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内蒙古奶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
Dairy Economics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齐·赛喜雅拉图1,韩成福21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2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地方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对内蒙古奶业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但面临奶源供应、生产标准、小作坊改造、研发新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对此针对性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手工小作坊提档升级、产学研结合、品牌推广等对策建议,推动锡林郭勒盟地方奶制品高质量发展,为内蒙古奶业振兴和地方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盟文章编号:1671-4393(2023)12-0010-06 DOI:10.12377/1671-4393.23.12.030 引言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指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并强调,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等9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降低奶牛饲养成本、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主产省(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大力引导和促进乳制品消费等意见。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内蒙古振兴奶业战略研究”(2021NDB121)作者简介:齐·赛喜雅拉图(1986-),男,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人,蒙古族,硕士,研究方向为畜牧业经济研究; 韩成福(1974-),男,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蒙古族,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牧业经济。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一、公司基本概况公司名称:中国蒙牛乳液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所属行业:工业董事长:郭伟昌办公地址:香港湾仔分域街18号捷利中心10楼1001室法定股本:3000000000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外资成分不详。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创业7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从蒙牛官方网站看,外资成分不详。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二、蒙牛财务概况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市场规模的大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8年~2011年间,蒙牛发展状况良好,收入持稳定上升状态,但是 2011年蒙牛深陷特仑苏添加剂等丑闻,发展速度有所减缓,2011年~2012年的收入呈直线下降趋势。
2012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经济和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农牧业获得丰收,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物价相对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8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4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032.4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5508.44亿元,增长9.4%。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319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0189美元。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1:56.5:3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3%,农村牧区上涨2.5%。
分类别看,食品和衣着类价格涨幅,超过了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2.4%。
从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2%和0.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7%。
2012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0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6万人,增长4.1%。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5万人,增长8%。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8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增长13.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0.2万人。
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分析[提要]内蒙古的乳品产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找出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品;消费;内蒙古城镇居民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一、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现状(一)消费总体水平状况。
乳品行业是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内蒙古在乳品发展发展方面实现了超常规的进展,在牛奶产量、奶牛存栏量、乳品监管方面名列全国之首,但是在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方面水平方面就比较落后,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表1)(二)消费品牌结构状况。
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三个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200名城镇居民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在品牌选择上,不同品种的乳制品,消费者有不同的品牌偏好,在调查中,主要分为三类即鲜奶、酸奶和奶粉。
鲜奶是内蒙古城镇居民主要的奶类消费品种,经过调查,200名城镇居民中,有92人选择了蒙牛的鲜奶,占全部鲜奶消费人群的46%,有75人选择了伊利的鲜奶,占总人数的37.5%,有20人选择了光明,占总人数的10%。
其余的6.5%选择了三元、八喜、银桥、新希望、小丽花等品牌。
在酸奶的选择上,对蒙牛的选择仍居第一位,占总酸奶消费人数的35%,伊利占30%,奈伦占21%,其余14%的人群选择了青海酸奶、银桥、双娃等品牌。
在奶粉的选择上,有45%的人选择了伊利,有33%的人群选择了蒙牛,有9%的人选择了圣元,其余13%的人群选择了完达山、飞鹤、美赞臣、雀氏等品牌。
(表2)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蒙古城镇居民对乳品的选择比较青睐于当地的乳品品牌,对蒙牛、伊利的消费占大部分。
