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法-列举法
- 格式:pptx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51
列举法的基本过程是比较分析讨论一、定义人为地按某种规则列举出创造对象的要素分别加以分析研究,以探求创造的落点和方案,这类技法叫做列举型创造技法。
二、内涵列举法是一种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罗列出来,经过批评、比较、选优等手段,挖掘创造主题新意的创造技法。
三、分类列举型创造技法最常用的有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特征点列举法等。
四、列举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某一改革、革新对象:课题宜小不宜大;2.列举这一对象的特性或缺点或希望点;3.将众多的特性、缺点和希望点进行归类整理;4.对所列的特性、缺点和希望点进行分析,看看能否改革、克服、改进;5.然后通过检验、评价,挑选出经济效益高、行之有效的设想。
五、特性列举法原理: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详尽分析,迫使人们逐项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进而诱发创新设想。
实施步骤:①对象剖析: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直至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组合为止。
②缺点罗列:逐项罗列出各子系统的各种特征(名词类,形容词类,动词类)。
③设想开发:针对罗列出的各种特性逐一进行推敲,对如何改变或改进原有特性提出各种设想。
④设想处理A.一般→→→舍弃 B.实用→→→应用 C.奇特→→→再开发。
例:保温瓶外观:篾制---铁皮---一般塑料---高性能塑料---铝合金材料。
颜色、图案、外形特征。
把手:固定式---可提式---两者兼而有之。
瓶胆镀层:水银---镁---其它混合材料。
六、缺点列举法原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由于人的思维惯性和惰性,看惯了、用惯了的东西,往往很难发现它的缺点,无形中便丧失了创造的欲望和机会。
缺点列举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罗列,并进而提出各种设想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施步骤1. 对象剖析: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尽可能分到不可分的基本单元。
针尖注射用针针管针杆密封圈2. 缺点罗列:逐一找出列出各基本单元的各种不足之处。
缺点列举法教案【课题】缺点列举法【课时】2课时(90分钟)【设计理念】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商品琳琅满目的世界。
同一商品会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如价格、外观、用户特性、产品功能等)做不同的设计方案。
本章节则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产品为例,通过一个案例进行不同使用环境、人群、状态等因素进行剖析式设计分析,让学生能够尝试欣赏创新作品。
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对某个创新作品在某种使用条件下优缺点的鉴赏。
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中。
案例的选择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可以“先模仿,再创新”的过程进行创新训练与学习。
让学生心理上逐渐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可以”的积极心里暗示。
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意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通过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内容简析】这是一本创新教程,教材的定位是学本、作业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写上图文并茂,体现变抽象为形象的设计过程理念。
案例选自生活中常见且经典的、较前沿的创新设计产品,且案例涉及面广。
经典案例是作为入门或者引题使用,可以让90%以上的学生快速地引起共鸣;前沿创新产品,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跟上时代、开拓眼界、博闻广物,以免与社会新品脱节过多。
【学情简析】本教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职各专业的学生,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层面,而是选择了不同风格、领域的案例做题材,充分体现了案例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找出产品缺陷后,能进行优化改进、再创新。
难点:1.缺点列举法的具体运用;2.针对同一产品能在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人群、不同使用状态等因素下进行设计分析。
【教学方法及策略】1.学法指导通过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读一读、练一练、议一议、搜一搜、写一写”等环节中“做中学、学中做”,以此达到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并最终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技法之逆列举法
创新技法之逆列举法:方法介绍:列举法就是把与创新有关的方面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探讨能否改革、怎样改革,最后实现改革。
列举法通常分为特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与希望点列举法。
类型1、特性列举法1)步骤
选择明确的创新对象,易小不易大把创新对象的特性一一列举把事物的特性用名词、形容词、动词表现出来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动词特性2)举例:如水壶的改造2、缺点列举法通过挖掘设想缺点而进行创新的方法。
例1:带吸盘的运动鞋的诞生例2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玻璃杯的缺点。
