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原因及护理措施与预防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91.46 KB
- 文档页数:1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进展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
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可引起腹胀和腹痛,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1]。
同时由于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一般为50%~70%[2]。
为探讨骨科卧床患者如何预防便秘,现综述如下。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排便的不适应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
经常抑制排便反射会使直肠粪便的压力敏感性降低,阈值升高;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另外,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
精神因素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营养知识的欠缺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纤维素和水分,形成便秘。
生理因素高龄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既往有便秘史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药物因素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预防饮食指导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
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进行饮食教育能有效降低骨伤术后病人便秘的发生。
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主蔬菜类和粗粮摄入不足,而术后未能及时恢复饮食,禁食时间过度推迟也是加重便秘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一般非腹部手术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者,术后即可按患者需要给予进食。
一、引言骨科术后便秘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术后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潴留、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做好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术后便秘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识。
(2)指导患者了解术后排便规律,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3)告知患者术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预防便秘的重要性。
2. 饮食护理(1)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促进肠道蠕动。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糙米、燕麦、玉米、全麦面包、芹菜、豆类等。
(3)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苹果、橙子、胡萝卜等。
(4)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脂肪等刺激性食物。
3. 运动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踝泵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2)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 排便护理(1)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2)协助患者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如坐姿、蹲姿等。
(3)指导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顺着结肠走行方向,刺激肠蠕动。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开塞露、甘油栓等。
(5)必要时,给予灌肠处理。
5.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情绪,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便秘的担忧和恐惧,减轻心理负担。
6. 药物护理(1)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比沙可啶等。
(2)告知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如药物依赖、肠道功能减退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总结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排便护理、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便秘,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中医护理进展分析摘要: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主要是指粪便长期堆积在病人的肠道内,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病人毒素积蓄、排便困难量少。
严重的便秘甚至会导致病人出现肛裂的现象。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中医护理进展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像病人的心理因素、年龄、下肢骨折、手术状态和牵引动作等等都有关。
通常情况下高龄的卧床病人以及下肢骨折病人便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1.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是导致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主要因素[1]。
在病人术后进行休养的过程中,家属错误的饮食认知往往会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
在病人修养的过程中,探望者和陪床家属为了病人的快速恢复往往会给病人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没有意识到蔬菜对于病人恢复的积极作用,而且大部分家属往往认为水果能够取代蔬菜[]。
病人食用的膳食纤维不足,导致病人肠道蠕动速度变慢,最终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3]。
同时在病人术前多数需要禁食,病人术后进食时间延迟也会增加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1.药物因素骨科卧床病人使用的药物也有部分会刺激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4]。
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药物:第一就是卧床病人在手术前后使用的麻醉剂以及镇痛类药物都会导致提高病人出现便秘几率[5]。
麻醉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病人排便中枢活动受到抑制,进而不会形成排便条件反射,病人感受不到自己身体排便的意愿。
而镇痛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之前收缩,最终导致病人的胃肠蠕动减弱,提高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第二就是病人在恢复过程中使用到的一些临床药物也会增加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像环丙沙星就容易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6]。
1.卧床因素骨科卧床病人为了保证能够快速恢复健康,所以需要长时间的卧床静养[7]。
因为病人的长时间卧床,所以病人的运动量减少,降低病人的消化速度和胃肠蠕动速度,进而提高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8]。
同时一些病人的手术对病人患处的持牵引和制动设备也会增加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骨科病人便秘的护理在从事骨科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粪便干燥硬结,排除困难,引起肛门坠胀疼痛、腹胀、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康复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掌握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的症状,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导致病人便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及姿势的改变:骨折后病人需保持特殊的体位,如四肢骨折后卧床牵引,骨盆、脊柱受伤后需平卧硬板等,改变了排便的姿势和习惯,从而导致便秘。
2.伤口疼痛: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功能;或病人怕痛,不愿活动,从而导致便秘。
3.药物影响: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如吗啡、抗胆碱素类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便秘。
4.饮食因素:食量减少,摄取的水分、粗纤维类食物减少导致便秘。