二、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存在的问题(一)乳品消费水平低。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的乳品消费经历了一个系统的转变时期,乳品消费水平在进步,但是仍旧处于落后的局面,尤其是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
奶业经济Dairy Economics赤峰市奶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张秀云赤峰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 要:近年来,赤峰市为打造现代一体化奶牛产业发展链,紧抓发展机遇,调整产业布局,全力实现农民增收。
但赤峰市目前的奶牛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待解决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饲料供应匮乏、技术管理水平低下等。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原则,从赤峰市主要资源优势和奶牛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政策支持、建立畅销品牌、成立产业协会、加强技术研发、引进专业人才等解决对策,以期为赤峰市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赤峰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文章编号:1671-4393(2023)12-0006-05 DOI:10.12377/1671-4393.23.12.020 引言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原称乌兰哈达、昭乌达盟,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交汇处,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畜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赤峰市农牧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区农牧局长会议精神,以建设农牧业强市为发展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实情,借助科技,依托项目,全面面向经济市场,全力推动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1,2]。
奶牛产业作为赤峰市经济体系支柱性产业之一,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市奶牛存栏31.36 万头,其中荷斯坦牛存栏9.36 万头,同比增长9.28%。
全市奶类产量26.3 万t,同比增长8.98%。
为进一步推动赤峰市奶牛产业发展,突破发展瓶颈,本文从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饲料供应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当下赤峰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赤峰市奶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赤峰市主要资源与优势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城市之一,因独特地理环境,全域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畜牧业发展作者简介:张秀云(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副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畜牧业发展。
经济研究。
啦铡黢滋磷‘翟潮盟缴您裁哩9S:.胁中国奶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近年来我国奶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小,奶源紧张,奶价不稳定。
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是农户散养,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合同方收购,形成了典型的“公司+农户”模式。
这种农户小规模饲养既缺乏规模经济和抗风险能力,又因为与牛奶加工企业的松散联合而缺乏直观的市场导向和风险约束,严重制约了奶牛饲养规模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奶产总量的快速增长。
从奶牛单产水平来看,2000年我国奶牛年平均单产仅为3000千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000千克的平均水平,而且奶牛单产的地区差异也很大。
这种低下的单产水平制约了原奶总量的增长,也是难以有效降低产奶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奶业生产中整体数量增长,总体质量水平不高。
近年来,由于养奶牛业的效益高,加之国家实施了“学生奶”工程等,大量的农民和从事其他养殖业的转向奶牛业,形成全国范围的“养牛热”,也就出现了诸多问题:(1)盲目引种。
许多农户因急于上奶牛项目而缺乏详细调查,对引进奶牛的品种、性能、系谱、疫情检验等情况全然不知。
(2)近亲繁殖。
~些养殖户对近亲繁殖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样直接影响了原奶的质量和产量。
(3)缺乏配套实施。
仓促饲养奶牛缺乏足够的准备,如缺乏饲养场地、草料、不懂管理等等,这必然影响奶牛的发育。
(4)手工挤奶多。
由于我国目前牛奶生产中的80%是手工挤奶,且个体奶农不注意奶牛疫病防应塑茎查竺盐兰旦!旦:兰周晓东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三)乳品加工能力的增长大于奶源的增长。
在消费市场好时,则表现为奶源紧张,争夺奶源;在消费市场相对增长缓慢时,则竞争市场,由于国内市场乳品消费结构单一,乳品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进行压价销售,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四)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连接松散.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绝大部分奶农没有与乳制品企业签订长期合约,主要通过奶站向奶农收购。
蒙牛公司简介成立于1999年初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一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拥有总资产超过1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至怕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6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伊利公司简介伊利集团前身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最早系从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发展而来。
