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89.27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依照双盲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例。
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B、BUN、ALT、GLU、PA、H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31-02重症脑卒中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较高,但是病患发病时常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情况,极大影响了患者对于营养的摄取,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加[1]。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营养支持是常用的手段,其中主要方式分两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2]。
本文通过对比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后来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对照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4±4.6)岁,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19例,出血性梗死9例;观察组病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9±4.2)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20例,出血性梗死7例。
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研究。
两组患者对此调查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按照脑卒中治疗原则予以治疗,包括出血抑制、降颅压、改善脑代谢、脱水、血压抑制等。
重症患者的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一、重症患者的代谢和营养特点机体遭受严重打击后在神经内分泌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特别是反调节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糖素、皮质激素等)的分泌增加,呈现以分解代谢为突出的应激代谢特点,表现为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肝糖生成增加和胰岛素介导的外周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分解增加、肌肉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和内脏蛋白质的迅速消耗;体外无脂组织群(lean body mass,LBM)迅速丢失,伴有生理机能受损,这些改变导致严重的能量和营养的负平衡,进一步导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迅速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与饥饿代谢不同的是应激代谢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补充外源性营养底物获得逆转,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体内储存的能量与蛋白质、LBM的丧失。
二、营养支持的方法(一)营养支持时机在经过早期的有效复苏(特别是容量复苏),生命体征与内稳态失衡得到一定的控制后,为了维持细胞的代谢与器官的功能,防止进一步的营养损耗,应及早开始营养支持。
目前多数认为在有效的复苏与初期治疗24-48小时后,可考虑开始营养的供给。
(二)能量的消耗与供给恰当的能量供给是实现重症患者有效营养支持保障,早期供给20-25Kcal/(Kg.day)(84-105KJ/(Kg.day)的能量,蛋白质1.2-1.5g/(Kg.day),氨基酸0.2-0.5g/(Kg.day),是多数重症患者能够接受的营养供给目标。
即早期“允许性低热卡”的能量供给原则。
随着应激状态的改善,稳定后的热量补充需要逐渐增加,达30-35Kcal/(Kg.day)(125-146KJ/(Kg.day)。
否则,长时间的低热卡营养很难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
(三)营养支持途径及其选择原则临床上采用的营养支持途径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或狭义为静脉营养。
营养支持方式以由胃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等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
采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从2020年3月开始直至2021年5月这一时间段内接收的70例重症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35),另一组为观察组(n=35),将两组的营养指标、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38.78±9.96)g/L、(49.88±6.46)g/L、(22.85±2.66)mg/dl、(266.58±17.38)mg/L、(269.88±11.47)mg/dl、94.29%,均较对照组的(115.46±8.75)g/L、(35.27±5.24)g/L、(17.24±2.13)mg/dl、(185.74±15.42)mg/L、(202.05±10.34)mg/dl、74.29%高(P<0.05)。
结论:在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中,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疗效。
【关键词】早期重症脑卒中;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疗效发生早期重症脑卒中时,由于供应脑细胞的血管发生堵塞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偏瘫、偏盲、失语等,与此同时,其机体功能也大幅度下降,营养状态不佳[1]。
有学者提出,早期的营养支持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能量供应,同时可调节其机体免疫功能,对其早期康复具有较大的帮助[2-3]。
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两种,其中肠内营养主要通过口服、鼻胃管等方式使营养素进入肠道,肠外营养则利用中心静脉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营养的补充,两者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
对比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王璐【摘要】Objectiv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r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f clinical effect.Methods Selected 94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 in our hospital,depending on the nutrient input,they were divided into enteral group and parenteral group. Enteral group was give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group was given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ICU length of stay and nutrition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parenteral group(P<0.05).Conclusion Severe stroke patients taking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not only reduces hospital cost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index of patients.%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