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向GLenn术(复杂性先心病姑息术)

双向GLenn术(复杂性先心病姑息术)

双向GLenn术(复杂性先心病姑息术)
双向GLenn术(复杂性先心病姑息术)

双向格林术

1.双向格林术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手术治疗方式。双向格林手术是将上腔静脉切断,缝闭近心端,远心端与右肺动脉行端侧吻合。

2.双向格林手术既可作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还可作为存在高危因素不适合改良Fontan手术患者的终结性治疗。双向格林手术一般用于右心发育不全类疾病,如三尖瓣闭锁等,它成功的前提是肺血管发育较好,肺循环阻力较低,不然中心静脉就不能提供肺循环的前向动力。

3.适应症:F4肺血少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发育不全的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或肺动脉狭窄;功能性单心室等

4.①手术方式:上腔静脉-右肺动脉转流术

上腔静脉横断,缝闭近段,将其远端与右肺动脉离断后的远端行端端吻合,因术后肺内血液分布异常,且肺内静脉瘘发生率高,而应用减少。

②.上腔静脉-肺动脉双向转流术

上腔静脉横断后缝闭近端,远端与右肺动脉行端侧吻合,称为双向Glenn术

5.术后并发症

(1).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CVP>18mmHg,可能原因为吻合口梗阻、远端肺动脉扭曲、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表现为颜面部浮肿、上半身肿胀伴皮肤青紫,上下肢存在明显色差。

处理:1.尽早撤离呼吸机,恢复正压通气

2.CXR及B超,了解有无引起PVR的因素,如肺部感染,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膈肌麻痹等,积极处理

3.了解有无吻合口梗阻;必要时,行心导管造影检查了解有无吻合梗阻,远端肺动脉扭曲及肺静脉狭窄。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最详细版.do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病理解剖及分型】 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4型:①中央型,②下腔型,③上腔型,④混合型。 【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右房、右室扩大→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从动力性变为阻力性→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右向左分流(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bmenger 综合征)。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是胚胎期心室间隔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解剖及分型】 (一)分类: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及肌部缺损。 (二)缺损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病理生理】 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0.2~0.7cm; 中等缺损:缺损口直径0.7~1.5cm; 大型缺损:缺损口直径1.5~3.0cm。 三、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的动脉导管从第六主动脉鳃弓背部发育而来,构成胎儿血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的生理性通道。胎儿期肺小泡全部萎陷,不含有空气,且无呼吸活动,因而肺血管阻力很大,故右心室排出的静脉血,大都不能进入肺内循环进行氧合。由于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因此进入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脐动脉而达胎盘,在胚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代谢交换,然后纳入脐静脉回流入胎儿血循环。

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现状

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现状 作者:xxx 单位: 邮编: 摘要:肺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并有着最高的年死亡率。治疗上,总的目标是争取治愈或延长生命。但近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舒缓和支持治疗成为其终将接受的一项治疗。那些症状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剧痛、疲乏和恶液质状态,以及恐惧、抑郁和体力、智力显著降低的患者均有接受住院或家庭姑息治疗的指征。了解姑息治疗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进展期患者发生在最后生命阶段的各种症状。进展期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化疗。在疾病早期引入姑息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肺癌姑息治疗生活质量 一、肺癌概述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诊断癌症患者约1100万,年死亡人数约700万。据预测,到2030年癌症新诊断病例数将增至2600万,而年死亡人数将升至1700万。全球癌症发病率升高与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1]。 肺癌占所有癌症的12%,在男女患者中均居年死亡率之首。大约50%的病例在诊断时已属晚期[2]。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年龄超过65

岁。性别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通常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男性[3]。 组织病理学上通常将肺癌分为2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85%,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15~20%。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等。肺癌的预后通常都差,原因在于确诊较晚,以及高龄、合并病对治疗的限制。肺癌的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气短、咯血、疼痛,并常常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L)。癌细胞的转移扩散常发生在淋巴结、骨、肾上腺、脑、肝等。消瘦、食欲不振、虚弱和乏力也较常见[4]。外科手术仍然是NSCLC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早期患者推荐手术治疗,Ⅲ期患者则是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Ⅳ期患者通常不推荐手术[5,6]。SCLC以生长迅速和早期容易转移为特点,它对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敏感,因此它的治疗手段是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7]。肺癌的生存期与疾病分期相关,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9%,而Ⅳ期仅为2%[8]。 二、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的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的定义,姑息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通过提供疼痛控制、症状缓解以及提供精神与社会方面的支持,让罹患疾病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患者及家属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9]。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其中死亡病例最多的病种是肺癌[10]。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等预期走高,需要姑息治

