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海外投资合作的区域选择及支持措施随着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海外投资合作的区域选择及支持措施也越来越重要。
一、区域选择1. 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天然橡胶进口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天然橡胶主产区。
该地区具有天然橡胶种植基础雄厚、管理水平高、人工成本低、交通便利等优势。
同时,该地区的国家与地区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紧密,合作潜力大。
2. 非洲地区非洲地区尽管在天然橡胶的种植与产量方面并不占优势,但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天然橡胶种植,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了众多国际资本进入该地区投资。
南美洲地区是全球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区之一。
该地区天然橡胶种植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
同时,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天然橡胶种植,并且有许多具有天然橡胶种植潜力的地区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适宜外商投资。
二、支持措施1. 支持政策政府应该出台符合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海外投资的支持政策,以鼓励国内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针对天然橡胶产业,政府可以采取财税优惠、办理手续简化、人才引进等支持措施。
2. 技术合作海外投资往往需要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政府可以支持和协调企业和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环境和生产条件。
3. 金融支持企业海外投资需要海外融资,政府可以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如贷款、担保、保险等服务。
4. 人才培训企业海外投资需要适应当地市场和文化环境,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国际化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海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及支持措施非常重要,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制订合适的策略和计划,开拓海外市场,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部关于印发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垦发[2008]004号)海南、云南省农业厅,海南、云南、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加强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工作,组织实施好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我部编制了《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电话:************传真:************电子信箱:****************.cn附件: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二○○八年四月十四日附件: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为组织实施好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结合2007年实施情况及2008年种植计划、供苗能力和资金规模等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优势植胶区域内,以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为手段,加快天然橡胶良种推广与应用,实现品种与环境类型区域对口使用,逐步提高植胶区良种覆盖率。
开展橡胶树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种植成活率。
二、总体目标(一)2008年为补贴区域内4000以上植胶农户和54个植胶农场提供800万株以上优质橡胶树种苗,补贴面积24万亩,确保补贴区域内种植的天然橡胶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开展橡胶树种植技术培训,确保补贴区域内种植的天然橡胶苗木成活率在95% 以上。
(三)加强天然橡胶良种补贴苗木基地苗木质量监测,对每批出圃苗木进行检测,杜绝不合格种苗出圃。
三、实施区域和规模(一)实施区域海南省:儋州市、琼中县、白沙县、澄迈县、临高县。
2015年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报告及形势预测作者:李光辉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年第08期1 国内外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 国外情况天然橡胶属于典型热带作物,由于气候因素制约,加之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目前全球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大约有63个,其中亚洲国家16个,非洲国家26个,中美洲国家11个,南美洲国家10个[1]。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目前统计监测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有35个,其中有产量数据的国家为29个。
1.1.1 生产情况从1960年全球天然橡胶产出200万t开始,世界天然橡胶生产以年均3.48 %的速度在不断增长,2013年达到1 228.1万t,受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近2年胶农割胶意愿下降或转为其他经济作物种植,2014年产量为1 213.6万t,较上年下降1.18 %,2015年为1 227.8万t,较上增长了1.15 %。
全球天然橡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其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 %以上,其中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2015年产量分别为447.3万t、317.5万t和101.7万t。
亚洲其他天然橡胶生产国情况,依次是中国79.4万t、马来西亚69.5万t、印度57.5万t、缅甸22.75万t,柬埔寨12.7万t、菲律宾11.1万t、斯里兰卡9.1万t。
其次集中在拉丁美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最大产胶国在巴西,2015年产量为19.4万t,非洲地区最大产胶国为科特迪瓦,产量为33.8万t。
图1为全球主要天橡胶生产国近3年来天然橡胶产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除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菲律宾等国产量有所下降,其他国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1。
根据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统计,2015年各主产国天然橡胶单产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越南继续保持天然橡胶单产第一,2015年越南天然橡胶每公顷平均年产量为1 738 kg,2014年为1 692 kg。
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龚菊芳同志在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会议,在四川省农业厅、南亚办的大力支持和周到安排下,在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昨天上午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同志作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总结了2003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热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工作思路;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
昨天下午,8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交流了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热作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今天上午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了情况,提出了建议。
刚才各组召集人汇报了讨论情况。
会议时间安排紧凑,与会代表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开好会议,使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下面我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今年要做好的几项工作两方面讲一些意见,算是对本次会议的总结。
