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肌肉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475.00 KB
- 文档页数:15
解剖图谱|最全面的下肢肌肉解剖图谱髂腰肌注:•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和旋外。
由腰丛支配。
•髂肌,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和旋外。
由腰丛支配。
臀大肌、阔筋膜张肌注:•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起自髂骨翼外面的骶骨背面,止于臀肌粗隆及髂胫束,作用是髋关节伸和旋外,臀下神经支配。
•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是紧张阔筋膜及屈髋关节,由臀上神经支配。
臀中肌、梨状肌、闭口内肌、股方肌注:•臀中肌,起自髂骨翼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是外展、内旋(前部肌束)、外旋髋关节(后部肌束),由臀上神经支配。
•梨状肌,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是外展、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闭口内肌,起自闭孔膜的内面及其周围骨面,止于股骨转子窝,作用是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作用是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坐骨间嵴,作用是髋关节旋外,由骶丛支配。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注:•股四头肌,分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骨外侧肌。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的内侧和外侧唇,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
四个头向下汇成一腱,经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由股神经支配。
•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近端内侧。
是全身最长的肌肉,作用是屈髋、屈膝。
由股神经支配。
注:•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止于股骨转子窝,作用是髋关节旋外,由闭孔神经支配。
•耻骨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耻骨肌线。
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
•长收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线,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
•短收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线,位于耻骨肌及长收肌的深面,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
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CONTENTS•肌肉解剖概述•上肢肌肉解剖图解•下肢肌肉解剖图解•躯干肌肉解剖图解•神经系统与肌肉关系图解•运动系统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肌肉解剖概述01肌肉组成与结构肌肉纤维肌肉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收缩功能,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小节组成,肌小节包括粗肌丝和细肌丝。
肌膜包裹在肌肉纤维外面的薄膜,具有保护作用。
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传递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肌肉功能与分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心肌构成心脏壁,通过收缩推动血液循环。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具有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作用。
通过神经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
为肌肉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为肌肉提供附着点,与肌肉共同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肌肉与相关器官关系上肢肌肉解剖图解02冈上肌小圆肌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可使肩关节外展。
位于冈下肌下方,协助肩关节旋外。
三角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可使肩关节外展。
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可使肩关节旋外。
位于肩胛骨前面,可使肩关节内旋。
位于上臂前面,可使肘关节屈曲。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面,可使肘关节屈曲。
位于上臂后面,可使肘关节伸展。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后内方,协助屈肘关节。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前臂及手部肌肉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桡侧,可使手腕桡侧屈曲。
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尺侧,可使手腕尺侧屈曲。
掌长肌位于前臂前面正中线,可协助屈腕。
03指伸肌和示指伸肌位于前臂背面,可分别使手指和示指伸展。
01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位于前臂桡侧,可使手腕桡侧伸展。
02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尺侧,可使手腕尺侧伸展。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位于手掌桡侧,可分别使拇指外展和伸展。
拇长屈肌和拇短屈肌位于手掌尺侧,可分别使拇指屈曲和内收。
下肢肌肉解剖图解03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由四个头组成,主要负责小腿的伸直。
位于大腿内侧,主要负责大腿的内收和内旋。
人体肌肉彩图图一:躯干后部
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图二:躯干后部深层
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
图三:躯干前部
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
图四:上臂段前部
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
3.三角肌(中部)
4.肱二头肌(长头)
5.肱二
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
图五:上臂段后部
1.肩胛提肌 8.前锯肌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1
2.三角肌(后部)
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图六:前臂段上部
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
图七:前臂段下部
6.肱桡肌
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
图八:下肢前部
1.髂腰肌
2.臀中肌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 7.股薄肌 8.长收肌 9.股
直肌10.股四头肌
2.
