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安康公路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工程
- 格式:pdf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47
中国最长的地道终究在哪里世界就和我们写不完的作业同样无量无尽,自然在探究过程中碰到好多灾题,比方山体地点中怎样搭建交通 ?才有了以后的地道。
说到地道,就要谈谈中国最长的地道了。
下边由为大家介绍中国最长的地道,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最长地道,秦岭终南山公路地道(18.02 千米 )规模世界第一提到中国最长地道,秦岭终南山公路地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构成部分。
单洞长18.02 公里,双洞共长36.04 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中国最长地道。
缩短行程、节俭时间秦岭终南山公路地道单洞长18.02 公里,双洞共长 36.04 公里,15 分钟即可穿越,西安到柞水由 3 小时缩短为 40 分钟。
2007 年 1月 20 日,秦岭终南山公路地道举行通车仪式,至此,限制陕南经济发展的秦岭天堑变成通途,西安至柞水的通行里程缩短约60 公里,行车时间由本来的 3 小时缩短为 40 分钟。
攻陷难题中国最长地道,秦岭终南山公路地道所处的地点其实不是平坦的。
2002 年 3 月,秦岭终南山深处响起了这座绝代巨隧动工建设的第一炮。
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不停战胜断层、涌水、岩爆等施工中的难题和通风、火灾、监控等营运中的重要技术课题,使我国公路地道建设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07 年 1 月 20 日,地道正式通车。
多个世界排名第一秦岭终南山地道创建了我国高速公路地道建设的六项之最:1 、世界上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地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综合水平最高的地道;2 、世界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拥有世界高速公路最齐备的监控系统 ;3、世界上最初进的高速公路地道特别灯光带。
等地道的历史发展自英国于 1826 年起在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上开始修筑长 770 米的泰勒山单线地道和长 2474 米的维多利亚双线地道以来,英、美、法等国接踵修筑了大批铁路地道。
天下第一隧: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蜀道难,首先难在横亘千里蜀道上的一座凛然威严的大山。
对古人来说,秦岭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关中平原和巴蜀水乡严格地分割并区别开来。
而对于现代人,这威严的秦岭虽不能成为分隔两地的障碍,但也需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
2007年1月20日,随着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通车,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秦岭天堑变为通途,西安至柞水的通行里程由146公里缩短为64公里,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总投资为25.8亿元,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北段,穿越隧道后,止于柞水县营盘镇,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南段。
隧道道路等级采用双洞四车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隧道净空10.5米(内轮廓宽10.9米,高7.6米)。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单洞长18.02公里,双洞共长36.04公里,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世界最长的双洞单向高速公路隧道。
这条被誉为“天下公路第一隧”的隧道,同时还是亚洲第一长公路隧道、中国第一长高速公路隧道。
为了防止“黑洞”和“白洞”效应的产生,保障行车安全,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出口段根据不同亮度要求设置加强照明。
如果你在隧道内行驶时,忽然看见前方一片明亮,蓝天、白云霎时闪现,这时,你千万别高兴得以为快出隧道了,这是你到了隧道内第一个特殊灯光带。
原来,为了缓解司机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秦岭终南山隧道参考欧洲先进的隧道设计理念,专门设置了3个特殊灯光带。
特殊灯光带由蓝色、红色和白色荧光灯管照明,分别组成朝霞、晚霞、蓝天、白云等图案,给驾驶人员带来意想不到的行车快乐,缓解了司机朋友的驾驶疲劳。
目录第一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第二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21)第三章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29)第四章编制依据 (42)第五章编制原则 (42)第六章编制范围 (43)第七章工程概况 (43)第八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46)第九章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 (52)第十章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 (61)第十一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组织 (133)1第一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安全保证体系2.1、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2、安全管理体系2.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指挥部成立以指挥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指挥长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
2)机构配置指挥部设安全质量监察部,安全质量监察部下设安全组,下设专职安全员。
施工作业队设安全室,配置专职安全员。
2.2.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指挥长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共青团安全监督岗。
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2全组织检查落实。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4)项目开工前,由指挥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措施,对隧道开挖、爆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运输及通风防尘等作业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
