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预测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54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摘要: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一)调研组织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
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
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牛肉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牛肉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其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含量9%,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维生素A的含量比其他畜禽肉都高。
牛肉富含红素铁,是补血的好食品,同时,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也比较高。
牛肉胆固醇含量低,肉质鲜美细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
经常食用牛肉,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巾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
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在持续提高,冬季对牛肉的需求量有所增长,“牛肉火锅”遍地开花,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由此带动牛肉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从全国的形势看,民间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肉牛养殖产业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牛肉市场供需现状分析1.1国际市场的供需现状1.2 国内市场的供需现状:(1)优势:1、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 、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 、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 、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
2、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增加,规模有所壮大,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牛肉加工制品的品种有所扩展,加工技术有所突破;企业、市场与研究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3、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鲜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格局。
广南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南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
肉牛养殖在当地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竞争的加剧,广南县肉牛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广南县肉牛养殖产业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的问题,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市场推广,广南县肉牛产业的竞争力不足,无法有效提升自身地位。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的养殖能力和经营水平较低,难以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对广南县肉牛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背景介绍】中关于【问题提出】的内容。
1.2 问题提出广南县肉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南县肉牛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养殖户多为散养,生产效益较低。
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益不明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广南县肉牛产业发展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整体水平偏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导致养殖效率低下,耗时耗力,无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南县肉牛产业缺乏健全的产业链和市场推广机制。
现有的产业链较为薄弱,缺乏完善的产销连接机制,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无法全面开拓市场。
广南县肉牛产业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发展产业链以及加强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推动广南县肉牛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1.3 研究意义肉牛产业是广南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广南县肉牛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生产技术落后、市场推广不足、销售渠道狭窄等,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广南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亟需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向着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肉牛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以家庭农场和个体户为主,大规模养殖企业少,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2.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以草原、荒山等自然环境为基础,生态环境适宜度高,并且利用自然草草功能,成本较低。
3.品种单一。
我国传统肉牛品种主要是南方和北方灰牛,生长速度慢、肉质差、肉量小、育肥周期长,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肉牛饲料配方单一。
我国肉牛饲料配方相对单一,缺乏科学指导,不能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给肉牛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5.出栏风险大。
出栏是肉牛养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由于我国缺乏成熟的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导致肉牛去向不明,价格不稳定,出栏风险大。
1.推进肉牛养殖企业规模化发展。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肉牛品种改良。
肉牛品种选择是肉牛养殖中的关键环节,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大对新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品种选择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3.推广科学育肥技术。
加强对肉牛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配方,提高肉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促进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4.创新营销模式。
加强肉牛产业的营销网络建设和销售渠道布局,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推广“农超对接”、“示范基地+农户”等新兴模式,提高肉牛出栏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缓解肉牛出栏风险。
5.促进肉牛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监测和评价体系,推广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提高肉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在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尹成杰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尹成杰强调,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国肉牛业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肉牛业近两年出现了严重的“牛荒”,导致肉牛产业整体效益下滑。
文章对于造成牛荒的八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肉牛业问题的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肉牛业;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评论。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强调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以来,我国肉牛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
2005 年,全国肉牛存栏 1.06 亿头,占世界养牛总数的 7.8% ;出栏 5390 万头,位居世界第一;牛肉总产量 716 万 t ,占世界牛肉总量的 11.3% ,位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近两年来,全国出现了大量宰杀母牛和犊牛的现象,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绝大多数肉牛屠宰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牛肉市场价格大幅攀升。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遏制,中国刚刚兴起的肉牛业将遭受灭顶之灾,那些以肉牛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的农民和企业可能将毁于一旦。
1 全国肉牛业的严峻形势长期以来,在中国广大农区,农民养牛主要为耕田,而不是为了吃肉。
因此,也谈不上肉牛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年代开始,肉牛养殖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新的重要产业。
到了九十年代,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原、东北、西南和西部四大肉牛产业区域,其牛肉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 94% 。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肉牛饲养量锐减,肉牛产业出现了一些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基础母牛存栏数量大幅锐减。
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全国肉牛存栏为13205.8 万头,到 2005 年减少为 10016.6 万头, 10 年时间肉牛存栏数减少 24.15 %,平均每年减少2.4% ,而宰杀数却以每年3.9 %的幅度增加。
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目前在包括河南、山东、安徽及河北四省在内的“中原肉牛带”地区,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30% ,而这两年下滑尤其严重。
例如,素有黄牛“金三角”美誉的安徽亳州市,2006 年全市黄牛存栏 37.13 万头(农业普查公报的数字为 99878 头),比 2005 年下降27.43% ;出栏黄牛 48.86 万头,比 2005 年下降 32.35% ;能繁母牛存栏 16.81 万头,比 2005 年下降 33.35% 。
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肉牛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报告将围绕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分析和评估。
首先,肉牛产业在国内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肉牛养殖业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表现出色,养殖面积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据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肉牛的养殖数量增长迅猛,并逐步向世界肉牛养殖强国迈进。
其次,肉牛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肉牛养殖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例如,通过改良饲养管理、选育优良品种和提高饲料品质等措施,养殖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且提供更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的肉制品。
再次,肉牛产业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和废物处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养殖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源。
通过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环境控制技术,如合理的废物处理系统、农田养牛、循环利用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生态环境。
最后,肉牛产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肉牛养殖业仍然面临一些病虫害问题,如口蹄疫、牛瘟等,需要加大对病害的防控力度。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肉牛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肉牛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形势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以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说明:博思数据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肉牛养殖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五章,报告对我国肉牛养殖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产品市场、品牌竞争、产品进出口、行业投资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系统地分析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
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前言2013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销售规模约604.5亿元,同比2012年的571.6亿元增长了5.76%,近几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销售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2013年中国牛屠宰量为4828.15万头,较2012年同比增长1.47%;2014年中国牛屠宰量在4235万头左右,预计增幅为1.92%。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2001-2014年中国牛出栏量(万头)指标牛出栏数量(万头)同比增长(%)2000年3546.30-4.652001年3381.409.082002年3688.308.452003年4000.09 2.522004年4101.02 1.162005年4148.66 1.772006年4222.03 3.262007年4359.49 1.992008年4446.09 3.512009年4602.17 2.492010年4716.8-0.982011年4670.68 1.932012年4760.9 1.412013年4828.15-4.6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目录第一章肉牛养殖概述 1第一节肉牛养殖定义 1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
肉牛的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
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
肉牛养殖的前景广阔。
特别是2011年11月30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为推进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