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便秘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进展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
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可引起腹胀和腹痛,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1]。
同时由于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一般为50%~70%[2]。
为探讨骨科卧床患者如何预防便秘,现综述如下。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排便的不适应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
经常抑制排便反射会使直肠粪便的压力敏感性降低,阈值升高;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另外,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
精神因素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营养知识的欠缺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纤维素和水分,形成便秘。
生理因素高龄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既往有便秘史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药物因素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预防饮食指导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
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进行饮食教育能有效降低骨伤术后病人便秘的发生。
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主蔬菜类和粗粮摄入不足,而术后未能及时恢复饮食,禁食时间过度推迟也是加重便秘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一般非腹部手术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者,术后即可按患者需要给予进食。
一、引言骨科术后便秘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术后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潴留、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做好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术后便秘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识。
(2)指导患者了解术后排便规律,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3)告知患者术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预防便秘的重要性。
2. 饮食护理(1)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促进肠道蠕动。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糙米、燕麦、玉米、全麦面包、芹菜、豆类等。
(3)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苹果、橙子、胡萝卜等。
(4)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脂肪等刺激性食物。
3. 运动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踝泵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2)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 排便护理(1)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2)协助患者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如坐姿、蹲姿等。
(3)指导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顺着结肠走行方向,刺激肠蠕动。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开塞露、甘油栓等。
(5)必要时,给予灌肠处理。
5.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情绪,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便秘的担忧和恐惧,减轻心理负担。
6. 药物护理(1)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比沙可啶等。
(2)告知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如药物依赖、肠道功能减退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总结骨科术后便秘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排便护理、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便秘,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科病人便秘的护理在从事骨科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粪便干燥硬结,排除困难,引起肛门坠胀疼痛、腹胀、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康复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掌握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的症状,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导致病人便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及姿势的改变:骨折后病人需保持特殊的体位,如四肢骨折后卧床牵引,骨盆、脊柱受伤后需平卧硬板等,改变了排便的姿势和习惯,从而导致便秘。
2.伤口疼痛: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功能;或病人怕痛,不愿活动,从而导致便秘。
3.药物影响: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如吗啡、抗胆碱素类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便秘。
4.饮食因素:食量减少,摄取的水分、粗纤维类食物减少导致便秘。
5.活动减少:因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卧床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
6.脊髓损伤:致使肠道的神经机能受到破坏而发生机能失调,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如截瘫病人),从而导致便秘。
护理措施:我们可通过在饮食、运动、培养良好习惯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预防便秘的健康指导1.饮食护理:对骨折早期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且宜少量多餐。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一日三餐主食中粗细粮合理搭配,保证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量均不少于250克,因为纤维素可增加消化道生理刺激作用,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对肠壁的刺激增强,畅蠕动加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时间缩短,粪便的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2.多饮水:在病情或麻醉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恢复病人进食进水,术后6小时可先喝一杯淡盐水300~400毫升,以后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每晚睡前用蜂蜜两勺冲水调服,每天饮水量不少于3000毫升,因为水作为润滑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便秘是指排便时间间隔较长,排便次数少,大便量少,甚至有时排便困难的情况。
骨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运动受限或手术后恢复期间,常常伴随便秘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手术的康复效果。
针对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对策,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1. 运动受限:骨科病人常因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疾病而导致运动受限,长期卧床或者坐着不动会造成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便秘。
2. 手术后用药:骨科手术后常常需要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肠道蠕动,造成便秘。
3. 饮食不规律:长期住院的骨科病人常常受食物品种单一、饮食调配不均衡的影响,在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便秘。
4. 精神压力:骨科病人长期卧床或者不能自由活动,精神上会有一定的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也会影响肠道功能,进而引发便秘。
二、骨科病人便秘的对策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骨科病人的便秘问题至关重要。
骨科病人应该适量摄入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能够增加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摄入足够的水分也十分重要,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运动恢复:尽早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骨科病人便秘的重要手段。
