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分布2008-2015
- 格式:pdf
- 大小:275.46 KB
- 文档页数:13
国家相关惠农政策1、党中央国务院农业扶持政策(1)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意见;(3)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4)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
2、国家农业部农业扶持政策(1)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2)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3)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4)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5)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6)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7)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8)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9)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10)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11)关于组织开展热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工作的通知;(12)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13)关于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14)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15)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16)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17)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场)创建工作方案(18)关于编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初步设计的通知;(19)关于推进农业品牌工作的通知;(20)编报农业综合开发良种繁育及优势特色种羊示范项目初步设计及实施计划的通知。
3、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扶持政策(1)全国粮食新增500亿公斤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2)关于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3)关于请组织申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4)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5)关于申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我国是养羊大国,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加快发展肉羊产业,对于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满足羊肉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种业是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遗传改良是提高肉羊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为加快肉羊遗传改良进程,完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增强肉羊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我国肉羊遗传改良现状1949年以来,我国绵羊、山羊饲养和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三十年来,在市场拉动下,我国羊育种方向由毛用为主逐步转向肉用为主,肉羊良种繁育和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对提升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遗传资源丰富多样我国绵羊、山羊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中的地方品种共100个,其中绵羊42个、山羊58个。
小尾寒羊等27个优良地方品种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这些地方品种耐粗饲、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各具特色,是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育种素材。
同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良肉羊品种,育成肉用绵羊品种3个、山羊品种2个,丰富了我国肉羊遗传资源。
(二)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与区域布局相适应,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以繁育场为支撑,满足不同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需求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有1730个种羊场,其中绵羊种羊场814个,存栏种羊250.2万只;山羊种羊场916个,存栏种羊82.4万只;国家级羊资源保种场20个、保护区4个。
(三)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随着良种的普及和饲养管理方式的改进,肉羊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14年,全国羊存栏3.03亿只、出栏2.87亿只,比1980年分别增加1.16亿只、2.45亿只,年均增长1.4%、5.8%;羊肉产量428.2万吨,是1980年的9倍。
羊出栏率由1980年的23%提高到2014年的95%,胴体重由10.5公斤提高到14.9公斤。
龙源期刊网
农业部发布《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作者: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年第25期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计划到2025年形成纯种基础母羊15万只的核心育种群,重点选育的地方品种主要肉用性能提高10%以上,绵羊产羔率牧区达到120%以上、农区达到150%以上,山羊产羔率达到180%以上,培育10个左右肉羊
新品种,肉羊群体生产性能稳步提高。
《计划》明确了我国主要肉羊品种的遗传改良思路。
对于绵羊品种,重点是开展乌珠穆沁羊等品种的选育,扩大育种群规模,推进良种登记和性能测定,提高肉用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形成由育种群、扩繁群、商品群组成的育种和生产体系;对于山羊品种,重点是开展黄淮山羊等品种的选育,突出肉用性能选育,结合不同地区肉羊生产特点,进行规模化、特色化经济杂交;对于新品种培育,重点是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为育种素材,以企业为主体,明确育种目标,制定品种培育方案,开展持续系统培育。
《计划》提出了今后我国肉羊遗传改良的重点任务。
一是确定重点选育的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制定选育方案,指导品种选育和利用。
二是建立国家肉羊遗传评估中心和区域性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开展遗传评估,指导实施肉羊生产性能测定。
三是遴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开展本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
四是持续开展良种登记,健全种羊系谱档案。
为组织实施好《计划》,农业部将成立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强化科技支撑,完善肉羊良繁体系,落实肉羊种业扶持政策,开展政产学研大协作,构建自主、高效育种体系,不断提升我国肉羊种业发展水平。
26.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0分)材料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提出:未来8年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等16个优势品种,并在全国划定了58个优势产区。
材料二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材料三:我国玉米优势产区和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结构图(1)简述我国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的自然原因。
(3分)(2)分析左图中我国玉米优势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3)“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不是不好,而是不符合中国国情”。
利用所学知识及右图解释:①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意义(2分)②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因(2分)答案:26.(10分)(1)地域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多样(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2)地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深厚、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生长期较长(3分)(3)①可缓解矿物能源紧张的局面;利于保护和提高大气质量;所用原料可以再生,利于可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②我国畜牧业发展快,饲料需求量大;我国人品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7、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境,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2.7℃,平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结合上述材料,阅读右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m),回答问题。
(10分)(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A、B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图中M线为我国近年完工的重点能源工程:工程,影响该工程在此区域选线的主要因素有、。
