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固相反应(1)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2
第八章固相反应【例8-1】MgO与SiO2固相反应生成Mg2SiO4。
反应时什么离子是扩散离子?请写出界面反应方程。
【解】Si4+,Mg2+为扩散离子,界面反应方程式为:【例8-2】试比较杨德方程、金斯特林格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解】杨德方程推导条件:(1)球状颗粒模型。
(2)扩散截面积保持不变、稳定扩散金斯特林格方程推导条件:(1)球状颗粒模型。
(2)扩散截面积改变、不稳定扩散但为简化求解,推导过程中设为稳定扩散。
适用条件:(1)杨德方程适用转化率G<50%,G,误差(2)金斯特林格方程适用于转化率G>50%,具有更好的普遍性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例8-3】假定从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粉料成形莫来石为扩散控制过程。
你将如何证明这一点?又假如激活能为。
并在1400℃下1小时内反应过程完成10%,问在1500℃下1小时内反应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在1500℃下4小时内又如何?【解】已知:Jander方程。
当G校小时,式中:K-反应速率常数,故当t不变时:则代入T1=1673K,T2=1773K,得故1500℃,一小时内反应程度:G2=1.529G1=1.529×10%=15.92%同理利用式可算得1500℃4小时反应程度G2∵∴%%【例8-4】体积扩散与晶界扩散活化能间关系为(、分别为晶界扩散与体积扩散激活能),试分析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超过体积扩散?【解】晶界扩散有体积扩散有欲使即>又则>0移项得:或令则当T<T C时以晶界扩散为主,,当T>T C时以体积扩散为主,即。
【例8-5】当测量氧化铝-水化物的分解速率时,一个学生发现在等温实验期间、重量损失随时间线性增加到50%左右。
超出50%时重量损失的速率就小于线性规律。
线性等温速率随温度指数地增加。
温度从451℃增加到493℃时速率增大10倍。
试计算激活能。
【解】∵∴由题意可知:当T从451℃增加至493℃时,故得活化能【例8-6】首先利用实验方法确定莫来石的形成是属于一级反应,并通过一级反应的公式求出K1。
第八章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力学第四节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第一节引言固相反应特征基于研究结果,泰曼认为:(1)固态物质间的反应是直接进行的,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作用。
(2)固态反应开始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的低共熔温度,通常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此温度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3)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时,则转变温度通常也是反应开始明显进行的温度,这一规律也称为海得华定律。
泰曼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并且将固体和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称为固态反应。
但随着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进展,发现许多问题。
因此,金斯特林格等人提出,固态反应中,反应物可能转为气相或液相,然后通过颗粒外部扩散到另一固相的非接触表面上进行反应。
指出了气相或液相也可能对固态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
显然,这种作用取决于反应物的挥发性和系统的低共熔温度。
可见,固态反应除固体间的反应外也包括有气相、液相参与的反应。
控制速度不仅限于化学反应,也包括扩散等物质迁移和传热等过程。
并指出这些反应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点:(1)固体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故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
而且,固态反应总是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对于粒状物料,反应首先是通过颗粒间的接触点或面进行,随后是反应物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得以继续。
因此,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
(2)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泼的,固态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进行。
而且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相系统,因而传热和传质过程都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固态反应一般是由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和固相内的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构成。
一相界面上化学反应机理可把整个反应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1)隐蔽期:约低于300℃。
(2)第一活化期:约在300~400℃之间。
(3)第一脱活期:约在400~5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