清创术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清创术,清创缝合术 清创术是对新鲜开放性污染伤口进行清洗去污、清除血块和异物、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开放性伤口一般分为清洁、污染和感染3类。严格地讲,清洁伤口是很少的;意外创伤的伤口难免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如污染严重,细菌量多且毒力强,8小时后即可变为感染伤口。头面部伤口局部血运良好,伤后12小时仍可按污染伤口行清创术。 清创术是一种外科基本手术操作。伤口初期处理的好坏,对伤口愈合、受伤部位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应予以重视。[适应证] 8小时以内的开放性伤口应行清创术,8小时以上而无明显感染的伤口,如伤员一般情况好,亦应行清创术。如伤口已有明显感染,则不作清创,仅将伤口周围皮肤擦净,消毒周围皮肤后,敞开引流。[术前准备] 1.清创前须对伤员进行全面进行,如有休克,应先抢救,待休克好转后争取时间进行清创。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如颅脑、胸、腹部有严重损伤,应先予处理。如四肢有开放性损伤,

应注2. 线片协助诊断。意是否同时合并骨折,摄X 应用止痛和术前镇痛药物。3.小时,手中术毕14.如伤口较大,污染严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术前分别用一定量的抗生素。3000U. 1500U,重者用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轻者用] [麻醉上肢清创可用臂丛神经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可用硬膜外麻醉。较小较浅的伤口可使用局麻;较大复杂严重的则可选用全麻。] 手术步骤[ 1.清洗去污分清洗皮肤和清洗伤口两步。⑴伤口⑵刷洗皮肤⑴清洗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用汽油或乙醚擦去伤口周围皮肤的油污。术者按常规方法洗手、戴手套,更换覆盖伤口的纱布,用软毛刷蘸消毒皂水刷洗皮肤,并用冷开水冲净。然后换另一只毛刷再刷洗一遍,用消毒纱布擦干皮分钟。肤。两遍刷洗共约10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⑵清洗伤口:去掉覆盖伤口的纱布,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消毒镊子或小纱布球轻轻除去伤口内的污物、血凝块和异物。⑶冷开水冲洗皮肤⑷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理伤口施行麻醉,擦干皮肤,用碘酊、酒精消毒皮肤,铺盖消毒手术巾2.准备手术。术者重新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液泡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后即可清理伤口。,切面止血,消除血0.5cm对浅层伤口,可将伤口周围不整皮肤缘切除0.2~凝块和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并随时用无菌盐水冲洗。对深层伤口,应彻底切除失活的筋膜和肌肉(肌肉切面不出血,或用镊子夹镊不收缩者,表示已坏死),但不应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5-07-08T11:11:40.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谭琳琳[导读]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谭琳琳(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护师2144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把无并发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本组有6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存活,存活率为88.46%。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和主 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能够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70-0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低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1]。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为了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我院随机抽取了78 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 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 例,年龄为0.5~8 岁,平均年龄为(3.4±0.6)岁;有38 例患者的体重超过10 千克,40 例的体重低于10 千克。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口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心脏畸形矫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将患者右侧抬高(70±10)度左右,并将右上肢置于头架之上。在右侧腋前线和第6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到腋后线和第3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行右腋下皮肤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为8 厘米。进胸部位为胸大肌和胸小肌的深面到第4 根肋骨的上缘,在操作过程中随时需要对乳内动脉进行保护。随后采用湿纱布将右肺轻轻向后侧推,让心脏充分暴露。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建立体循环,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改良液行保护心肌。体外循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需要采用全血预充,还要加入适量清蛋来增强胶体的渗透压[3]。将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护液中可以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手术完成后,采用笔式针法缝合切口。由于小儿患者的心肌组织非常娇嫩,应尽量避免心室切口,如无法避免也应适当缩小切口长度,以免对患者的心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切口可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生存率、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和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ASS17.0 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标准差( ±s)表示,进行t 检验。 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存活率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 2.2 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对比超过10 千克的38 例患者中有3 例死亡,死亡率为7.89%。40 例体重低于10 千克的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1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体重超过10 千克患者显著低于体重不超过10 千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情况在本组78 例患者中,有32 例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出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但没有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作为观察组;剩余46 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分钟)(x±s) 3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对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随着外科手术和心肌保护技术提高及体外循环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小儿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逐步提高并在国内广泛开展。常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干预,但是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患儿耐受性极差,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进程。 早期手术可减轻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肺、肾的继发性损害。有研究表明,小儿先心病手术死亡与年龄、体重和畸形的复杂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在本组研究中,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所以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危重先心病致患儿低氧血症、酸碱失衡进行性恶化、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内科治疗难以见效者应早期手术[4]。 同时在本组研究中,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表明早期的手术治疗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有一定疗效的。证实了上述观点。有研究还发现,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育情况良好的患者也需要进行随访,延迟1 年进行外科手术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另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可在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降低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的出现率,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 徐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3):1591-1593. [2] 林春旺,翁晓阳,曾祥林,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血浆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截断点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1):3595-3597.[3] 时胜利,陈志平,冯东曚.64 排CTA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8(25):1288-1290.[4] 秦雅莉,杨敏,胡可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09):1471-1472.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是经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输送器,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消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3.备皮(双侧腹股沟区) ,备皮后保持皮肤清洁。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而出现排便困难。 5.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6.碘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 7.全麻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6小时禁食。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了解病人术中痛苦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忙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维持静脉通畅,准确及时给药。 4.准确递送术中所需物品,完成术中记录。 5.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器械,以备抢救。 6.固定术侧肢体(患儿固定双膝关节,PDA、VSD固定双手臂于头侧) 7.全麻患儿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三、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 3.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动脉穿刺制动10-12小时,静脉制动6小时,平卧位休息。 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术后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解绷带,解绷带后1小时可下床活动, 6术后遵医嘱给药(地塞米松、低分子肝素)。 7. 行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四、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ASD和VSD遵医嘱服阿司匹林3-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彩超。