5)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项目施工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1)针对工程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安全监督岗岗员、班组长及从事特种作业的起重工、爆破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
单洞长18.02公里,双洞共长36.04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
仅次于挪威长24.51公里的莱尔多公路隧道。
2002年3月,秦岭终南山深处响起了这座旷世巨隧开工建设的第一炮。
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不断克服断层、涌水、岩爆等施工中的难题和通风、火灾、监控等运营中的重大技术课题,使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07年1月20日,隧道正式通车。
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该隧道是国家交通规划网内蒙古包头至广东茂名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骨架网中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沟通秦岭南北地区交通的控制性工程。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南抵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隧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双洞长36.04公里。
隧道按双向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隧道净宽10.5米,限高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总投资31.93亿元。
[1]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六大亮点:1、是世界第一座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2、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监理、自行管理,建设规模最大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3、通风竖井是目前世界直径最大、深度最大的竖井通风工程;4、设置了非常完备的监控和防灾救援系统;5、在亚洲首创设置了人性化的特殊灯光带;6、开发应用了策略自动生成软件进行隧道联动控制指导。
一隧穿秦岭蜀道变坦途蜀道难,首先难在横亘千里蜀道上的一座凛然威严的大山。
这就是秦岭。
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严格地分割并区别开来。
而2007年元月顺利通车的“世界第一隧”秦岭终南山隧道使得西安至柞水段130公里程缩短到65公里,秦岭在短短15分钟左右就可以轻松穿越。
历数跨越秦岭的几条道路,尽管它们修筑的年代不同,通往的方向不同,甚至道路的属性不同,但只要跨越秦岭,就都无一例外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曲折盘旋。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一、工程概况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市县与柞水县之间的秦岭山区,秦岭铁路二号线隧道的右侧。
全长为18.02公里,隧道内路面设人字坡,变坡点为K79+370,隧道的最大埋深为1.64公里。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东线出口段,全长3公里,除了洞口具有缓和曲线以外,其余都是呈直线。
隧道穿越了8条大小断层,围岩类型变化频繁。
地下水的结构为裂隙水,呈现出网状分布结构。
其中地下水基本没有侵蚀性,只有极少部分含硫酸钙的地下水呈现出弱酸性。
隧道工期为13个月。
二、施工技术要点在进行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时,针对其隧道长度长,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这一特点,主要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施工时不会对岩体造成过大的损害,从而导致隧道岩体坍塌事故。
开挖施工时主要采用了滑轮式移动作业平台,先对横通道以及正洞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了初期的支护。
在对隧道进行爆破开挖以及正洞施工以后,对隧道内的通风方案进行了试验,以确保其可行性。
隧道内试验通风布置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进行施工时,该工程使用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比如激光断面仪、地质雷达、铰接自卸车等。
三、爆破技术施工本工程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时主要应用了光面爆破技术,其技术特征和预裂爆破技术相似,在进行爆破开挖以后对岩体内部的损害较小,且爆破后边坡比较平整、好看,主要是进行周边眼的爆破工作。
其他还应用了炸药和雷管进行爆破。
(一)爆破参数确定炮眼的直径大小在38~42毫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手风钻进行打眼。
炮眼装药系数为:(二)爆破技术的改进工程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开挖爆破具有许多的好处。
因为光爆药卷的不耦合系数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填装是相对容易,能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它对岩体内壁面的冲击系数很小,能有效的保护岩体结构,防止岩体的坍塌。
并且光面爆破的可操作性很强,在针对不同地质岩体爆破需求时可以及时对炸药量进行更改。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研究/摘要:论述了通风控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通风控制参数CO 浓度、排队长度、车辆在隧道内的滞留时间与交通运营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表格查询法的通风模糊控制模型,达到既满足隧道环境条件要求,又节能并保证设备运转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控制模糊预测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是西部干线公路“内蒙古阿荣旗一西安一重庆一广西北海”和“银川一西安一武汉”两条路线的共用段,也是陕西省“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中打通西安至安康通道,进而沟通秦岭南北地区交通的大型公路建设项目。
