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降压汤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高血压中药方剂】高血压中药方剂(12方)特提供给你,可选用!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五)?【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高血压食疗法:教你八款降压美味汤高血压患者除坚持服药外,平时亦可自治一些美味汤饮用,既是生活享受,亦有辅助疗效。
一、紫菜降压五味汤:紫菜一块,芹菜2棵,番茄1个,马蹄10个,洋葱半个。
芹菜切段,番茄切片,马蹄切块,洋葱切丝。
以上同煮为汤,调味食用。
二、海带决明汤: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
海带入砂锅煎1小时后,再入草决明煎1小时。
饮汤食海带。
三、海带燕窝降压汤:海带25克(切丝),燕窝25克,紫菜25克,豆腐3块。
以上煮汤入葱姜盐调味,最后放豆腐小块稍煮即成。
四、参贝汤:海参两条,干贝两个,海带20克,夏枯草20克。
海参干贝浸泡一夜,海参放姜葱煮软。
将干贝海带切细炖汤,7碗水炖至3碗半,再将夏枯草煎取汁倒入参贝汤调味即成。
五、海带钩藤汤:海蜇250克,嫩钩藤20克,同煮为汤,每日早晚服食。
六、海蜇牛膝降压汤:海蜇250克,淡菜50克,怀牛膝50克,以上同煎水服。
七、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
以上同做为汤,食木耳饮汤,1日3次。
八、猪腰安眩汤:卤猪腰2个,海带25克,一起煮汤食用。
可治高血压头晕目眩。
更年期高血压如何膳食?高血压病是更年期的常见病,患者除积极的药物治疗外,科学的膳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1、控制热能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
高血压病人,如膳食热量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比例失调,多钠、少钾、少钙,单糖过多,纤维素太多,都是不利的。
因此,要减少饮食中脂肪的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如肥肉、肥肠等。
2、应食用低胆固醇食物。
高胆固醇食物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各种动物油。
含胆固醇低的食物有:牛奶(每100克含13mg)、各种淡水鱼(每100克含有90—103mg)。
而100克猪肝含368mg、100克鸡蛋黄含1705mg胆固醇。
3、限制含糖高的食品。
尤其是肥胖者或有肥胖倾向的高血压者,要少吃甜的蛋糕、甜饼、甜点心、糖果等。
4、控制食盐的摄入。
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应控制在6-8克以下;有急性高血压病的人,食盐应严格控制在1-2克以下(折合成酱油约5-10mg)。
治疗高血压病的特效方“降压汤”
治疗高血压病的特效方“降压汤”
- 中医临床经验版- 爱爱医医学论坛
【组成】
钩藤20g、菊花15g、夏枯草15g、黄芩15g、寄生30g、怀牛膝15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降压。
【主治】肝火化风、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加减】
1。
肝火上炎
特点:血压多以收缩压增多为主,脉压差大,耳鸣如雷,脉弦达鱼际。
(1)偏火盛:头痛者配合龙胆泻肝汤为主。
加苦丁茶10g、羚羊角3g、石决明30g、槐花10g、茺蔚子10g。
(2)偏阳亢:偏头晕配合天麻钩藤饮为主。
加天麻15g、磁石30g、二决各30g、杜仲15g、地龙15g、川芎10g。
2。
肝肾阴虚
特点:血压多以舒张压增多为主,脉压差小,耳痒而鸣如蝉,脉细弱无力。
方为:配合杞菊地黄汤为主。
加枸杞子15g、生熟地30g、山芋肉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杜仲15g。
3.阴虚阳亢:舒张压、收缩压均增高。
加龟板25g、牡蛎25g、石决明30g、天麻15g、地龙15g、生地15g、白芍15g。
加味:
1.偏肝火上炎:加夏枯草15g,目涩再加白蒺藜30g;头痛再加羚羊角3g;
2.偏肾阴不足:潮热盗汗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3.偏肾气不足:腰酸痛加寄生30g、杜仲15g;4.高血压难降:代赭石30g、寒水石30g、磁石30g。
张雷先生根据祝谌予老师经验心得而成.。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苦丁茶可以降血压,但要常喝不能间断下面是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请注意辩证(一)【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二)【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三)【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四)【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五)【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六)【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中药治疗高血压秘方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即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在40岁以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前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属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后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1.白矾治痰厥和高血压[方剂]以白矾60克,米泔水一大煲。
[制用法]煮热至白矾溶化后,乘温浸双足。
[疗效]降压效果奇佳。
单用白矾米泔热水浸脚10分钟后,收缩压降低4.00千帕斯卡、舒张压降低2.67千帕斯卡,自觉舒服。
其夫惊叹比服一般降压药效果还好。
一老抠,患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即取白矾10克捣碎开水溶化,徐徐饮下,片刻患者呼吸轻松,病减大半,日后常以白矾冲服,同时服二陈汤加减,历经半年治疗而愈。
[备注]必须用米泔水煮溶白矶效果才好。
有些体瘦病人用开水溶浸后,自觉胸中不适,而用米泔水无此感觉,机理待探。
2.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高血压[方剂]桃仁、杏仁各12克,桅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
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足心涌泉穴,白昼除去。
每天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疗程。
3天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
[疗效]有降压特效。
3.拌菠菜海蜇解头痛面赤[方剂]菠菜根100克,海蜇皮50克,香油、盐、味精适量。
[制用法]先将海蜇洗净成丝,再用开水烫过,然后将用开水焯过的菠菜根与海蜇加调料同拌,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清热,降压。
可解除高血压之面赤、头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松花蛋菜粥用治高血压[方剂]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作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食蛋菜饮粥,每早空腹用。
[功效]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高血压中医方剂(一)三草汤【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二)玄参钩藤汤【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三)化瘀清散汤【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四)赭决九味汤【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五)清肝汤【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六)莲椹汤【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七)脾肾双补汤【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法】平肝滋肾潜阳。
【方名】脾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高血压中药方剂】高血压中药方剂(12方)特提供给你,可选用!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五)【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七)【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法】平肝滋肾潜阳。
【方名】脾肾双补汤。
李伯藩八味药医案