容易碎;比较滑;盛开水后手摸上去很烫手;容易沾上脏物;有了小缺口会划破手;容易翻倒;活动时带在身边不方便;倒上热水后很容易凉;成套的玻璃杯花色相同,喝水人稍一不注意就分不清自己所用的杯子;有些鼻子较高的人用普通玻璃杯喝水,杯沿压着鼻子会感到不舒服3、希望点列举法从人们的希望出发而进行创新的方法.例如:开发一种新型雨伞A:如果天气好了,就可以把伞扔掉,那才方便呢。
B:我倒希望有一把伞,和朋友一起走能大些,自己走能变小些。
C:能搞出象空气那样的东西,围裹着身体,不让淋湿才好。
D:淋湿了马上就干也不错。
E:有什么东西,在头顶上把雨水都吸收了就好。
F:最好有一种象隧道一样的东西向前延伸着淋不到雨。
列举法如此种种,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设计出一种新伞。
希望点列举法与缺点列举法一样,都是列举的越多越好,甚至空想、幻想也可以。
这需要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希望点列举法既可以个人进行,也可以团体进行。
分析列举型技法搞发明创新,首先都要认定目标、选择题目。
经验证明:选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创造发明能否成功。
列举法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而列出其各方面的特性,从而有助于创造发明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技法。
本章首先分析了列举法的特点与作用,随后具体介绍了特性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成对列举法的实施方法和实例。
第一节特点与作用列举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列举事物各方面的属性,构成一定数量,便有助于产生新的概念,同时可从所列举出来的事物的性质、特征中归纳出更一般的概念。
一般人在处事时,对平常熟悉的事物便不太会再去认真仔细地分析观察,这在主观上就有了感知障碍,使之不能全面深入地考察问题。
列举法则不然,它要求人们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将一个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观察、每个细节都列举出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希望,由此导致新创造。
列举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是特性列举法,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为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成对列举法等。
一、基本特点列举法是通过列举有关项目来促进全面考虑问题,防止遗漏,从而形成多种构想方案的方法。
几种列举法各有千秋,但有些共同特点。
1.强制性地分析列举法本质上是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客观事物的整体功能是由相互联结的各个部分有机构成的。
有时为了改变它的整体功能,需要从部分着手去考虑问题,把被考察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暂时割裂开,从整体中抽出来,这就是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和一般分析方法不同的是,列举法带有一种强制性,必须分析罗列所有的因素。
日常使用分析方法时,一般只抓住主要方面或特殊点,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或普通点,以为后者于问题的作用不大,因而可能抛弃了某些重要的线索或途径。
为此,特性列举法突出了思维中的强制性方面,制订规则,要求将事物各个特性所包含的每一个子因素全部列举出来,然后逐个分析,以促使人们全面考虑问题。
常用十种的发明创造技法十种最常用的发明创造技法一、缺点列举法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东西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
即便是工厂里正在生产的各种产品或是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各种商品,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但是人们往往有一种惰性,就是对于常见的事物,顺其自然,很少研究它们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如果人们对经常使用而又十分熟悉的物品采取“吹毛求疵"的态度,并且深究它们的缺点,分析这些物品在使用时不尽合理的地方,开动脑筋,找出它们缺点的时候,并对这些物品存在的缺点加以改革,就会成功地搞出一项发明来。
这种发明的方法叫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要围绕一种现有的物品列出它的缺点,再针对列出的缺点,提出改革设想,而这些设想是用现有物品的原型作“模特儿",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列举缺点时,要敢于大胆怀疑。
当然,这种怀疑应当有科学的根据。
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质疑。
列举缺点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发现创造正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所以,每当发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发明的课题。
能不能使用缺点列举法,关键在于不断克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凑凑合合和惰性心理,努力培养和提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需要法有人说,希望和需要是发明的母亲。
这句话实际告诉人们,了解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希望,是寻找发明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仔细观察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出发、根据人们的某种希望,下功夫去探索、研究,就会创造出成功的发明来.人们外望携带轻巧方便,能一物多用的用品,于是多种旅行用品应运而生.例如:“旅行剪刀”,体积小,可折叠,刀尖不外露,既轻便又安全;“旅行洗漱用具盒",在一个小方盒里,能将牙刷、牙膏、香皂、盒式口杯、化妆用品都放在里面,携带方便;“方便擦鞋器”,由塑料小盒、泡沫塑料海绵和适量的上光滋润皮革的油剂组成,一个小盒具有了鞋油、揩布、鞋刷、包装等多种用途.探索需要法和缺点列举法是不同的技法.缺点列举法是以现有事物的缺点作为基础,提出种种改进设想,这些设想一般不会离开现有事物的原型,往往受到现有事物束缚;而探索需要是从人们(包括发明者本人)的意愿出发,提出新的设想,不受现有事物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