建设标准为双洞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全长18.02km,采用分段送排式纵向通风。
据计算,通风运营费用一般占隧道通风与照明运营费用的70%—80%,将来该隧道的通风运营费用将是管理单位一笔沉重的负担。
本文就如何进行通风控制,达到既满足隧道环境条件要求又节能进行探讨。
1 通风控制发展现状通风控制和通风方案有关。
就通风方案而言,主要有纵向、横向、半横向及混合型等多种通风形式;而通风控制方案按系统控制概念讲,有集中控制和独立控制(分散型)等形式。
由于通风控制涉及异常确认,所以一般采用集中控制。
这时主要有直接控制法、间接控制法及混合型控制法三种方式,国内大多数隧道都是采用直接控制法。
仅以CO浓度和能见度作为通风控制指标,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目前通风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通风控制参数选取不合理。
采用CO/VI作为控制参数,由于检测设备不稳定,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b.控制工况不合理。
根据CO/VI是否超标进行控制,没考虑《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CO/VI的允许持续时间,从而造成未来交通量下降,本来自然排放就可满足规范要求,结果却开了风机使得运营成本增加。
c.控制模型智能化水平低,没有考虑交通流的发展趋势是增加还是减少。
2 通风控制参数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通风控制CO浓度、能见度、车辆在隧道内的持续时间和交通拥挤时的排队长度四个指标,在此主要烟雾浓度以外的三个参数进行讨论。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照明设计1 概述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我国交通规划网内蒙古包头至广州茂名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省公路主骨架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
隧道采用双洞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全长18.02km,在山岭公路隧道中长度居世界第二,总建设规模世界第一,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长公路隧道。
该隧道已于2007年1月20日正式通车。
基于隧道在空间结构上呈“管状性”的特殊环境,安全因素尤为重要,往往极小的交通事故也会诱发大的灾害,照明系统作为安全行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 一般照明一般照明包括保证隧道内正常行车所必需的基本照明和消除出入口“白洞”和“黑洞”效应的加强照明。
设计中对基本照明光源的选择进行了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的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光效更高、透雾性更好、寿命更长的高压钠灯作为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基本照明光源,出入口加强照明采用大功率高压钠灯。
经计算,隧道基本照明布灯方案为:两侧交错布灯,间距为10m,灯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5.3m处的隧道侧壁上。
为了美观,加强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同基本照明保持一致,并均匀布设于基本照明灯具间。
按规范要求一般照明为一级负荷。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第11.8.6条要求:“特别重要的照明负荷,宜在负荷末级配电盘采用自动切换电源的方式,也可采用由两个专用回路各带约50%的照明灯具的配电方式。
”显然,“在负荷末级配电盘采用自动切换电源的方式”不适于隧道照明,本隧道采用“由两个专用回路各带约50%的照明灯具的配电方式”。
这样即使在有一路电源或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隧道内最少有一半灯具正常点亮,不会引起整个隧道一般照明灯具全部熄灭而对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危险。
隧道内的照明根据各区段在不同环境下的亮度要求及交通量进行控制。
通过隧道内、外设置的亮度监测仪和环形线圈来检测隧道口附近的光强,并通过隧道的交通量来控制各区段的照明亮度,使驾驶员尽快适应隧道内、外的光强变化,消除因光强变化所引起的视角障碍,从而达到既满足隧道的亮度要求,保证行车安全,又能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终南山隧道技术调研报告——高速公路隧道1.隧道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1.1基础情况介绍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该隧道是国家交通规划网内蒙古包头至广东茂名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骨架网中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沟通秦岭南北地区交通的控制性工程。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南抵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隧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双洞长36.04公里。
隧道按双向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隧道净宽10.5米,限高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总投资31.93亿元。
1.2隧道概况秦岭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必须克服的天然屏障。
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位于西康公路西安至柞水段,隧道全长18.020km,为东线、西线双洞四车道,中线间距30m。
该隧道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中的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和银川至武汉两条路线上的共用段,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型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隧道由石砭峪垭口翻越秦岭地区的终南山,在隧道东侧与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相邻。
进口位于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岔村石砭峪河右岸。
出口位于柞水县营盘镇小峪街村太峪河右岸。
洞内为人字坡,最大纵坡为1.1%。
隧道最大埋深1600m。
