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或者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如散装大米、散装面粉等。
由于散装食品没有包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规范,以确保散装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1. 卫生场所要求散装食品销售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包括通风良好、无异味、无害虫等。
场所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2. 员工卫生要求销售散装食品的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卫生培训,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和操作规范。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干净工作服等。
3. 食品存储要求散装食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远离有害物质和污染源。
食品应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4. 食品包装要求销售散装食品时,应提供适当的包装材料,确保食品不受外界污染。
包装材料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劣质或者污染的包装材料。
5. 食品质量检测要求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定期进行食品质量检测,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检测内容包括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有害物质残留等。
6. 食品销售记录要求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建立食品销售记录,记录食品的来源、销售日期、销售数量等信息。
销售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三、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措施1.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责任。
制度应包括食品卫生检测、员工培训、食品存储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
2. 加强员工培训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食品存储和包装等方面的内容。
3. 定期清洁和消毒销售散装食品的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货架等。
清洁和消毒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场所的卫生状况。
4. 严格控制食品来源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应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食品的来源安全可靠。
卫生部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食品超市、自选商场等成为各地重要的食品经营形式,在方便群众、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一些食品超市和自选商场在经营散装食品过程中存在许多二次污染的隐患,如销售过程缺乏应有防护措施、售出的散装食品缺乏可溯源性等。
为加强散装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部制定了《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以下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做好《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请各地做好如下工作: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将《规范》的各项要求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和企业卫生许可证审核发放的工作中,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食品经营企业散装食品的监督管理。
二、各地要大力开展《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社会和各部门对加强散装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督促有关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完善内部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各地要分阶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在本《规范》正式实施前,各地要制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组织对现有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掌握散装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企业合理规划经营场所的卫生设施和布局、健全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在2004年1月1日后,各地要根据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一次散装食品卫生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要按区域、按单位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重点检查《规范》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消除食品卫生隐患,防止食品经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2023年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散装食品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定。
第二条散装食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不经过包装,以散装方式出售的食品。
第三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许可证明。
第四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散装食品经营者的责任第五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技术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第六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食品或有安全隐患的食品。
第七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标识,标注食品名称、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确保清晰可见。
第八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设备,保证食品销售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第九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检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三章散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第十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与正规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签订食品供货协议,并对供货企业的食品质量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供货企业应当具备食品生产资质和质量检测能力,确保所供食品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留样制度,每批次食品均留样备查。
第十三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追溯制度,对每个供货环节进行记录,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第十四条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和处理制度,及时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五条监督检查机关应当依法对散装食品经营者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监督检查机关发现散装食品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暂停经营等。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机关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散装食品经营者,可以吊销其食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八条消费者对散装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有权进行投诉和举报,相关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或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其卫生管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本规范,以指导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散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三、基本要求1. 生产环境要求a.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b. 生产设备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修和清洁,确保无污染。
c. 生产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从业人员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d. 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妥善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和害虫。
e. 生产环境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2. 原材料采购a. 企业应与合法、有资质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b. 原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或有异味的原材料。
c. 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有相应的记录,并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3. 生产加工a. 生产加工过程中,从业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帽子,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b. 加工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
c.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温度控制,避免细菌滋生。
d.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 包装和标识a.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二次包装或污染的包装材料。
b. 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污染食品。
c. 包装上应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食品的情况。
5. 销售和配送a. 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b. 销售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c. 销售场所应定期检测和监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
d. 配送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温度控制,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和变质。
四、监督检查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散装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问题。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以散装形式销售的食品,如米、面、粮油、干果、豆类等。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制定本规范,规范散装食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二、散装食品生产管理1. 生产场所要求-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包括通风、排水、照明等设施。
- 生产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保持整洁干净。
- 生产设备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2. 原料采购与储存- 采购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供应商,并要求提供食品安全合格证明。