1996年3月12 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名称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集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第一部分一、蒙牛报表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 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2) 以资产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2. 股东权益分析(1) 净资产收益率(ROE)(2) .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⑶.市盈率二、盈利能力分析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1)销售毛利率含义:销售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 100%金额单位:百万元..项目(2012年)蒙牛伊利增减变化5910.339 36080.353 41990.692 1)销售收入(2479.159 29504.949 27025.79)销售成本(23431.189054.563 12485.743销售毛利(3) = (1) - (2)25.10%29.73% 4.63%销售毛利率(4) =[ (3) / (1) ]*100%蒙牛的销售毛利率是25.10%,而伊利的销售毛利率是29.73%,相差4.63%。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优势、问题与路径作者:刘浩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9期摘要:传统乳制品产业作为内蒙古民族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奶业振兴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蒙古族传统乳制品不仅营养丰富、风味口感独特,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内涵。
“十三五”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居民对传统乳制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迅速,产品供不应求,消费群体向全国拓展。
但是,奶源供应不稳定、资金扶持不到位、市场监管跟不上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产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在明确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探究传统乳制品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发展的优化路径,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民族特色一、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优势(一)自然资源优势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陲,地形开阔且地势较高,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境内水文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达百条之多,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呈马蹄形环绕鄂尔多斯。
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资源禀赋为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了必要支持,造就了内蒙古世界黄金奶源带的地位,为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
2020年,奶牛存栏129.3万头,同比增长5.6%,牛奶总产量611.5万吨,同比增长5.9%。
(二)历史文化优势千百年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蒙古族喜食奶制品的饮食习惯,奶食品不仅为蒙古族人民提供了身体必要的营养要素,而且在维系民族情感、表达民族个性特征、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奶食品的蒙古语意为“白食”,白色在蒙古族文化中象征吉祥、纯洁、崇高,因而“白食”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
在那达慕、祭敖包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中,以及招待远方的尊贵客人时都离不开乳制品。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刘紫秀李晓佼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05期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
文章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GDP的分析,运用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描述了各盟市经济差异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差异状况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地繁荣发展,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就日益凸显。
内蒙古自治区分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12个盟市,本文将以这12个盟市为单位,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以下是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所得出的2000-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GDP(见表1):根据以上各盟市的GDP数据,本文选取三个指标来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即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极差和标准差属于绝对指标,极差是最高GDP与最低GDP之差,它反映的是区域GDP 的最大绝对幅度。
其公式为:R=Ymax-Ymin其中,Ymax是12个区域中GDP的最大值;Ymin是12个区域中GDP的最小值。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St=式中:S为区域标准差;Yti为第t年第i个区域的GDP;Yt为第t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GDP的平均数;n为区域个数。
变异系数主要进行区域相对差异的分析,计算公式为:C=,其中,St为第t年的标准差;Yt为第t年整个区域GDP的平均值。
下面是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内蒙古自治区各年份的指标(见表2)。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来看,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新世纪以来的11年中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各盟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增大,就极差方面来看,从2000年的206.6上升到2010年的2381.83,直接增加了约11.5倍,而标准差由2000年的62.6上升到2010年的824,也增加了约13倍。
对蒙牛乳业的运作战略分析的论文行业经济论文[摘要]本文将以蒙牛乳业为例,从运作战略的宗旨、特有能力、运作目标、运作政策,结合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运作战略的实施效果,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全面阐述蒙牛乳业的运作战略。
[关键词]运作战略;蒙牛;乳业1 蒙牛乳业运作战略背景介绍蒙牛乳业认为,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与聚焦的力量。
专注乳业同步发展,整合资源滚动做强,是蒙牛现阶段实现使命和愿景及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总策略方针。
乳业是增长最快、增长期最长的新兴市场,现阶段企业要“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专一、专注、专心、专业地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蒙牛乳业通过成功实施和执行专业化战略,使公司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易于阐明的战略目标,就是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
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支配下,公司走上了一条持续的发展道路,不为其他行业的利益所诱惑,专心于自己的业务领域。
2 战略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因素。
