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8.56 KB
- 文档页数:2
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李士民;周明武;王瑞金;李坤德;幸超峰;宋力;王飞云;朱杰【摘要】临床上因烧伤、挤压、碾挫、撕脱等原因造成的足、踝部皮肤缺损并不少见.足、踝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肿胀,切开、复位时若掌握不住时机,或术中对局部的皮肤、软组织保护、重视不够,常易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肌腱、钢板外露,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引起骨髓炎、骨不连甚至骨坏死.2003-01~2009-01笔者所在科采用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11【总页数】2页(P990-991)【关键词】胫后动脉皮支皮瓣;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作者】李士民;周明武;王瑞金;李坤德;幸超峰;宋力;王飞云;朱杰【作者单位】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450042 河南郑州,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临床上因烧伤、挤压、碾挫、撕脱等原因造成的足、踝部皮肤缺损并不少见。
足、踝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肿胀,切开、复位时若掌握不住时机,或术中对局部的皮肤、软组织保护、重视不够,常易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肌腱、钢板外露,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引起骨髓炎、骨不连甚至骨坏死。
2003-01~2009-01笔者所在科采用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8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机器伤4例,砸压伤4例,烧伤2例。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跟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背软组织缺损11例,給予所有患者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观察,本组16例患者皮瓣修复均成活,创面愈合较好,血液循环正常,并且缺损修复效果较理想。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能够大部分存活,且手术方法简单方便,修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5.069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5-0184-03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dorsal heellu xing-cheng,lu xiang-quan,wen xing-xing,wu bing-hua,huang jia,xiong zhe-cheng(department of surgery,one subjects,dongxiang third hospital,dongxiang 331800,jiangx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o re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heel of the foo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6~2017 year in june from the ministry of the back heel soft tissue defects in 16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cluding 5 cases of heel soft tissue defect of dorsal foot soft tissue defect in 11 cases,all patients were given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treatment,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3 months,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after operation,the skin flap repair in 16 cases of the group survived,the wound healing was better, the blood circulation was normal,and the repair effect of the defect was ideal.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can re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dorsum pedis of thefoot.most of the flaps survived,and the opera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and the repair effect is remarkable.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perforator flap;softtissue defect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逐渐增多,由车祸而导致的足部损伤也日益增多。
管壁之间的间隙大小,是ES WL碎石成功的关键。
而本组输尿管结石均伴有增生息肉或肉芽样组织,从而产生结石包裹,粘连,管壁增厚,狭窄及中、重度肾积水,使ES WL效果明显下降。
所以在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病例,尤其是结石停留在输尿管壁的某一部位时间大于半年以上,经1~2次使ES WL治疗后,仍未见结石排出,不能盲目再增加ES WL次数,也不能盲目等待结石的排除,要考虑输尿管息肉的存在[2]。
故我们认为,ES WL治疗2~3次无明显效果者,应改为腔内碎石治疗。
另外输尿管结石较小,而肾积水较重者,逆行造影发现结石下方输尿管腔内有充盈缺损时,同样要考虑有输尿管息肉的存在。
应用钬激光碎石应从结石边缘开始,即光导纤维顶端应抵住结石的侧面,通过碎石在边缘表面产生一个腔隙,然后反复移动光纤顶端进行碎石将腔隙扩大,称之为“虫噬”样碎石。
若碎石从结石中心开始,整个结石有可能被碎成几大块,其中大部分需要再次粉碎,且有可能已被水流冲出视野或冲至肾盂,这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寻找甚至找不到结石,且反复输尿管镜操作及频繁变换光纤的方向可能会加重对输尿管的损伤,有时必须改变手术方式。
本组1例上段输尿管结石在碎石过程中冲入肾盂,行ES WL。
钬激光碎石时功率应设定在<1.0J/8~10Hz范围内,因为当功率>1.0J时,可能产生较大碎石块,不利于结石的粉碎。
钬激光烧灼息肉时应达输尿管肌层或与正常黏膜持平即可。
钬激光切割单颗或有蒂息肉时较容易,它能精确切割息肉的基蒂部,防止复发。
有时息肉充盈整个输尿管腔,导丝不能向上插且看不到结石,此时应用小功率钬激光(0.5J/5Hz)在输尿管腔的中心进行切割,直至看到结石,先切割突出较明显的息肉,不急于切净输尿管息肉,这时应先碎石,1J/10Hz,碎石至3mm以下,碎石满意后再切割输尿管息肉至与正常输尿管壁相平。
