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 古对今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8.68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以“古对今”为主题,通过对比古今事物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并书写“古、今、山、水”等十个基本汉字,理解字义,学会组词,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知古今变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古、今、山、水”等字词,理解字义,并能够简单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学生能感受汉字的演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激发对历史与现实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字形的识记与书写:特别是“古、今”两字的构造,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笔画。
2. 字义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古今对比的概念,理解字词在古今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1. 古今对比图片或实物。
2. 汉字卡片。
3.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字词及句型。
4. 练习题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物品与现代物品的对比,引发学生对“古对今”主题的兴趣。
2. 新授:展示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跟读“古、今、山、水”等字,讲解字义,让学生尝试组词。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所学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今差异的看法,用所学字词表达。
5. 巩固: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句型练习,加强学生对字词用法的理解。
6.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今对比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古对今”主题下的字词及其古今对比的含义,通过不同颜色或图表形式强化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书写练习:学生回家后书写所学汉字,家长签字确认。
2. 家庭讨论:与家人讨论家中的古今变化,用所学字词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上课的反应、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反馈进行。
针对学生在理解古今概念和字词用法上的困难,将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实物展示或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教学设计注重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学生兴趣的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既符合教育目标,又贴合学生实际,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学生。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课件。
一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古对今》。
(板书:古对今)2.教师提示:“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今”指现在,“古”指古代。
3.学生齐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学生看图片,指名说说图中的景色。
(出示课件1~4)(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出示课件5) 和风细雨夕阳严寒鸟语花香朝霞古今酷暑2.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韵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教师适时正音。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说说它们的韵母分别是什么。
3.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学生拍手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认识词语,积累词语;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6)yuán yán hán kù shǔ liánɡ圆严寒酷暑凉chén xìzhāo xiá xī liǔ yánɡ晨细朝霞夕柳杨(1)学生认字,教师适时指导。
“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g。
(2)识记生字。
①定位联想:“酷、暑、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识记,不作字形分析。
②加一加:员+囗=圆京+冫=凉田+纟=细③减一减:多-夕=夕④寻找字源:“寒、朝”均是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看金文的字形,给学生讲讲字源,以帮助记忆。
⑤组词拓展。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古对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
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
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文水平。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了解更多有关古代文字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本节课主要教授《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照。
2.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字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
2.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古代文字的美感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识字6 古对今》的教材和辅助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课件或教具。
3.准备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古代文字的介绍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 学生导入学生齐读《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读课文,呈现给全班学生。
3. 课文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识字的重要性,并与现代识字方法进行比较。
4.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古代文字的特点、演变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
5. 学生表演邀请学生自愿表演《识字6 古对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古代文字的理解。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对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进行进一步对比。
2.要求学生调查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撰写一份关于古代文字的介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围绕《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对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6.古对今一、设计说明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识别古代与现代同名事物的异同。
2.能够在文言文鉴赏中形成初步自己的文化素养。
3.能够通过比较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今对比中的词语。
2.理解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
3.比较古今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今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古今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学习古今对比(15分钟)1.课本上展示古代物品的插图,辅助学生认识文言词汇。
2.解释古今对比中涉及的文学典故和历史背景。
3.分组讨论古今对比的异同点。
第三步:文言文阅读(20分钟)1.课堂朗读文言文,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朗读氛围。
3.解读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第四步:情景描述和比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描述,展示古今之间的差异,加深对比理解。
2.引导学生总结古今对比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变迁。
第五步:讨论交流(10分钟)1.整合各组的比较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2.引导学生就古今对比中所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思考展开探讨。
四、教学方式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共同学习成果。
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增强学习氛围。
3.提问引导:教师巧妙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古今对比的理解能力,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1.撰写感想:要求学生写出对古今对比的感想和思考。
2.词语梳理:整理本课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加深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古今对比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识字 6《古对今》教案识字 6《古对今》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依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1.老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识字爱好。
3.引导同学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学习,体味四季朝暮的`改变,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好,培育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爱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亲密关系。
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伙伴。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老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同学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同学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例如: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
(谜底:香)形近字对比例如:古-舌(舌头)-吉(吉利)细-田(农田)-抽(抽查)夕-多(多少)-歹(好歹)凉-京(京剧)-谅(谅解)(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识字6 古对今
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二、选字填空。
(填序号)
①园②圆
1.这是一个( )桌子。
2.春天,公( )里真热闹啊!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
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
课文共有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对子?
对子一般由平仄组成。
朗读时平仄相依,对仗工整,琅琅上口。
课文中的对子词把我们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朗读时我们会发现,课文中的对子数字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
【其他资料】
.《笠翁对韵》节选:
春对夏,喜对哀。
大手对长才。
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
游阆苑,醉蓬莱。
七政对三台。
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
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
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朝对暮,去对来。
庶矣对康哉。
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
佳兴适,好怀开。
朔雪对春雷。
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古李香
口木日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古凉
圆臭
三、连线。
严寒对燕舞
春暖对花香
鸟语对酷暑
莺歌对秋凉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晨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1.在文中找出下列字的同音字。
木—()陈—()招—()
2.我会对对子。
对,对。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对对子在过年的时候会用到,你能说出关于
新年的几个对子吗?
参考答案
一、略二、今暖方香三、严寒对酷暑春
暖对秋凉鸟语对花香莺歌对燕舞四、1.暮晨
朝 2.天对地,雨对风。
五、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