根据2000年达成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10年有6种乳制品实行大幅度的关税减让,这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乳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社会因素。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老百姓收入的逐渐增加,健康优势也逐渐增强,而此时我国人均乳类消费量为13公斤,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7%。
这说明我国的乳产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也说明我国乳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原材料因素。
蒙牛乳业坐落于中国的乳都呼和浩特,有地理优势,容易获取新鲜廉价的原材料。
(4)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在今后5~10年,甚至更长时期,我国乳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奶牛存栏和原料的产量继续增加,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化程度和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内蒙古奶业发展现状及风险因素分析作者:闫少菲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04期奶业是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业规模化发展是现代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牧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奶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奶业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政策扶持,全区奶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规模化养殖度不断提高,奶业经济呈现良性健康发展势头。
一、奶业发展现状(一)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奶业经济是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牛奶产量等多项指标都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2012年内蒙古奶产品产值、牛奶产量、奶牛存栏数、牛羊奶出售量、奶类人均占有量等多个指标继续稳居全国之首。
其中奶产品产值达到305.3亿元,比第2名高出了近1倍,占全国的比重高达22.9%。
牛奶产量91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3%;奶牛存栏263.2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17.6%;牛羊奶出售量149.5公斤/人,是全国唯一一个达到3位数的省份,比第2名高出了1.6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奶类人均占有量374.4公斤/人,高出第2名1倍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2倍。
(二)奶牛存栏数稳步增加全区奶牛存栏由1990年的39.4万头增加到了2012年的275.1的万头,增长了7 倍,年均增长9.2 %,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4.7%上升到了2012年的19.1%。
分阶段看,全区奶牛存栏变化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至1999年的平稳增长期,存栏头数由39.4万头增加到了63.3万头,年均增长5.4%。
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5年的快速增长期,存栏头数由71.9万头增加到了269万头,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30.2%。
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2012年的波动增长期,存栏头数由240.6万头增加到了263.3万头,年均增长1.5%。
2012年奶业分析报告2012年2月目录一、奶业产业链 (5)1、我国原料奶资源北多南少决定了UHT产品市场广大 (5)2、乳制品企业对奶源的控制力是其产品品质的有力保证 (6)二、我国奶牛养殖业和原料奶生产的发展历程 (7)1、1978年以前:我国奶业发展速度缓慢 (7)2、1979~1991年:奶牛存栏数目以及牛奶产量稳定增长 (8)3、1992~2007年:市场化运作,牛奶产量高速发展 (8)(1)20世纪90年代初三大乳制品企业建立 (8)(2)2000年中国乳业进入飞速发展期 (9)(3)乳制品加工企业快速增长提升原奶需求 (9)4、2008年以来:奶牛养殖业模式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型 (10)(1)规模化家庭牧场模式 (11)(2)奶联社模式 (11)(3)奶农专业合作社模式 (11)(4)标准化的养殖小区 (11)(5)有实力的乳品企业自己建设的精品牧场、核心奶源 (12)(6)国外企业来到中国建设牧场养牛 (12)三、我国奶牛资源集中于北方,南方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 (12)1、我国奶牛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北方 (12)(1)中国原料奶北多南少的格局与消费市场分布不匹配 (14)2、华东华南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 (15)3、中规模和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快速发展 (16)四、目前我国奶价平稳增长,奶牛单产偏低、原奶质量不高 (17)1、奶牛养殖成本中饲料占比最大,长期原奶价格呈上涨趋势 (17)2、年内原料奶价格平稳增长 (18)3、我国原奶供求情况预测 (19)4、我国奶业发展历史短,奶牛单产偏低,原奶质量不高 (21)(1)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偏低 (21)(2)背后原因:奶牛品种结构不合理,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21)(3)乳品新国标符合国情 (22)五、美国奶业发展经验 (23)1、奶牛育种是核心,规模化养殖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管理效率 (23)(1)美国推进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奶牛数目下降,总产量持续增长 (23)(2)美国1980年以后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转型,规模效应提升设备和管理效率 (24)2、美国奶业合作社由来已久,影响广泛 (25)(1)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奶业合作社 (26)(2)美国奶农合作社发展史 (26)六、奶牛养殖规模化转型,启动乳业量到质的转变 (31)1、提高单产水平是提升奶牛养殖效益的关键 (31)(1)奶牛养殖环节投入高风险大 (31)(2)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效益测算 (32)2、规模化养殖将提升饲养效率,提高原奶品质 (33)3、努力方向:发展奶畜资源,提高奶牛养殖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4)(1)发展奶畜资源,提高奶牛良种覆盖率 (35)(2)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型 (35)4、启动乳制品加工企业量到质的转变 (36)(1)乳企积极推进奶源建设,支持高附加值产品 (36)(2)蒙牛―致癌门‖再次揭示原奶品质管控的重要性 (37)(3)乳企自建奶源基地比例有限 (38)七、行业重点企业简况 (38)1、伊利股份:推广奶联社、加大牧场和奶源建设投资 (38)2、蒙牛乳业:奶源建设方式包括参股等多种形式,控制奶源是目的 (40)3、光明乳业:奶源建设配套先行 (42)一、奶业产业链奶业产业链:上游通过养殖奶牛生产原料奶,中游为乳制品加工企业,终端是销售市场和消费者。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