5.活动减少:因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卧床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
6.脊髓损伤:致使肠道的神经机能受到破坏而发生机能失调,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如截瘫病人),从而导致便秘。
护理措施:我们可通过在饮食、运动、培养良好习惯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预防便秘的健康指导1.饮食护理:对骨折早期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且宜少量多餐。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一日三餐主食中粗细粮合理搭配,保证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量均不少于250克,因为纤维素可增加消化道生理刺激作用,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对肠壁的刺激增强,畅蠕动加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时间缩短,粪便的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2.多饮水:在病情或麻醉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恢复病人进食进水,术后6小时可先喝一杯淡盐水300~400毫升,以后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每晚睡前用蜂蜜两勺冲水调服,每天饮水量不少于3000毫升,因为水作为润滑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成因与防护对策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d~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便质干燥,排便困难,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0.87%[1]。
骨科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等原因,便秘概率大大增加,对原发疾病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便秘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诱发因素,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骨科卧床患者预防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查找便秘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防护对策,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现将多年护理经验综述如下。
1 便秘的诊断标准依据罗马Ⅱ便秘判断标准[2]符合以下6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视为便秘:①>1/4的时间里有排便困难;②>1/4的排便为颗粒状或硬便;③>1/4的时间中有排便不尽感;④>1/4的排便中有肛门直肠梗阻感;⑤>1/4排便需人工辅助(如用手指抠、按压盆腔);⑥排便次数<3次/周。
患者意识清楚,既往排便功能正常(无习惯性便秘、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入院后根据病情或医嘱须卧床1周以上的患者。
2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成因2.1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患者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干结,造成便秘。
2.2心理因素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功能减弱,引起便秘。
2.3饮食的影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患者进食过少,尤其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过少,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2.4排便习惯的改变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
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
骨科病人由于疾病本身或手术后的恢复期,常常会出现便秘问题。
便秘严重影响患者
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解决骨科病人的便秘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
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 长期卧床:骨科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样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缓,排便困难。
2. 饮食不当:手术后的恢复期,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得过多或吃
得不当,容易导致排便困难。
3. 应激情绪:手术后患者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这些情绪会刺激神经系统,进而
影响到肠道的功能,从而导致便秘。
4. 用药副作用:有些骨科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这些药物中常常含有某些副作用,如
干燥、缩小肠道等,会导致肠管蠕动减缓,从而导致便秘。
二、对策
1. 饮食指导:对于骨科病人来说,饮食方面需要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
2. 运动指导:骨科病人可以适量进行一些运动,如直腿抬高、强身健体操等,可以
促进肠管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3. 心理疏导:骨科病人术后常常会感到焦虑或紧张,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
解情绪问题。
4.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可以使用通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需要在
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 预防措施:骨科病人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被,避免感染,从
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缓解便秘问题。
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便秘是指排便时间间隔较长,排便次数少,大便量少,甚至有时排便困难的情况。
骨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运动受限或手术后恢复期间,常常伴随便秘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手术的康复效果。
针对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1. 运动受限:骨科病人常因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疾病而导致运动受限,长期卧床或者坐着不动会造成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便秘。
2. 手术后用药:骨科手术后常常需要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肠道蠕动,造成便秘。
3. 饮食不规律:长期住院的骨科病人常常受食物品种单一、饮食调配不均衡的影响,在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便秘。
4. 精神压力:骨科病人长期卧床或者不能自由活动,精神上会有一定的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也会影响肠道功能,进而引发便秘。
二、骨科病人便秘的对策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骨科病人的便秘问题至关重要。
骨科病人应该适量摄入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能够增加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摄入足够的水分也十分重要,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运动恢复:尽早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骨科病人便秘的重要手段。
骨科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如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体位改变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3.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引起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发病,比如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应该积极治疗,尽早康复,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4. 合理用药:在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时,骨科病人应该尽量减少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以免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
5. 心理疏解:对于长期卧床或者运动受限的骨科病人,心理疏解同样十分重要。
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关爱关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和预防便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