骨科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如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体位改变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3.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引起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发病,比如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应该积极治疗,尽早康复,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4. 合理用药:在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时,骨科病人应该尽量减少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以免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
5. 心理疏解:对于长期卧床或者运动受限的骨科病人,心理疏解同样十分重要。
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关爱关怀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和预防便秘发生。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3 d少于1 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 。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发生概率很高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50%~70%[1], 给病人身体带来危害及痛苦。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解决病人的便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 便秘的原因分析1.1心理因素的影响骨折的患者大多数属于意外的伤害,发病突然,无心理准备,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情绪。
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的减弱导致便秘。
特别是老年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1.2创伤的打击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或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因活动受限,使肠蠕动减慢,特别是骨盆骨折因血肿刺激后腹膜而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便秘的发生。
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后抑制了肠蠕动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1.3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代谢率降低,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是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
体位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放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排便场所的改变及其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容易影响其患者,使患者心理更加紧张,促使随意肌紧张,抑制排便。
1.4饮食的影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
患者家属缺乏营养知识,迫切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给予大量进补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使消化功能减退,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大便干结而发生便秘。
1.5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年骨折病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长期服用一些治疗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利尿剂、镇静催眠药等药物抑制了肠蠕动。
易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2 便秘的护理2.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护理干预患者背景骨科卧床患者是指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如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等患者。
这些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往往导致便秘。
便秘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产生不良的护理后果。
因此,针对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效果。
护理干预方法1. 饮食调理便秘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分摄入:患者通常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口渴的感觉和饮水的频率是解决骨科卧床患者便秘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食物选择:在饮食中适当加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喝浓茶、咖啡以及酒精等会增加腹胀的饮品。
•饮食习惯:餐食要定时、规律、量少、多餐。
减少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免造成肠道负担,适量食用富含 fiber 的食品。
2. 生活环境•良好的睡眠、生活习惯。
尽量排便,并确保每次排便时间充分。
建议骨科卧床患者每天规律休息,尤其是夜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更好的消化排泄。
•坚持适当的运动康复,如可以进行伸展肌群的牵拉运动,加强肌肉力量,以促进肠道蠕动和缩短胃肠道通道。
但是在骨科卧床复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医生的指导。
3. 药物治疗如果仅仅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环境不能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的症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通常,口服的Lactulose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且对消化道没有刺激,在具有保持粪便稀软的同时不会引起类似于腹泻的副作用。
护理措施对于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现在主要采用的三种措施分别为饮食调理、运动康复和药物治疗。
对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护士应及时跟进,督促患者合理饮食,坚持规律活动,建立正常生活起居。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执行肠道通畅的过程中尝试以下措施:•安排较固定的排便时间来减轻排便的压力和疼痛感,建议患者在清晨或早上排便,坚持每天按照同一时间进行。
•运用了温开水或温毛巾帮助病人温暖胃肠,求物理刺激、药物治疗、贴敷热水袋、按摩贴敷等通便方法。
耳穴压豆治疗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体会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脊柱,骨盆骨折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加之止痛药的作用,便秘成为了其常伴行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排便量的骤减,粪便的性状坚硬,排便过程困难,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和病情的康复过程,故对骨科患者便秘的护理成为了骨科护士护理患者所遇到的最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1]耳穴压贴是祖国医学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具有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清热降火、扶正祛邪,养血安神、清利湿热、活血止痛、通便排石的功能,而且操作简便、耗费低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刺激耳穴,就能调整经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就耳穴治疗便秘疗效的护理体会如下:1.1对象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大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2)大便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多伴有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症;3)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4年12月我科发生便秘的100例骨折卧床患者(大便性干燥,便时费力,每周不足三次)多数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一般3-10日一解,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平时需要借助开塞露或者服用泻药来缓解便秘。
患者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男性59人,女性41人。
1.2方法:主穴取肺、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皮质下,配穴取肝、肾、脾、胃、内分泌、交感、脑等穴位,每次选主穴2个,配穴2-3个。