一、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主题明确,会议的主要精神就是朱秀岩总经济师所做会议报告的题目“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促进热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当前国内外日趋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对热作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来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年初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给热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对天然橡胶等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产品的高度重视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趋关注,给热作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迅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尤其是去年中泰水果零关税的实行,天然橡胶今年年初取消配额,关税也面临着下调的压力,热作产业将直接面临东盟国家农产品的挑战。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黄璜【摘要】低碳农业是我国粮食安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清洁生产是低碳农业的重点;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即观光休闲农业是低碳农业的趋势;开发农业生态系统内资源高效利用、农田生物多样化配置、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等系列关键技术是低碳农业的关键;农田系统固碳减排、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农业区域系统固碳减排是低碳农业的途径.【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4页(P215-217,223)【关键词】低碳农业;固碳减排;农业生态【作者】黄璜【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进而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推进清洁生产,发展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再思考(Rethink)等“4R”原则,利用物质能量循环、生态位等生态原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等功能突出的新型农业。
1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生态意识逐步觉醒,经过包括行政、学术等各方的不懈努力,发展低碳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全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逐步形成。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科技部在“十一五”支撑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科技要为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农业领域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技术,减少污染,提高水、土、肥、药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祁栋灵;王秀全;张志扬;黄月球【摘要】This paper analyzes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the industrial status and role of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as well as establish production impetus of Chinese rubber science & technology to rubber production,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橡胶科技对植胶生产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升的建议.【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巴西橡胶树;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作者】祁栋灵;王秀全;张志扬;黄月球【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1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1.1 我国橡胶树引种与产业兴起我国自1904年引种橡胶树以来,至今已有百年橡胶栽培历史。
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引种当属云南干崖(今盈江)土司刀安仁1904年从新加坡引种橡胶苗到今云南省德宏傣族苗族自治州盈江县,并种植成功[1]。
1906年爱国华侨何麟书在海南岛乐会县(今琼海市)崇文乡合口湾(今东太农场坡塘区18队)建立琼安垦务公司(又称琼安胶园),开创了海南生产性种植橡胶成功的先河[2]。
附件2: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一、农业生产类项目(一)旱作节水农业依据《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08-2015年)》,突出粮食生产,围绕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储备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和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2类项目。
重点考虑生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粮食优势区内的旱作县,区域布局突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兼顾西南地区。
省内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横向衔接,避免交叉重复。
(二)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重点储备棉花生产示范基地和糖料(甘蔗、甜菜)生产示范基地2类项目。
(三)农垦天然橡胶基地依据《国家天然橡胶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储备橡胶良种苗木基地、橡胶初加工体系和橡胶科研推广体系3类项目。
储备范围限于广东、海南、云南垦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胶园更新、抚管、定植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四)农垦现代化建设依据《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农垦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储备粮棉生产基地、奶牛良种场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3类项目。
储备范围限于黑龙江、海拉尔、大兴安岭垦区和《现代农业建设示范行动方案》选定的其他垦区。
(五)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待二期建设方案确定后,另行通知。
二、农业生态保护类项目(一)农村沼气项目依据《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农办计[2007]37号)、《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农办计[2007]30号)要求,重点储备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乡村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等4类项目。
农村户用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以省为单位统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中型沼气工程按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农业生物质能试点示范依据《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重点储备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2类项目。
高二地理必修3第4单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浪科技讯2009年4月19日消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4月18日在北京首发,这是继2007年首次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后再次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中新问题与新进展进行了“大盘点”,重点关注流域内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对长江保护与发展可能的影响方式、程度和应对策略。
据此回答1~3题。
1.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其原因是()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C.长江水量充足,供给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2.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4~6题。
