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酸碱滴定法(一)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7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 -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10.4mol·L -1 (3)b (C 2H 5OH) =-125-3430.0g(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13.0mol·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分析化学》练习题第一单元绪论、第二单元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一、名词解释:1、分析化学2、化学分析3、仪器分析4、定量分析5、绝对偏差6、相对平均偏差7、平均偏差8、误差9、相对误差二、填空1、测量值与之差为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的比值为相对误差。
2、测量值与之差为偏差,RSD为。
3、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可以减少误差。
4、按数字的修约规则(保留三位)4.135修约为,4.125修约为,4.105修约为,4.1251修约为,4.1349修约为。
5、96500和6.20×1010,前者的有效数字为______位,后者的有效数字为_____位。
6、将以下数修约为2位有效数字: (1) 21.4565 修约为________,(2)3.451修约为。
7、按照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下列算式213.64+4.402+0.3244的计算结果应包括________位有效数字。
8、指出下列各情况会引起何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称量时天平未经校准__________;把滴定管的液面读数15.65读成15.63_______ ___。
9、指出下列各情况会引起何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天平零点稍有变动______________;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离子______________。
10、系统误差也称为可定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和。
11、根据测定原理和使用仪器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和。
三、单项选择题1、消除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 增大试样称量质量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 进行校准仪器2、下列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精密度高,则准确度一定高B.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一定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条件3、根据试样用量的多少,试样用量在0.1g以上的属于( )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4、采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作减量法称量时,为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所称重量应不小于( )A.0.1gB.0.2gC.0.1mgD.0.2mg5、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A. 数值固定不变B. 数值随机可变C. 无法确定D.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 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量为30.3% ,则30.6%-30.3%=0.3% 为()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7、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8如果分析结果要求达到0.1% 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 mg 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至少应称取()A. 0.1 g B. 0.2 g C . 0.05 g D. 0.5g9、下面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绝对误差大相对误差就一定大 B. 绝对误差是正的相对误差一定为正C. 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相等D. 绝对误差为正,校正值一定为负10、 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A.对仪器进行校准B.做空白试验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 做对照试验11、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 )A.数值有一定范围B.数值无规律可循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D.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12、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二位的是 ( )A.[H +]=10-3.4B. pH=2.0C. lgK=16.5D. lgK=16.4613、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 )A.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比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14、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属偶然误差的是 ( )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B.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C. 砝码生锈D. 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读不准确15、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经四次平行测定,若真实含量为27.30%,则27.50% - 27.30% = +0.2%,称为 ( )A .绝对偏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误差 D. 标准偏差16、用0.10 mol/L HCl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NH 3·H 2 O 混合溶液,合适的指示剂是A. 甲基橙(pK HIn =3.4)B. 溴甲酚兰(pK HIn =4.1)C. 甲基红(pK HIn =5.0)D. 酚酞(pK HIn =9.1)17、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小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 测定时保持环境湿度的一致18、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精密度低,准确度一定低C.精密度高,准确度才可能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19、下列措施不属于消除系统误差的是 ( )A.对照实验B.空白试验C.校准仪器D.平行测定3~4次20、数据0.06070中有效数字0的个数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21、进行1.00501+41.75-4.165-5.0504的运算中,应保留到小数点后A.四位B.三位C.五位D.二位 ( )22、用光电分析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0.12gB. 0.120gC. 0.1200gD.以上均可23、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 )A.对照实验B.空白实验C.校正仪器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24、一般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 ( )A.±0.1gB.±0.01gC.±0.001gD.±0.0001g四、简答题简述提高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些?