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21.15 KB
- 文档页数:6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有关各界所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
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例,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章制度、土地资源开发方式等多角度入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有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前言: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落后产能仍然存在,这种传统型的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此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恰好符合时代要求,这有助于促进国内各地区逐步实现节约资源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更高层次水平。
1基本概况南通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地势较为平坦,且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成为江苏省内适宜进行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其承担着转移接收长三角地区产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通市的工业企业大部分向周边的开发区和园区进行集中,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等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南通市工业用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供应总量较大,近年来,全市的工业用地供应,已经占据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地位,每年的占比均超过52%;二是工业产值地耗已经基本趋于平稳;三是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已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南通市各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已经基本较为合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呈现出粗放的开发管理格局。
2南通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评价工作的首要阶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5)动态变化原则;(6)引导性原则;(7)弹性原则[1-2]。
May.2021No.3(TotM 168)2021年5月中国林业经济第3期(总第168期)・研究报告・CHINA FORESTRY ECONOMICS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一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吕蕊汐】,吕忠全打王惜凡2,于祯朦】,吕欣晔彳(1.南京林业大学 理学院,南京210037; 2.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3.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爛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 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 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滯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①人均GDP 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 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③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 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爛权法;K-Means 聚类;空间计量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21 )03-0036-05DOI : 10.13691/23-1539/f.2021.03.009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reen-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LV Rui-xi 1, LV Zhong-quan 1, WANG Xi-fan 2, YU Zhen-meng 1, LV Xin-ye 3(1.College of Scienc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3.Nanjing No.9 Middle School, Nanjing210018, China)Abstract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 tion.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designed indexes and used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total score of each area. It used Means method to make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alculate the lag effect and correl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ores on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It got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er capita GDP and per capita park green area,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GDP devel ope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could increase green-economic score. 2.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sposable in come of urban residents was low. Jiangsu Province mainly used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y to improve the收稿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基于数据 分析下新型城镇化对人均平均公园面积的影响:以江苏省为 例”(201910298026Z)第一作者简介:吕蕊汐(2000-),女,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人,本科生。
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李锋;刘旭升;胡聃;王如松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7(18)9
【摘要】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生态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是衡量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江苏大丰市为例,建立了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类58项指标.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生态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大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0.24,处于Ⅳ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010年可达到0.45,处于Ⅲ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一
般;2015年可达到0.66,进入Ⅱ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2020年可达到0.85,进入Ⅰ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
【总页数】7页(P2006-2012)
【关键词】生态市;生态县;生态评价;指标;大丰
【作者】李锋;刘旭升;胡聃;王如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大丰市南阳镇为例 [J], 霍雨;王腊春
2.沿海滩涂开发生态风险源及其概念模型——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 [J], 付光辉;刘友兆
3.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海滨为例 [J], 黄震方;袁林旺;黄燕玲;王霄;俞肇元
4.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J], 陈甜;金科;房振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研究一一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曲福田’陈江龙“诸培新”摘要: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土地资源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经目}发达地区的人地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尤为突出,研究其土地资源保护行动的手段、效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分析总结了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保护的模式、手段与绩效。
研究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是一种内涵型的保护;规划控制、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旧城改造、土地综合整治是有效的手段;目前大陆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政府直接参与。
文章认为,政府主要靠规划控制,而通过明晰产权、运用税收/辛}贴等经济激励手段发挥市场的作用应是大陆土地资源保护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工具模式夭1引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El趋突出。
农地的流失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正成为大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1998年的特犬洪水、黄河断流、频繁的沙尘暴以及圆际上对大陆粮食安全的种种顾虑进而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等使我们不得不慎重地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在经济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耕地锐减、生态景观破坏、土壤退化、水质恶化等现象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土地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和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维持、恢复、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其核心内容包括: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以衣地保护为重点、土地‘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陈江龙、诸培新,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博士生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资产价值量核算方法研究——以江苏省某县为例唐海磊南京众诚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于自然资源资产属性,构建了以基准地价修正法、收益还原法、替代市场法、生态系统服务当量法等方法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并以县域为研究对象,实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
研究成果全面反映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状况,为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 资产清查 实物量 价值量中图分类号: F32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4)03-0243-04Research on the Accounting Method of the Asset Value Quantity of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 Assets—Taking a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TANG HaileiNanjing Zhongche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is a vivid practice of practicing the living community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s, lakes and grasslands",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a natural resource value account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methods such as the benchmark land price correction method, income reduction method, alternative market method and ecosystem service equivalent method, and the inventory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is realized with the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resources.Key Words: Nationally-owned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inventory; Physical quantity; Value quantity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是一项摸清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底数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