著名散文,文中的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以下是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用心地出,起花来。
好像双鞋面上的喜桃,是母永久的本,她心里什么案和色,都仿佛从上面化出来的。
⑥母什么叫本橡皮呢?是因的又厚又硬,像皮的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就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
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是太外婆手裁起来外婆,外婆再母的。
是双折,中的里,有会着母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从北平的来信,才是“无字天”中真正的“ ”了。
母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直到花儿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孟子》背得伏在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隔着千山万水,低知心。
⑦母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是黄。
她在床小几抽里,厨房碗橱抽里,都各放一本,随取出来翻,看今天是什么的日子。
黄上一年二十四个日,母背得瓜熟。
每次翻开黄,要眼前个日在哪一天,她是从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日止。
《母亲和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
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做阅读理解不要急着去做题。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琦君(台湾)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记叙文阅读】《母亲和书》阅读答案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
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琦君加入日期:15-01-30阅读《母亲的书》,完成第12-14题。
(共16分)母亲的书琦君(台湾)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阅读母爱这本书《母爱》是由法国作家埃米尔·卢多维克·夏尔(Émile Ludovic Chartier)所写的一本小说。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母亲和她儿子之间的动人故事。
小说开篇,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贵族统治的王朝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有一个身世复杂的年轻人,他的母亲是一位贵族,而他自己却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在这个时代,贵族和普通人之间的阶级差距非常明显,贵族享受特权,而工人则忍受着贫困和压迫。
母亲的爱让这个年轻人感受到了温暖和慈爱。
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但母亲对儿子的爱始终没有改变。
这个家庭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贵族们逐渐失去了他们的特权和地位。
母亲的希望在这个时代被彻底打破,她的贵族身份让她成为了革命的敌人。
在一次革命运动中,母亲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面对母亲的死刑,年轻人心如刀绞。
他不愿意接受现实,他对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和绝望。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种不公,为母亲复仇。
于是,年轻人加入了革命军,成为了反抗贵族统治的一员。
他通过勇敢的斗争,成功地推翻了王朝,为普通人争取到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失去了许多在革命中的战友,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最终,他成功地复仇了,杀死了害死母亲的仇人。
当他站在敌人的尸体旁边时,他却感到深深的空虚和孤独。
小说的结尾,年轻人回到了母亲的墓前,他意识到自己通过复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平静和解脱。
他明白了母亲对他的爱,是全世界最无私和珍贵的东西。
他希望母亲能够原谅他的仇恨和暴力,他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中,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爱意。
《母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通过讲述一个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它呼唤着人们对爱和亲情的珍惜,同时也提醒着人们不要用仇恨和暴力来解决问题。
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赵丽宏《母亲和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和书赵丽宏①又出了一本新书。
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
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
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
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还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
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
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
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
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③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
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
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
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
母亲的理由是怕我读坏了眼睛。
④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
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
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
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
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
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
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
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⑤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精选10篇)一、课内精彩回放。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已经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又坐了下去,立刻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2.从第1自然段“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2、3自然段用了大量的________描写,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描写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4自然段反复出现“立刻”,这样写在表达上有___________效果。
请你再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拿到钱时,为什么“鼻子一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
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
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
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母亲的书琦君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旱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得,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⑦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
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
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
”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
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篇一」①母亲刚过70岁,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疯疯癫癫地到处跑,搅得乡下的弟弟妹妹怨声载道,多次来电要我帮忙。
作为大姐,我没理由拒绝。
再说我家住12层,电梯一关,母亲想跑也跑不掉。
② 我家养了只大黑猫,母亲问:“生生,你怎么养黑狗啊?”我正在洗衣服,没好气地说:“妈,那是黑猫,不是黑狗。
”她霎时嘿嘿大笑,拍着手唱起来:“咪咪咪,两眼眯,不吃米,专吃鱼。
”她边唱边弯下腰捉猫,黑猫嗖地一蹦逃走了。
她扑通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
我板着脸说:“妈,猫是你捉的吗?”谁知她双脚一缩,头朝前伸,顶翻了小桌,桌上摆的热水瓶砰地摔倒,砸得粉碎。
幸而热水瓶是空的,若盛满开水定然会烫伤。
我有点气急败坏,说:“妈,你脑子不好,眼睛也不好?”她意识到做错事头低垂着,身子有点颤抖。
我唯恐她手碰了碎片,急忙放下衣服拿起扫帚扫。
她慢慢站起来,说:“生生,碎片好玩,留一块吧!”我不耐烦地说:“你只知道玩,真累赘!”我一骂,她便蹲在墙角扳手指。
③ 我刚把碎片扫干净,她已到洗衣盆上搓衣服。
我喊到:“妈,别把衣服弄脏!”她一惊,手中的衣服一下子落地,两只手全是肥皂泡。
“要不,我给你拿皮手套,别冻坏了手!”听了她的话,我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劝她:“妈,这里没你的事,你把手擦干净回房休息吧。
”谁知她将脏手往一只黑皮包上擦。
黑皮包是儿子刚买来准备出差用的。
我气坏了,说:“妈,你怎么净捣蛋!”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讪笑着:“我有,我有书包。
”随之她从卧室里拿出一只褪了色的用珠子穿成的`旧书包,说:“我赔,我把书包赔给你。
”④ 啊?这不是我上小学背的书包吗?我差点叫起来,童年时的生活又在我眼前闪起。
我父亲早逝,是当工人的母亲一把眼泪一把汗水将我们弟妹三人抚养成人。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还买不起书包,就嚷着要。
母亲笑着说书包会有的。
她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串闪闪发亮的白珠子,晚上坐在小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串着,一个星期后熠熠发亮的珠子书包做成了。
母亲肖复兴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
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
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
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
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
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
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
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
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
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
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
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
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
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
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
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
最喜欢的是头两句。
“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
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8.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9.仔细阅读第8、9两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4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①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②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11.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案:
8. ①“橡皮树”书中夹着外婆绣花的图样;“橡皮树”夹着父亲从北平的来信。
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
③《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
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
(3分,答出一件事情得1分)
9. 黄历表现了母亲在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也是母亲在算计着父亲回家的日子(等待父亲回来)。
(4分,答对一点得2分)10. ①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
(或者: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的珍惜)
②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
(4分,答出“突出强调”的作用得1分,具体内容得1分)11. 不矛盾。
母亲虽然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
比如她能把黄历这本生活知识大全背得滚瓜烂熟;她能把
《本草纲目》这本博大精深的医书说得头头是道。
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确实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
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她为母亲骄傲的感情。
(共5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