- 原料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 原料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虫害和霉变。
3. 生产工艺控制- 生产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的工艺要求,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 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生产过程中应对食品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确保产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
4. 包装与标签-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 包装应完整、密封,防止外界污染和变质。
- 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
三、散装食品销售管理1. 销售场所要求- 销售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包括通风、清洁、照明等设施。
- 销售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保持整洁干净。
- 销售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卫生警示标识,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卫生。
2. 产品陈列与保管- 产品陈列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 产品陈列区域应保持整洁,防止污染和变质。
- 产品保管区域应干燥、通风,防止虫害和霉变。
3. 销售人员培训- 销售人员应接受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散装食品的安全管理要求。
- 销售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干净工作服等。
4. 消费者权益保护- 销售场所应设置投诉建议箱,接收消费者的意见和投诉。
- 销售场所应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四、卫生监督与检查1. 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或者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其卫生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本规范,以指导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操作。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从事散装食品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三、卫生管理要求1. 生产环境要求1.1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1.2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器具。
1.3 生产场所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工作区域璀璨。
1.4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污水不会污染食品。
1.5 生产场所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适应食品的储存和加工要求。
2. 员工卫生要求2.1 所有从业人员应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持有健康合格证明。
2.2 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3 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头套和手套,并保持个人卫生。
2.4 从业人员不得在生产过程中吸烟、嚼食或者饮用饮料。
3. 原料采购和储存要求3.1 采购散装食品原料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原料的质量安全。
3.2 原料采购人员应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3.3 原料应储存于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3.4 原料储存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适当的防虫措施。
4. 生产工艺要求4.1 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卫生控制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4.2 食品加工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4.3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4.4 加工过程中应确保食品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以保持食品的卫生安全。
4.5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储存和运输,避免食品变质。
5. 包装和标签要求5.1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不得对食品造成污染。
5.2 包装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卫生控制措施,防止包装材料受到污染。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或者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其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保障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本管理规范,旨在规范散装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确保散装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二、散装食品生产管理规范1. 生产场所要求(1)生产场所应选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环境中,远离污染源。
(2)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食品污染。
(3)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4)生产设备应符合卫生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2. 原料采购和储存(1)原料采购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符合卫生标准。
(2)原料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原料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防止变质和污染。
3. 生产过程控制(1)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和时间,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2)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 包装和标识(1)包装材料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
(2)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手部接触食品,防止污染。
(3)包装上应标明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
三、散装食品销售管理规范1. 销售场所要求(1)销售场所应选在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的地方,远离污染源。
(2)销售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环境。
2. 产品陈列和保鲜(1)散装食品应摆放整齐,避免交叉污染。
(2)散装食品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变质。
(3)散装食品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3. 销售人员要求(1)销售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销售人员应接受相关卫生培训,了解散装食品的卫生管理要求。
(3)销售人员应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解答消费者的疑问。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经过包装或者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其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散装食品的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制定本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从事散装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相关环节的单位和个人。
三、基本要求1. 生产环境要求- 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异味和污染物的滋生。
- 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并保持正常运行。
- 生产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无积尘、无杂物。
- 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妥善处理。
2. 原材料采购和储存要求- 原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备合法的检验合格证明。
- 原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污染。
- 原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和使用,避免过期使用。
3. 生产加工要求- 生产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如戴口罩、穿工作服、戴手套等。
- 加工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避免污染。
-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时间和湿度,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包装和标识要求-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备合法的检验合格证明。
- 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 包装应密封良好,防止食品受潮、受污染。
- 包装上应标明食品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
5. 销售和配送要求- 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无积尘、无杂物。
- 销售场所应定期清洁、消毒,并保持正常运行。
- 销售人员应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患病。
- 销售过程中应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避免污染。
- 配送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如保持食品的温度、避免交叉污染等。
四、检测和监督1. 检测机构应具备合法的检验资质,定期对散装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2.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散装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消费者可以通过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方式,向监督部门反映散装食品卫生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以散装形式销售的食品,如散装大米、散装豆类、散装坚果等。
为了确保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制定了本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销售散装食品的经营者,包括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
三、卫生管理要求1. 生产环境要求a. 散装食品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异味和污染物滞留。
b.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c.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2. 原料采购与贮存要求a. 经营者应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和检验报告等。
b. 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
3. 食品加工与包装要求a. 加工过程中应保持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包括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
b. 加工设备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c.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如苏丹红、亚硝酸盐等。
d.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劣质包装材料。
4. 销售与配送要求a. 销售散装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杂物等污染食品。