行车速度为60~80km/h,隧道内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3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洞身岩性主要以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为主,岩石坚硬,岩体完整,受构造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围岩类别多为Ⅳ、Ⅴ类,最大埋深1640m。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
唐经世
【期刊名称】《建筑机械(上半月)》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 1 工程概况rn在陕西省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和陕南汉水谷地之间,横亘着秦岭山脉.新建的西安安康铁路约18.5km长的秦岭双洞Ⅰ、Ⅱ线单线特长铁路隧道在终南山山脉下洞穿秦岭.现在东侧的Ⅰ线已经交付运营,西侧的Ⅱ线即将于2003年年底交付运营.因为这里是秦岭山脉最薄的地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也选在这里.在铁路隧道的西侧,全长约18.004km的公路隧道亦为两条,其东线北口约在Ⅱ线铁路隧道西侧120m处,南口约在西侧30m处.建成以后,四个隧道几乎平行地相邻穿越秦岭.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唐经世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2
【相关文献】
1.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 [J], 刘伟;张霞;陆岳
2.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 [J], 赵超志;胡平
3.陕西省人民政府对参加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的嘉奖令 [J], ;
4.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安全检查站设计 [J], 贺欣
5.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安全检查站设计 [J], 贺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岭终南山隧道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总长度第二的公路隧道,15分钟就可穿越秦岭。
秦岭终南山隧道位于我国西部大通道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国道上西安至柞水段,在青岔至营盘间穿越秦岭,隧道进口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岔村,出口位于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小峪街村,全长18.4公里,道路等级按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隧道横断面高5米、宽10.5米,双车道各宽3.75米。
上、下行线两条隧道间每750米设紧急停车带一处,停车带有效长度30米,全长40米;每500米设行车横通道一处,横通道净宽4.5米,净高5.97米;每250米设人行横通道一处,断面净宽2米,净高2.5米。
隧道内路面为水泥砼路面。
隧道衬砌除进出口II类围岩地段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外,洞身其余地段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为复合式衬砌。
隧道运营通风设三竖井分段纵向式通风。
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视和控制系统、安全系统、通讯系统、设备管理、收费、计算机控制、中央控制室七个监控系统。
防火系统做到检测、报警的迅速、可靠,一般设置易识别的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多通道报警系统,通过消防设施、避难设施等进行消防救援。
终南山隧道2001年1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设计工期为67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
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大工程是“十五”期间陕西交通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横穿秦岭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频发,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
隧道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西安至安康高等级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与已建成的我国第一长隧道——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并行。
科技引领高速公路第一隧——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纪实专题报道URE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纪实"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膊水用椽夫."唐代i扒王维的一首终南山传神地勾画出--#/驰劈想象的广用天地,将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终南山展示在我们眼前.而今,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建成通车,不仅标志者我国西部交通建设一顷重,占工程的顺利完工,更为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顷目在秦岭大地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增添7一笔亮彩.秦岭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是中国的龙脉,它西起甘肃省临潭县:IL~B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亡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ILN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了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自汉代起,秦岭"之名便已开始流传,又因其位于天下之中, 帝都之南.故名"南山"f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这里是中国佛教的第二策源地,尤其是这里有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汉传佛教律宗祖庭,而且历代高僧辈出,缁素云集.有"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之说.