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赏析(图片文字)
- 格式:ppt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59
图解西⽅建筑(古希腊建筑-3)帕提农神庙中楣和出檐部位的细部结构这是建筑顶部三⾓形⼭花的端头中楣(Frieze) 和飞檐块( Conrnice blocks )的结构细部,三陇板间的⽯横梁都加铁钉连接在⼀起以保护顶部结构的坚固,共上的端头部分也为⽯造。
端头的正⽅形凹槽上设置⾓兽,这部分出檐也是⽯质,并由加固的铁钉将这部分与下⾯的结构相连接。
连续雕刻带建筑檐下、柱顶垫⽯以上的部分也可以⽤连续的浮雕图案装饰,这种浮雕可以预先雕造好,再粘贴到建筑上。
此图所表现的是⼀次⼤型战役的战⽃场景,来⾃公元前553年建造的⼩亚细亚的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 The Mausoleum,I Halicarnassos 553 B.C.)。
古希腊建筑⼭花顶尖处的⽯雕装饰装饰性的⼈像与叶形图案作为建筑最顶部的装饰( Acroterion at peak of pediment),为了使三座雕像保持平衡对称,还在⼭花上设置了⼩块的凸起基座。
顶部所设置的装饰物要注意与建筑细部的装饰风格相协调。
此⽯雕饰来⾃公元前490年建造的安吉那神庙(Temple at Aegina B.C.)。
阿达姆风格⼭花这是⼀种最具代表性的希腊⼭花形式,⼭墙内有⼤型雕刻作品,⼭墙外三⾓的中部及两端还设有不同的⾓饰。
⼭墙内的⼤型雕刻作品⼀般是提前制作好,然后吊装上去的。
陇间板雕刻三陇板之间的⾯积可以留做空⽩,也可以进⾏装饰。
在⼤多数情况下,⼀座建筑中陇间的装饰图案都是相同的,⽽且这些图案多以神话故事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为题材雕刻⽽成。
图中所⽰的图案描绘的就是⼀则古⽼的传说中英雄打败⼀半是公⽜、⼀半是⼈⾝的怪物⽶诺陶的情景。
建筑的⽔平部分结构这是古希腊多⽴克柱式的顶部结构,从下⾄上依次为:⽅形的柱顶盘。
连接各柱⼦的过梁,也称为束带,通常指的是建筑中的横梁(Lintel),采⽤⽯头或⽊头结构,是建筑中主要的承重构件。
装饰性三垄板,柱上不可缺少的装饰性过梁,也可以雕刻成⼀条连通的装饰带。
西方建筑:大教堂的穹顶建筑之家历史回顾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
它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
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296年市民们正陶醉于从贵族手中夺回政权的胜利中,为了庆祝胜利,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建造新的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于1436年建成。
1496年才最后完工。
这里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宗教中心。
建筑和绘画也还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
世界上庄严雄伟的教堂很多,但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妩媚。
这座用白色,粉红,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座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
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
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
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
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
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
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
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图解西方建筑(古希腊建筑-5)•希腊风格石碑石碑是墓葬所在处的标志性纪念物,其形制变化不大。
碑身大多是下大上小,但收分并不明显,碑身上雕刻类似建筑物的边框,框内有浮雕装饰,碑顶则以名种植物图案结束。
•宙斯神庙复原图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位于西西里岛上的阿克拉加斯地区(Akragas),这里原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因保留了诸多古希腊时期的神庙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不同于其他神庙的地方在于,这座神庙没有采用柱廊的形式,其四周都由封闭的石墙支撑,只是在围墙上采用了半柱进行装饰。
而且神庙正立面的示意性柱廊也采用了罕见的奇数,为7根,因而大门开设在最外两柱间,其形制可谓独特。
•托饰的位置这是一种在檐口下支撑上部檐冠的托架( Modillion location),为了统风格,檐下托架的样式般都与装饰带上的图案相一致。
托架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承托出挑檐部的重量,同时还充当檐下装饰。
•古代希腊时期的圣台院入口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入口也大多处理成建筑立面的形式,但也要相应做些改变。
柱子底部的台基被加高以便和建筑底部相协调,檐下的三陇板被取消,但在门楣上增加了装饰性的嵌板。
图示为古希腊式的入口处前厅(Prothyron)。
•爱神丘比特裸像丘比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因此他总是被塑成个长有翅膀的男童形象,而裸体的小童形象(putti, pl.of putto) 也是古希腊时期造像的一大显著特征。
工匠们通过高超的技艺能把人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丘比特着重表现的是一种饱满而圆润的孩童形象。
在建筑中,丘比特的形象常常以高浮雕的石刻形式出现。
•斜座石连接屋顶的挑檐或屋顶端头称为斜座石(Skew Corbels),是将块石头嵌入山墙底部形成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用砖砌成斜面的形式,另一种是向外出挑檐口,可以雕刻简单的线脚装饰,并另留出排水沟。
•天花板把一整块天花板区隔成多个小区域进行装饰的方法(ribs, deviding a ceiling into panels) 在各个时期的屋顶装饰中都很常见。