若过多损伤输尿管肌层,尤其钬激光广泛烧灼热损伤易致术后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由于慢性刺激引起后壁增厚,即使切穿导致少许尿液外渗,只要留置双J管妥当,一般无并发症发生。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刘昌雄;唐举玉;刘鸣江;谢松林;李匡文;吴攀峰;朱孜冠【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09(037)005【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行内踝上穿支探测并体表标记,在解剖学基础上,皮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设计在穿支穿深筋膜处,深筋膜上游离皮瓣,术中可根据受区情况适当修整皮瓣厚度. 结果 13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 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术中可修整皮瓣,术后外形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总页数】3页(P555-557)【作者】刘昌雄;唐举玉;刘鸣江;谢松林;李匡文;吴攀峰;朱孜冠【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8【相关文献】1.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J], 段崇锋;焦涛;任孝燕;刘浩;孙荣涛;黄林林;李贤华;翟兴鹏2.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 常德寿;蔡鸿敏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J], 丁长年;徐小春;杨绪亮;路勇;武剑4.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腘动脉损伤Ⅱ型患者内踝皮肤缺损 [J], 曲新强;王剑利;唐康来;陶旭;周冰华;袁成松5.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J], 赵喜疆;刘昌雄;艾合买提;郭赟;赵春海;买卖提·加;买卖提.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对13例中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cm×9 cm~8 cm×18 cm。
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 其中2例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供区创面均1期愈合,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质地、弹性良好。
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范围大、隐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皮瓣随着工业及交通事业的发展,足部严重创伤日益增加,除骨折、脱位及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外,常合并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尤其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较为困难,我科2007年至2011年采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植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3例,男9例,女4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6例,年龄6-62岁,缺损面积最小5cm×7cm,最大至足背,合并跖骨骨折11例,部分足趾毁损8例,合并胫骨骨折5例,切取皮瓣(5~9)cm×(8~18)cm。
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健侧肢体伸膝位以股骨内上髁至内踝前缘连线为轴线。
皮瓣设计在轴线两侧宽8cm左右,宽度的1/3设计在胫骨表面。
皮瓣的旋转点: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确定的胫后动脉穿支发出处为旋转点,不能确定穿支时,蒂部尽量放宽。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的面积的大小、形状以及交腿放置体位设计皮瓣,蒂部以轴心线为中心3cm-5cm,带隐神经、隐动脉、大隐静脉及胫后动脉穿支。
皮瓣边缘相比较创面放宽1cm-2cm,皮瓣长度为皮瓣缺损区的长度再加4—6cm。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对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骨外露创面的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
显微外科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1-2]。
我科于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25例,皮瓣全部成活且功能良好。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5例手术患者中,男16例,女9例。
年龄6-52岁,平均31岁。
伤因:车轮绞伤6例,均为儿童患者;机械碾压伤5例;交通伤14例。
小腿远端前内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伴有钢板外露7例,内踝区软组织缺损骨折端外露4例,其中有1例踝管开放胫后动脉损伤,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断裂外露6例、其中有1例伴有外踝缺损及骨外露,拇趾绞轧脱套伤肌腱骨外露8例。
缺损面积最小3cm×6cm,最大16cm×10cm。
25例皮瓣均是带蒂方式移植,穿支血管外径为0.9-1.5mm,血管蒂位于内踝上4.0-23.1cm处。
其中8例(儿童6例、青年女性2例)以交腿方式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1.2手术方法术前根据缺损部位、形状及面积选择临近部位皮支皮瓣,应用多普勒血管探测仪探测皮支血管穿出点的位置,伸膝位以内踝前缘至股骨内侧髁连线即隐神经营养血管行程为皮瓣轴线[1]。
以距创面最近的皮穿支发出处为转轴点及蒂部,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手术时先切开皮瓣后缘皮肤,沿深筋膜层面分离,寻找从内侧肌间隙,即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发出的胫后动脉穿支皮支血管,保留少量肌膜保护穿支血管分离至胫后动脉,观察将皮支的管径及与肌间隙上下穿支血管升降支的吻合[2-3],其次观察穿支血管与隐静脉及隐神经血管网吻合情况来适当调整皮瓣的面积及方向。
如果切取皮瓣包含上下穿支血管吻合网,可根据受区缺损情况不切取隐神经及静脉,以减少供区的损伤。
将皮瓣旋转转移覆盖创面,在蒂部尽量保留一定宽度的筋膜蒂以减少牵拉和以利于静脉回流。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在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创面14例,男9例,女5例,小腿9例,踝部3例,足跟2例,观察疗效。
结果:13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早期淤血肿胀,经穿刺放血、拆除张力缝线、换药后皮瓣成活。
结论: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血运有保障,成活率高,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转移灵活,是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难愈性创面的良好选择。
标签:胫后动脉;皮瓣;足中图分类号R27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34-02小腿中下段、踝部、足由于解剖特点,外伤后经常伴有骨质、肌腱、血管神经的外露,创面经久不愈,多需要用皮瓣覆盖。
穿支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1],血运有保障。
2005-2011年笔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14例,经3个月~2年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1岁;小腿创面9例,踝部3例,足跟2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肌腱、神经外露;致损原因:外伤后皮肤缺损10例,慢性溃疡4例。
所有创面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皮瓣最大面积9 cm×7 cm,最小5 cm×4 cm。
1.2 术前设计术前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胫后动脉的走形和皮肤穿出点位置,按创面大小、形态和血管蒂的长度,以胫后动脉投影为纵轴,在小腿内侧中段设计出略大于创面的皮瓣,皮瓣上界可至小腿中1/3与上1/3交界处,下界至踝上5 cm,前界一般不超过胫骨前缘,后界可达小腿后正中线。
测量出旋转点至创面的长度作为血管蒂的长度,但要比实际距离长1.0 cm,根据胫后动脉穿支的确切位置作为旋转点,蒂部保留3~4 cm的筋膜蒂,其上包含1 cm皮肤,皮瓣整体呈“球拍”样。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1-09T10:39:51.7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陈四华陈立科吴波刘喜娇
[导读]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陈四华陈立科吴波刘喜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足根部;软组织缺损