所以,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把终南山称为圣山.特殊的地理,历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赋予了终南山无限的美誉.但海拔3000多米,山势险峻的巍巍秦岭,却一直是阻碍岭北.岭南两地经济交通发展的天然屏障.虽然早年秦岭盘山公路的建成为翻越秦岭实现了公路交通的跨越, 文?摄影/毕仁忠蔡海霄但当置身其中,3个多小时的险路还是令不少司机师傅望而生畏.由于路段险要, 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而由此带来的交通堵塞状况.更使得司机被困秦岭少则数小时,多则甚至达到十几/J\B~,使得这条路并未给岭南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例如,位于岭南的柞水县虽然距离西安不足100公里.但两地的发展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西(安)一(柞水)一(安)康高速公路的修建,正在逐步改变着这巨大的差距.特别是交通部实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战略,专门将修建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列入研究课题, 大大加快了建设步伐,提高了工程质量. 为隧道的工程建设与营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阿(荣旗)北(海)西部大通道在陕西境内的重要一段,全长218公里.整条高速公路分为3部分进行分段施工建设,即西安至柞水段,柞水至小河段,小河至安康段,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便位于西安至柞水段.它的通车,直接将关中西安到陕南柞水的146公里路程缩短为60公里,车程由之前的3小时缩短为现在的40分钟,历史性的巨变已从这一刻开始. 透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在陕西省交通厅科技处张玉芳处长和李晓明博士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人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出发,向南踏上西(安)柞(水)高速公路.当车辆行驶20多公里即进入了秦岭区域,一座又一座的大小隧道林立其中整条高速公路隧道群的长度从几十米的超短型隧道直至18公里长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 不仅充分显现出了秦岭地区的地质复杂性更使人感受到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规模和战略地位.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二连浩特一西安一柞水一北海和银川一西安一漫川关一武汉西部大通道的共用段,是国家高速网包(头)茂(名)线中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主要组成部分.该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青岔村南至柞水县营盘镇小峪口,采用双洞(单向)四车道,单洞宽1O.92米,高7.6米,设计车速8O公里,小时,安全等级一级,全长18.O2公里,双洞总长36.04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31.93亿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其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照明,通风,消防,通信,救援,交通安全控制,供配电,监控等八大系统.隧道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隧道衬砌除了进出口ll类围岩地段以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外,洞身其余地段均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为复合式衬砌.隧道上,下行线每750米设紧急停车带一处,有效长度3O米,全长40米.隧道双洞间每500米设行车横通道一处,横通道净宽4.5米,净高5.97米;每250米设人行横通道一处,断面净宽2米,净高2.5米.高新科技引领世界高速公路第一隧秦岭终南山隧道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监理,自行管理,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特大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且建筑规模最大的采用双洞单向行驶的特长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单洞长度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总长24.5公里的挪威洛达尔隧道.由于挪威洛达尔隧道的设计仅相当于我国二级路水平,每天的车流量也只在1000辆左右,其通风系统监控系统,以及防灾救援等设施的规模也相对较小而秦岭终南山隧道修建于高速公路之上,全线通车后的预计车流量为每天25000辆左右,饱和车流量更是高达每天约34500辆,并拥有世界上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因此秦岭终南山隧道还迎来了另一美誉一"高速公路第一隧".修建这样一条18余公里长的隧道,国内外几乎没有可以援引的技术.为此,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于2001年正式立项,系统开展特长公路隧道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整个项目包括通风技术研究,防灾技术研究,监控技术研究等六大课题.经过6年多的科技攻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长大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保障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更标志着我国在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上的突破,在世界隧道建设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7/2-3《交通世界29童暖遒……一一爨霪URE以人为本,通风技术是关键对于一座世界级的超长隧道来说,最为关键的技术难题莫过于通风系统的设置.首先,使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状态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把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或污染物的浓度降至一个允许指标以下.以保证汽车在隧道内行驶过程中人与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也是公路隧道服务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在考察了挪威的洛达尔隧道(单洞长度24.5公里),瑞士的圣哥达隧道(单洞长度16.9公里),意大利的弗儒雷斯隧道(单洞长度13_2公里)等多条世界知名公路隧道后,专家们发现,欧洲特长隧道大都是单洞双向行驶,从洞两边给风,采用半横向或全横向通风,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因无法有效地控制风向,阻断火源传播,往往损失惨重.