心脏病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17470074.html, 心脏病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选择 作者:汪洋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056-02 根据卫生局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心脏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影响死亡率的一大重要因素。所谓心脏病,其实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病,他是心脏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以及心肌炎等等。由于心脏病病种繁多,发病机理各不相同,病情轻重缓急不一,这时,选择比较适当的手术时机以及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死亡率以及优化治疗效果。 1 影响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1.1 胆固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的提高,还缺乏相应的锻炼,人体中的胆固醇较多时,就会形成粥样的小斑块,就会出现冠血病。 1.2 消极的心理:疾病与人们的心理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毫不避讳的说,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健康。消极的心理情绪会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久而久之,心脏将会不堪重负,产生病变。 1.3 肥胖:由于肥胖者的体内脂肪较多,而且大部分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因此,肥胖会对心脏产生负担,并且会引起血压,盘脂等的增高,这将会促使冠状动脉形成并加重,引起心脏病。 1.4 吸烟的危害:“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还有很多的致癌物质,它不仅会对我们的肺部产生伤害,还会伤害我们的心脑血管。 1.5 其他因素:除开以上列举出的因素,引起心脏病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长期的饮酒会对心脏产生直接的影响,再者,加班加点,无规律的生活以及经常的熬夜,都会对人体的心脏产生病变。 2 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2.1 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也被常称为开胸手术,包括主动脉的置换、心脏开刀、瓣膜的置换、三尖瓣的下移、二尖瓣置换分离等,心脏病手术主要运用的是体外循环原理,露出心脏以及大血管,这样就使得被阻塞的血管变得通畅。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病的传统方法,在社会的发展中,它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它的主要缺点是在进行那个外科手术时,手术的创伤比较大,某些特殊的疾病还会受到手术途径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手术后悔存在着严重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是多少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是多少 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病在胎儿期,由于种种的原因造成孩子心脏畸形的疾病,当今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但是大家这知道这是一种高额费用的手术,有的家庭还是承受不起这种费用数目的,当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近些年来死亡率降低了不少,但是这个手术还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尽可能选择一家相对专业的大医院去手术才更为放心,下面介绍一些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的知识。 首先你得先确定宝宝属于哪种类型的先心病,我认为,不管 那种都是要命的病。 幼儿宝宝的先心病,尤其成长很快的幼儿期,先心病拖不得。如果您家靠近医院,可以把宝宝养大到比较安全的年龄段再去动手术,(发现问题后,能及时送到医院,这医院得弄动这种手术,否则,其他医院不会收发病的先心宝宝。 因为宝宝特别容易感染炎症,一但感染,除了要花费掉高昂 的医疗费用外,还特别危险,两种病相互作用,更加让宝宝呼吸困难. 成长很快的宝宝,身体各种器官活动量也会变大,让你的宝 宝也存在很大的危险中,期间如果发生个2-3次这样的炎症,基