五、计算题用正确的有效数字表示答案(1)=⨯⨯001050.090.352.2030.4 (2)=⨯⨯⨯00622.01012.25.70432.02第三单元重量分析法一、名词解释:1、恒重2、沉淀形式3、称量形式4、吸留5、聚集速度6、定向速度7、共沉淀现象8、后沉淀现象9、再沉淀10、陈化11、均匀沉淀法12、重量分析法13、萃取效率14、分配比二、填空1、晶核的形成过程有与两种。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 公式2010级化学一班 李海波 2011-11-04一、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活度:i i i c a γ= (i γ为活度系数,浓度很小的溶液近似等于1)稀溶液中,离子强度:2121i n i i z c I ∑==二、分布分数δ※一元(HA ,Ka )[][]+++=H Ka H HA δ []++=HKa KaAδ []HA C HA δ⋅= []-⋅=-A C A δ ※多元(H n A ,Ka 1、Ka 2、Ka n ) [][][][]nn n nnA H Ka Ka Ka Ka Ka H Ka H H H nΛΛ2121211++++=-+-+++δ[][][][]nn n nn AHKaKa Ka Ka Ka H Ka H H KaH n ΛΛ2121211111++++=-+-++-+--δ [][][]nn n nnA Ka Ka Ka Ka Ka HKa H H Ka Ka Ka n ΛΛΛ212121121++++=-+-++-δ 三、溶液中PH 的计算(1)强酸 强碱(2)一元弱酸(碱)溶液PH 计算1、计算时要先判断环境是酸性还是碱性。
2、像硫酸这种第一步解离完全,第二步不完全解离的不满足上式,但与上式的推导过程类似,应用质子守恒列方程,[OH -]太小,忽略。
(3)多元弱酸(碱)溶液 一般都按二元酸处理,Ka 太小省略掉。
(4)两性物质溶液pH 的计算①酸式盐,eg :NaHA②弱酸弱碱盐(1:1型),eg :CH 2ClCOONH 4(CH 2ClCOOH →Ka ,NH 3→Ka')(非1:1),eg:(NH4)2CO3 (1、溶液弱碱性,H2CO3、H+可忽略,只要是c不是很小,Kw也可忽略) [][]33NHHCO≈-→ccNHHCO233⋅=⋅-δδ(5)混合溶液①两种弱酸:[]2211cKacKaH⋅+⋅=+②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类似硫酸的酸性计算,列出质子守恒,用分布分数求解。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方法在高中化学中,酸碱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它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的滴加量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常见应用。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的。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通常为强酸或强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达到等量点。
等量点是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完全中和的点。
通过测量滴定剂的滴加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中,需要使用指示剂来指示等量点的到来。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改变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在滴定过程中,当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完全中和时,指示剂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标志着等量点的到来。
二、酸碱滴定的实验步骤酸碱滴定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滴定管、容量瓶、滴定管架、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2. 标定滴定剂:首先需要确定滴定剂的浓度。
将一定量的滴定剂溶液(已知浓度)与标准溶液(已知浓度)滴定,测量滴定剂的滴加量,计算出滴定剂的浓度。
3. 准备待测溶液:将待测溶液放入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体积。
4. 滴定过程:将待测溶液倒入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用滴定管滴加滴定剂,同时轻轻摇晃滴定瓶。
当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剂的滴加量。
5.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剂的滴加量和滴定剂的浓度,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三、酸碱滴定的常见应用酸碱滴定在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酸碱滴定测定酸碱物质的浓度:通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碱物质的浓度。
这在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2. 酸碱滴定测定水质中的酸碱度:水质中的酸碱度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活用水都具有重要影响。
酸碱滴定可以用于测定水质中酸碱物质的含量,从而评估水质的酸碱度。
教案五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专业年级:2008 级化学专业任课教师:江虹教材名称:分析化学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2009-2010 学年第 1 学期 2 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授课第五章酸碱滴定法课时安排10 学时内容1. 进一步理解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应的实质以及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等基本概念;教学 2. 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和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目的 3. 掌握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pH 值的计算以及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的概念;要求 4.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5. 理解各种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pH 值的变化规律,掌握正确选择指示剂的方法;6. 掌握酸碱滴定分析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重点: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指示剂的选择;突跃范围;有关计算。
难点难点: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
教学讲授为主,启发式和互动式相结合;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
手段一、酸碱质子理论 1. 基本概念;2. 酸碱反应; 3.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溶剂的种类;4. 酸碱的强度与溶剂的关系。
二、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1. 几个概念;2. 处理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方法;3.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三、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 一元强酸、强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2.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学 3. 多元弱酸(碱)溶液H的计算;4.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5. 混合酸溶液。
四、酸碱缓冲溶液内 1. 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2.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五、酸碱指示剂容 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2. 指示剂的变色pH 范围 3. 使用酸碱指示剂需注意的问题;4. 混合指示剂。