加之借鉴了欧洲3起隧道大火灾的经验教训,研究人员在多种通风方案比选的基础上,最终推荐将隧道设计成双洞单向行驶的公路隧道.直径通风竖井技术.课题组通过广泛研究国内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和成果,以及采用模型试验和计算机三位数值模型仿真计算等手段,对全横向,半横向,纵向分段式,混合式,多竖井无动力通风等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铁道,煤炭,矿山,;台金等行业的技术成果和国内外知名风机供应商的技术指标,在多种竖井方案比选的基础上,最终选用了可靠,经济和实用的纵向通风方式同时对两竖井,三竖井,四竖井等不同竖井数量的纵向分段式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提出了设置三个通风竖井来进行通风的方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采用的这套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技术方案,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深度最而在当时,国内,国外均无深埋大高的竖井通风工程.三座通风竖井最深的达到了661米,最大直径11.5米,风道累计长度近5公里.竖井下方均设大型地下风机厂房,工程规模和通风控制理论属国内首创,世界罕见.而这些都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高效通畅的关键技术.究》,通风方案的确定》等若干子课题. 为此,长安大学还专门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隧道通风实验室,设置了世界最长的11O米物理通风模型,并成立了CAE/ CAT中心.引用了国际着名的NASTRAN,MARK,CFD等通风模拟计算软件.据介绍,通风技术的研究,最大的成果在于确定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一直以来没有的标准,如在污染环境下汽车排放的标准,建立了交通量增长和汽车排污量降低对隧道环境污染总量的影响关系;研究了运营高峰期隧道环境污染状况,给出了污染量和时间的函数曲线提出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在不同运营状态及特殊情况时的卫生标准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但填补了我国在特长公路隧道建设领域内缺少施工设计标准的空白,更为此次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起到了支撑保障作用.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合理的通风方式选择不但可以节省建设费用,也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费用,并保证车辆通行卫生标准达到要求.针对秦岭终南山隧道洞身长,断面尺寸大,填埋深,地形地质水平复杂,运营安全要求高的特点.课题组将通风技术研究又分为《通风问题中的汽车动态排放》,《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安全至上,防灾监控是保障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现有的防灾救援技术不能解决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设计问题.隧道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负责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研究的6O多名科技人员历时4年多,共进行组试验.21组三维数值模拟,解南山隧道防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7项创新成果.4项应用性成果.f导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制定了装运易燃易爆和危险品车.隧道的安全运输管理办法.建立救援体系及142条防灾救援预案.拥有完备的防灾救援设计,对突采用双系统全方位自动跟踪监控.事件类型提供最有效的救援方案.-多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一系列灾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对隧道检测,灾害处理能力.从而使隧道.的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并起到效的作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模型规模:小和测量信息变化值很小.所以据采集系统的测量精度必须很高.火灾是个瞬态场.数百个测点必采集数据,如果采用国外设备需万美元.于是.课题组特别选择了国内多个厂家产品进行数百次的对比试验.经过一次次筛选.最终选定了需要的设备.并采用组合方法将这些不同厂家产品组装到一起.经过半年多的调试.解决了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所有关键难题.使防火系统做到检测,报警迅速,可靠.一般设置易识别的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多通道报警系统,通过消防设施,避难设施等进行消防救援.为了给隧道驾乘人员~个安全的行车环境.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监控技术更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拥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监控系统——交通监控,环境监控,通风控制,照明控制,电视监控,火灾报警,横通道门监控,中央监控等系统.各类监控点超过1万个.制器,可以实现隧道内交运风机,情报板,横通道,消能控制:布设了60套风速60套CO检测仪,60套能套亮度检测仪,可实时检口环境.结合研究成果.控照明系统,实现隧道内风开启的节能控制:布设了光为了及时采集隧道内情况.隧道内共布设了374台摄象机探头,每隔125米便有一台.可全天候,无盲区24小时对隧道内的交通情况进行监视.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摄像机安装最密集的路段;布设了140台交通事件分析仪.可实现对各种交通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判断,交通事件分析仪是首次在我国公路隧道内大规模使用.使火灾,交通事故,行人在隧道行走.甚至隧道内灯具发生损坏.都能在30秒内被识别出来i布设了72台隧道智能控灾自动探测器,保证了一各类火灾可在60秒内向监做到隧道火灾异常情况的急处理:隧道监控中心软11 成果,首次在我国实现隧j{ 预警和智能化限速控制,科布设了180台紧急电话,7 播,保证了驾乘人员在隧i{ 警和隧道事故发生时的有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造性提出策略管理理论,手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在高运理理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耳交通事故,养护等方面发动监测和管理,只要发生一自动生成软件就会自动生程序进行全方位联动指导, 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07/2-3《交通专题报道翳URE助安全,全新照明是亮点当车辆驶入隧道内视野之内一片明.