本你就已经花去动手术的费用了,因为现在所有医院的医疗费用 真的很高,即使你有了一些保险。 你问的是大概要花多少钱,我只能和您这样说,我见过的其 他病人所花费的.如果是简单的房缺室缺,没什么肺动脉高压等 其他症状,估计也就2-3万;如果是复杂的先心病,如果手术前 宝宝状态比较稳定,基本上花费就在5-7万左右.再复杂的话,我 就没见过了,切记,庸医害人。 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生在胎儿身上,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家长朋友们能带孩子及时的去治才行,这个病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手术,然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是很高的,有些家庭是承受不了的,上面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的详细介绍,了根据上面的介绍多多了解。

2019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6页word资料

2010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年会上公布了ESC委员会修订的新版成人先天性心脏病(GUCH)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8月27日,《欧洲心脏杂志》同期发表。新指南是继ESC 2003年GUCH治疗指南(简称2003年指南)后,收集了近7年来大量关于GUCH证据资料,反映了GUCH专业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和先进的临床技术。新指南包括前言、背景、基本治疗原则、具体问题四大部分。 与2003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对内容和篇幅上减少了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的描述,而对每一种先心病的诊治更加详细。2003年指南采用表格形式描述先心病,新指南则用文字叙述方式,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指南,并应用于实践中。新指南强调,GUCH专业治疗的规范性差和患者数量少致使新指南的证据更多地来源于专家共识而不是强有力的数据证据。新指南从GUCH发病率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性检查、治疗原则和非心脏问题四大方面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加以陈述。 新指南中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左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缩窄、马凡综合征、右室流出道梗阻、Ebstein’s畸形、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单心室、Fontan术后、右室到肺动脉管道、艾森曼格综合征与严重肺动脉高压等18种GUCH相关疾病的治疗进行详细描述。每种疾病均从背景、临床表现、自然病程、诊断(包括超声、MRI、CT、心导管检查)、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随访(包括运动和锻炼、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等问题从六个方面予以描述及建议,并提出干预性