(1)操作方法:清洁耳穴周围皮肤,选取相应耳穴;将胶布剪成0.5cm×0.5cm大小,中间置王不留行子或其它药丸一粒成药贴,或直接选用耳穴磁珠贴;以探棒将药贴敷贴于所选穴位上,用食拇指循耳前后按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灼烧为得气,一般按压3min,一次选穴5个,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3min,刺激量以最大耐受量为准;3-4天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一般更换三次为1个疗程或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疗程。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预防及护理进展1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预防及护理进展肠道排泄是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一旦发生功能障碍,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一般为50%~70%[1],为有效地预防便秘,近年来,护理人员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 1 便秘的预防措施� 1.1 正确的饮食指导根据阳世伟等[2]的调查研究发现,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与疾病部位,术后进食时间,饮食种类,饮水量和饮食中的蔬菜量、水果量、主食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 1.1.1 增加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做好饮食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都理解合理的饮食对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张莉[3]认为,饮食指导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嘱其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主食中粗细粮合理搭配。
保证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量均不少于 250 g,因为纤维素可增1/ 9加肠腔容2 量,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粪便的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 1.1.2 多饮水每日饮水 1000~2000 ml。
术后 6 h 进食前可先喝一杯淡盐水,量约 300~400 ml,以后每日晨起、饭前空腹先喝一杯温开水,每晚睡前用蜂蜜两勺兑水调服等,因为水作为润滑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肠蠕动[3-4],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同时,应注意饮水技巧: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 300~400 ml,分 2 次或 3 次饮尽[5]。
� 1.1.3 术后及早恢复进食术后进食时间是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术后进食时间每增加 1 d,其便秘发生的危险性将增加 6.377 倍,而水果、蔬菜为便秘发生的保护因素,有研究报道,患者禁食 7 h 以上会导致恶心、呕吐,从而食欲不佳[6]。
老年骨折病人便秘的护理作者:梅景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68-01便秘是骨折后卧床患者常见的病症之一,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而老年人由于胃肠粘膜萎缩,分泌液减少,粪质容易干燥而排便困难等生理因素,加上骨折后需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以及疼痛的刺激,发病率更高。
1 危险因素1.1 创伤致神经、精神的变化这种情况发生的便秘称为紧张性便秘。
老年外伤的患者本身受伤,神经、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出现疼痛、紧张、焦虑、失眠等,加上手术的创伤,神经、精神的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便秘。
1.2 排便方式的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1.3 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
1.4 饮食不合理及饮水量不足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由于肠蠕动减少,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
有的患者又给予过量的高营养食物,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消化功能减弱,粪便在结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等处停留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燥而发生便秘。
1.5 药物的使用如钙剂、麻醉剂等;长期使用缓泻剂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加重便秘。
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1.6 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很及时,加上护士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骨科病人便秘的护理
在从事骨科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粪便干燥硬结,排除困难,引起肛门坠胀疼痛、腹胀、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康复等都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掌握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的症状,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导致病人便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及姿势的改变:骨折后病人需保持特殊的体位,如四肢骨折后卧床牵引,骨盆、脊柱受伤后需平卧硬板等,改变了排便的姿势和习惯,从而导致便秘。
2.伤口疼痛: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功能;或病人怕痛,不愿活动,从而导致便秘。
3.药物影响: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如吗啡、抗胆碱素类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便秘。
4.饮食因素:食量减少,摄取的水分、粗纤维类食物减少导致便秘。
5.活动减少:因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卧床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
6.脊髓损伤:致使肠道的神经机能受到破坏而发生机能失调,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如截瘫病人),从而导致便秘。
护理措施:我们可通过在饮食、运动、培养良好习惯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预防便秘的健康指导
1.饮食护理:对骨折早期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且宜少量多餐。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一日三餐主食中粗细粮合理搭配,保证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量均不少于250克,因为纤维素可增加消化道生理刺激作用,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对肠壁的刺激增强,畅蠕动加强,使肠内容物通过的时间缩短,粪便的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2.多饮水:在病情或麻醉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恢复病人进食进水,术后6小时可先喝一杯淡盐水300~400毫升,以后每天晨起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每晚睡前用蜂蜜两勺冲水调服,每天饮水量不少于3000毫升,因为水作为润滑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3.适当运动:对骨科病人,应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同时顺肠蠕动方向作腹部按摩。
教会病人做提肛收腹运动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发生。
4.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规律,定时进餐,定时排便,定时使用便盆,病人在排便时应减少人员流动,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如用屏风遮挡等),保护病人的隐私。
另外,还要依靠条件反射来帮病人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告诉病人有便意时应告知护理人员或家属,避免抑制大便。
5.食疗方法:含油脂多的食品,可起到润肠作用,如蜂蜜60g、麻油30ml,加糖或盐少许,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也可将黑芝麻30g、胡桃肉30g,捣烂,用蜂蜜和匀,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
这些都有助于润肠通便。
6.热敷腹部:热敷腹部可促进肠蠕动(注意防止烫伤),预防便秘。
7.遵医嘱应用药物或灌肠:应用以上措施仍无效的严重便秘患者,可用开塞露塞肛,或临时用一次性缓泻剂(如麻仁丸),必要时灌肠或以手指挖大便。
8.特殊部位骨折便秘护理:脊柱、骨盆骨折:急性期应考虑有无内出血,因此,除了在饮食
上加以指导外,不宜做腹部按摩和使用便盆。
早期形成便秘不可避免,可采用开塞露或临时使用缓泻剂。
脊柱骨折病人急性期过后,可使病人先侧卧,将枕头及便盆依次放在病人背部和臀下,再帮助病人翻身仰卧在枕头和便盆上,然后垫起双腿,使病人舒适。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使用便盆抬起臀部时应特别注意,应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以免引起脱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排便应使用坐便器,不应使用蹲式厕所,以免引起脱位。
所以,骨科病人在生病期间,应该在饮食、运动、培养良好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预防便秘,从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