4.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发生凌汛③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
2011年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天然橡胶行业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 (3)1、产业政策环境 (3)2、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4)3、具体政策、管理制度 (4)(1)产业规划 (4)(3)行业技术标准 (5)(3)关税等税收政策 (5)(4)良种补贴政策 (7)(5)国家储备政策 (7)(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8)(7)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8)二、国内天然橡胶需求 (9)1、需求总量居世界首位、高度依赖进口 (9)2、下游行业发展还将引领天然橡胶的需求 (10)三、国内天然橡胶供给 (11)1、产量增长缓慢,国内自给水平严重不足 (11)2、生产布局、产品结构 (12)四、我国天然橡胶进口状况 (12)五、影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3)1、有利因素 (13)2、不利因素 (15)六、行业内主要参与者简况 (16)国际传统理论认为,北纬15 度以北不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上世纪50 年代初,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仅200 吨,而天然橡胶被西方国家列入禁运物资。
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于1952 年开始在海南、雷州半岛等地尝试大规模种植橡胶。
经过广大农垦人的不懈努力,至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并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橡胶工业。
至2008 年末,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产量位居世界前6 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持续增加。
但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面临适宜种植面积有限、自然灾害较频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国市场控制等问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依存度迅速攀升。
一、天然橡胶行业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1、产业政策环境天然橡胶在我国一直被列为战略物资,尽管目前天然橡胶国际贸易已实现正常化,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 年2 月13 日下发的《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 号)中仍然明确指出“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并要求农业部等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支持天然橡胶行业发展。
全国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橡胶树的生长和产胶对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为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热带土地资源,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稳健发展,增加天然橡胶的供应量,保障国家天然橡胶供给安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号)和农业部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禁运,党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
50多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历了艰苦创业、高速发展、填平补齐、巩固提高等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进入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7年全国橡胶种植面积1312万亩,产量58.8万吨,面积比建国初期增长了290多倍,产量增长2900多倍。
其中农垦胶园占全国的54.5%;地方民营胶园占45.5%。
我国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和6%,列世界第5位和第6位。
1.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天然橡胶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均有种植。
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和不断调整、优化,天然橡胶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比较效益高的优势区域集中,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已基本形成了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天然橡胶生产优势区。
国有天然橡胶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形成了以广东、云南、海南农垦天然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植胶农场和农户为原料生产基地,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体系。
民营天然橡胶产业在以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下,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与生产实践,我国总结出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从育种、抚管、防病、割胶、制胶、更新到木材加工等覆盖橡胶生产全过程的成熟技术。
其中“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突破了国外学术权威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不能种胶的禁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与应用”,加快了我国植胶业的良种化进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和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出了热研7-33-97、热研7-20-59、大丰-95、云研77-2、云研77-4等一批橡胶树新品种。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快速发展。
3.加工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竞争力逐步提高。
我国原有天然橡胶初级产品加工厂330多家,经过实施天然橡胶产业升级行动,加快了加工布局调整的步伐,海南农垦已由原来的87家调整为14家,已建成7家,其余7家正在建设中。
广东农垦27家已经调整为3家。
云南农垦和各省民营胶厂也在加快调整之中。
加工布局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工成本有所下降,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4.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自1994年天然橡胶购销管理制度改革后,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建设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包括期货、现货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等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特别是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区联网的天然橡胶电子交易中心投入运营,为国内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实现了产品网上公开竞价和交易,起到了传递信息、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作用,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销环境。
5.产业地位日益重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天然橡胶产业已成为热带地区的支柱产业。
在海南省,天然橡胶产值已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2.9%,其中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57%。
在云南省,天然橡胶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8%,其中云南农垦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83%。
在广东省,农垦集团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14.9%。