b. 销售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c. 销售过程中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d. 配送过程中应保持食品的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导致食品变质。
5. 检验与监督要求a. 经营者应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散装食品进行检验,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b.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销售散装食品的抽检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经营者进行处罚和整改。
四、责任与处罚1. 经营者应对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 监督部门对违反规范的经营者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五、总结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经营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销售和配送。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一、引言散装食品是指没有包装或包装不完整的食品,其卫生管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散装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旨在规范散装食品的卫生管理,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散装食品生产、销售、配送等相关环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三、卫生管理要求1. 生产环境要求(1)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堆放,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
(3)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污染。
(4)生产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2. 原材料采购要求(1)原材料应从合法、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确保质量安全。
(2)原材料应进行验收,检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原材料应储存于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库房中,防止受潮、受污染。
3. 生产工艺要求(1)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手接触食品,使用专用工具或穿戴手套进行操作。
(3)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 质量控制要求(1)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2)生产过程中应进行适时的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性。
5. 销售与配送要求(1)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避免灰尘、害虫等污染。
(2)销售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按规定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品。
(3)销售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包括地面、墙壁、货架等。
(4)配送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四、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本规范的企事业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
五、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将定期对散装食品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并及时公布处罚结果。
卫生部关于印发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食品超市、自选商场等成为各地重要的食品经营形式,在方便群众、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一些食品超市和自选商场在经营散装食品过程中存在许多二次污染的隐患,如销售过程缺乏应有防护措施、售出的散装食品缺乏可溯源性等。
为加强散装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部制定了《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做好《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请各地做好如下工作: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将《规范》的各项要求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和企业卫生许可证审核发放的工作中,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食品经营企业散装食品的监督管理。
二、各地要大力开展《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社会和各部门对加强散装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督促有关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完善内部管理,促进行业自律,
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各地要分阶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在本《规范》正式实施前,各地要制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组织对现有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掌握散装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企业合理规划经营场所的卫生设施和布局、健全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在xx年1月1日后,各地要根据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一次散装食品卫生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要按区域、按单位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重点检查《规范》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消除食品卫生隐患,防止食品经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各地在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函报我部法监司。
二○○三年七月二日
附件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第一条为加强散装食品经营过程的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经营散装食品的食品超市、商场等销售单位,但不包括餐饮业和集贸市场。
本规范所称散装食品是指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
第三条运输散装食品必须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并在符合食品保存条件的状态下运输。
出厂的散装食品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密封包装,并在标签上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包装规格。
同时应附有检验合格证明。
第四条经营者采购散装食品时,必须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存复印件备查。
经营者应查验散装食品的标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制售者必须如实提供。
经营者应配备相应设备或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检。
任何经营者不得经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生产者生产的食品、无检验合格证明和标签内容不完整的散装食品。
第五条经营者进货后,应按照所采购食品的保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条经营者应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散装食品销售区域。
生、熟食品销售地点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在同一区域内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应具有明显的区分或隔离标志并保持清洁,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和销售任何非食品物品,并且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
第七条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必须做到:
1、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
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2、销售的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
3、经营者应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
4、经营者具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涤、消毒、储存和温度调节等设施或设备。
5、经营者必须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取符合本条第3项要求的完整标签。
第八条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食品应与销售食品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的字样。
第九条经营者销售需清洗后加工的散装食品时,应在
销售货架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签,并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经营者应保证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获取上述标签。
第十条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应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第十一条散装食品标签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
由生产者和经营者预包装或分装的食品,严禁更改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
已上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得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
第十二条经营者应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区分销售,并标明生产日期。
如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则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
第十三条经营者应配备专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员,负责散装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检查散装食品的卫生情况、标签内容是否完整;
2、逐项落实散装食品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并负责督促检查;
3、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4、对进货后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流向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十四条超过保质期限的散装食品,不得重新加工销售,应由经营者或制售者负责销毁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范第四条规定,经营者未向制售者索取查验并留存卫生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明的,应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范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经营者经营散装食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范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以及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应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集贸市场的散装食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参照本规范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本规范自xx年1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