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内蒙古奶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3.41 KB
- 文档页数:4
2011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1 第16期总第24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6T o tal N o.242奶业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奶农+合作社+公司”模式——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王艳龙(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在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奶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呼和浩特地区的奶业发展不应该简单的去用国外发展合作社的经验,而应该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并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奶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转型期;合作社;奶业发展;呼和浩特 中图分类号:S823.9+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16—0010—02 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的波及全球,并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及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009年出现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使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严重受挫,呼和浩特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奶业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2010年,由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为应对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物价持续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全面抬头,而原奶价格却没有相应的上涨,受到以上三重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来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地区的散户养殖纷纷将奶牛抛售而选择外出务工,原来处于主导模式的散养已经无法适应新兴的历史潮流正逐步或已经解体(武川地区已完全解体),合作社以及养殖小区等新型的模式虽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矛盾但也正逐步建立起来。
这些新兴的模式无疑代表了中国未来乳业的发展方向,本文指出在建立合作社以及养殖小区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去模仿国外的成功经验,而应该和呼和浩特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之路。
1 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现在著名的伊利集团的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还存在的时候,呼和浩特市周边郊区的个别村庄已经开始陆续私人购买奶牛(旭泥板村最早)。
关于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发改委上传日期:2012/9/29 阅读次数:306一、奶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奶牛区域布局,在不断创新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奶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市奶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势头。
据统计,2011年底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70万头。
全市奶牛养殖优势区域集中在土左旗、和林县、托克托县和赛罕区,四大旗县区奶牛存栏头数达65.7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的93.9%。
其中土左旗24.8万头,和林县14.4万头,托克托县10.5万头,赛罕区16万头。
全市规模化奶牛牧场达359个,其中百头牧场271个,千头牧场84个,万头牧场4个。
其中乳品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的牧场25个(伊利公司建设的17个,蒙牛公司投资建设的7个,奈伦公司1个)。
牧场龙头企业务12个(其中圣牧高科4个,奶联社4个,赛科星1个,犇腾牧业3个)。
私人建设牧场321个。
全市奶牛规模化饲养程度达67.1%。
据统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8元,其中来自乳业的纯收入达到4115元,占41%。
二、奶源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小户和散户后续发展乏力。
现阶段,我市50头以下的奶牛养殖场(户)存栏占全市的50 %。
这些场户大部分是在前期政府鼓励扶持而自有资金不足,靠银行贷款和民间高利借贷发展起的,牛源主要是2003年和2004年奶牛养殖高峰时期购进,奶牛头均价格一般在15000元以上。
由于一次性投资过大,大多超出了自揣承受能力。
目前这些养殖户遇到饲草、劳动力、水电价格等成本不断上涨,鲜奶收购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的压力,微薄的收入在支付完养殖成本和高额的借贷利息外,基本处于保本和亏损状态,由于近二十年来养殖户逐渐积累的固定资产总量较大,而在集体土地上形成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押、转让,转营其它行业困难,大多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状态,普遍反映有一种“上贼船”感觉,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奶牛改良为肉牛、出卖奶牛、杀奶牛现象频出,极有可能会大量退出奶牛养殖业,进而影响我市奶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呼和浩特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2012年3月30日)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市委、市政府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立足实际,经济运行呈现全面增长,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综合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5.0:36.3:58.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5.5,比上年同期上扬5.5个百分点。
八大类指数中仅交通和通信下降0.8%;其余七大类全部上涨:食品上涨14.3%,居住上涨2.3%,烟酒及用品上涨3.1%,衣着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7%。
农村生活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达107.8,比上年上扬7.8个百分点。