图九:下肢后部
2.臀中肌
3.臀大肌7.股薄肌 11.股二头肌 12.半腱肌 13.半膜肌 1
4.腓肠肌
图十:小腿前部
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
图十一:小腿后部
1.腓肠肌
2.比目鱼肌
3.胫骨后肌
4.趾长屈肌 7.跟腱。
1.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人体肌肉分布图人体经络走向图肌肉解剖图说明(一)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
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
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
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
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
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
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
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
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
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
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作用是为屈肘。
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史上最全肌肉部位图解(上)小编提醒你哦:要想本事好,一定要了解身体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和功能哈。
史上最全肌肉部位图解—再找不到肌肉位置,就看这个图吧!转走吧!上图说明:1.斜方肌:(怎么锻炼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1.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 总结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收、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中层上部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外侧弓状韧带。
5.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
- 总结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2.菱形肌:位置,位于斜方肌深层,肩胛骨侧缘和脊柱之间,肌纤维由上向外下斜行。
起点,起于下2颈椎和上4胸椎的棘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侧缘。
功能,近固定,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3.棘上韧带:同上4.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起: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吸气运动。
受肋间神经支配。
5.竖脊肌: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
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止于肋角;中间为最长肌,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侧为棘肌,止于棘突。
作用: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故又名竖躯干肌。
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
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6.胸腰筋膜:同上7.骶结节韧带:同上- 总结1.胸大肌:两块胸大肌位于胸的两侧。
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且分裂为大小不等两部分。
在其窄端,两部分都附着于肱骨之上,在宽的一端,较小的部分附于锁骨上;较大的部分则附着于胸骨和肋骨上面的软肋骨上,胸肌可将手部向前拉和向拉近身体,他还可使手臂转动。
2.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3.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紧腹壁,接受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营养。
腹壁下动脉从腹股沟韧带上方自髂外动脉分出,两条静脉与其伴行,向上行走,于弓状缘处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走行于腹直肌与后鞘之间,上行至脐部成终末支,与从腹直肌上端来的腹壁上动脉的终末支在脐周形成广泛的交通支。
4.胸小肌: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以帮助吸气。
5.肋间外肌:其围后方始于肋间节,前方近肋软骨处延为腱性的膜,称肋间外膜直至胸骨侧缘,此肌起自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上缘。
吸气时收缩。
6.腹斜肌:腹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是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自髋结节下行,肌质逐渐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相交织,止于腹白线。
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总结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三角肌为肩肱关节外层有力的肌肉,是肩部的重要肌肉。
三角肌起点广泛,纤维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及其外侧缘,肩胛冈嵴,向下缩窄至远端变成一扁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在肱骨干中点稍上,其肌束分为前,中,后3部。
三角肌前部肌束较长,从前方走向后下方,与结节间沟的外侧唇在一线上。
中部纤维构造较为复杂,肌束较短,由肩峰向下行,三,五束肌纤维与由下部止点向上的腱索彼此镶嵌,腱性组织在近侧部伸展到整个肌点起始处,在远侧部则附着于不大的区域中。
后部肌束较长,从后方斜向前下方,构成桡神经沟的上界,向上与肱三头肌外侧头的起点在一线上。
上臂外展运动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协同作用完成,其前部纤维收缩可旋及屈曲上臂。
后部纤维收缩可以外旋及伸展上臂。
三角肌瘫痪时,肩肱关节可发生半脱位。
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肱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而当前臂旋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
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
6.喙肱肌: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侧1/2(与三角肌止点对应)在大臂的侧肱肌上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在大臂上举时能看到喙肱肌。
7.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
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经肩胛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是使肩胛关节敛和旋。
- 总结8.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每组两块的前锯肌从胸前部的肋骨开始,围绕体侧延伸到肩胛骨。
前锯肌可将肩胛骨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锯肌”一词描述此肌成锯形的,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前锯肌是块扁肌17.大圆肌:起止点:位于小圆肌的下侧,其下缘为背阔肌上缘遮盖,整个肌肉呈柱状,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嵴。
作用:肩关节旋、肩关节收、肩关节后伸(在无阻力的运动中,不表现出电的活动,但在做抗阻力动作时,它是原动肌),由于该肌对手臂的作用同背阔肌很相象,所以,被称为“背阔肌的小助手”。
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8.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每组两块的前锯肌从胸前部的肋骨开始,围绕体侧延伸到肩胛骨。
前锯肌可- 总结将肩胛骨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锯肌”一词描述此肌成锯形的,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前锯肌是块扁肌。
前锯肌有多个起点,起于2~9肋骨的外侧面,分割到三组手指般大小的区域。
(1)上面部分,附着在第一和第二肋骨上,距离肋软骨几英寸;(2)中间部分,附着在第二和第三肋骨上;(3)下面部分附着在第四,五,六,七,八肋骨上,换句话说,前锯肌附着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一到第八肋骨上。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具有“延伸的肋骨”,更准确的说,当体脂水平较低时,前锯肌类似肋骨,非常明显可见。
止点在肩胛骨的侧和下角的前面。
9.小菱形肌:10.大菱形肌: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11.冈上肌: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该肌受肩胛上神经支配,其作用是上臂外展时的起动。
冈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盖,其肌腱与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共同组成肩袖。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肌腱在喙肩韧带及肩峰下滑液囊下,肩关节囊之上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
其形状如马蹄形,其作用为固定固定肱骨于肩胛盂中,并与三角肌协同动作使上肢外展,由于活动频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缩力量的交汇点故易损伤。
12.三角肌(后部):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
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在上臂后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该臂,它有三个头:一个附着在肩胛骨上,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
肌肉的远端有一条有力的腱在肘处附着- 总结在尺骨上。
如果你尽量伸直手臂,就会感到这条腱绷紧了。
15.冈下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