姑息医学

姑息医学 【概述】姑息医学是对那些患了绝症,对治疗已无反应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和照护。姑息医学的目标是尽力帮助终末期病人和家属获得最好的生存质量。以镇痛、控制其他症状,减轻精神心理创伤,帮助病人解决生存期间的某些社会问题实现这一目标。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目前治疗手段下总体治愈率较低。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及其他一些治疗后最终将带瘤生存,而带瘤生存引起的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营养不良、水肿、呼吸困难等,每时每刻伴随着患者,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控制这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肿瘤医生必须面对的课题。由此也诞生了一门新的临床学科——姑息医学。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姑息医学的定义重新做了修订,即:姑息医学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和宗教的(心灵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病人和他们的亲人的生命质量。 姑息医学最早于1987年在英国被批准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对其描述是:“……对患活动性、进行性、预后有限的晚期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和关怀照护,焦点是生命质量。”2002年WHO将其正式定义为: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的、社会心理和宗教的干扰,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和他们的亲人的生命质量。2005年在“临终关怀之声”与世界各地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学会”的联合倡导下,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因此,WHO对肿瘤工作也由“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项任务改为“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姑息治疗”四项任务。 姑息医学作为最年轻的临床分支学科,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建有专门的医疗机构,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理疗师、宗教人士、志愿者等组成的团队对需要姑息治疗的病人进行治疗。2008年9月,美国高等姑息治疗中心西奈山医学院Hertz berg姑息治疗学院主任Dianne Meier获得美国John D.基金会提供的50万美元“天才奖”。这次获奖是对在这个迄今相当边缘化、资金不足和未被承认的领域工作的人们的极大认可。姑息治疗在美国已获准成为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式的亚专业,并被批准成为研究生医学教育的培训项目。 我国癌症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90年在孙燕教授等人的推动下,我国政府与WHO共同在广州召开了专题会议,把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全国。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已成功召开了四届全国学术会议。 姑息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姑息治疗不等于临终关怀。对肿瘤病人而言,只要是非根治性的手段都应该算作姑息治疗范围,包括姑息性手术、姑息性化疗、姑息放疗以及支持治疗等,因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参与。 【癌症的现状】中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180万,每年死于癌症人数130万。 1999年美国122万新病例被诊为癌症。 全世界每年新发生1000万例癌症。 全球每天至少有400万人遭受癌痛。 根据目前情况,W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标准[详]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诊断明确 . 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 . 肺血增多 . 或心导管检查 Qp/Qs≥1.5 者. 需要手术治疗。 2.对于存在严重肺部感染 . 经严格抗菌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的患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 . 应当考虑急诊手术。 3.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l 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 .5 岁以后几乎不可能自发闭合 . 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二)术前准备。 1.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2.所有患者应当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可能合并的主动脉畸形 . 如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缩窄。 3.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 术前给予间断吸氧治疗和应用血管扩张药.有利于降低全肺阻力 . 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4.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 首先考虑强心利尿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 5.病情严重的婴幼儿应当注意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 (三)麻醉、体外循环方法。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升主动脉 . 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 ACT)保持在 400秒以上 . 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 750 秒以上。 (四)手术方法。 1.体位及切口 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为了美容的效果 . 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脏切口 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 . 操作方便 . 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 . 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 . 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 . 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 . 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 . 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 5- 10mm。 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 切开右心房前壁 . 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 . 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

手术记录84680

㈠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㈡、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 据以下信息回答1~4 题:男性, 5 岁,出生后即发现有紫绀,喜蹲踞。查体:发育不良,口唇青紫,杵状指,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 3 级/6 级收缩期杂音伴轻度震颤, P2减弱; X 线示心略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主动脉增宽,肺野清晰;心电 图示右室肥厚。 1.该患儿不存在的心内畸形可能是C A.室间隔缺损B.右心室肥大C.房间隔缺损 D.右室流出道狭窄E.肺动脉狭窄 2.体检中肺动脉瓣区杂音的强弱说明B A.肺动脉区收缩期杂音越响,病变越严重 B.收缩期杂音轻,说明肺动脉瓣狭窄严重 C.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区杂音降低 D.肺动脉瓣口重度狭窄时,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减低 E.室间隔缺越大,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也越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信息所提供疾病的肺动脉狭窄A A.右心室漏斗部狭窄B.肺动脉瓣狭窄C.肺动脉主干狭窄 D.肺动脉分支狭窄E.肺小动脉广泛粘连 4.该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矫正E A.右室肥厚B.左室肥厚C.主动脉转位 D.左室流道梗阻E.以上都不是 5.张某,女, 11 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但无症状,体检无紫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3 级/6级,肺动脉瓣第 2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考虑为 A.肺动脉瓣狭窄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员E.动脉导管未闭 6.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一般是 A.2岁以内B.3 岁以内C.4岁以内 D.5岁以内E.学龄前或儿童期 7.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解剖病变包括 A.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 C.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D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