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住房类和服务项目类分别比上年上涨14.1%、5.5%、4.0%、16.3%、1.6%、5.4%、3.2%;仅交通类下降0.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9%。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2.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6万人。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1.87万人,增加0.72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0.97万人,减少0.03万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从业人员9.61万人,增加0.2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90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97人,其中,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372人。
风雨十年成就辉煌 2001~2011年内蒙古乳业发展巡礼
那达木德
【期刊名称】《今日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从1998年到2012年是中国乳业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的十五年,也是中国乳业完成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进程并进人世界第三乳业大国行业的十五年,其中2001-2011年是内蒙古乳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的十年,也是确立中国乳
业第一大区地位,“中国乳都”的命名,实现“中国乳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十年。
2010年世界乳业大会(IDF)主席吉姆贝格先生说:世界乳业增长的50%来自中国,而中国乳业增长的50%来自内蒙古。
这句话可谓内蒙古乳业在“十五”、“十一五”十年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那达木德
【作者单位】内蒙古奶业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
【相关文献】
1.十年风雨兼程辉煌路——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啤酒行业十年成就和进步 [J], 韩永奇
2.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
现十大变化 [J], 周耀亭;张晶
3.民族团结创辉煌携手迈向新世纪——云南民族工作五十年辉煌成就巡礼 [J],
4.半个世纪沧桑巨变民族政策成就辉煌——建国五十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J], 李斌;胡敏谦;陈晶海
5.六十年风雨征程六十年辉煌成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农业部:2011奶产量增2·1%
作者: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1期
2011年我国畜牧业实现稳产增收,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建设开局良好,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奶业方面,预计2011年奶类总产量为3825万t,同比增长2.1%,生产趋于
稳定;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一头年产奶5t的奶牛平均利润约2100元,是近3年中效益
最好的一年。
草原保护建设全面提速。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启动,按照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要求,努力将136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落实到草场牧户。
全国累计落实草原承包面积2.43亿hm2,同比增加0.23亿hm2;禁牧休牧轮牧草原2.58亿hm2,同比增加1.51亿hm2;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1%,预计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达10.02亿t,同比增加2.7%,首次突破10亿t。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2011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经济增速继续在较高位上运行,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开始得以遏制,富民强区进程加速推进。
经济的稳定性、自主增长性、市场化程度都有明显提高,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9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092.0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3亿元,增长11%。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9%。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515元,增长13.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8905美元。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2:56.8:3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6%。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5.5%,农村牧区上涨5.7%。
分类别看,八大类全部呈现上涨局面,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3%,居住类价格上涨4.7%。
从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6.1%和7.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2.8%。
201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243.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18万人,增长5%。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11.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42万人,增长9.9%。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54.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71万人,增长17.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呼和浩特奶制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奶业基地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呼和浩特奶制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品种也得到了提升。
本文将对呼和浩特奶制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呼和浩特奶制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呼和浩特的奶制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
该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投资也逐渐增加,为奶制品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呼和浩特的奶制品市场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导,包括纯牛奶、加味奶、乳制品等。