天然橡胶在我国热带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到2007年全国累计生产天然橡胶1000多万吨,在替代进口、减轻对外依赖、支持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热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种植橡胶还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近十多年来,我国对天然橡胶的投入一直低于世界主要植胶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等。
“八五”以来,我国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投入一直维持在每年1亿元左右。
2007年国家投入仅占其总产值的1%左右,远低于国家财政支农平均水平。
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品种和树龄结构调整缓慢、低产胶园比例高、胶园更新速度慢。
目前我国有树龄在35年以上的老胶园150多万亩,亩产量60公斤以下的低产胶园约210万亩,未得到及时更新改造。
还有150多万亩的幼龄胶园因投入不足而延长非生产期,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良种苗木供应体系不健全,新品种覆盖率较低。
我国天然橡胶种苗需求量大,但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滞后,优质种苗供给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种植的橡胶树仍然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广的国外无性系RRIM600、PR107和GT1为主。
3.加工布局与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产品竞争力不高。
加工布局经过几年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全国还有年加工能力3000吨以下的小加工厂200多家,这些厂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环保难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
目前国产橡胶仍以SCR5标准胶为主,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缺少市场需求发展迅速的子午线轮胎、航空器材、医疗器械等专用胶,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高。
4.防灾减灾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保障。
我国是在非传统植胶区种植橡胶,冬春常有低温干旱危害,夏秋又常遇台风破坏,自然灾害比较多,还有白粉病、炭疽病、介壳虫等严重的病虫害,常给植胶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防灾减灾机制,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
5.培训力度不够,胶农的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植胶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在橡胶种植、胶园管理和割胶技术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先进的橡胶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制约了我国植胶资源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山区农民致富。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国内天然橡胶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迅速增加,2001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
近5年来,我国天然橡胶平均年消费增长速度达到13%。
2007年全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270多万吨,约占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的22%,国内天然橡胶自给不足1/4。
预计2015年我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需求量超过350万吨,国内市场缺口巨大。
2.国际市场供不应求趋势明显。
近几十年来,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增长迅速,从1960年的200多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00多万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然橡胶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
橡胶树的非生产期长达7-8年,受资源条件等的制约,天然橡胶产量的增加难以满足消费增长的需求,天然橡胶供应紧张的形势将长期存在。
3.橡胶木材市场前景广阔。
橡胶种植业的第二大产品是橡胶木材。
按更新计划,我国每年可生产约80万立方米的橡胶木材。
我国是世界木材、纸浆和纸制品进口大国,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木材市场缺口将越来越大,橡胶木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竞争力分析1.比较优势明显。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热作产品进口关税的逐步减让和履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我国热作产品面临新的挑战。
发展橡胶产业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天然橡胶需求稳定增长,橡胶产品市场广阔,种植橡胶的比较效益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植胶区多处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天然橡胶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3.产业基础较好。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五位,总结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覆盖橡胶生产全过程的成熟技术,培育、储备了一批优良品种。
建立了从科技创新、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体系。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我国天然橡胶供应安全为目标,以增加胶农收入、增强天然橡胶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
重点支持优势区域发展,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有限资源,积极推广橡胶树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天然橡胶加工布局调整,优化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继续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协调推进国有、集体、农民自营和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天然橡胶业共同发展,做大做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
(二)发展目标1.总体要求:通过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我国的植胶面积,提高胶园建设标准和橡胶树优良新品种的种植比例,全面提升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向技术效益型转变,增加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
2.具体目标:2010年,优势区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245万亩,新植胶园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亩产86公斤(按开割面积计算,下同),年产干胶70万吨以上,建成达到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标准化大型天然橡胶加工厂36家,建设4个高标准橡胶生产示范胶园与技术培训基地。
2015年,优势区橡胶树种植面积达到1320万亩,新植胶园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亩产96公斤,年产干胶80万吨以上。
建成达到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标准化大型天然橡胶加工厂46家,完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天然橡胶质量。
在海南、云南、广东建立7-8个高标准橡胶生产示范胶园与技术培训基地,并完成对全国天然橡胶优势区生产骨干的新技术培训。
四、优势区域布局(一)确定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植胶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划分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是温度、降雨量、台风、坡度和海拔,以及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
1.温度。
年平均气温≥21℃,月平均气温≥18℃的月份在9个月以上。
最低气温≤0℃的出现机率(%)+连续20天以上阴雨天且日均温≤10℃的出现机率(%)应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