李伯藩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以开发和研究多种中药药方而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八味药”方剂在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李伯藩的八味药方剂是由八种中药组成的,每种中药都有特定的药效和治疗作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案例:
1. 治疗高血压:将熟地黄、麦冬、丹参、白芍、枸杞子、茯苓、山药和天冬草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患者的血压状况。
2. 缓解过敏症状:采用甘草、升麻、连翘、防风、黄芩、薄荷、胆南星和白芷等中草药制成的八味药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如鼻塞、咳嗽和眼痒等。
3. 改善消化问题:将香附、白术、神曲、破故纸、党参、茯苓、白芍和牛蒡子等草药配制成八味药,可用于缓解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4. 强化免疫系统:使用黄芪、白术、人参、党参、茯苓、防风、党参和甘草等药材配制成的八味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和缓解感冒、流感等疾病。
总的来说,李伯藩的八味药方剂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这些药方在通过多种草药的组合,发挥协同
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然而,使用任何药物前仍需要谨慎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八味升压汤治疗体质性低血压50例马超发表时间:2012-10-30T15:25:02.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20期供稿作者:马超[导读] 方中红参甘温,有大补元气、调养营卫之效;紫河车大补精髓,共为方中君药。
马超(贵阳中医学院临床二系贵州贵阳 550003)【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21-01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一般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体质性低血压的人,可出现头晕乏力,精神疲倦,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并且容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疾病。
舌苔脉象为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
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
常有家族遗传现象以及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等症。
目前缺乏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5月,笔者应用自拟八味升压汤治疗50例低血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试肱动脉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12kpa)、舒张压低于60mmHg(8kpa)。
均经心电图等检测排除心血管、精神、药物等因素影响。
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手足不温、腹胀纳差等症。
50例低血压患者中,年龄16岁的15人(16.7%),20—30岁的14人(30%),31—40名的12人(46.7%),41—50岁的9人(6.7%),50例低血压患者中男性16例(32%),女性34例(68%)。
病程最长的10年,最短的7个月。
2.治疗方法(1)药物组成:由红参、紫河车、黄芪、当归、麦冬、大枣、枸杞、甘草组成。
(2)治疗方法:上拟药物除红参粉细未分次冲服外,其余药物皆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0天为一疗程。
3.结果(1)疗效评定: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方法,用药一个疗程后对患者血压和自觉症状进行判定。
治愈:经正规疗程治疗,收缩压一年内保持在90mmHg(12kpa)以上,舒张压保持在60mmHg(8kpa)以上,自觉症状消失为治愈。
八味降压汤[组成]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功能]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主治]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用法]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15分钟,以只留药物的易挥发成分;二煎30-50分钟文火。
煎好后将两煎混合,总量约250-300毫升,每日1剂,每剂分2-3次服用,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方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亏虚,血行不畅。
因而方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芎、归行其血滞;阴血的滋润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
全方合伍,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
[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5克、肉桂5克。
[按语]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八物降下汤”化裁而来。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外肝的气血失和,脾的升降失司,肾的阴阳失调。
就一般情况而言,高血压病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
本病之头痛、眩晕、心悸、脉弦等阳亢的实证为标象,而阴血亏虚为本质。
血压增高的实质,是由器官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动脉血压的维持,原是为了“血主濡之,以奉生身”,保证体内各个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其心、脑、肾最为重要。
治疗高血病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用时则降,停药则升,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所需的气血,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即所谓“欲夺之,先予之。
”使周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定于正常范围。
跟师体会
八味降压汤是山东名中医周次清先生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八物降下汤”化裁而来。
其组成为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I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
[功能] 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主治] 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外肝的气
血失和,脾的升降失司,肾的阴阳失调。
就一般情况而言,高血
压病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
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
本病之头痛、眩晕、心悸、脉弦等阳
亢的实证为标象,而阴血亏虚为本质。
血压增高的实质,是由器
官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动脉血压的维持,原是为了“血主濡之,以
奉生身”,保证体内各个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其心、脑、
肾最为重要。
治疗高血病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用时则降,停
药则升,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所需的气血,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
即所谓“欲夺之,先予之。
”使周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
定于正常范围。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八味降压汤就能起到这种
作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疗效。
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
机是阴阳失调。
营血亏虚,血行不畅。
因而方用首乌、白芍、杜
仲养其阴血;芎、归行其血滞;阴血的滋润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故
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
和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
全方合伍,使肾有所滋,脑
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