如何书写复杂先心病报告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室水平双向分流 卵圆孔未闭 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偏小,室壁运动幅度正常。房间隔完整(卵圆孔回声分离),室间隔膜周部(干下部)回声脱失约mm。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上,骑跨率约%。右室流出道肌性肥厚狭窄;肺动脉瓣明显增厚粘连,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欠佳。余瓣膜结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室水平探及双向分流。收缩期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峰值压差约mmHg。(房水平少量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 室水平分流消失 右室流出道梗阻减轻 右房、右室仍大,左心内径正常。室壁运动尚可。室间隔修补后回声连续完整,探及补片,位置固定,周围无明显裂隙;房间隔延续完整。肺动脉瓣关闭欠佳,余瓣膜结构、功能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多普勒检查:室水平分流消失。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低,峰值压差约mmHg。(房水平分流消失。)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膜周、干下)部 室水平双向分流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心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室间隔膜周(干下)部回声脱失约mm。房间隔延续完整。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 隔之上,骑跨率约% 右肺动脉发育尚可(发育不良)。余瓣膜形态、启闭未见明显异常。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探及直径约mm的动脉导管。大动脉关系正常,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肺动脉瓣未探及前向血流信号。室水平双向分流。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返流。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49例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49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疗效。方法对49例晚期胃癌行姑息性胃切除术(PG)患者,与同期28例晚期胃癌非切除(UO)患者0.5、1、2年生存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腹膜播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1、2年生存率为79.59%、26.53%,生活质量(QOL)较高;UO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生活质量术前评分平均为8.5分,术后1月评分为12.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肿瘤;姑息手术;胃切除术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晚期胃癌出现致命并发症如出血、梗阻穿孔等时,姑息性胃切除是有益的。许多患者就诊时出现腹膜扩散,远处脏器、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而放弃手术导致生存期较短。为了评价晚期胃癌行姑息性胃切除术(PG)的效果,现将我院2000年-2007年对晚期胃癌行PG 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7例,男53例,女24例,年龄42 -76岁,平均63.4岁。肿瘤直径≥8cm 47例。合并梗阻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转移6例,卵巢转移3例,腹膜转移8例,合并贲门梗阻1例,肿瘤侵犯胰头1例。PG组中36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3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UO组中20例行非切除手术(包括单纯剖腹探查2例,空肠造瘘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未行手术治疗。术前未接受化疗,术后均行FOLFOX4方案化疗。术后每3个月对本组病人按台湾学者吴秋文[1] 制订生活质量(QOL)评分表计分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结果 2.1姑息性胃手术与非手术组生存期的比较: 见表2。表2两组生存期的比较 2.2生活质量评价: 按QOL评分评价生活质量,PG组平均为8.5分,术后1个月评分为12.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胃癌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明显提高了胃癌根治切除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6T11:40:1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李华娟 [导读]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李华娟(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例,干预组无并发症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小儿疾病,是指患儿心脏、血管等在胚胎发育期即存在障碍或者异常情形,致使患儿出生后应当关闭的通道未能正常闭合,典型特征即是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同时也会有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以紫绀、发育不良等为主,一般皆须通过手术治疗,方能治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介入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创伤小、痛苦少且恢复速度快,并发症较少。为提高介入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以我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整体护理干预配合手术治疗,疗效更为满意。先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2~9.3岁,平均年龄4.4±1.3岁,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干预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3~9.1岁,平均年龄4.1±1.2岁,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给予介入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患儿与家属均不了解,护理人员要给予详细讲解,使其能够了解介入治疗的优点,减轻心理压力。尤其是要与患儿家属,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讲解手术治疗方法、过程、注意事项、配合方式等,让其充分了解介入治疗的特点、优越性和安全性,打消其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并且根据患儿的性格、心理特点,耐心辅导,以小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和了解方法,使其能够明白手术的安全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不致产生抗拒情绪[2]。 ②术前准备。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很重要,首先手术之前一天给患儿进行碘过敏以及其他抗菌药物过敏试验,并且做好穿刺以及静脉针留置。手术当天自早晨开始禁食禁水四小时,并且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5%)氯化钠注射液,并与术前两小时做好备皮准备,同时也要给予抗菌药物静滴[3]。 ③手术室准备。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起搏器、氧气筒等,并且准备好手术器械,常规急救药品等。 1.2.2术中护理 手术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并且要正确无误。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电监护仪,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形,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尤其是采取局部麻醉的患儿,要及时询问其身体变化。对于静脉复合麻醉患儿,要密切监视其呼吸道、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情况,并且给予每分钟2L氧气吸入。 1.2.3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术后保持各项指标的密切监测工作,同时要注意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病患面色、体征、神智是否正常,有无其他不适症状,是否疼痛难忍等。各项观察均要切实记录,保持护理进度,以总结患者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加强护理措施。麻醉状态时,患者要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之后给予平卧位休息。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上升症状以及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是否渗血等。要注意患者术侧肢体的位置,保持伸直状态。避免患者喷嚏、咳嗽等用力动作,以免伤口开裂。密切注意切口情况,是否渗血、淤紫、肿痛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密切注意患儿下肢情形,发现冰冷、肤白、动脉消失等症状,立即考虑是否为动脉栓塞症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若是患儿疼痛难忍,哭闹挣扎,则可以给予镇静剂,保持术侧肢体的制动性[4]。 ②心律护理。患儿术后二十四小时内要给予专人心电监护,观察血压与心率、心律情况,是否出现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室速等症状,密切监视患儿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找出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③饮食护理。患儿麻醉效用过后,可以进食少量清水,如无出现恶心、胀气等症状则可以给予半流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便排出肾脏中残留的造影剂。二十四小时之后,可以酌情给予普通食物。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18.2)例,干预组患者0(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2例未能按时禁水禁食,致使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症状,2例因术后提早进食发生腹痛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张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也是小儿心脏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已经占到出生小儿的0.8%左右。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与遗传基因、母体宫腔感染或者接触大量放射物等方面的影响有关系。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与非血管介入两种治疗方式,即在不经开刀手术的情况下,于血管、皮肤建立操作通道,或者直接借助人体组织管道,在造影机、MR或者CT等辅助设备下进行病灶个体处理。介入治疗的主要特点就是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且安全有效[5]。 整体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方法,其护理措施是以现代护理观为中心指导,不仅护理病人的疾病,且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作用、心