(3)西北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对其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分)答案:(10分)(1)西北-东南(1分) A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更强烈(1分),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1分)(2)西气东输(1分)地形平坦(1分)经过城市多(1分)(3)将使湖泊面积增大和蓄水量增多(1分),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1分),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来源于: 发表时间:2011-6-5一、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一)肉羊生产、屠宰加工、消费与贸易1.肉羊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20 世纪80 年代以前,我国的养羊业主要是解决羊毛生产问题,羊肉的生产尚未受到重视。
随着60 年代以来,国际养羊业的主导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直至肉用为主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的调整对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明显增加。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养羊业也因此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羊毛市场疲软,羊肉需求量猛增,尤其是优质羔羊肉的需求量增加迅猛,极大地促进了羊肉生产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市场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绵羊、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
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45.1万吨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380.3万吨,增加了335.2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80 年的6.10%增加到2007 年的34.60%,年均增长速度为9.30%,远远高于世界2.20%的平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羊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3.70%提高到2008年的5.22%,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已经提高到6.13%。
2.肉羊生产的总体特征(1)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羊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肉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见表1)。
从绝对量上看,1997 年我国肉羊存栏量达到25575.7 万只,此后逐年增长,在2004 年创造历史新高,达到30426 万只的最好水平。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2.2.1.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推进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CQT2008-2015掉话率年)》关于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我们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抓紧制定计划,细化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掉话率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CQT2008-2015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100%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3.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4.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1)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接通总次数与掉话次数均1:。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2.1.42008 -2015通话正常率发展肉牛业,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
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区域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构筑现代肉牛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牛肉产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CQT通话正常率=【所有呼叫尝试次数-(未接通、掉话、单方通话、串话、回声、背景噪音、断续次数)】/一、肉牛优势区域发展现状自2003年《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发布以来,中央和优势产区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优势区域肉牛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区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四大产区地图,中国最好的牛羊肉企业全在这里!中国牛羊存栏量、出栏量及肉产量集中在四大优势产区,同时这些优势产区也集中了中国90%以上的牛羊肉生产养殖、屠宰加工企业。
这些优势产区具有哪些资源禀赋?各个产区的特点、优劣势、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什么?下面,本刊将分别对四大优势产区特点进行介绍,并排列出各个产区的优秀牛羊肉企业名单。
我们希望通过这四张地图,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当前中国牛羊肉产业的资源状况。
西南产区ﻫ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南ﻫﻫ概况: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南。
该区域位于温带湿润气候之下,山地草坡地理环境中,拥有天然草场面积超过1.4亿亩,每年可产3000余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
在四大优势产区中,西南产区的综合资源优势相对较弱。
ﻫ优势:该区域拥有常年青草资源,牛羊饲养需要的青绿饲草资源丰富。
局限主要限制因素是牛羊产业基础薄弱,肉牛地方品种个体小,出肉少,牛羊肉企业屠宰加工规模普遍较小,全国知名的牛羊肉品牌较少。
建议:加强牛羊规模化生产,扶持一批中小型龙头企业,树立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将小而散的牛羊养殖方式转变成规模集中养殖。
西南消费市场空间巨大,通过产品创新,打开自身区域内的消费市场,生产出适合当地区域消费人群口味的产品。
ﻫ代表企业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澳新金立实业有限公司ﻫ成都市棒棒娃实业有限公司ﻫ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ﻫ阿坝州新希望牦牛产业有限公司云南爱伲农牧集团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ﻫ云南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普洱东茂农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羊肉集团湖南洞口县黑山羊肉有限公司ﻫ西北肉牛区ﻫﻫ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青海概况:该区域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
该产区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传统的牛羊肉生产和消费区域。
这里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2亿亩,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超过1000万吨。
优势:本区域天然草原和草山草坡面积较大,拥有新疆褐牛、陕西秦川牛、晋南牛等地方良种。
1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农区要围绕适度规模发展,以增产增效为重点,提升发展水平。
2021年政策适当倾斜,重点支持吉林省等9个省份创建肉牛产业园或肉牛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国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羊肉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规模养殖羊比重达到50%。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农副产品饲料资源,现羊存栏数700万只,计划增长到1000万只。
如何借助吉林省肉羊养殖传统,发挥自然优势,提高肉羊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多年来吉林省探寻研究的方向。
基础扎实 优势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养羊生产主导方向从毛、绒用羊为主转向肉羊为主,生产结构由成年羊肉转向羔羊肉;饲养方式由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向集约化、商业化经营。
养羊基础较好,具备以下几点优势:——区域优势。
作为国家传统细毛羊三大产区之一,吉林省长岭、乾安、扶余、前郭、通榆、镇赉、大安、洮南、洮北、农安、双辽11个县(市、区)位于农牧交错地区,养羊基础好。
2008年,原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该区域列入“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域”,发展优质型肉羊产业。
随后,梨树、伊通等中部农区、和龙等东部山区的肉羊养殖业也蓬勃兴起。
——饲料优势。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秸秆年产量4000多万吨,草原面积1000多万亩,饲料饲草资源丰富,独特的冷凉气候适宜优质肉羊产业发展。
——政策保障。
2019年,吉林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2020年,省畜牧局制定下发了《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的目标和具体工作举措,秸秆饲料化稳步推进,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品种优势。
吉林省先后培育出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和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等优良品种,其抗逆等优良性状已通过杂交导血融入主体品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