提六、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1. 强酸与强碱的滴定;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纲 3. 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4. 终点误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得分1.在鉴别试验项目中可以反映药物的纯度,又可用于药物鉴别的重要指标是()A.物理常数B溶解度 C.外观 D.A+B E.B+C2.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精密量取50ml某溶液时,宜选用()A. 50ml量筒B.50ml移液管C. 50ml滴定管D. 50ml量瓶E. 100ml量筒3.用茜素氟蓝试液进行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生成物的颜色为()A.砖红色B.蓝紫色C.褐色D.蓝色E.黄色4.重金属检查法中,若以硫代乙酰胺作显色剂,溶液最适pH()A.3-3.5B.4-4.5C.5-5.5D.6-6.5E.7-7.55.准确度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表示一般用()A.检测限B.定量限C. 回收率D.精密度E.重复性6.《中国药典》规定,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药物时,分离度的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应大于()A.2.5B.1.8C. 1.5D.2.0E.1.07.取某药物试液适量,加溴化氢试液与2.5%苯胺溶液,摇匀,则试液显黄色。
该药物应为()A.阿托品B.尼可刹米C.地西泮D.氯氮卓E.司可巴比妥8.具有重氮化-耦合反应的药物是()A. 盐酸普鲁卡因B. 对乙酰氨基酚C. 盐酸利多卡因D. 盐酸丁卡因E. 肾上腺素9.《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普鲁卡因注射液应检查的特殊杂质是()A. 氯化物B. 水解产物C. 对氨基苯甲酸D. 二乙氨基乙醇E. 对氨基水杨酸10.能与香草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黄色结晶沉淀的药物是()A. 异烟肼B. 尼可刹米C. 盐酸氯丙嗪D. 盐酸异丙嗪E. 地西泮11.维生素B1的鉴别反应选用()A.与三氯化锑反应B. 硫色素反应C. 与硫酸反应D. 与碘试液反应E.与甲醛硫酸试液反应12.Kober反应比色法适用于下列药物的含量测定()A. 黄体酮B. 雌二醇C. 甲基睾酮D. 可的松E. 泼尼松13.《中国药典》中庆大霉素C组分检查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 比色法D.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E. 紫外分光光度法14.片剂中赋形剂硬脂酸镁对下列哪种含量测定方法有干扰()A.酸碱滴定法B. 碘量法C. 非水滴定发D. 溴酸钾法E. 亚硝酸钠滴定法15.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新药的名称原则上应采用()A.国际非专利名称B.国际专利名称C.国外药品的商品名D.美国药品的商品名E.化学命名原则16.Ag(DDC)法检查砷盐的原理为:砷化氢与Ag(DDC)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
酸碱滴定教案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与操作技巧酸碱滴定教案一、引言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的滴定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本教案将介绍酸碱滴定的原理与操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滴定管、滴定管架和比色皿等实验器材;3. 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掌握操作步骤和技巧;4. 掌握计算滴定时的溶液浓度。
三、实验原理酸碱滴定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剂的酸碱性质不同,可用来滴定溶液中的酸碱溶液。
常见的滴定剂有酸性滴定剂和碱性滴定剂。
1. 酸性滴定剂酸性滴定剂(如硫酸)通常用于滴定碱性溶液,滴定过程中酸性滴定剂与溶液中的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反应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2. 碱性滴定剂碱性滴定剂(如氢氧化钠)常用于滴定酸性溶液,滴定过程中碱性滴定剂与溶液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反应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四、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材料:滴定管、滴定管架、滴定管夹、烧杯、比色皿、酸性滴定剂、碱性滴定剂、酸碱指示剂、待测溶液。
1. 预实验准备a. 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其干净无污染;b. 配制好酸性滴定剂和碱性滴定剂的溶液,指定其浓度和体积。
2. 实验操作a. 使用洗涤剂和去离子水清洗滴定管和比色皿等器材,以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b. 使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移入比色皿中;c. 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变色点选择滴定剂;d. 用滴定管滴定剂滴定待测溶液,滴定时要保持滴定速度均匀;e. 当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继续滴定剂直至颜色变化持久;f. 重复实验,记录所需滴定剂的体积,进行数据处理。
3. 计算结果根据所需滴定剂的体积以及其浓度,利用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严禁用嘴吹气,应使用胶头滴管吹气;2.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个人卫生;3. 操作时应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避免溅入眼睛和皮肤;4. 高浓度的酸碱溶液应佩戴防酸碱服装和面罩;5. 实验结束后,彻底清洗实验器材,确保安全和卫生。
分析化学补充习题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1基本概念:(1)准确度;(2)精密度;(3)系统误差;(4)偶然误差;(5)误差;(6)偏差;2基本计算公式:(1)绝对误差:(2)相对误差:(3)绝对偏差:;相对偏差:(4)相对平均偏差:(5)极差:(6)标准偏差:S=(7)相对标准偏差(RSD):(8)变异系数(CV):(9)格鲁布斯法计算公式:T计算=(10)Q检验法计算公式:Q计算=(11)F检验法计算公式:F计算=(1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计算公式:μ=(13)用t检验法进行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的计算公式:t计算=(14)判断两组数据或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方法:先用F检验法检验数据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不存在,再用t检验法检验其计算公式:t计算= (其中S P= )(15)减免误差的方法包括:3.下列情况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如何消除?(1)称量试样时吸收了水分;(2)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3)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样中硅酸沉淀不完全;(4)称量开始时天平零点未调;(5)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6)用NaOH滴定HA,选酚酞为指示剂确定终点颜色时稍有出入;答:(1)系统正误差,可在110℃左右干燥后再称量。
(2)系统正误差,可通过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加以校正。
(3)系统负误差,可将沉淀不完全的微量Si,用其他方法(如比色法)测定后,将计算结果加入总量。
(4)系统误差,每次称量前调零。
(5)偶然误差。
(6)偶然误差4.选择题:(1)对某试样进行3次平行测定,其平均含量为0.3060。
若真实值为0.3030,则(0.3060-0.3030)=0.0030是()误差。
A.相对误差B相对误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2)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含硫量,每次采样3.5g,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分别报告为:甲:0.042%;乙:0.04201%,问正确报告应是:()A 甲、乙二人报告均正确;B甲的报告正确;C甲、乙二人报告均不正确;D乙的报告正确(3)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