市场上出售的液态奶产品质量良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功能性奶制品在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高钙奶、低脂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销量逐渐增长。
然而,尽管呼和浩特奶制品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奶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大品牌和知名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
其次,奶制品行业存在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以次充好,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未来,呼和浩特奶制品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国内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和消费升级的提速,人们追求健康、安全、高品质的奶制品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呼和浩特奶制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奶产业必将迎来一轮洗牌和整合,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只有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呼和浩特奶制品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控制。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例如,根据消费者需求研发功能性奶制品,如富含蛋白质的奶制品、养颜美容奶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此外,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201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最终定稿)第一篇:201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201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延续了2010年的平稳恢复趋势,全年乳制品产量2388万吨,销量2376万吨,同比增长均为11%,与2010年增速持平,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后,行业已连续三年平稳恢复。
2012年一季度行业累计产量约547万吨,同比增长5.8%,相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延续了2010年的平稳恢复趋势,全年乳制品产量2388万吨,销量2376万吨,同比增长均为11%,与2010年增速持平,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后,行业已连续三年平稳恢复。
2012年一季度行业累计产量约547万吨,同比增长5.8%,相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均有所放缓。
进入2011年以来,乳制品产量上升幅度较快,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乳制品生产量累计达到2387.49万吨,同比增长13.99%,较2010年同期增速回升2.81个百分点。
单月来看,2011年12月乳制品生产量达到234.31万吨,同比增长20.44%,较2010年12月增速上涨6.23个百分点,12月乳制品生产量增速较当年11月上涨3.14个百分点。
乳制品中以液体乳生产为主,液体乳产量增速由平稳增长到快速上升从而导致乳制品行业整体产量增速回升幅度不断抬升。
分品种具体数据显示:1-12月,全国液体乳的累积产量为2060.79万吨,同比增长13.4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37个百分点,较当年11月累计增速回升0.26个百分点。
单月来看:液体乳12月单月产量为199.84万吨,同比增长19.15%,2011年12月的增速较2010年12月增速上涨3.04个百分点,较本年11月增速回升3.56个百分点。
2012年1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生产液态奶458.23万吨,同比增长7.43%,干乳制品88.72万吨,同比下降1.84%,其中,奶粉33.1万吨,同比增长1.2%。
呼市奶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呼市奶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呼市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做法 1.龙头企业发展情况随着"奶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市奶牛业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奶牛头数迅速增加,鲜奶产量大幅度提高.2004年年度,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0.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1.4%;鲜奶产量达到159万吨,增长57.8%.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了746千克(213万人口),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呼市的奶牛存栏、鲜奶产量、鲜奶人均占有量均名列第一.
作者:苏志彪朱树国胡丽英作者单位:苏志彪(呼市农牧业局) 朱树国(呼市种子管理站)
胡丽英(呼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刊名:现代农业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05 ""(8) 分类号:F3 关键词:。
包头市2011年奶牛养殖效益调查分析作者:王秀丽奚如赵二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3期摘要:受原材料价格、人工工资上涨的影响,奶牛养殖成本上升,通过对包头市有关旗县区奶牛养殖点的调查,分析了奶牛养殖效益情况、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包头市奶牛养殖工作如何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关键词:包头市奶牛养殖效益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c)-0254-02从2002年开始奶牛养殖业在全市的推开,包头市奶牛养殖业现已进入稳定的发展态势,受原材料价格、人工工资上涨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奶牛养殖服务工作,发挥奶产业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从2011年8月开始对包头市有关旗县区展开奶牛养殖效益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选取了稀土高新区、九原区、固阳县、土右旗等旗县区共10个调查点进行奶牛养殖效益调查,即土右旗城南养殖小区、土右旗大葫芦养殖小区、土右旗内蒙古绿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九原区鹏翔养殖场、九原区景达养殖场、高新区宝地乳业养殖场、高新区隆正养殖小区、固阳县利源养殖小区及养殖户。
共有8个养殖小区及养殖户、2家养殖企业,涉及奶牛1218头。
现分析如下。
1 奶牛成本效益情况(1)对于养殖企业,其效益情况如表1所示:每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为6900kg(按一年产奶日300天计算)、日产奶23kg,年收入为22886元(其中鲜奶销售收入22487元,仔牛折价400元)、年总成本为22772元(其中有物资费用20087元、人工费用1355元、固定资产折旧872元、场地租赁费458元等)、年增加值为4390元、年利润为83元、原奶销售价格为3.26元/kg。
通过上述指标计算得出牛奶公斤成本为3.30元,投入产出为比1.14∶1,成本利润率为0.11%,牛奶吨利润为12.03元/t。