医学规培知识考题邓明彬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据以下信息回答1~4题:男性,5岁,出生后即发现有紫绀,喜蹲踞。查体:发育不良,口唇青紫,杵状指,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3级/6级收缩期杂音伴轻度震颤,P2减弱;X线示心略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主动脉增宽,肺野清晰;心电图示右室肥厚。 1.该患儿不存在的心内畸形可能是 C A.室间隔缺损 B.右心室肥大 C.房间隔缺损 D.右室流出道狭窄 E.肺动脉狭窄 2.体检中肺动脉瓣区杂音的强弱说明 B A.肺动脉区收缩期杂音越响,病变越严重 B.收缩期杂音轻,说明肺动脉瓣狭窄严重 C.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区杂音降低 D.肺动脉瓣口重度狭窄时,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减低 E.室间隔缺越大,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也越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信息所提供疾病的肺动脉狭窄 A A.右心室漏斗部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肺动脉主干狭窄 D.肺动脉分支狭窄 E.肺小动脉广泛粘连 4.该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矫正 E A.右室肥厚 B.左室肥厚 C.主动脉转位 D.左室流道梗阻 E.以上都不是 5.张某,女,11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但无症状,体检无紫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吹风样收缩期杂音3级/6级,肺动脉瓣第2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考虑为 A.肺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员 E.动脉导管未闭 6.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一般是 A.2岁以内 B.3岁以内 C.4岁以内 D.5岁以内 E.学龄前或儿童期 7.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解剖病变包括 A.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 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 C.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D.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欢迎下载使用 1

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

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討姑息性胃癌切除手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姑息性非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期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切除手术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需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标签: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手术;临床价值 胃癌位于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第1位,发病对象多为50岁左右的患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的预后与胃癌组织类型、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法具有密切关系[1-2]。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呕吐、恶心等轻微上消化道症状;晚期胃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出现进行性上腹疼痛及体重急剧下降[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姑息性切除手术及姑息性肺切除手术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对这两种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为探究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我院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患者均经CT、胃镜及细胞学检查确诊,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泛酸、消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53.4± 2.6)岁;肿瘤分期,IIIa期15例,IIIb期10例。组织学分类:5例高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6例乳头状腺癌,3例未分化癌,2例粘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5 3.2±2.7)岁;肿瘤分期,IIIa期13例,IIIb期12例。组织学分类:4例高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2例未分化癌,3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对患者给予全身评估。观察组患者中,4例行全胃切除,3例全胃切除术联合脾切除,2例肝右叶联合胃远端切除,1例横结肠部分联合远端胃切除,8例行近端胃切除,7例行远端胃切除。对照组患者15例行胃空肠吻合,2例剖腹探查,4例空肠造瘘,4例胃造瘘。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或口服化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及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和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