隧道侧部顶端采用的是功率较大的明灯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隧道侧部中位置是照明,引导功能兼有的方形LED l丁红,蓝两种颜色相互交替一旦发火灾.在浓烟密布的隧道内这两种穿性非常强的彩灯能清晰地为大家指清方在隧道侧部下端人行道高台边上也装了起引导作用的小灯.然而汽车在18余公里长的隧道中驶即便灯光再好也难免会产生视觉芳.为了减轻特长隧道的行车单调.缓驾驶员的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秦终南山隧道采用极具艺术感的全新照方案:在隧道内每隔4.5公里设计一处殊灯光段",通过不同的灯光和景观.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使人们看到"蓝天白云.绿草成荫".特殊灯光带隧道长150米宽度从.5米渐变至20.9米净高7.6米渐变11.9米.隧道宽度和高度的变化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特殊灯光带还通过不同的灯光变化,图案的变化将隧道分解为几个短隧道从视觉感官上调解驾驶员的情绪.据了解.此条特殊灯光带的设计属于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进的特殊灯光带.在亚洲公路隧道建设上也尚属首次.生态维护,环保技术是支撑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所经过的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中草药资源宝库和国家一,二级动物保护区及陕西省西安市重要生活用水水源地.植物属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区药用资源十分丰富.常见中药材料400余种被誉为陕西天然"药库":动物有两栖类2目6科11种.爬行类2目8科28种.鸟类17目48科245种.兽类6目22科74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44种.为使隧道工程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选线过程中.研究了不同高程,不同长度其5个长隧道方案并做了比选其中重点对从9公里到18公里的方案进行论证加强其水文地质和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研究和勘察工作.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措施,力求避开国家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利用已建成的铁路隧道平行导洞及相关施工设施,作为公路隧道施工组织的重要支撑.最终,通过从节约投资.缩短工期,降低建设风险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后,决定采用18.02公里的长隧道方案.使入口的高程降低在海拔900米以下出口高程控制在海拔1000米左右正常地下涌水控制在2 万立方米,昼夜以内.同时设计了对施工废水,废碴的处理办法和防护措施并给山区农民造地近300亩.长隧道方案解决了秦岭山区降雪结冰等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使西柞公路成为全天候运输通道.由于公路越岭高程降l'L~tJ1000米以下.极大地改善了雨雪气候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提高了运输效率减轻了山区修建公路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保护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秦岭终南山隧道修通的意义秦岭终南山隧道的贯通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完成了陕西人民多年来的强烈愿望.从目前来看终南山高速隧道的修通对于西安人民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诱惑.尽管现在整条高速还未全线贯通但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灰尘,抑郁与压力的人们终于可以穿过这个长长的隧道.深入秦岭腹地感受山岭问自然气息所带来的心旷神怡.而陕南柞水县的老百姓更是喜上心头,隧道的贯通为他们带来的旅游业的火爆,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柞水县老乡家的土鸡蛋,从原来的每个5角钱.已经涨到了现在的每个2块钱. 而且供不应求……可以看出,秦岭终南山隧道项目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善了陕南地区的交通挥陕西省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的区位优势,推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技术成果方面看,秦岭终南山隧道的成功直接引领了国内长隧道建设的风潮,目前国内在建的5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十六,七条.而在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共在国内监控系统设计指南》和《公路隧道通风防灾设计指南》,编写了《交通安全管理手册》,《土建结构养护管理手册》,《应急救援手册》,编制了《预防发生火灾的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等.此外,依托秦岭终南山隧道工程,以本课题研究为平台,中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的就有19人,由初级晋升中级的有7人,另有7名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23名研究人员获得硕士学位,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荣誉5人.这些人中不少已经将终南山隧道的先进技术带入到国内新建隧道项目中,为我国隧道建设作出了贡献.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通车,对完善国家和陕西省公路网络结构,突破南北交通屏障,改善我国西北,西南交通运输, 加强西北,西南,华北,华南经济文化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施黄河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圈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 科技交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缩小地区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具体体现,而这些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专作者单位:交通部科学研究院2007/2—3《交通世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