因交通事故或意外造成的足部及足跟部损伤,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软组织间接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肌腱、跟腱以及骨骼等深层组织暴露,皮肤供血不良,甚至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
因此,对足根部组织缺损患者及时进行软组织修复治疗,对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6年,葡萄牙学者最早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根部软组织缺损,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
之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修复足跟部、手背部、足背部等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4,5]。
我院自3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7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各种缘由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共72例,其中因交通事故导致足跟部软组织损伤47例,因重物压迫导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1例,其他原因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例。
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3±11.1)岁。
所有患者均在清创术后无发生感染情况下进行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刻进行创面清理,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区进行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碘伏多次清洗,并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必要时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一期清创术后,患者清创区未出现感染即可进行皮瓣修复术。
术前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对患者的胫后动脉的皮支动脉进行定位并标记,以两个皮支动脉血管作为皮瓣的旋转点,根据患者足根部缺损组织形状及大小合理确定待取皮瓣的形状与面积。
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外形时以膝下8cm以及小腿前后中线所包含的区域作为可取皮瓣区域。
设计好皮瓣后对皮瓣前侧进行切取,在进入深筋膜后按照由前至后顺序分离皮瓣,当到达胫骨内侧时,可将深筋膜与皮肤缝合以避免两者分离。
在胫骨内侧切开深筋膜后向下分离深筋膜,找到胫后动脉穿支后,仔细分辨血管与皮瓣组织,对所选皮瓣做侧向切取,待皮瓣完全掀起后,旋转皮瓣至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区缝合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至2年的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近期(术后半年)与远期(术后2年)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评估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根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最大面积11cm×9cm,最小面积4cm×4cm。
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经及时局部坏死组织清除术并换药后愈合。
5例患者术后出现水泡,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
对11例术后臃肿患者行皮瓣修薄术。
所有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正常,恢复较好。
对患者随访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近期皮肤感觉恢复较慢,远期皮肤感觉恢复较好,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位于小腿内侧,穿支发出的位置一般是稳定不变的,解剖位置较浅,因此便于皮瓣移植手术操作[6]。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血动脉可靠,不影响其他主干血管,不干扰远端的血液循环,移植可取的血管蒂较长,对供区的损伤少等优点,因此,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等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7,8]。
本研究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取的良好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72例患者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大部皮瓣成活,其中4例患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5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及时治疗后均愈合,并对11例术后臃肿患者进行了皮瓣
减薄术。
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近期修复区皮肤感觉恢复较慢,远期则有显著恢复;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根部软组织远期恢复效果较好。
分析认为,由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皮肤感觉易发生早期减退,因此患者术后受区皮肤感觉恢复较慢。
综上所述,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移植修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可取皮瓣面积大、术后对供区影响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等优势,是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伟,肖军,郑佐勇,等.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8):2921-2926.
[2]曲广宇,路来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06-407.
[3]Murakami,M.,Ono,S.,Ishii,N.et al.Reconstruction of elbow region defects using radial collateral artery perforator (RCAP)-based propeller flaps[J].Journal of plastic,reconstructive &;amp;aesthetic surgery:JPRAS,2012,65(10):1418-1421.
[4]Mahmoud,M.,ElShafie,S.,Coppola,E.E.et al.Perforator-based radial forearm fascial flap for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carpal tunnel syndrome[J].Journal of Hand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13,38A(11):2151-2158.
[5]张功林,陈克明,赵来绪,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神经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2):122-125.
[6]彭剑飞,孔镜波,钟振东,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5):66-67.
[7]郑晓菊,薛学文,宋文斌,等.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C].2012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29-29.
[8]李彦飞.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同侧及对侧小腿中远段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