(2)对于养殖小区及养殖户,其效益情况如表2所示:每头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为6664公斤(按一年产奶日300天计算)、日产奶22.2kg,年收入为21585元(其中鲜奶销售收入21224元,仔牛折价361元)、年总成本为22772元(其中有物资费用16468元、人工费用696元、固定资产折旧560元、场地租赁费164元)、年增加值为6717元、年利润为3424元、原奶销售价格为3.18元/kg。
内蒙古乳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内蒙古是中国乳业的重要产区,拥有丰富的奶源资源和优越的发展条件,是中国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内蒙古乳业发展迅速,在原料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内蒙古乳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蒙古乳业发展现状分析
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乳制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内蒙古作为中国奶业的重要产区,其乳制品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乳制品销售量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2.奶源资源丰富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奶源资源,主要以牛奶和羊奶为主。
目前,内蒙古有较完善的畜牧养殖基地和奶牛种群,生产的牛奶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
3.产业链完善
4.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品牌建设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乳制品消费者开始注重品牌和质量。
内蒙古乳业企业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形象,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2.推进产业升级
3.拓展市场空间
4.加强品质监管
综上所述,内蒙古乳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
强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加强品质监管等措施,内蒙
古乳业有望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为推动我国乳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形势的分析及发展举措皇甫亚宏【摘要】对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发展现状、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调整奶牛养殖模式、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建设饲草料体系、加强奶站监管、稳定原料奶收购价格等措施与建议,旨在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奶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内蒙古;奶业形势;制约因素;创新举措【作者】皇甫亚宏【作者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奶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奶业开始迅猛发展,得到了很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牧区生态、奶农利益、奶源基地建设、奶业整体效益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1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发展形势1.1 全国奶业形势在经历了异常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复杂的动物疫情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后,2010年我国畜牧业生产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其中,全国牛奶产量达 1 443万 t,同比增长2.2%,奶业形势全面回升。
奶业发展不只是数量上的提升,更是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奶牛养殖规模快速发展,生鲜乳生产销售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乳制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增长态势。
具体表现为: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现有生乳收购站 13 503个,机械化挤奶站的比例达到 87%;第三季度奶类消费量和消费支出比上年第 4季度分别增长 25.3%和 22.1%;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0.2%。
1.2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发展形势2011年,内蒙古奶业经济发展整体形势好于同期水平,牛奶产量有所回升,乳品企业稳定运行。
1.2.1 奶牛存栏和原料奶产量缓慢增长。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全区奶牛存栏为332.13万头,同比增加 17.13万头,增长了 5.44%,原料奶产量随之出现恢复增长,原料奶产量为326.9万t,同比增长3.7%。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陈慧萍【摘要】内蒙古是我国的奶业主产省,奶牛养殖历史悠久,奶牛存栏、原料奶产量、乳品加工能力和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等均居全国第一。
2011年10月,调研组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对24家规模奶牛场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内蒙古的奶业形势良好,【期刊名称】《中国乳业》【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调查报告;管理状况;乳品加工企业;养殖历史;销售收入【作者】陈慧萍【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内蒙古是我国的奶业主产省,奶牛养殖历史悠久,奶牛存栏、原料奶产量、乳品加工能力和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等均居全国第一。
2011年10月,调研组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对24家规模奶牛场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内蒙古的奶业形势良好,奶牛规模养殖的比例不断提高;规模奶牛场的饲养管理较为科学,机械化程度较高,疫病防治较为规范;受成本上涨的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但大部分规模奶牛场仍处于盈利状态。
1 奶牛场基本情况调研的24家奶牛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牛群结构较为合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较为齐全,人员配备整齐且素质较高,总体情况良好。
1.1 奶牛场的投建规模奶牛场的企业性质分布较广,国有、集体、私营、联营都有,其中私营性质的奶牛场是主力军,该类奶牛场占总奶牛场数的三分之二。
私营性质的奶牛场中,投资主体差异较大。
有的是乳品企业为了把握上游产业,控制原料质量而投资兴建的奶牛场,也有个人老板、私营企业为了进行多元化经营,从不相关的行业转入奶牛养殖,其中不乏一些从事建筑、稀土、煤矿的个体老板。
在调研的24家规模场中,有20家位于呼和浩特市周边,有4家位于包头市周边,均属于城市周边型的奶牛场。
在建场时间方面,最早的是1968年,最晚的是2009年,有三分之二的奶牛场是在2004年前后(2002~2007年)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